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对不起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J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芥川龙之介八个月大时,母亲疯了,他被过继给舅舅。他的生父后来又娶了生母的妹妹,但真正照顾他的是生母的姐姐。所以,尽管芥川有生父、养父、养母、继母,但他的作品一直透露出缺爱的气息,主题往往是阴郁和对人性的失望。
  1927年,他35岁,饱受胃病、神经衰弱、痔疮等多种疾病的困扰。同时,姐姐家失火,姐夫因欠下高利贷而卧轨自杀,姐姐举家来投,生活压力大增。于是,他用安眠药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自杀前,他给家人留下多封遗书,还写下《给老朋友的信)),在其中说:“自杀者也许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自杀。我们的行为都含有复杂的动机,但我却感到了模模糊糊的不安,为什么我对未来只有模糊的不安呢?”
  芥川的自杀给当时很多日本作家带来极大的震撼,并深深影响了他们,其中就包括太宰治。太宰治从小就是学霸,考入东京帝国大学的法文科,他非常推崇芥川,并一直以获得“芥川奖”为目标。
  26岁时,太宰治凭借《逆行》入围“芥川奖”。那时,他因治疗腹膜炎欠了一屁股债,非常渴望用“芥川奖”来抚慰遇挫的心情,但最终落选了。
  如果说芥川是因病痛折磨、生存压力才自杀,那太宰治似乎天生就对世界抱着阴郁和悲观的看法。他曾五次自杀,有约情人一起跳海自杀,结果情人死了而他没死,被起诉“协助自杀”;有吃安眠药自杀;有上吊自杀,都未遂。直到写完《人间失格》,一天深夜,他与女粉丝山崎富荣一起投水自杀——这次终于成功了。但他在给妻子的遗书中说:“我最爱的就是你。”他终于践行了《人间失格》中多次出现的一句话:“生而为人,对不起。”
  相较而言,三岛由纪夫的自杀方式最为离谱。他从小就表现出了超高的文学天赋,还是个学霸,并且尚武,这种性格影响了他的一生——他最躁狂懵懂的青年时期,正是日本军国主义的高峰期。
  1944年,日本在二战中陷入困境,高中毕业的三岛由纪夫成了一名预备役士兵。第二年,他顺利被征召,却被误诊为肺病而被遣送回乡。他原本要去的部队在菲律宾全军覆没,他没感到庆幸,反而很遗憾,觉得自己应为国牺牲。
  无缘上战场的三岛由纪夫在文坛崭露头角,并一发不可收拾,三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却都没获奖。1965年,得知被提名后,他带着夫人周游欧美、东南亚多国,在回国抵达机场前联系媒体,他以为届时可以发表获奖感言,却事与愿违。
  但真正让三岛由纪夫痛苦的,是日本战后天皇权威的衰落、武士道精神的消失和所谓的“世风日下”。为此,他上演了一幕连电影剧本都不敢这么写的自杀。
  1970年11月25日,他带着私人武装“盾会”的四名成员,来到日本陆上自卫队东部总监部,绑架了师团长,然后站在总监部的阳台上,对下面的官兵发表演说,要求大家跟他一起发动兵变,推翻现有宪法,让自卫队重新成为“真的武士”,恢复保卫天皇的传统。但没人理他,有人甚至发出嗤笑。
  沮丧的他退回室内,决定按原计划切腹。这是一场漫长而痛苦的自杀:他先用短刀在腹部切出一个很大的伤口,肠子直接流了出来;随后,一个成员用刀为他进行介错(切腹仪式中帮自杀者砍下头颅,加速其死亡),但连砍三次都没成功;疼痛难忍的他试图咬舌自尽,还是失败了;另一个成员进行第四次介错,这次他终于死了。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金阁寺》中的一句話:“人一旦钻在美里不出来,势必不知不觉撞进世间最为黑暗的思路。”
其他文献
“窃国大盗”袁世凯制造了83天的称帝闹剧,成为中国史上的一大笑话。他的人生也很快落幕,但其子女之间的争斗才刚拉开序幕。  从小热爱追逐权力的袁克定为父亲的“大业”忙前忙后,甚至不惜“坑蒙拐骗”,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袁克文则恰好相反,一方面努力突出自己“皇二子”的身份,表明对“袁家江山”没兴趣;一方面又坚决地站在父亲的敌对立场,甚至写诗讽刺父亲。  可以想见,他们已没多少手足情义可言,袁世凯死前就曾
正德六年(1511年)的一次会试中有一道题目是“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这道题出自《论语》中孔子的一段话,列举了他的弟子在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四科中成绩最优秀的十个人。可之后公布的优秀考卷却张冠李戴,把四科中的十个人和后世祭祀孔子所配享的孔门“十哲”混为一谈。落第的考生表示不服,写了篇《颜渊告状文》进行讥讽,并到处张贴,一时间风云骤起,弄得主考官们缩头藏脸,不敢辩解。  光绪十五年(
