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的教育学家布卢姆曾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是的,人是不可限定的,教育不能限定人,只能引导人全面、自由、积极地成长,因此,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是尤为必要的。
学生不是作家笔下被动的小说,不是画家笔下被动的图画,也不是电视电影面前无可奈何的观众,更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意识,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独特的眼光,在他们的眼中,这个世界是异于成人的。
而我们做教师的,在学生的学习中所充当的角色不应该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领者。教学改革的全面展开为教师的角色转变创造了条件,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是机械的灌输,不再轻易地对学生的意见下定论,当学生产生分歧时,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去探究。记得曾听说过这样一件事,在一个低年级的班级中,老师出了一道题,问:“冰化了会变成什么?”许多学生都说:“冰化了会变成水。”而有一个孩子却说:“冰化了会变成春天!”听到这儿我不禁佩服起这个孩子来,多美的意境啊!冰化了,冬天也就过去了,迎来的是一个崭新的春天,使人不由得想起春暖花开的美景。面对这样一个孩子,假如你就是那个老师,你又会怎么做呢?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也许有人会认为他的说法不符合实际,但他的这种丰富的想象力却是不容置疑的,也是不能轻易抹杀的。所以我想,对于孩子们所展现出来的想象力,应以鼓励为主,并适当引导,使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如今的学生接触面都很广,所知道的东西也很多,他们对未来有各种各样的憧憬。记得有一次班队课上,我让学生说说长大后要做些什么,他们的发言令我又惊又喜:有的学生针对如今的环保问题,提出了许多措施;有的学生想研究医学,专门治疗各种癌症;有的学生对现在使用的电器并不满意,要进一步改进......虽然这些想法有的不太现实,甚至很难达到,但他们想到了,我相信他们一定会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面对这些充满希望的孩子,我们更应该从小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否则,想得再好不去动手做,也是没用的,只有想到了,并且做到了,才能叫成功。人生来就有好奇心,特别是儿童,在我们身边常常会听到“为什么鸟会飞?而我不会?”“冬天为什么这么冷?”“仙人掌为什么没有叶子?”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好奇心日渐泯灭,可以说他们的好奇心是被老师、被父母、被环境逐渐扼杀的。我们习惯于教育和灌输,忽视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所以,当学生在我们面前表现出他的好奇心时,千万不要消极对待,而应该积极引导。要知道,人类很多伟大的发明都是从好奇心开始的!
人类在很早以前就梦想能像鸟儿一样在天空飞翔,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许多人都为此做出了努力,终于,在1840年,第一架滑翔机诞生了。如果没有那些不断研究的人们,这个梦想又怎能实现呢?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你听你忘记了,你看你记住了,你做你学会了。”
这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实践出真知。没有探究就没有发现,没有发现更谈不上创新。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自主学习到主动学习进而培养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把自主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现在,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显得更为重要。他们在动手做的同时,往往会想到很多老师预料不到的问题。记得在教《声音的传播》(自然第十册)这一课时,我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便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教他们做土电话,做完后就让学生试着打电话。没过多久,就有人跑来问我:“老师,如果我把两个电话的线连在一起,还能听见声音吗?”“老师,我把话筒中尖的线捏住就听不见声音了,这是为什么?”“老师,我觉得声音有点小,如果我在线外面罩上吸管能收住声音吗?”……这一个个问题把我问愣了。说来惭愧,我这个初教自然的老师,讲点理论方面的知识还能说得过去,但真正做起来,恐怕还要多实践才行。于是我便叫他们把想法付诸实践,亲自动手去试一试,看着学生们研究的如此认真,我真是打心底高兴!
知识经济时代正向我们走来,对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对素质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其重要性和价值已远远超出了教育本身。发现学生的创造潜能,并充分发挥出来,对孩子的成长发展一定会有更重要的意义。
学生不是作家笔下被动的小说,不是画家笔下被动的图画,也不是电视电影面前无可奈何的观众,更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意识,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独特的眼光,在他们的眼中,这个世界是异于成人的。
而我们做教师的,在学生的学习中所充当的角色不应该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领者。教学改革的全面展开为教师的角色转变创造了条件,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是机械的灌输,不再轻易地对学生的意见下定论,当学生产生分歧时,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去探究。记得曾听说过这样一件事,在一个低年级的班级中,老师出了一道题,问:“冰化了会变成什么?”许多学生都说:“冰化了会变成水。”而有一个孩子却说:“冰化了会变成春天!”听到这儿我不禁佩服起这个孩子来,多美的意境啊!冰化了,冬天也就过去了,迎来的是一个崭新的春天,使人不由得想起春暖花开的美景。面对这样一个孩子,假如你就是那个老师,你又会怎么做呢?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也许有人会认为他的说法不符合实际,但他的这种丰富的想象力却是不容置疑的,也是不能轻易抹杀的。所以我想,对于孩子们所展现出来的想象力,应以鼓励为主,并适当引导,使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如今的学生接触面都很广,所知道的东西也很多,他们对未来有各种各样的憧憬。记得有一次班队课上,我让学生说说长大后要做些什么,他们的发言令我又惊又喜:有的学生针对如今的环保问题,提出了许多措施;有的学生想研究医学,专门治疗各种癌症;有的学生对现在使用的电器并不满意,要进一步改进......虽然这些想法有的不太现实,甚至很难达到,但他们想到了,我相信他们一定会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面对这些充满希望的孩子,我们更应该从小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否则,想得再好不去动手做,也是没用的,只有想到了,并且做到了,才能叫成功。人生来就有好奇心,特别是儿童,在我们身边常常会听到“为什么鸟会飞?而我不会?”“冬天为什么这么冷?”“仙人掌为什么没有叶子?”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好奇心日渐泯灭,可以说他们的好奇心是被老师、被父母、被环境逐渐扼杀的。我们习惯于教育和灌输,忽视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所以,当学生在我们面前表现出他的好奇心时,千万不要消极对待,而应该积极引导。要知道,人类很多伟大的发明都是从好奇心开始的!
人类在很早以前就梦想能像鸟儿一样在天空飞翔,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许多人都为此做出了努力,终于,在1840年,第一架滑翔机诞生了。如果没有那些不断研究的人们,这个梦想又怎能实现呢?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你听你忘记了,你看你记住了,你做你学会了。”
这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实践出真知。没有探究就没有发现,没有发现更谈不上创新。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自主学习到主动学习进而培养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把自主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现在,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显得更为重要。他们在动手做的同时,往往会想到很多老师预料不到的问题。记得在教《声音的传播》(自然第十册)这一课时,我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便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教他们做土电话,做完后就让学生试着打电话。没过多久,就有人跑来问我:“老师,如果我把两个电话的线连在一起,还能听见声音吗?”“老师,我把话筒中尖的线捏住就听不见声音了,这是为什么?”“老师,我觉得声音有点小,如果我在线外面罩上吸管能收住声音吗?”……这一个个问题把我问愣了。说来惭愧,我这个初教自然的老师,讲点理论方面的知识还能说得过去,但真正做起来,恐怕还要多实践才行。于是我便叫他们把想法付诸实践,亲自动手去试一试,看着学生们研究的如此认真,我真是打心底高兴!
知识经济时代正向我们走来,对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从这个意义上说,对素质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其重要性和价值已远远超出了教育本身。发现学生的创造潜能,并充分发挥出来,对孩子的成长发展一定会有更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