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文言文教学现状来看,课堂教学方式死板,方法单一,重“言”轻“文”的现象在高中尤其是农村普通高中语文课堂上普遍存在,以“串讲”为主的课堂教学让学生逐渐丧失了文言文学习兴趣,严重制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制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本文立足于文言文教学的本真,提出了“初读感知—研读理解—品读评价—美读感悟”阅读教学四步法,从改变文言文课堂教学结构层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 高中文言文教学 四步走 学习模式
随着语文课改的不断深入,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在课堂上落实课程改革,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是每位教育一线的语文老师应重视的课题。作为传统文化承载的文言文,因时空变迁,在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等方面均和现代文相差甚远,学生对文言文缺乏兴趣,主动性不够,畏难心理严重。从文言文教学现状来看,文言文教学方式过于死板,“串讲式”教学使得学生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和能力,逐渐丧失文言文学习兴趣,严重制约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制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严重制约这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笔者认为,文言文作为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肩负渗透德育、提升智育、优化美育等多重教育功能。正如北大教授林焘所说:“文言文教学有传承文化的作用,它的重要性比过去的政治课还重要。它既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又能影响整个学生的思想。”改革文言文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文言文教学的多重功能,势在必行。基于此,笔者根据教学文言文的实践经验,结合课改实际,对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有效探索,得出了以诵读为主线的“四步走”学习模式。
一、初读感知
教师或范读,或播放诵读音频,让学生在听读过程中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把握文意。教师采用个体朗读或学生质疑等方式,发现学生解读文本时在停顿、语速、语气、情感等方面的不足,并及时予以指导。再用自读的方式把握文情、文势、文序、文趣。如初读《蜀道难》,体悟李白豪放的诗风;读《祭十二郎文》,体会韩愈悲怆沉郁之情;读《寡人之于国也》,了解孟子的善辩;读《报任安书》,感悟司马迁的悲辛……
二、研读理解
笔者彻底摈除了“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方针,主张精讲重点段落。对精讲段落中的词法、句法、文言常识均做详尽的讲解,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联想、对比等方法解读其他部分。例如在教学《劝学》一文时,精讲了第3自然段。在分析了“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这一句式特点后,让学生找出其他各段的状语后置句且总结翻译方法;在分析了“夫晋,何厌之有”这一句式后,让学生联想学习过的课文中宾语前置的例子,并总结翻译方法;在理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若”字义时,让学生联想“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桃花源记》)、“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捕蛇者说》)等句中“若”字的用法,亦可以与现代汉语中“口若悬河”等比较,古今对比,加深理解。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面面俱到,可选取关键句段讲解,授之以渔,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能力。
三、品读评价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品读课文重点段落,针对课文教学重难点,有的放矢,进行品读评价,让学生完成对作品思想内容、篇章结构、语言艺术等内容的再学习。如教学《阿房宫赋》时,可让学生品读第八自然段,想象阿房宫的雄伟壮丽、规模空前、宫内美女如云、珍宝如石的浮华奢靡;教学《种树郭橐驼传》时,让学生品读第四自然段,理解作者以小见大、类比说理的写作手法;教学《项脊轩志》时,让学生品读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如祖母的动作“过余”体现对孙儿的关切,“以手阖门”体现不愿打扰其读书的良苦用心,“赠送象笏”表现出她望子成龙心切,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最能打动人的情感,其实存在于那一件件家庭生活琐事的记叙中,存在于一个个平凡场景的描绘中……这种品读评价是对文本的综合提升过程,是师生共同完成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在文言文教学中不可或缺。
四、美读参悟
叶圣陶先生曾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还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鉴赏和审美,文言文教学担负陶冶情操的巨大功能。目前的文言文教学由于过于注重语法教学而忽略了文字美的赏读;过于注重程式化的授予而淡化了形象美的感动,使文言文教学对学生情感的陶冶功能一度走入死胡同。《新课标》指出:“文言文教学应引导学生美读感悟,培养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因此,应充分挖掘文言文教学中美的因素,通过美读参悟文章的思想美、形象美、情感美、语言美,以此感染、陶冶学生。鉴于此,教读《过秦论》,就要让学生读出六国、秦、陈涉互相反衬表达出的疏奇之美和陈涉形象之美;教学《滕王阁序》时,就要让学生反复诵读既感知骈体文对仗工稳的铿锵文字之美,又想象滕王阁的壮观景象之美……仔细参悟,学习文言文,怎一个“美”字了得。
