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阳泉矿区沙台小学,有这样一位数学教师,在领导眼中,她是倔强的老黄牛;在同事眼中,她是神奇的多面手;在学生眼中,她是暖心的康妈妈。
这位数学教师就是康秀萍,她在27年如一日的教学生涯中,收获了沉甸甸的荣誉:山西省模范教师、山西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阳泉市教育名师、模范教师、教学能手;阳泉矿区劳动模范、师德标兵、骨干教师等等,2016年她作为教育系统黨员代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阳泉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教师这个令我自豪、使我心甘情愿为之竭尽全力的称号,伴随我走过了27个春夏秋冬。它融入了我的血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我已经习惯了教师工作的琐碎,习惯了爱那些求知若渴的孩子,更习惯了孩子们点滴进步后的自我陶醉”。
康秀萍心直口快、干脆利落。她接手的班级一般都是最差的,但两个月后,学生肯定会转化,一个学期结束后,她的班级成绩会遥遥领先于同年级的其他班级。
“其实自己心里明白,成绩的取得哪有那么神奇。更不会有运气,只有自己辛勤付出,才会有回报。课前的钻研教材,是我每天的必修课,也是我下功夫为之付出最多的环节。虽然一至六年级我带过几轮了,但每一次上课我还是要认真研读教材,充分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每一道习题的价值,从不盲目教学。有时遇到难教的知识点,我会在书籍、网络上进行查寻,或向同事请教,有时甚至自己会走火入魔:走路在思考,吃饭在思考,睡觉在思考,不解决绝不罢休。”她这样对我们说。
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时,由于受到2和5倍数特征的影响,学生较难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为此她在教学杂志和网上查阅了很多优秀教师关于“3的倍数”的教学设计,但总觉得教学不够直观。为了突破难点,受到组数教学设计的启发,她设计出了借助计数器,让学生用6个珠子结合数位,在计数器上拨数,并计算这些数与3的关系,使学生发现用6个珠子拨出的数无论是几位数都是3的倍数,再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数的共同点,学生不难发现:这些数都是用6个珠子拨出来的,也就是各位上的数字之和都是6,6是3的倍数,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借助计数器数形结合,学生很容易就直观地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加深了学生对3的倍数特征的理解和记忆。
鲁迅先生曾写下“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这句话也是对教师职业的最好诠释。康秀萍老师属牛,也喜欢牛,在她身上更有老黄牛性情倔强、默默耕耘的那种品性。
在很多人眼中,教师工作是无趣的,日复一日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单调乏味,一成不变;教师是天真的,跟一群小不点天天斗智斗勇,爱认死理,不懂变通;教师是清贫的,所以留下了“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的说法。但是在康老师看来,教师是快乐的,在日复一日中每天都有不同的精彩故事在演绎;教师是纯真的,跟孩子们在一起单纯而美好,童颜不老;教师是富有的,享受着“桃李遍天下”的幸福。她非常享受与学生共处的每一节课堂,每天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沉思、一起震撼,这种境界不正是教师的幸福所在吗?
