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努力,爸爸不出力,妈妈用蛮力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把家庭比作一根扁担,最易于行走的方式是爸爸、妈妈在扁担的两头,孩子在正中间。要想让孩子走得稳,爸爸、妈妈施予的力量应是均衡的。如果一方太轻松,就会让另一方很吃力,双方不协调,中间的孩子则左右为难。成功的教育总有惊人的相似,失败的教育虽各有原因,但追根溯源,无非是家庭这根扁担挑得不平。妈妈这个角色很重要,但妈妈更要演好自己。如何演好自己呢?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把孩子的功课交给孩子、把爸爸的职责交给爸爸,各司其职,各归其位,家庭的成长才能进入良性循環。聪明的妈妈绝不是事必躬亲,要懂得迎难而上,更要懂得知难而退!
  ——月下客《最糟糕的教育》
其他文献
元代著名散曲家贯云石出生于官宦世家,祖父是元朝的开国大将军,父亲也在军中担任要职。本来将门只应出虎子,贯云石却是鱼和熊掌兼得——他不仅遗传了父亲的武将本领,还继承了出身于维吾尔族文人世家的母亲的基因。  20岁时,他就开始世袭官爵。但他没有坐享其成,而是常常“日省三身”,除了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学识外,还思考着如何博采众家之长,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这一点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当时的元朝等级制度
父母一直期待我们做努力上进的三好青年,我们也只好在朋友圈硬凹这种人设。但讲真,谁不想做一只安安靜静、浪到飞起、混吃等死的废汪呢。
《清代野记》中记载,光绪己丑科会试之前,名臣潘祖荫设宴为几位参加科考的同乡送考,其中吴清卿虽不参加科考,却也参加了宴会。  这几个人中,潘祖荫最钟爱的是江宁许鹤巢,他屡次参加科考,却屡次不中,这次接到邀请,恰巧那天他拉肚子未能赴宴。宴席开始后,潘祖荫告诉大家:“我新得一鼎,考其款识,乃鲁眉寿鼎也,特刊为图说, 以就正博雅君子焉。”说完,赠给每人一张该图说,大家卻没有在意。吴清卿带回来一张放在书桌上
苏轼、苏辙兄弟是横跨文坛、政坛的双子星座,在正史、野史中都是光芒万丈,却一不小心被宋人蔡绦抓住把柄,在《铁围山丛谈》-书中留下一段“黑历史”。  话说苏轼、苏辙参加四川乡试时被分在同一考场,且恰好坐在形成斜对角的两个座位上。苏轼接过试卷一看,顿时傻眼了——枉他平日号称博学,在这关键时刻,居然完全想不起考题中的文段出自哪本书,而按当时的考试制度,如果说不清考题的出处,文章写得再好也是白搭。苏辙见哥哥
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大部分纺织厂从手工织机转向水力和蒸汽织机,于是出现了严峻的下岗浪潮,即使没有下岗的工人,工资待遇也急速下降。尤其是低端产业的工人,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面对日益艰难的生活,工人们开始自力更生。1844年8月,曼彻斯特地区的28名纺织工人在一间小酒吧里举行了一次会议,工人们一致决定联合成立合作社。工人们的想法很简单,通过合作经营来赚钱,提高合作社成員的经济状况,改善生活。如
汉景帝即位后重用御史大夫晁错,一心想削藩,但他不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而是另有目的。  起先,景帝通过正常手段收回没有子嗣的诸侯王的领地,分封给六个儿子,但其余诸子的封国仍没着落。怎么办?那就只有找非文帝一系的诸侯王开刀了。  这时,“善解帝意”的晁错跳了出来,提出一个耸人听闻的建议——诬指吴国蓄谋造反,企图以此为突破口,给景帝夺来几个诸侯国。《史记》中载:“乃益骄溢,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
雍正登基时已四十几岁,不算年轻,但对驾驭整个官僚机器的能力仍自信满满。  官员任免一直是治国的关键问题之一,雍正打破了清代的一些人事规章制度,说:“朕用人原只论才技,从不拘限成例。”他认为任用官员要看做事能力,不必排资论辈。  雍正在位13年间,有序而又频繁地召见地方官吏,亲自参与选拔并决定基层官吏升降。据统计,他曾引见文官5800余人、武官约1400人。这个数字在今天看来不起眼,然而考虑当时的交
“窃国大盗”袁世凯制造了83天的称帝闹剧,成为中国史上的一大笑话。他的人生也很快落幕,但其子女之间的争斗才刚拉开序幕。  从小热爱追逐权力的袁克定为父亲的“大业”忙前忙后,甚至不惜“坑蒙拐骗”,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袁克文则恰好相反,一方面努力突出自己“皇二子”的身份,表明对“袁家江山”没兴趣;一方面又坚决地站在父亲的敌对立场,甚至写诗讽刺父亲。  可以想见,他们已没多少手足情义可言,袁世凯死前就曾
正德六年(1511年)的一次会试中有一道题目是“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这道题出自《论语》中孔子的一段话,列举了他的弟子在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四科中成绩最优秀的十个人。可之后公布的优秀考卷却张冠李戴,把四科中的十个人和后世祭祀孔子所配享的孔门“十哲”混为一谈。落第的考生表示不服,写了篇《颜渊告状文》进行讥讽,并到处张贴,一时间风云骤起,弄得主考官们缩头藏脸,不敢辩解。  光绪十五年(
民国女性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很特殊,既不同于古代女性的矜持拘谨,也不同于现代女性的放肆张扬。她们是大胆出走的“娜拉”,却也是时代洪流中的浮萍。接受现代教育的女学生无疑很有特色,她们一律放足,身穿制服,洋袜、皮鞋俱全,会说英文、弹钢琴、吃西餐。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她们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开始追求独立、平等、个人解放。  到20世纪20年代末,传统审美符号在城市中已基本消除,新的审美符号迅速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