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笔论道,文士气象

来源 :山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ub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蔡润田老师面前,我还是山西文坛从事文学评论与研究的一个新兵。新兵有机会参加《蔡润田文集》的研讨会,感到的,首先是前辈批评家对后学的提领与鼓励。
  于后学而言,蔡老师是具有传奇色彩的前辈。80年代与董大中先生白手起家创办《批评家》,慧眼如炬,任人唯贤,发现并调入之后文学评论界成果斐然的杨占平、阎晶明、谢泳,一批有实力的批评家与一份有分量的《批评家》刊物,成就了山西文学批评界至今仍然耀眼的辉煌时代。与辉煌对应的,是蔡老师始终如一的低调谦逊,是处江湖而远江湖的散淡。省作协换届选举中,候选人名单中没有蔡老师,人们却纷纷将票投给了他,用韩石山先生的原话说,“票箱里飞出副主席,我活这么大,只见过这么一次。”
  纵观蔡润田老师的学术道路,是沿着三条脉络行进的:一是以魏晋文论尤其是《文心雕龙》为主线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其二是为地域文学的鼓与呼,包括考古掘新,如宋之问研究;包括作家作品评鉴,如李锐的《厚土》等,这部分中,更多的又是品评新作,扶植新人;其三是对文学现场热点的及时发声。总体的一个感受是,评价蔡老师的文字并不多,蔡老师品评的文字却着实不少。包括我这样一个从事边缘学科儿童文学研究的后学之辈,蔡老师也屡屡给予鼓励。
  蔡老师为人、为文严谨,此番出版文集,也并未做穷尽式的汇编,而是以“弃之不足惜”的标准严格筛选。这种对内的高度的自审,自省,是心怀“静气”的真学者。在学术精神上,蔡老师却对中国文化思想史上最为开放的,新观念、新理论不断涌现的魏晋六朝,情有独钟。董大中先生曾评价蔡老师,“显出文质彬彬的‘士’的形象”。蔡老师的文风着实有文士气象。
  当代文学评论界在形式主义、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等轮番登场的西方文论热潮之后,有意识地重返中国古代文论,寻根溯源,古今融通,寻求古文论与现代文学的对话。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沉淀的文化,必然各具不同的文化土壤和基因。如刘勰的《通变》篇 ,既强调“通”,也强调“变”。对立统一,这是中华智慧中的精神财富。诚如童庆炳先生曾经讲到的,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比兴、意象等概念,根本不用做现代性的转换,是直接可以作为名词术语,进入现代文论体系中的。在这一点上,蔡老师是有着高度自觉的。蔡老师在自己的文学评论中,自然化用了对《文心雕龙》的研究理念。他的《从〈文心雕龙·知音篇〉谈文学鉴赏问题》,提示警醒“贵古贱今”,“崇己抑人”,“信伪迷真”,更以“学不逮文”“东向而望,不见西墙”,指出了可能造成品鉴局限的根源。文章借用“博观”指向评论者的视野储备,“六观”点出批评鉴赏的技能储备,以“见异”概括了研究者应具备发现作家、作品独具匠心之处的能力,尤其以“深识见奥”提示了批评者发声需慎重,需有真知。至今读来仍感警醒。
  蔡老师的文学批评秉笔论道,有君子之风,又不失敏锐犀利。1980年刊发的《文学与人性》一文,在文学与人性讨论中,当属很早发声的。文章对人性做一分为二分析,指出,人的本性是动物性,近于本能,而人的本质是社会属性,是人所特有的。人性应是人的社会属性,人性的主体是人道,人情,是美好而有价值的部分。文章提出对于文学反映人性问题的正确态度,反对以阶级性取代人性描写。论述之周延,观点之笃定,读之难忘。还有几次重要的思潮、讨论,蔡老师也均有发声,如关于朦胧诗,1981年撰写《朦胧诗的风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浅探》,对朦胧诗之朦胧,提出了一个“度”的把握,即是否达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也一针见血指出了有些诗作之朦胧完全是由于“作者感受膚浅,立意含混”,“须知, 直觉是新鲜的, 然而也可能是模糊的, 纯粹没有抽象思维的东西是不能诉诸人的理智的。再是艺术表现能力、技巧的问题。落笔之前,似乎意象纷呈,写出之后却言不及意,不知所云”,并引《文心雕龙·神思》做比,“所谓‘意翻空而易奇, 言征实而难巧’,盖即指此”。文章还对朦胧诗现象的成因做了“博观”“六观”“深识见奥”的、联系时代、联系社会生活的阐发,对一边倒的、极端化的批评态度做了努力的纠偏。蔡润田老师对许多创作问题的探讨,至今仍觉犀利。如对短篇小说篇幅无限制拉长的现象,归因于“意念的含糊性,选材的随机性,行为的敷陈性;忽视短篇小说以少胜多的诗性特征”,提出短篇创作的艺术信条,“意有所到,笔有藏锋”。
  阅蔡老师其人,其文,获益良多,除上述言行、理念、观点的启示外,更有文风的启迪。蔡老师文风与现代口语有明显的疏离感,但并非当代文坛某些评论生冷远僻、有意为之的“弄词”,而是中国古代文论言近旨远、高度凝练之风;并非浮于表面、刻意制造的高蹈,而是内敛的、可资涵泳的隽永。这是蔡老师自身对行文的要求。文风虽无能力效法,这种严格的自我要求却值得学习。
