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教材从内容的编写和呈现方式上有很多突出的优点:基本理念的升华;学习方式的变革;生动情境的创设;实验活动的加强;社会生活的贴近.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实验探究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已成为课改的主要目标.
一、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编入的演示实验,课堂讨论,化学问题,小故事,新闻报道,化学、技术、社会,生命活动和科学史实创设生动、直观又富于启迪性的学习情境,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例如,在讲“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设计问题:你吹爆过气球吗?你放过炮吗?面粉会燃烧吗?面粉能爆炸吗?面粉爆炸、火药爆炸、气球爆炸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在初中学生常识中,面粉是不会燃烧和爆炸的,这种违反常识的问题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学中教师应要充分发挥图表的作用,为学生创设直观、形象的思維空间.例如,在研究氯化钠的形成过程时,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钠原子和氯原子,感受得失电子的方式,重现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使枯燥抽象的微观概念直观、形象地展现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分享学习的快乐,展现与众不同的想象和创造.
二、教师要勇于探索,为学生树立榜样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大胆质疑,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探究,并得出有价值的结论.教学中教师应体现出这样的行为素质,要率先探索,并把探索的过程展现给学生,这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在做“铝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找不到合适的铝箔,我提出问题:“我们能否用其他材料代替铝箔呢?”有的学生用酒瓶封口上的铝箔,有的学生用铝丝做.我引导学生:“我们现在有铝粉,怎样让它燃烧呢?”同学们议论纷纷,最后寻找出一个最佳方案:在一个纸条上涂上胶水,上面均匀地洒上一层铝粉,自制成铝箔.用坩埚钳夹住纸条在酒精灯上引燃后,立即伸入氧气瓶中,看到铝粉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发出耀眼的白光并伴随“劈啪”的响亮声,学生为这奇妙的化学现象发出阵阵惊呼声,陶醉在创造成功的喜悦中.
三、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提供实验探究的机会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这样,教师会有很多新奇的发现,并会为学生的创造能力所折服.例如,教材中“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学生对这两种气体再熟悉不过了,但并不太清楚其中某些成分的含量,更不知道怎样去测定和验证,这时,我给出探究目标:你认为这两种气体中哪些成分含量不同?要求学生:第一,请提出自己的假设,阅读教材.第二,请简单设计一个探究实验报告,可参照课本.第三,设计实验步骤,验证你提出的假设,并记录实验现象.第四,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并得出结论.一开始学生很兴奋,跃跃欲试,积极交流,我成了这个活动的积极服务者.20 min后,学生展示设计好的方案,我及时给予表扬,同学们再给予补充和完善,设计不足的学生及时改进,然后开始动手做自己设计好的实验,15 min后学生顺利完成了实验,并填好报告,得出结论,圆满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这节课学生主动参与,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学生初步学到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四、适当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知识重要的多,对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但不论采取何种形式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如探究实验结束时,要求学生总结出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实验验证——科学推理得出结论.要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究实验是最佳的选择.我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中探究实验进行恰当处理,费时长的放在课余时间做,技能较强的作为演示实验,有的作为课堂分组实验,有的作为家庭小实验.这样,极大激发了学生学化学的积极性、自学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编入的演示实验,课堂讨论,化学问题,小故事,新闻报道,化学、技术、社会,生命活动和科学史实创设生动、直观又富于启迪性的学习情境,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例如,在讲“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设计问题:你吹爆过气球吗?你放过炮吗?面粉会燃烧吗?面粉能爆炸吗?面粉爆炸、火药爆炸、气球爆炸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在初中学生常识中,面粉是不会燃烧和爆炸的,这种违反常识的问题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学中教师应要充分发挥图表的作用,为学生创设直观、形象的思維空间.例如,在研究氯化钠的形成过程时,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钠原子和氯原子,感受得失电子的方式,重现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使枯燥抽象的微观概念直观、形象地展现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分享学习的快乐,展现与众不同的想象和创造.
二、教师要勇于探索,为学生树立榜样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大胆质疑,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探究,并得出有价值的结论.教学中教师应体现出这样的行为素质,要率先探索,并把探索的过程展现给学生,这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在做“铝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找不到合适的铝箔,我提出问题:“我们能否用其他材料代替铝箔呢?”有的学生用酒瓶封口上的铝箔,有的学生用铝丝做.我引导学生:“我们现在有铝粉,怎样让它燃烧呢?”同学们议论纷纷,最后寻找出一个最佳方案:在一个纸条上涂上胶水,上面均匀地洒上一层铝粉,自制成铝箔.用坩埚钳夹住纸条在酒精灯上引燃后,立即伸入氧气瓶中,看到铝粉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发出耀眼的白光并伴随“劈啪”的响亮声,学生为这奇妙的化学现象发出阵阵惊呼声,陶醉在创造成功的喜悦中.
三、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提供实验探究的机会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这样,教师会有很多新奇的发现,并会为学生的创造能力所折服.例如,教材中“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学生对这两种气体再熟悉不过了,但并不太清楚其中某些成分的含量,更不知道怎样去测定和验证,这时,我给出探究目标:你认为这两种气体中哪些成分含量不同?要求学生:第一,请提出自己的假设,阅读教材.第二,请简单设计一个探究实验报告,可参照课本.第三,设计实验步骤,验证你提出的假设,并记录实验现象.第四,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并得出结论.一开始学生很兴奋,跃跃欲试,积极交流,我成了这个活动的积极服务者.20 min后,学生展示设计好的方案,我及时给予表扬,同学们再给予补充和完善,设计不足的学生及时改进,然后开始动手做自己设计好的实验,15 min后学生顺利完成了实验,并填好报告,得出结论,圆满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这节课学生主动参与,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学生初步学到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四、适当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知识重要的多,对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但不论采取何种形式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如探究实验结束时,要求学生总结出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实验验证——科学推理得出结论.要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究实验是最佳的选择.我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中探究实验进行恰当处理,费时长的放在课余时间做,技能较强的作为演示实验,有的作为课堂分组实验,有的作为家庭小实验.这样,极大激发了学生学化学的积极性、自学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