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粤西地区中学体育课改进程的因素探析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plu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4年9月开始,体育新课程在全国实施。为使课程改革得以顺利进行,我们有必要对影响新课程进程的因素进行认真详细的分析。为此,我们对粤西地区的茂名、阳江、湛江三市60所中学,其中完全中学30所,初级中学30所,进行了相关调查。
  1. 影响粤西地区中学体育课程改革进程的主要因素
  (1)领导不够重视、监督机制不健全
  调查发现,粤西地区64.8%的中学,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及时指导体育课程改革。35.2%有过指导,但只限于发文件。有45.3%的学校校长曾过问体育课程改革实施情况,其他不过问,只是关注中考、高考体育。这说明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新课程改革工作不够重视,没有制度保证,没有具体实施的计划与措施。部分校长没有意识到新课程改革中体育课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对体育课程改革没有全新的思考和认识。更有甚者,把新课程的选修教学模式打回原形,要求继续以传统的行政班进行授课,理由是便于管理。同时,一些领导对体育课改不屑一顾,极少参与听课、评课,造成主观上的漠视,以至于在一些课改现场会、课改展示会上难觅体育课的踪影。
  (2)缺乏指导与参照、配套资料不全
  在调查中发现有81.7%的学校没有校本课程设置;75%的学校教师没有新课程设计;90%的教师上课还是采用原来的类型和组织形式;91%的教师没有上健康教育课。出现上述原因,一是学校对校本课程开发、课程设计、课时计划没有明确的具体的要求。二是实际教学工作中缺乏参照和及时的指导,很多体育教师对新课程缺乏认同感和自信心。三是与新课标配套的参考资料、音像资料等或缺乏或不能及时供给,大大减慢了体育教师跟进课改的速度。所以一些教师重新选择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3)培训质量不高、教师教研意识不强
  调查表明,体育教师中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的占53.6%,没有参加过新课程知识讲座等主题研讨活动的占61.1%,没有听过新课程观摩活动课的占57.9%。实验初期,实验学校乃至实验教师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培训也是高质量的。但当实验大面积推广后,有的地区就很难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满足培训要求,加之培训的质量随着培训层次的下移效果逐渐衰减,缺乏吸引力,不少体育教师对培训缺乏兴趣。另外,体育教师工作量大,在完成教案备写和上课的同时,还有课外训练、课间操、课外活动等工作任务,很少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研究。即使有学校的三令五申,但体育教研还是表现出模式化与形式主义,体育教师的教研意识不强。
  (4)思维定势、被动课改
  调查结果显示,有23.1%的教师认为,新课程的实施会改变学校体育教学的原状,有31.2%的教师认为“可能会”,有45.7%的教师认为不会。这反映出粤西地区中学体育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程度不高。虽然通过培训、学习和实验,多数体育教师能够接受体育课标的基本理念,积极适应体育新课程教学的要求,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特别是老教师对体育新课改持观望态度和怀疑心态。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他们的思想里根深蒂固,要他们彻底地抛弃旧的一套很不容易。有些教师更是“旧瓶装新酒”,把体育新课程装进了原有的“技术教学、机械训练”的“笼子”里,形成一种难以扭转的巨大惯性,使体育新课改的效果大打折扣。倘若我们不转变原有的思维定势,改变教学理念,那么我们就很难把新课改引向深入。
  (5)教师缺乏反思与沟通
  体育新课程推行至今,各地开过各种形式的总结会,会上总能听到不绝于耳的赞歌,却几乎听不到对问题的反思,也听不到针锋相对的言论。或许这样有利于增强实验教师继续深入课改的信心,但真正的课改不是成功的累加,而是对失败的不断更正。这种“赏识秀”的状况,造成了课改教师的反思意识、合作意识及成长意识不强,其表现在教学工作中,课改教师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很少从理论的角度去思考,仍然习惯于“自给自足”,缺乏与他人合作、交流、共享成果的意识。
  2. 加快粤西地区中学实施体育新课程改革进程的对策
  (1)加强领导的参与与重视
  为了保证体育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与推进,学校领导必须认清体育新课程在整个学校教育中应有的价值和地位,积极地为体育教师提供支持、帮助、咨询和服务,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条件,让他们多参与培训和外出学习。而且学校领导要参与体育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指导,从而了解课程实施的状况和教师存在的问题,与体育教师一道,群策群力积极探索,如此,许多难题才能迎刃而解。学校还应抓好课改的专项督导检查,促进体育课改的健康发展。
  (2)加强体育课改培训工作力度
  课改培训是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的补给线。在培训课中要克服培训内容与形式方面的弊端,注重优化教师培训方法,形成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专题讲座与合作研讨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组织考核与个人总结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只停留在课程纲要和标准解读层面上的培训,难以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只有让教师主动参与培训,才能使培训真正成为促进体育新课程发展的原动力。另一方面,学校和上级部门也应给一线教师提供更多的参加研讨会、观摩会的机会,而不是只让一两名骨干教师参加,这样可减少二级培训的效益损耗,增大一线教师的直接收益。