本篇论文属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行动研究》【2012GSG106】研究系列论文之一。
关键词: 高中文言文教学 四步走 学习模式
随着语文课改的不断深入,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在课堂上落实课程改革,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是每位教育一线的语文老师应重视的课题。作为传统文化承载的文言文,因时空变迁,在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等方面均和现代文相差甚远,学生对文言文缺乏兴趣,主动性不够,畏难心理严重。从文言文教学现状来看,文言文教学方式过于死板,“串讲式”教学使得学生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和能力,逐渐丧失文言文学习兴趣,严重制约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制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严重制约这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笔者认为,文言文作为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肩负渗透德育、提升智育、优化美育等多重教育功能。正如北大教授林焘所说:“文言文教学有传承文化的作用,它的重要性比过去的政治课还重要。它既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又能影响整个学生的思想。”改革文言文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文言文教学的多重功能,势在必行。基于此,笔者根据教学文言文的实践经验,结合课改实际,对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有效探索,得出了以诵读为主线的“四步走”学习模式。
一、初读感知
教师或范读,或播放诵读音频,让学生在听读过程中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把握文意。教师采用个体朗读或学生质疑等方式,发现学生解读文本时在停顿、语速、语气、情感等方面的不足,并及时予以指导。再用自读的方式把握文情、文势、文序、文趣。如初读《蜀道难》,体悟李白豪放的诗风;读《祭十二郎文》,体会韩愈悲怆沉郁之情;读《寡人之于国也》,了解孟子的善辩;读《报任安书》,感悟司马迁的悲辛……
二、研读理解
笔者彻底摈除了“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方针,主张精讲重点段落。对精讲段落中的词法、句法、文言常识均做详尽的讲解,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联想、对比等方法解读其他部分。例如在教学《劝学》一文时,精讲了第3自然段。在分析了“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这一句式特点后,让学生找出其他各段的状语后置句且总结翻译方法;在分析了“夫晋,何厌之有”这一句式后,让学生联想学习过的课文中宾语前置的例子,并总结翻译方法;在理解“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若”字义时,让学生联想“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桃花源记》)、“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捕蛇者说》)等句中“若”字的用法,亦可以与现代汉语中“口若悬河”等比较,古今对比,加深理解。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面面俱到,可选取关键句段讲解,授之以渔,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能力。
三、品读评价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品读课文重点段落,针对课文教学重难点,有的放矢,进行品读评价,让学生完成对作品思想内容、篇章结构、语言艺术等内容的再学习。如教学《阿房宫赋》时,可让学生品读第八自然段,想象阿房宫的雄伟壮丽、规模空前、宫内美女如云、珍宝如石的浮华奢靡;教学《种树郭橐驼传》时,让学生品读第四自然段,理解作者以小见大、类比说理的写作手法;教学《项脊轩志》时,让学生品读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如祖母的动作“过余”体现对孙儿的关切,“以手阖门”体现不愿打扰其读书的良苦用心,“赠送象笏”表现出她望子成龙心切,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最能打动人的情感,其实存在于那一件件家庭生活琐事的记叙中,存在于一个个平凡场景的描绘中……这种品读评价是对文本的综合提升过程,是师生共同完成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在文言文教学中不可或缺。
四、美读参悟
叶圣陶先生曾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还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鉴赏和审美,文言文教学担负陶冶情操的巨大功能。目前的文言文教学由于过于注重语法教学而忽略了文字美的赏读;过于注重程式化的授予而淡化了形象美的感动,使文言文教学对学生情感的陶冶功能一度走入死胡同。《新课标》指出:“文言文教学应引导学生美读感悟,培养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因此,应充分挖掘文言文教学中美的因素,通过美读参悟文章的思想美、形象美、情感美、语言美,以此感染、陶冶学生。鉴于此,教读《过秦论》,就要让学生读出六国、秦、陈涉互相反衬表达出的疏奇之美和陈涉形象之美;教学《滕王阁序》时,就要让学生反复诵读既感知骈体文对仗工稳的铿锵文字之美,又想象滕王阁的壮观景象之美……仔细参悟,学习文言文,怎一个“美”字了得。
本篇论文属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行动研究》【2012GSG106】研究系列论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