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高考视域下,高中生物教学必须要考量每一位高考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使高中学生真正适应高考的选材标准。本文即基于此,对新高考下的高中生物具体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2014年我国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表示,要全面推进教育课程改革,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在这种理念下,国务院又颁布了高考改革的通知,“新高考”模式号召考试要“以学生为中心”,要符合课程改革方案,还要真正为国选人才。可以说,新高考的这种理念要求高中各个学科教学必须改革,而高中生物作为理科的重要构成也毫不例外。高中生物教学必须要考量每一位高考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使高中学生适应高考的选材标准。本文即基于此,对新高考下的高中生物具体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一、课前准备要与课堂教学相契合
现阶段的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前的预习和准备,而且由于课时量有限以及学生的学习时间紧张,学生很难在课上和课下利用自己的大量时间增强生物知识,所以,教师应该把课堂上怎么讲、讲什么等准备工作在课前进行准备。同时,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并非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主动吸纳知识、建构自身知识和体系的过程。所以,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应该充分考虑高中生学习的特点以及其已有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把课前准备与课堂教学有机地融合到一起。
那么,高中生物教师究竟如何在课前进行准备呢?即要仔细研读“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师备课和讲课的重要参考标准,在课前准备时生物教师可按照具体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再参照课程标准进行备课。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着重看“高考说明”,因为这是高考命题的导向,参考“高考说明”才能真正把握知识好点的尺度。
二、创建情境,优化课堂教学
情境,能够增加学生对生物课堂的感知和兴趣,正如学者布朗所说的那样:“知识的认知是具有情境的,是在情境中产生和升华的,只有情境才能真正激励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由此可知,教学中的情境创设非常利于学生吸收知识,特别是在生物的复习课中教师在讲解难懂的试题时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复习《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相关知识时,教师可通过具体图片和视频创设情境——“器官移植面临供体不足的情况怎么办”?面对图像影音创设的情境,学生势必会激发想象的思维,思考怎样通过现代生物技术为更多的人提供可移植的器官。可以说,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可以愉快地吸收新知识。
三、通过网络资源,打开学生自学的思维
21世纪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全世界跨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也促使我国的教育事业稳步提高,特别是网络资源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教学发展必不可少的构成。网络资源使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也革新了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全面、直观、立体地感受到知识点,特别是使用视频教学能够有效激励学生自学的兴趣,打开学生自学的思维。
例如,在教授《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时候,为了方便学生尽快感知种类的杂交和诱变,教师可以事先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搜找与本节课有关的视频讲解和图像资源,先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所感知,并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记录疑问。等上课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差别,解答学生的疑问,并让学生自行总结两者的不同。这种“自学—设疑—答疑”的过程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知,也可以进一步打开学生自学的思维。
四、借助生活实践,吸引学生兴趣
高中生物教学的案例非常多,但由于课程知识点较难,导致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缺失,鉴于此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实践案例来吸引学生兴趣。一方面,学生对于自己周围的生活和环境非常熟悉,对涉及到这些熟悉事物的问题有种亲切感;另一方面,现阶段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新要求,专业水平早已不再是衡量学生能力的单一杠杆,每个行业在选拔人才时都会综合评价他们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高中生物教师有必要借助生活实践案例,吸引学生兴趣。
例如,在教授《人类遗传病》这节课时,按照新高考的要求,本节课教师可使用生物微课视频进行授课。为了让高中生尽可能认识到人类遗传病的种类和危险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之前先搜集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遗传案例图片如白化病、色盲、智力缺陷、平足、畸形等,在課堂上的适当时机给学生放映,而这些案例都是学生日常中常见的。在看到这些案例时,学生的兴趣点很容易调动起来,也会更加好奇:究竟是什么原因引发了人类的遗传病?可以看到,教师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案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把自身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中。
五、结语