  (3)建立常态的教学研讨机制
  公开课的目的在于实验,在于探索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应用,并使其成为一种新的“常态”。在体育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改变传统公开课教学中“华而不实”“可望而不可及”的形式主义,就必须加强“常态”交流。培育在“常态”教学中认真贯彻落实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教师骨干,使课程改革从形式主义中逐步走向内涵发展。各级教学管理部门要将公开课更新为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给广大体育教师提供平等交流与研讨的机会,通过上课、说课,使教师在无功利、无压力的自然状态中进行教学设计,大胆地展示自己的尝试与探索成果。只有这样的公开课,才会引起同行情感上的共鸣,在实话实说的讨论与研究中,促进思维的相互碰撞和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真正使每一次课改研讨活动都具有可学性和可借鉴性。
  (4)进行反思与交流,加强教研网络建设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促进教师成长、保证课改实施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体育教师要勤于将理论学习与课改实践相结合,进行反思研讨,从而有效地提升专业水平,有力地推进体育课改的实施。与此同时,建立体育教师间的互动交流机制,使教师走出独立钻研教材、独立备课、孤军作战的困境,积极主动地参与上级部门、体育教研组开展的各种交流研讨活动,做到困惑共释、经验共享。同时,要扩大教研网络建设,使城市和农村学校教师互相交流,培优补差,共同发展;聘请本地区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组成专家指导小组,定期对学校课改工作进行更有效的指导;加强同各课改实验区的联系和交流,学习和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
  (5)推动课改科研化、课题化
  没有教研作指导的课改是粗放的、低效益的。为确保体育课程改革高质量推进,建议教师们选择某一角度、某一侧面、某一内容进行体育课题研究,形成“人人都参与、校校有专题、地区成体系”的科研格局;做到每一节课、每一活动细节都成为在课题指导下的教学实践活动;做到“课改实验带动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促进课改实验”。
其他文献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包括校园内动态的人和精神,静态的物质和制度,时空的现状与历史等等的总和。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途径,是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阵地。  学校如何构建校园文化呢?  石门中学狮山校区自2003年开办以来,就在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探索“培育文明风尚,构建和谐校园”的高效途径,使良好的文化生态逐渐形成,办学效益迅速提高。    一、整体规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针对学校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实际,佛山市黄岐高级中学从教育观念入手,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对成功教育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逐步构建“学生发展成功,教师教育成功,家长教子成功,学校办学成功”的成功教育实施体系,为广大学生架设通向成功的立交桥。这一体系的构建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改变学生消极的自我概念,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机制为核心,大力提倡每个人都要做到“自信、自爱、自
在十几年的班主任生涯中,我一直觉得只要在学生面前拿出班主任的威风,对犯错误的学生严加管教,一个班就基本上搞定了。然而,当我在南方某城市的一所新学校做班主任时,一个学生却让我这个根深蒂固的观念从此改变。  她叫小静,“大姐大”是她的外号。一次她的手机在学校德育处组织的检查中被没收了,转到我手中。坐在办公室,拿着这个手机,我气就不打一处来:强调多少次了,上学不要带手机,她竟然明知故犯。“高老师,你可要
话题: 体育教学研究  导语: 北京奥运,渐行渐远,但它将留下巨大的奥运文化遗产,深层次影响全民体育运动。中小学校作为培养体育人材的重要源泉,其体育教学格局也将发生深层次改变。  本期,从体育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四个层面,介绍当前我省部分中小学校体育教学的状况。这些教学研究活动,或许能为我们理清体育教学思路、提高体育成效提供新的思路。  主角: 槐咏梅赖华耀段忠勇李燕芳李业方
体育新课标初中学段(水平四)要求能让学生基本掌握一两种球类运动项目。而排球运动能提高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特别能提高力量、弹跳力、速度、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能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培养机智、果断、沉着、冷静的心理品质。此外,排球运动对丰富业余文化生活,陶冶性情,促进交往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东莞市部分有条件的中学开设了排球课,作为初中学段的必修课程。但现时东莞市初中排球课如何开展,是否在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