  谨以这样一段浅白的文字,表达我对蔡润田老师深深的敬意。
  【作者简介】崔昕平,教授,儿童文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签约文学评论家。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著有《出版传播视域中的儿童文学》《中国童书出版纪事》《儿童文学批评现场》《儿童文学研究》。
其他文献
数年前,他头一回见到芭芭拉·科尔斯的时候,他之所以注意到她,仅仅是因为有人说:“那是约翰逊的新女朋友。”他肯定没有把她用在他私下定的色情套话:对了,就是那一个。他甚至都搞不明白,约翰逊看上她什么了。她跟他是不会长久的,他记得他当时这么想,那时候他在观察约翰逊,约翰逊是个帅气的男子,但喝了酒之后红头涨脸的,在跟一个没有名气的姑娘打情骂俏,而同时,芭芭拉站在一堵墙边一旁观看。他觉得她脸上的表情很不高兴
在回望历史和关注现实中体悟家国情怀  体悟家国情怀,离不开对历史的了解,特别是近现代史。和平年代的孩子,对近现代中华民族谋求独立自强之路或一知半解,或根本懵懂无知。不少作家通过孩子的视角,描写小人物在战乱年代的生活侧影,表达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的解读,表达“小”人物面向“大”历史的言说与铭记,引导当代少年儿童直面属于全民族的历史记忆。  儿童文学作品中,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作品不乏经典。左昡的《纸
我们去的第一个村是宋川村,宋川村在清水县郭川镇。半道上,镇书记李赟在路边迎候。天变了,一行人进到半山上的果园,阴灰的天底下,是一望无际深绿的苹果地,高个子打桩机站在地里,很醒目。  年轻斯文的李书记健谈,风大,声音被吹得深深浅浅的。我听得细致,我就希望人们说那些太大的数字时,能让人有个概念。  “郭川镇全镇有58000亩耕地,其中有48000亩苹果和花椒地,苹果占了38000亩,处于盛果期的果园有
去年暑假的一天,中午午睡时突然下起了一场倾盆大雨,一阵电闪雷鸣把睡梦中的我惊醒。雨势减小后,我打算重新补眠,可此时四楼顶楼积攒的雨水通过通水孔“滴滴答答”地流了下来,重重地敲打在三楼、二楼、一楼的雨篷上,“空空空”的响声让人心烦。  夏天南方雨水多,第二天又下了一场大雨,还是和前一天一样,雨篷依旧发出了恼人的“空空”声。我觉也睡不着,书也看不进,索性思考:究竟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让雨篷不再产生这
在寒冷的冬季,鸭子还能在水中游来游去,一点儿也不怕冷,这是为什么呢?  鸭子长期生活在水中,身体已经变得十分适应水上的生活了。而且鸭子体内有很多脂肪,体外又披着一层厚厚的不容易透水的羽毛,鸭子的尾部还有发达的尾脂腺,它经常用嘴去挤尾脂腺,然后把挤出的油往全身的羽毛上擦。这样,冷水再冷也刺激不到皮肤。所以,即使在冬天,鸭子在水里也不会觉得冷!
头脑    ★蟑螂的大脑长在身体内部,如果因为意外失去了头,它仍然能够在没有脑袋的状态下存活长达9天!它最终的死因是饿死!佩服,它们真的好坚强哦!  ★海星天生没有脑子!它的动作和行为都由神经网控制。一个没有脑子的家伙,怎么思考问题啊?估计它也聪明不到哪儿去。  ★印尼的眼镜猴因有双巨大的眼睛而出名,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一只眼睛比它的大脑要大得多!它的眼睛放起电来一定很好看。    重量    蓝
写故事就好像培育果实,一般情况下,我对故事很有耐心。一篇小说的题材往往要在肚子里酝酿翻滚很久,我才会把它给写下来。如果不放这么长时间,果实就不会成熟,吃到嘴里会有酸涩之感。相对于写,我更享受构思的快乐。各种可能性在脑子里翻来覆去,感觉有点像大脑在健身。反倒是写的过程有些无聊,因为那只是机械地打字而已。  写作是创造,是无中生有,具有极强的探索性。缺乏探索性的小说我认为没有写出来的必要。但遗憾的是,
周末是我的生日,我打开电脑,登录QQ。咦?怎么多了个好友?这时,对方发话了:“我是虚拟少年,请马上打开你的邮箱,有一份大礼哦!”我好奇地进入邮箱,发现邮箱里多了一封主题叫“网络大门”的邮件。邮件里有个程序,我点击“运行程序”,一道白光从显示器里射了出来,让我睁不开眼睛……   “你好!”一个面目清秀的少年出现在我眼前,“我就是虚拟少年。从你的个人介绍里,我知道今天是你的生日,所以用这种特别的方法邀
LS1微型激光测距仪是一個测量利器,只依靠一个按键,就能实现前后基准测量、单位切换、精度调节等功能。仪器屏幕上会显示最近三次的测量数据,不用再靠你的脑子死记。最长可测量40米,还能精确到毫米。内置锂电池,超长续航,充满电可测量3000次。
看看这是小学语文的一道作业题  要求:请将下列四句话用关联词连接:  1.张海迪姐姐瘫痪了;  2.张海迪姐姐顽强地学习;  3.张海迪姐姐学会了多门外语;  4.张海迪姐姐学会了针灸。  (注:正确答案应该是:张海迪姐姐虽然瘫痪了,但顽强地学习,不仅学会了多门外语,而且还学会了针灸。)  结果发现同学们写得都很猛  1.张海迪姐姐不但学会了外语,还会了针灸,她那么顽强地学习,终于瘫痪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