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所见太平天国存世最早的刷印门牌实物为甲寅四年八月三十日(1854年10月5日)殿右拾贰检点林启容发给江西省九江郡瑞昌县胡泽阶门牌以及乙荣五年(1855年)北殿户部尚书发湖北省武昌郡嘉鱼县空白门牌。
关键词:太平天国;门牌
太平天国于1853年建都天京(今南京),夏西征。是年秋,即建立乡官制度。乡官的设立,凡初定州县,即其地分军,立军帅以下官,大张布告,命各州县编造户册,在本乡公举军帅以下各官,赴省呈投,发给各户门牌。因此门牌是太平天国民政管理的基本形式,也是研究太平天国史必不可少的参考文物。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就收藏了两件这样的太平天国门牌。一件是太平天国崧天义赖文鸿在安徽宁国颁发的空白门牌。该门牌为连史纸墨刷,高63.5厘米,宽49.5厘米。上端为“门牌”两个大字,“门牌”下方自右往左分为十六竖行排列,内容分别为:第一行因残缺,依稀可辨出“太平天国中军安徽省宁郭(国)郡 县 乡 都”等字;第二行“营 军帅 师帅 旅帅 管辖”;第三行上栏空白,下“妻”;第四行“祖父、祖母”;第五行“父、母”;第六行“兄、嫂”;第七行“弟、弟媳”;第八行“子、媳”;第九行“孙、孙媳”;第十行“伯父、伯母”;第十一行“叔父、婶母”;第十二行“侄、侄媳”;第十三行“侄孙、侄孙媳”;第十四行“雇工”,其下有墨笔题写的“日字捌伯玖拾号”七字;第十五行“计男女丁 口,合共男女 口”;第十六行“太平天国辛酉拾壹年 月 日给。”年月日上盖长方形朱印,因盖印处有残缺,仅能辨出“天义赖文鸿”五字。
经考,赖文鸿原为太平天国右军主将韦志俊部下,后韦志俊叛变投降清朝,他与黄文金、刘官芳等率众讨伐,夺回池州,遂驻军皖南。1860年4月,赖文鸿率部到建平会师,参加太平天国二破江南大营战役,解天京(今南京)围,以功封崧天义,后封匡王。1864年夏,赖文鸿与黄文金同守浙江湖州。8月,其部入江西,在安徽宁国县余村战斗中阵亡。其印文应为“太平天国天朝九门御林真忠报国崧天义赖文鸿”。该门牌是1951年南京隆重举行纪念太平天国起义百周年系列活动时,镇江的陈斯白先生送到南京,请著名太史学家罗尔纲先生鉴定的。镇江陈斯白先生所藏这一张门牌便是最好的说明。这张门牌曾经送来南京市太平天国起义百年纪念展览会,在宁沪两地展出。兹承金宗华馆长之嘱,为题数语,以就正于陈先生。一九五一年七月廿四日罗尔纲谨书于南京市太平天国史料编纂委员会。”
另一件是太平天国认天义陆顺得发给浙江会稽县丁大齐的门牌。该门牌白纸墨刷,墨笔填写,高55厘米,宽43.5厘米。上端为“门牌”两个大字,“门牌”下方自右往左分为十八竖行排列,内容为:“九门御林殿前南破忾军主将认天义陆为给发门牌,以安民业事。兹有浙江省绍兴郡会稽县子民向化倾心,殊属良善,为此给发门牌,付与悬挂门首,以便稽查而杜奸究(宄)。须至门牌者。右一营军帅金怡柱、前营师帅朱安邦、前旅帅金智煌、卒长叶益杠、司马丁兆罗、伍长丁元相。”除“至门牌者”四字刷印外,余为墨笔填写;第六行上“祖元宝,故”,下“家主丁大齐,年二十四岁,农业”,“祖”和“家主”外墨笔填写;第七行上“祖母陈,故”,下“妻陈,年二十岁”,“祖母”、“妻”外墨书;第八行上“父兆唐,故”,下“侄大仁,年十三岁”,“父”、“侄”两字外均墨书;第九行上“母金,故”,下“侄媳,无”,“金”、“故”、“无”三字墨笔填写;第十行上“伯,无”,下“子,无”,两“无”字墨书;第十一行上“伯母,无”,下“子媳,无”,两“无”字亦墨书;第十二行上“叔兆良,故”,下“弟阿鼠,年二十二岁,同居”,“叔”、“弟”二字外皆墨书;第十三行上“叔母水,年三十七岁”,下“弟妻秦,年二十二岁”,“叔母”、“弟媳”四字墨刷,余墨书;第十四行上“兄无”,“无”字墨书;第十五行上“嫂无”,下“共计男三、女三名”,“无”字和两“三”字墨书;第十六行“右仰水家土夭乡子民丁大齐収执”,“水家土夭”和“丁大齐”六字墨笔填写;第十七行“太平天国辛酉拾壹年 月 日”;第十八行“认字第三万六百十九号”,其数字为墨笔填写。