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目前吉林省外事外语人才培养现状及需求进行的调查研究,指出了吉林省外事外语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吉林省 外事外语 人才培养 需求分析
为了了解吉林省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需求,本课题组成员组织了专题访谈、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研究。访谈主要针对吉林省开设外语专业的高校招生办公室负责人,以及吉林省外事办相关人员。座谈会分别针对教育管理部门、高校外语专业负责人和外语专业教师,问卷调查针对吉林省外语人才较集中的用人单位,内容涉及未来五年内外事外语人才的需求等。
本研究中的 “外事”是指除中央政府外交部门以外的中央政府非外交部门及地方政府,国家的其他社团机构所进行的对外事务、对外活动及对外工作。狭义上指的是除了国家外交活动以外,其他涉外官方交往活动。本文中笔者把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等所有社团机构中从事涉外工作的人统称为外事人才,研究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吉林省外事外语人才培养现状
1.外事外语人才培养规模。吉林省共有31所本科院校,其中29所开设外语专业,其中涵盖10个语种,32个专业,2014年共招生7289人。各个本科院校开设的语种主要包括英、俄、日、韩等,从语言种类上而言相对符合吉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但这些外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围绕外国语言文学进行。这种以语言文学为主的单一外语培养模式已难以适应我省外事外语人才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不了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需求。
2.外事外语人才培养的成就。经调查研究后发现,吉林省外语专业本科学生毕业主要去向有:教育(大、中、小学校)、航空公司(空乘)、经贸(有进出口业务的公司)、外事机构(如海关边检、外事办、招商局)、外企、服务外包、汽车行业、电子行业、新能源行业,以及一些有海外业务的中资企业(驻外办事处等)。
二、吉林省对外事外语人才的需求分析
1.外事人力资源缺乏。招商引资工作一直是吉林省外事办的一项重点工作,在以往的东北亚博览会中,省外办举办了一系列大型涉外活动。除此以外,省外办继续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目标,具体为“两引进”、“三强化”和“两争取”。“两引进”,即引进新的世界500强或战略性投资者,引进创新型、高层次海外人才;“三强化”,即强化与周边国家等地方政府联系机制,强化与国外商协会联系机制,强化与吉林省驻外使(领)馆和外国驻华使(领)馆联系机制;“两争取”,争取有关国际商协会或机构在吉林省举办国际会议或活动,争取吉林省有关对外交往合作项目列入国家对外交往计划等。积极把吉林省市场、企业有需求,国外有合作意向的知名企业通过集中邀请、小分队邀请和一对一邀请的方式“请进来”。针对以上的外事活动,吉林省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远远满足不了外事人力资源的需求。而且目前,吉林省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的外事专业,即便是外语专业毕业生也部分存在着知识结构单一、视野狭窄的弊端,学生重视外语能力的培养,但对外事知识的了解不够深入,真正能够从事外事活动的人才资源很匮乏。
2.高端外语人才严重缺乏。近年来,随着人才国内、国际之间的流动性加强,吉林省高素质外语人才向省外、国外流失的现象比较严重。吉林省高校中,具有外语博士招生资格的学校为数不多,因此外语高学历人才培养受到限制,即使从外面引进了高层次的外语人才,也会有流失现象。从宏观上看,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东北原有的优越条件逐渐丧失,与南方发达省份相比,吉林省各行业收入普遍偏低;从微观上看,各单位用人机制疆化,又由于财力有限物质条件不足,激励不到位等问题十分突出。各单位、政府机构既人满为患又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胜任科研开发的科技人才,同时缺乏健全完善的培训和选拔机制等,造成吉林省的高端外语人才流失。
3.既有专业又懂外语的“双料”人才更加走俏。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单纯的外语能力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用人单位开始重视学生除外语之外,是否具备其他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在各类招聘会上,笔者发现很多企业在招聘简章中特别提出“要求较高的外语听说能力”。其实,很少有企业专门招纯粹的外语翻译类人才,大部分企业都是希望有语言专业背景的学生可以胜任诸如“公关类”、“销售类”的职务,这就要求学生在学好自己本专业外语的同时,还要了解一些其他的专业知识。
4.大语种渐冷,小语种升温。以往的英语专业,就业很容易,甚至出现英语翻译等供不应求的情况,如今,英语基本上属于一种常用语言工具,企业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大都熟悉甚至精通英语,英语相关专业人才基本上非常饱和,特别是中端和低端人才更是供过于求,很多有专业背景、英语基础扎实的非英语专业的人才,也会给英语专业造成很大竞争压力;因此,英语专业被教育部列入就业难、就业起薪低的红色警告专业;在英语等大语种渐冷的同时,小语种开始升温。
综上所述,培养具有扎实专业背景,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外语,懂得国际外事交往礼节常识从而能够在自己专业领域内进行外事活动的复合型外语外事人才已经是吉林省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在重视内部培养的同时,大力引进高层次的外语外事人才,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吉林省的对外事务。
参考文献:
[1]黄雪英.外语人才需求与地方高校外语专业布局对接研究[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2(10).
[2]周淑娟.立足吉林省会展业的发展培养应用型高素质外语人才[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3).