康秀萍老师说,我经常在教材和学生中流连忘返,每多看一次教材,就会多一分思考、多一分精彩、多一分收获;每当看到学生愁眉苦脸时,是我最着急的时候;每当看到学生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时,是我最兴奋的时候;每当看到学生有了点滴进步时,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忧为孩子而忧,乐为孩子而乐!同事们开玩笑说:康老师最大的乐趣就是上课。是的,因为她享受这个“累并快乐”的过程。她给自己制定了“今日事,今日毕”的工作要求,也就是今天的教学任务必须在今天完成,今天的作业必须在今天批阅,今天的错题必须在今天改完。就是这六个字,她坚持做了27年。她的成功诠释了一句话:在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能够坚持的人太少了。
我们学校每个数学教师都是带双班,她每天都在课堂上留出5分钟的时间讲解学生作业中共性的错误,每天都会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到不上自习的班级去订正错题,久而久之,她所带的班级就形成了好习惯,学生也会自觉地在空余时间找她订正错题,这样在第二天,师生都会轻装上阵。
去年父亲重病住院,康老师坚持白天在学校上班,晚上到医院照顾父亲,就这样坚持着自己的工作原则。在父亲生病的10个月里,她没有因为家里有事耽误过学生一节课。父亲病故安葬后的第二天,她又早早跑进了教室。学校领导发现后,才劝她回家休息。日复一日,日日如新;尽心竭力,自得其乐:这是师者的境界、是师德的升华。
作为一名教师,爱优生是本能,爱差生是本事。康秀萍在对待“差生”方面,也有过恨铁不成钢的举动,也出现过过激的行为。但在为人母之后,她感觉到生命成长的不易,开始把每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学会了换位思考,和孩子们交朋友、细聊天,始终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孩子若是智力上的原因就给他们吃知识“偏饭”,上课优先发言、优先板演、优先批阅作业、优先辅导;若是因为自卑,就给他们吃情感“偏饭”,千方百计为他们搭建平台,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若是因为习惯不好,就给他们吃行为“偏饭”,一次次地耐心纠正,委婉疏导。在一次家访中,她了解到学生玉霞的家庭情况:父母离异,都不管孩子,孩子跟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根本就没人关心她的学习,成绩可想而知。为此,在学习方面,她抽时间尽量地给予孩子辅导。平时还经常与玉霞聊天,把自己孩子曾经穿的衣服和鞋给她。玉霞慢慢地转变了,作业写得整齐干净了,上课也积极举手发言了,学习也自觉多了,数学成绩也由原来的不及格逐渐提高到了90多分。她在日记里写道:“康老师,你就是我心目中的妈妈!”这样的例子不少,久而久之,她变成了无数孩子眼中、心中的“康妈妈”。
“教学的实践使我明白,有爱才会有宽容和接纳,有爱才会有奉献,有爱才会有责任,有爱才会有忘我的境界,爱是我一切教育活动的源泉和动力。用爱抓紧每一个‘差生’的小手,用爱托起每一个学生的明天,是师者的理想,是师德的灵魂。”
美国作家洛根曾说过,人的一生有两大目标:第一,得到你想要的东西;第二,享有你得到的东西。只有智慧的人,才能实现第二个目标。康秀萍老师就是一个智慧的人,她把工作作为快乐的源泉,生活被教育滋养得无限美好。
(作者系阳泉矿区沙台小学校长、副校长)
这位数学教师就是康秀萍,她在27年如一日的教学生涯中,收获了沉甸甸的荣誉:山西省模范教师、山西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阳泉市教育名师、模范教师、教学能手;阳泉矿区劳动模范、师德标兵、骨干教师等等,2016年她作为教育系统黨员代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阳泉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教师这个令我自豪、使我心甘情愿为之竭尽全力的称号,伴随我走过了27个春夏秋冬。它融入了我的血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我已经习惯了教师工作的琐碎,习惯了爱那些求知若渴的孩子,更习惯了孩子们点滴进步后的自我陶醉”。
康秀萍心直口快、干脆利落。她接手的班级一般都是最差的,但两个月后,学生肯定会转化,一个学期结束后,她的班级成绩会遥遥领先于同年级的其他班级。
“其实自己心里明白,成绩的取得哪有那么神奇。更不会有运气,只有自己辛勤付出,才会有回报。课前的钻研教材,是我每天的必修课,也是我下功夫为之付出最多的环节。虽然一至六年级我带过几轮了,但每一次上课我还是要认真研读教材,充分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每一道习题的价值,从不盲目教学。有时遇到难教的知识点,我会在书籍、网络上进行查寻,或向同事请教,有时甚至自己会走火入魔:走路在思考,吃饭在思考,睡觉在思考,不解决绝不罢休。”她这样对我们说。
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一课时,由于受到2和5倍数特征的影响,学生较难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为此她在教学杂志和网上查阅了很多优秀教师关于“3的倍数”的教学设计,但总觉得教学不够直观。为了突破难点,受到组数教学设计的启发,她设计出了借助计数器,让学生用6个珠子结合数位,在计数器上拨数,并计算这些数与3的关系,使学生发现用6个珠子拨出的数无论是几位数都是3的倍数,再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数的共同点,学生不难发现:这些数都是用6个珠子拨出来的,也就是各位上的数字之和都是6,6是3的倍数,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借助计数器数形结合,学生很容易就直观地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加深了学生对3的倍数特征的理解和记忆。
鲁迅先生曾写下“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这句话也是对教师职业的最好诠释。康秀萍老师属牛,也喜欢牛,在她身上更有老黄牛性情倔强、默默耕耘的那种品性。
在很多人眼中,教师工作是无趣的,日复一日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单调乏味,一成不变;教师是天真的,跟一群小不点天天斗智斗勇,爱认死理,不懂变通;教师是清贫的,所以留下了“家有三斗粮,不当孩子王”的说法。但是在康老师看来,教师是快乐的,在日复一日中每天都有不同的精彩故事在演绎;教师是纯真的,跟孩子们在一起单纯而美好,童颜不老;教师是富有的,享受着“桃李遍天下”的幸福。她非常享受与学生共处的每一节课堂,每天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沉思、一起震撼,这种境界不正是教师的幸福所在吗?