门牌上的“为”字及所列生存的人名上都用朱笔加点。年月日上盖“太平天国天朝九门御林殿前南破忾军主将认天义陆顺得”长方形朱印。
会稽县在清代时隶属于绍兴府。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9月太平军南破恺军主将认天义陆顺德率军从江西进取浙江。其部奉命进攻萧山、绍兴,以断杭州羽翼。10月26日,陆顺德领军从富阳渡钱塘江,明日克复萧山。11月1日就占领绍兴。绍兴既克,太平军随即布告安民,设乡官,建立地方政权。于是立门牌,以查户口;发店凭、商凭,以管理商业。这张门牌应该就是在这时期所发。
据考,门牌之设清时已成定制。它是中国户籍管理的早期形式,类似于今户口簿。太平天国实行门牌制度始于定都天京之初的癸好三年五月(1853年6月)。当时为防止清军奸细混入天京城内乱事,北王韦昌辉倡议沿袭清时旧制,设立门牌,逐衙馆编查人口,“每贼馆各一张”,[1]“悬挂门首,以便稽查而杜奸宄”。[2]张德坚《贼情汇纂》卷八就收有太平天国癸好三年六月发给天京城内天官正丞相秦日纲衙门牌和典天袍刘世盛衙门牌。门牌上列各衙官姓名和衙内牌面(一般指15岁至50岁的作战人员)、牌尾(15岁以下和50岁以上的非作战人员)姓名、人数,后列年月日及编号,年月日上盖北王韦昌辉官印。[1]现在所能见到的太平天国存世最早的门牌实物为癸好三年十一月(1853年12月)殿右拾贰检点发给安徽省安庆郡望江县徐怀交和胡厥初两张良民牌,[2]以及甲寅四年二月(1854年3月)殿左贰拾壹检点发给安徽省安庆郡桐城县朱浣增良民牌。[2]虽然这三张良民牌不称门牌,内容与门牌亦微有不同,但其功能和作用与门牌却是一致的。目前所见太平天国存世最早的刷印门牌实物为甲寅四年八月三十日(1854年10月5日)殿右拾贰检点林启容发给江西省九江郡瑞昌县胡泽阶门牌以及乙荣五年(1855年)北殿户部尚书发湖北省武昌郡嘉鱼县空白门牌。[3]可以说,至迟到了甲寅四年八月,太平天国在前期占据的安徽、江西和湖北等省实行门牌制度已成定制,并已形成一定规模的批量刷印,以满足各省郡县颁发统一名称、格式和内容的门牌之需要。凡是颁发门牌的地方,太平天国都已建立了基层乡官政权。且这种制度一直沿续到太平天国后期的苏福、浙江两省,直至太平天国失败。[4]太平天国所发的门牌,无论前期、后期,皆清楚标明民户都是按照军队组织系统的军、营、师、旅、卒、司马、伍卒等编列的,以有效地组织群众进行反清斗争。这两张遗存的太平天国门牌文物,为研究那段逝去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参考文献:
[1] 张德坚.贼情汇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二种《太平天国》第三册[M].神州国光社,1954:237,238.
[2]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太平天国文物[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98,95,81,82.
