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p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实施几年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已成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主流。改变长期流行的“满堂灌”“注入式”等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上,将学生放在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位置,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关键。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大动机。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兴趣是产生求知欲的内驱力。政治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让学生喜爱政治、想学政治。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增强感染力和趣味性;改进教学手段,运用电脑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思想政治知识,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和教学情境;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国内外时事、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学生的自身实际,做到生活知识化,知识生活化;要摒弃单调、枯燥、贫乏无味的政治教学方法。当然,强调兴趣并不是一味追求庸俗、低级趣味,故弄玄虚,而是体现知识性、科学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比如在学习《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时,我利用视频和图片展示了中外各国一些民族的民俗风情和节日,生动的画面、悠扬的歌声、迷人的民族舞蹈、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等等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以及探究知识的欲望。
  2. 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一种有利于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氛围,应该是和谐的,活跃的,民主平等的。在师生共同推动有效学习的过程中彼此尊重,相互激励,这样的氛围肯定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发挥,也有利于师生各自的发展。活跃是积极思维的外显特征,也是学习者自由思考,大胆质疑,求得学习实效必备的精神状态。在一个关系融洽,大家都不必戒心、不必掩饰的环境中思考,在一个奇思妙想不断,人人都急于参与讨论、急于提出问题的心理环境中学习,当然会大大提高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民主平等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价值选择,是现代课堂与现代师生关系的本质特征,没有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及课堂学习环境,和谐和活跃也就不可能实现。
  3.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改进教法,指导学法。“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需要教师教会其掌握学习方法,独立获取知识,让其不仅想学,而且会学。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学生才能更深入地学习政治知识,徜徉在政治知识的海洋中,兴趣才会持久。在教学中,政治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过渡到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着重教给学生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方法,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本领,如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4. 转变教师的角色,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把让学生完全参与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作为原则。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要改变教师居高临下的“权威”地位,鼓励学生向教师质疑,与教师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鼓励学生之间为促进学习而进行的各种讨论。教师在课堂上恰当地点拔,层层递进地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讨论。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个体和主体意识,通过不同的方式激励、培养学生自我求索、自我发展的积极性。教师要以课堂为载体,通过“读”“疑”“议”“讲”“练”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1. 读:即把教师的讲解转换为学生的阅读。新课程改革下的课本既是教本也是学本,学会读书,独立获取知识,是最基本的学习能力。让学生阅读教材,实际是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的地位转换到主体探求的位置上。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主要是教会学生“粗读、细读、精读”教材。所谓“粗读”就是浏览教材,抓住章节子目,知其大意;所谓“细读”就是对教材要逐字逐句地读,掌握每一框题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所谓“精读”就是对该框题的重点内容、关键词语用红笔划出来,并且归纳出要点。或者通过阅读提纲,将教材内容问题化,答案要点化,要点内容条理化。一些知识点间联系紧密的章、节,如《经济生活》中大部分内容,可根据教师编写的阅读提纲阅读。教师编写的提纲不单是大标题和小标题、大知识点和小知识点的罗列,而是应反映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突出重点,提出学生应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突破难点。这种阅读方式让学生不仅对课本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印象深刻,自学能力、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2. 疑:生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点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生疑有利于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渠道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提问是让学生生疑的重要手段。为了激发学生兴趣,理解教材内容,启迪思维,要讲究提问的技巧。提问要有层次,能面向全体,有启发性。如在《政治生活》中有关民主方面的知识,可以结合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来对学生提出有效的提问,比如“民主的一条重要的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民主掌握在大多数人手中”,那么假如“台独分子”陈水扁搞“台湾公投”,那是不是民主?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分析,学生加深了对民主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要鼓励学生多问,大胆质疑。教师的再好的提问,从根本上说,也仍然是教育者自已主观的假设,学生免不了还是“提线的木偶”。因此,在教师设计出高质量问题的基础上,应加快学生主动提问的步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精神,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才更有实效。
  3. 议:即针对疑难问题,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展开讨论。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讨论的质量。要把握好议题,对有代表性、关键性议题作为全班讨论,对一般议题作个别交流,防止海阔天空。譬如《哲学生活》中的“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走着走着,看见地上有一枚1角硬币,你捡不捡?”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人认为一枚1角硬币是小钱,不值得捡;有人认为钱上有国徽,应该捡;也有人认为一枚1角硬币虽然小,但是毕竟是钱,可以积少成多,应该捡。这些观点都有其一定合理性,应该给予肯定。但讨论后要加以引导、总结、归纳,做到去伪成真。通过讨论,给学生的思维提供了驰骋的空间,使思维的“肢体”能够自由伸展;通过讨论,不同的思想相互融合,取长补短;通过讨论消除认识上的误区,使知识得到延伸和发展。
  4. 讲:教师针对重要原理、关键性的知识,或学生易混淆、失误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讲述、分析、分辨。比如:价值与使用价值的概念区别,市场经济的自发性与盲目性差异等,学生容易混淆。又如影响价格的因素,学生往往容易造成思维定势,即简单地认为只受到“商品的价值”和“供求关系” 影响等。类似这样的问题,只有通过学生的讲述才能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发现。评讲练习或试题,也可先让做得好的学生分析,让他们讲知识原理、讲概念含义、讲问题实质、讲解题思路等,通过学生的讲述,发现存在的问题,修正偏差,从而也有利于其他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5. 练:就是练习。把练习当作让学生巩固知识,积累经验,发展能力的过程。当然设计练习题(包括测试题)要讲究质量,问题要有梯度,既要有基础知识的巩固,又要有知识的迁移运用,并要有一定分量的创新思维训练。提供的情景要新,避免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
  责任编辑黄日暖
其他文献
体育新课标初中学段(水平四)要求能让学生基本掌握一两种球类运动项目。而排球运动能提高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特别能提高力量、弹跳力、速度、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能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培养机智、果断、沉着、冷静的心理品质。此外,排球运动对丰富业余文化生活,陶冶性情,促进交往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东莞市部分有条件的中学开设了排球课,作为初中学段的必修课程。但现时东莞市初中排球课如何开展,是否在运
从2004年9月开始,体育新课程在全国实施。为使课程改革得以顺利进行,我们有必要对影响新课程进程的因素进行认真详细的分析。为此,我们对粤西地区的茂名、阳江、湛江三市60所中学,其中完全中学30所,初级中学30所,进行了相关调查。  1. 影响粤西地区中学体育课程改革进程的主要因素  (1)领导不够重视、监督机制不健全  调查发现,粤西地区64.8%的中学,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及时指导体育课程改革。35
调查了1班学生买练习册的情况,结果仍然有42位学生没能购买到指定的练习册,加上2班的40位,一共有82位学生没能买到那本指定的练习册。  “练习册”是开学几天来常被大家提起的字眼,更是成为许多间书店连日来人头涌动的根本原因。开学第一天经过几间书店看到里面挤满了学生,觉得很是奇怪,直到看到自己的学生也挤在其间,才明白原来他们都是来买老师所指定的练习本的。  原以为学生这样积极,买到指定的练习册是理所
他长得很难看,斜眼,歪嘴,嘴角上有一颗很大的痣,表情木讷呆板。第一次到音乐教室上课,我就把他安排在最靠墙拐角的位置。以后每次上课我有意地不去注意他,只因为他的长相让我实在不愉快。他很乖,老老实实地坐在角落里,从不与其他孩子打闹。正因为这样,我很放心,几乎当他不存在了。  课一天天的上下去,学生和我相处越来越融洽。  直到那一次的音乐课。  临近学期末,在那节音乐课上,我安排了旋律听辨和节奏听辨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