总之,按照新高考的相关规定,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遵循新课标的要求,按照教材框架安排课程,更要以学生为中心,做好课前准备,使课前准备要与课堂教学相契合;创建情境,科学设计教学环节,优化课堂教学;通过网络资源,打开学生自学的思维;借助生活实践,吸引学生兴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进一步优化高中生物教学,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2014年我国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表示,要全面推进教育课程改革,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在这种理念下,国务院又颁布了高考改革的通知,“新高考”模式号召考试要“以学生为中心”,要符合课程改革方案,还要真正为国选人才。可以说,新高考的这种理念要求高中各个学科教学必须改革,而高中生物作为理科的重要构成也毫不例外。高中生物教学必须要考量每一位高考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使高中学生适应高考的选材标准。本文即基于此,对新高考下的高中生物具体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一、课前准备要与课堂教学相契合
现阶段的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前的预习和准备,而且由于课时量有限以及学生的学习时间紧张,学生很难在课上和课下利用自己的大量时间增强生物知识,所以,教师应该把课堂上怎么讲、讲什么等准备工作在课前进行准备。同时,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并非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主动吸纳知识、建构自身知识和体系的过程。所以,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应该充分考虑高中生学习的特点以及其已有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把课前准备与课堂教学有机地融合到一起。
那么,高中生物教师究竟如何在课前进行准备呢?即要仔细研读“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师备课和讲课的重要参考标准,在课前准备时生物教师可按照具体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再参照课程标准进行备课。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着重看“高考说明”,因为这是高考命题的导向,参考“高考说明”才能真正把握知识好点的尺度。
二、创建情境,优化课堂教学
情境,能够增加学生对生物课堂的感知和兴趣,正如学者布朗所说的那样:“知识的认知是具有情境的,是在情境中产生和升华的,只有情境才能真正激励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由此可知,教学中的情境创设非常利于学生吸收知识,特别是在生物的复习课中教师在讲解难懂的试题时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复习《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相关知识时,教师可通过具体图片和视频创设情境——“器官移植面临供体不足的情况怎么办”?面对图像影音创设的情境,学生势必会激发想象的思维,思考怎样通过现代生物技术为更多的人提供可移植的器官。可以说,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可以愉快地吸收新知识。
三、通过网络资源,打开学生自学的思维
21世纪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全世界跨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也促使我国的教育事业稳步提高,特别是网络资源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教学发展必不可少的构成。网络资源使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也革新了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全面、直观、立体地感受到知识点,特别是使用视频教学能够有效激励学生自学的兴趣,打开学生自学的思维。
例如,在教授《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时候,为了方便学生尽快感知种类的杂交和诱变,教师可以事先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搜找与本节课有关的视频讲解和图像资源,先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所感知,并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记录疑问。等上课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的差别,解答学生的疑问,并让学生自行总结两者的不同。这种“自学—设疑—答疑”的过程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知,也可以进一步打开学生自学的思维。
四、借助生活实践,吸引学生兴趣
高中生物教学的案例非常多,但由于课程知识点较难,导致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缺失,鉴于此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实践案例来吸引学生兴趣。一方面,学生对于自己周围的生活和环境非常熟悉,对涉及到这些熟悉事物的问题有种亲切感;另一方面,现阶段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新要求,专业水平早已不再是衡量学生能力的单一杠杆,每个行业在选拔人才时都会综合评价他们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高中生物教师有必要借助生活实践案例,吸引学生兴趣。
例如,在教授《人类遗传病》这节课时,按照新高考的要求,本节课教师可使用生物微课视频进行授课。为了让高中生尽可能认识到人类遗传病的种类和危险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之前先搜集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遗传案例图片如白化病、色盲、智力缺陷、平足、畸形等,在課堂上的适当时机给学生放映,而这些案例都是学生日常中常见的。在看到这些案例时,学生的兴趣点很容易调动起来,也会更加好奇:究竟是什么原因引发了人类的遗传病?可以看到,教师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案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把自身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中。
五、结语
总之,按照新高考的相关规定,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遵循新课标的要求,按照教材框架安排课程,更要以学生为中心,做好课前准备,使课前准备要与课堂教学相契合;创建情境,科学设计教学环节,优化课堂教学;通过网络资源,打开学生自学的思维;借助生活实践,吸引学生兴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进一步优化高中生物教学,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