*本论文为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林省外事外语人才培养问题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关键词】吉林省 外事外语 人才培养 需求分析
为了了解吉林省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需求,本课题组成员组织了专题访谈、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研究。访谈主要针对吉林省开设外语专业的高校招生办公室负责人,以及吉林省外事办相关人员。座谈会分别针对教育管理部门、高校外语专业负责人和外语专业教师,问卷调查针对吉林省外语人才较集中的用人单位,内容涉及未来五年内外事外语人才的需求等。
本研究中的 “外事”是指除中央政府外交部门以外的中央政府非外交部门及地方政府,国家的其他社团机构所进行的对外事务、对外活动及对外工作。狭义上指的是除了国家外交活动以外,其他涉外官方交往活动。本文中笔者把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等所有社团机构中从事涉外工作的人统称为外事人才,研究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吉林省外事外语人才培养现状
1.外事外语人才培养规模。吉林省共有31所本科院校,其中29所开设外语专业,其中涵盖10个语种,32个专业,2014年共招生7289人。各个本科院校开设的语种主要包括英、俄、日、韩等,从语言种类上而言相对符合吉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但这些外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围绕外国语言文学进行。这种以语言文学为主的单一外语培养模式已难以适应我省外事外语人才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不了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需求。
2.外事外语人才培养的成就。经调查研究后发现,吉林省外语专业本科学生毕业主要去向有:教育(大、中、小学校)、航空公司(空乘)、经贸(有进出口业务的公司)、外事机构(如海关边检、外事办、招商局)、外企、服务外包、汽车行业、电子行业、新能源行业,以及一些有海外业务的中资企业(驻外办事处等)。
二、吉林省对外事外语人才的需求分析
1.外事人力资源缺乏。招商引资工作一直是吉林省外事办的一项重点工作,在以往的东北亚博览会中,省外办举办了一系列大型涉外活动。除此以外,省外办继续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目标,具体为“两引进”、“三强化”和“两争取”。“两引进”,即引进新的世界500强或战略性投资者,引进创新型、高层次海外人才;“三强化”,即强化与周边国家等地方政府联系机制,强化与国外商协会联系机制,强化与吉林省驻外使(领)馆和外国驻华使(领)馆联系机制;“两争取”,争取有关国际商协会或机构在吉林省举办国际会议或活动,争取吉林省有关对外交往合作项目列入国家对外交往计划等。积极把吉林省市场、企业有需求,国外有合作意向的知名企业通过集中邀请、小分队邀请和一对一邀请的方式“请进来”。针对以上的外事活动,吉林省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远远满足不了外事人力资源的需求。而且目前,吉林省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的外事专业,即便是外语专业毕业生也部分存在着知识结构单一、视野狭窄的弊端,学生重视外语能力的培养,但对外事知识的了解不够深入,真正能够从事外事活动的人才资源很匮乏。
2.高端外语人才严重缺乏。近年来,随着人才国内、国际之间的流动性加强,吉林省高素质外语人才向省外、国外流失的现象比较严重。吉林省高校中,具有外语博士招生资格的学校为数不多,因此外语高学历人才培养受到限制,即使从外面引进了高层次的外语人才,也会有流失现象。从宏观上看,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东北原有的优越条件逐渐丧失,与南方发达省份相比,吉林省各行业收入普遍偏低;从微观上看,各单位用人机制疆化,又由于财力有限物质条件不足,激励不到位等问题十分突出。各单位、政府机构既人满为患又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胜任科研开发的科技人才,同时缺乏健全完善的培训和选拔机制等,造成吉林省的高端外语人才流失。
3.既有专业又懂外语的“双料”人才更加走俏。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单纯的外语能力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用人单位开始重视学生除外语之外,是否具备其他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在各类招聘会上,笔者发现很多企业在招聘简章中特别提出“要求较高的外语听说能力”。其实,很少有企业专门招纯粹的外语翻译类人才,大部分企业都是希望有语言专业背景的学生可以胜任诸如“公关类”、“销售类”的职务,这就要求学生在学好自己本专业外语的同时,还要了解一些其他的专业知识。
4.大语种渐冷,小语种升温。以往的英语专业,就业很容易,甚至出现英语翻译等供不应求的情况,如今,英语基本上属于一种常用语言工具,企业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大都熟悉甚至精通英语,英语相关专业人才基本上非常饱和,特别是中端和低端人才更是供过于求,很多有专业背景、英语基础扎实的非英语专业的人才,也会给英语专业造成很大竞争压力;因此,英语专业被教育部列入就业难、就业起薪低的红色警告专业;在英语等大语种渐冷的同时,小语种开始升温。
综上所述,培养具有扎实专业背景,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外语,懂得国际外事交往礼节常识从而能够在自己专业领域内进行外事活动的复合型外语外事人才已经是吉林省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在重视内部培养的同时,大力引进高层次的外语外事人才,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吉林省的对外事务。
参考文献:
[1]黄雪英.外语人才需求与地方高校外语专业布局对接研究[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2(10).
[2]周淑娟.立足吉林省会展业的发展培养应用型高素质外语人才[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3).
*本论文为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林省外事外语人才培养问题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