[3] 新见太平天国早期门牌考[N].中国文物报,20071226.
[4]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太平天国印书[M].江苏人民出版社,1979:409.
关键词:太平天国;门牌
太平天国于1853年建都天京(今南京),夏西征。是年秋,即建立乡官制度。乡官的设立,凡初定州县,即其地分军,立军帅以下官,大张布告,命各州县编造户册,在本乡公举军帅以下各官,赴省呈投,发给各户门牌。因此门牌是太平天国民政管理的基本形式,也是研究太平天国史必不可少的参考文物。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就收藏了两件这样的太平天国门牌。一件是太平天国崧天义赖文鸿在安徽宁国颁发的空白门牌。该门牌为连史纸墨刷,高63.5厘米,宽49.5厘米。上端为“门牌”两个大字,“门牌”下方自右往左分为十六竖行排列,内容分别为:第一行因残缺,依稀可辨出“太平天国中军安徽省宁郭(国)郡 县 乡 都”等字;第二行“营 军帅 师帅 旅帅 管辖”;第三行上栏空白,下“妻”;第四行“祖父、祖母”;第五行“父、母”;第六行“兄、嫂”;第七行“弟、弟媳”;第八行“子、媳”;第九行“孙、孙媳”;第十行“伯父、伯母”;第十一行“叔父、婶母”;第十二行“侄、侄媳”;第十三行“侄孙、侄孙媳”;第十四行“雇工”,其下有墨笔题写的“日字捌伯玖拾号”七字;第十五行“计男女丁 口,合共男女 口”;第十六行“太平天国辛酉拾壹年 月 日给。”年月日上盖长方形朱印,因盖印处有残缺,仅能辨出“天义赖文鸿”五字。
经考,赖文鸿原为太平天国右军主将韦志俊部下,后韦志俊叛变投降清朝,他与黄文金、刘官芳等率众讨伐,夺回池州,遂驻军皖南。1860年4月,赖文鸿率部到建平会师,参加太平天国二破江南大营战役,解天京(今南京)围,以功封崧天义,后封匡王。1864年夏,赖文鸿与黄文金同守浙江湖州。8月,其部入江西,在安徽宁国县余村战斗中阵亡。其印文应为“太平天国天朝九门御林真忠报国崧天义赖文鸿”。该门牌是1951年南京隆重举行纪念太平天国起义百周年系列活动时,镇江的陈斯白先生送到南京,请著名太史学家罗尔纲先生鉴定的。镇江陈斯白先生所藏这一张门牌便是最好的说明。这张门牌曾经送来南京市太平天国起义百年纪念展览会,在宁沪两地展出。兹承金宗华馆长之嘱,为题数语,以就正于陈先生。一九五一年七月廿四日罗尔纲谨书于南京市太平天国史料编纂委员会。”
另一件是太平天国认天义陆顺得发给浙江会稽县丁大齐的门牌。该门牌白纸墨刷,墨笔填写,高55厘米,宽43.5厘米。上端为“门牌”两个大字,“门牌”下方自右往左分为十八竖行排列,内容为:“九门御林殿前南破忾军主将认天义陆为给发门牌,以安民业事。兹有浙江省绍兴郡会稽县子民向化倾心,殊属良善,为此给发门牌,付与悬挂门首,以便稽查而杜奸究(宄)。须至门牌者。右一营军帅金怡柱、前营师帅朱安邦、前旅帅金智煌、卒长叶益杠、司马丁兆罗、伍长丁元相。”除“至门牌者”四字刷印外,余为墨笔填写;第六行上“祖元宝,故”,下“家主丁大齐,年二十四岁,农业”,“祖”和“家主”外墨笔填写;第七行上“祖母陈,故”,下“妻陈,年二十岁”,“祖母”、“妻”外墨书;第八行上“父兆唐,故”,下“侄大仁,年十三岁”,“父”、“侄”两字外均墨书;第九行上“母金,故”,下“侄媳,无”,“金”、“故”、“无”三字墨笔填写;第十行上“伯,无”,下“子,无”,两“无”字墨书;第十一行上“伯母,无”,下“子媳,无”,两“无”字亦墨书;第十二行上“叔兆良,故”,下“弟阿鼠,年二十二岁,同居”,“叔”、“弟”二字外皆墨书;第十三行上“叔母水,年三十七岁”,下“弟妻秦,年二十二岁”,“叔母”、“弟媳”四字墨刷,余墨书;第十四行上“兄无”,“无”字墨书;第十五行上“嫂无”,下“共计男三、女三名”,“无”字和两“三”字墨书;第十六行“右仰水家土夭乡子民丁大齐収执”,“水家土夭”和“丁大齐”六字墨笔填写;第十七行“太平天国辛酉拾壹年 月 日”;第十八行“认字第三万六百十九号”,其数字为墨笔填写。门牌上的“为”字及所列生存的人名上都用朱笔加点。年月日上盖“太平天国天朝九门御林殿前南破忾军主将认天义陆顺得”长方形朱印。