康秀萍老师说,我经常在教材和学生中流连忘返,每多看一次教材,就会多一分思考、多一分精彩、多一分收获;每当看到学生愁眉苦脸时,是我最着急的时候;每当看到学生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时,是我最兴奋的时候;每当看到学生有了点滴进步时,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忧为孩子而忧,乐为孩子而乐!同事们开玩笑说:康老师最大的乐趣就是上课。是的,因为她享受这个“累并快乐”的过程。她给自己制定了“今日事,今日毕”的工作要求,也就是今天的教学任务必须在今天完成,今天的作业必须在今天批阅,今天的错题必须在今天改完。就是这六个字,她坚持做了27年。她的成功诠释了一句话:在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能够坚持的人太少了。
我们学校每个数学教师都是带双班,她每天都在课堂上留出5分钟的时间讲解学生作业中共性的错误,每天都会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到不上自习的班级去订正错题,久而久之,她所带的班级就形成了好习惯,学生也会自觉地在空余时间找她订正错题,这样在第二天,师生都会轻装上阵。
去年父亲重病住院,康老师坚持白天在学校上班,晚上到医院照顾父亲,就这样坚持着自己的工作原则。在父亲生病的10个月里,她没有因为家里有事耽误过学生一节课。父亲病故安葬后的第二天,她又早早跑进了教室。学校领导发现后,才劝她回家休息。日复一日,日日如新;尽心竭力,自得其乐:这是师者的境界、是师德的升华。
作为一名教师,爱优生是本能,爱差生是本事。康秀萍在对待“差生”方面,也有过恨铁不成钢的举动,也出现过过激的行为。但在为人母之后,她感觉到生命成长的不易,开始把每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学会了换位思考,和孩子们交朋友、细聊天,始终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孩子若是智力上的原因就给他们吃知识“偏饭”,上课优先发言、优先板演、优先批阅作业、优先辅导;若是因为自卑,就给他们吃情感“偏饭”,千方百计为他们搭建平台,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若是因为习惯不好,就给他们吃行为“偏饭”,一次次地耐心纠正,委婉疏导。在一次家访中,她了解到学生玉霞的家庭情况:父母离异,都不管孩子,孩子跟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根本就没人关心她的学习,成绩可想而知。为此,在学习方面,她抽时间尽量地给予孩子辅导。平时还经常与玉霞聊天,把自己孩子曾经穿的衣服和鞋给她。玉霞慢慢地转变了,作业写得整齐干净了,上课也积极举手发言了,学习也自觉多了,数学成绩也由原来的不及格逐渐提高到了90多分。她在日记里写道:“康老师,你就是我心目中的妈妈!”这样的例子不少,久而久之,她变成了无数孩子眼中、心中的“康妈妈”。
“教学的实践使我明白,有爱才会有宽容和接纳,有爱才会有奉献,有爱才会有责任,有爱才会有忘我的境界,爱是我一切教育活动的源泉和动力。用爱抓紧每一个‘差生’的小手,用爱托起每一个学生的明天,是师者的理想,是师德的灵魂。”
美国作家洛根曾说过,人的一生有两大目标:第一,得到你想要的东西;第二,享有你得到的东西。只有智慧的人,才能实现第二个目标。康秀萍老师就是一个智慧的人,她把工作作为快乐的源泉,生活被教育滋养得无限美好。
(作者系阳泉矿区沙台小学校长、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