民国女性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很特殊,既不同于古代女性的矜持拘谨,也不同于现代女性的放肆张扬。她们是大胆出走的“娜拉”,却也是时代洪流中的浮萍。接受现代教育的女学生无疑很有特色,她们一律放足,身穿制服,洋袜、皮鞋俱全,会说英文、弹钢琴、吃西餐。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她们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开始追求独立、平等、个人解放。  到20世纪20年代末,传统审美符号在城市中已基本消除,新的审美符号迅速建立起来,
如果把家庭比作一根扁担,最易于行走的方式是爸爸、妈妈在扁担的两头,孩子在正中间。要想让孩子走得稳,爸爸、妈妈施予的力量应是均衡的。如果一方太轻松,就会让另一方很吃力,双方不协调,中间的孩子则左右为难。成功的教育总有惊人的相似,失败的教育虽各有原因,但追根溯源,无非是家庭这根扁担挑得不平。妈妈这个角色很重要,但妈妈更要演好自己。如何演好自己呢?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把孩子的功课交给孩子、把爸爸的职责交给爸
与零情商的王安石相比,司马光绝对算得上是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圣斗士。  当年,仁宗病逝,继承人英宗因自己生父没能如愿追封而大闹情绪,装病躲在深宫里,不肯出面为养父仁宗送丧。愤怒的臣子或苦口婆心地游说,或破口大骂地攻击,英宗都不予理会一他装得了病,也装得了傻。这时,司马光非常巧妙地找了个发力点,他把太医院的医生都抓起来,查看相关医疗记录,并晒出英宗的体检报告一“六脉平和,体内无疾”。  在铁打的证据
一  提起苏辙,大家的第一反应多半是:苏轼的弟弟嘛!第二反应则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嘛!不过同样位列唐宋八大家,苏辙对后世的影响力和苏轼完全没法比。老爹苏洵的地位虽然也不及苏轼,但好歹有个典故流传于世,“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而且有一篇《六国论》入选语文教科书。  苏辙呢?在普通人的认知里,除了“苏轼弟弟”这个响亮的头衔,其他几乎一片空白,说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缺少广为流传的代表作。
说起曲折漫长的学车历程,淘编个个抛了一把辛酸泪。在驾校这个令人闻风丧胆的炼狱,教练就是阎羅本人,每句吐槽都如刀剐油烹般冷酷。  教练:看见前面那棵大树了吗?  决微:看见了。  教练:撞过去!  决微:啊?我不敢!  教练:那你还不赶紧踩刹车!在找撞的角度吗?  子玉:没办法,我一紧张就死拽方向盘。  教练:怎么,看中我的方向盘了,想拽下来带回家?  小荷:怎么觉得我开歪了?  教练:哪能啊,是路
说起鲁迅,你一定不会陌生。毕竟对于上了多年语文课的人来说,“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口号不是白喊的。  他穿着旧式长衫,吹着小胡子,晃着藤椅,叼着烟袋……须发直立,横眉冷对,看上去一本正经、不怒自威。但实际上,鲁迅是个很可爱、很好玩的人,用人格魅力一次次颠覆着大众的认知。  有趣  鲁迅有种本事,能让爱他的人特爱他,讨厌他的人特讨厌他。但无论旁人对他是爱是恨,鲁迅都像打哈哈一般翻过去
嘉祐元年(1056年),包拯外放池州时,欧阳修向宋仁宗力荐包拯,说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堪为大用,下放池州有点浪费,不如让他先代理一下开封市长。包拯坐镇开封府后也很是拼命,连破了几桩大案奇案,一时间“开封出了个包青天”名扬四海。  不到两年时间,包拯被直调中央进了常委,委以谏议大夫之职。然而包拯“新官上任三把火”,却差一点把自己给点着了。嘉祐四年三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包拯竟然连续弹劾了前后两
法国画家大卫的名画《拿破仑一世加冕大典》,可谓“为领导修图的典范”。画中描绘的是1804年12月,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加冕仪式的场景。   按规矩,传统的受冠做法是被加冕者背对观众,面对祭坛跪着,教皇给他戴上皇冠。而在这幅素描草图中,拿破仑霸气又专横,手举皇冠,正准備给自己戴上。原来,为了巩固帝位,拿破仑极其傲慢地让罗马教皇亲自来巴黎为他加冕,目的是借教皇的巨大号召力,让法国人民以及欧洲人民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