会稽县在清代时隶属于绍兴府。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9月太平军南破恺军主将认天义陆顺德率军从江西进取浙江。其部奉命进攻萧山、绍兴,以断杭州羽翼。10月26日,陆顺德领军从富阳渡钱塘江,明日克复萧山。11月1日就占领绍兴。绍兴既克,太平军随即布告安民,设乡官,建立地方政权。于是立门牌,以查户口;发店凭、商凭,以管理商业。这张门牌应该就是在这时期所发。
据考,门牌之设清时已成定制。它是中国户籍管理的早期形式,类似于今户口簿。太平天国实行门牌制度始于定都天京之初的癸好三年五月(1853年6月)。当时为防止清军奸细混入天京城内乱事,北王韦昌辉倡议沿袭清时旧制,设立门牌,逐衙馆编查人口,“每贼馆各一张”,[1]“悬挂门首,以便稽查而杜奸宄”。[2]张德坚《贼情汇纂》卷八就收有太平天国癸好三年六月发给天京城内天官正丞相秦日纲衙门牌和典天袍刘世盛衙门牌。门牌上列各衙官姓名和衙内牌面(一般指15岁至50岁的作战人员)、牌尾(15岁以下和50岁以上的非作战人员)姓名、人数,后列年月日及编号,年月日上盖北王韦昌辉官印。[1]现在所能见到的太平天国存世最早的门牌实物为癸好三年十一月(1853年12月)殿右拾贰检点发给安徽省安庆郡望江县徐怀交和胡厥初两张良民牌,[2]以及甲寅四年二月(1854年3月)殿左贰拾壹检点发给安徽省安庆郡桐城县朱浣增良民牌。[2]虽然这三张良民牌不称门牌,内容与门牌亦微有不同,但其功能和作用与门牌却是一致的。目前所见太平天国存世最早的刷印门牌实物为甲寅四年八月三十日(1854年10月5日)殿右拾贰检点林启容发给江西省九江郡瑞昌县胡泽阶门牌以及乙荣五年(1855年)北殿户部尚书发湖北省武昌郡嘉鱼县空白门牌。[3]可以说,至迟到了甲寅四年八月,太平天国在前期占据的安徽、江西和湖北等省实行门牌制度已成定制,并已形成一定规模的批量刷印,以满足各省郡县颁发统一名称、格式和内容的门牌之需要。凡是颁发门牌的地方,太平天国都已建立了基层乡官政权。且这种制度一直沿续到太平天国后期的苏福、浙江两省,直至太平天国失败。[4]太平天国所发的门牌,无论前期、后期,皆清楚标明民户都是按照军队组织系统的军、营、师、旅、卒、司马、伍卒等编列的,以有效地组织群众进行反清斗争。这两张遗存的太平天国门牌文物,为研究那段逝去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参考文献:
[1] 张德坚.贼情汇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二种《太平天国》第三册[M].神州国光社,1954:237,238.
[2]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太平天国文物[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98,95,81,82.
[3] 新见太平天国早期门牌考[N].中国文物报,20071226.
[4]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太平天国印书[M].江苏人民出版社,1979: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