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文化不是吸纳科学的某些要素和气质的其他亚文化,更不是科学诞生和发展的文化氛围的文化或与境文化。科学文化是科学人在科学活动中的生活形式和生活态度,或者是他们自觉和不自觉地遵循的生活形式和生活态度。科学文化以科学为载体,蕴涵着科学的禀赋和禀性,体现了科学以及科学共同体的精神气质,是科学的文化标格和标志。科学文化的内涵和要素集中体现在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实证方法、理性方法、臻美方法)、科学的宇宙观或世界图像,尤其体现在科学精神(以追求真理作为它的发生学的和逻辑的起点,并以实证精神和理性精神构成它的两大支柱;在两大支柱之上,支撑着其他次生精神)之中。
人文文化是比科学文化古老得多的文化。它是人在其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缓慢形成的文化,也是围绕人思考、研究、撰写、制作和应用,逐渐展开和达成的、处处与人相关的文化。人文文化是当今唯一能够与科学文化对峙的文化。从知识层面讲,如果说科学文化主要是关于物或物质世界(当然科学也研究人的自然属性)的文化的话,那么人文文化则是关于人或精神世界的文化。人文文化是以人文学科为基底的,它主要凝聚在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生观和生活方式中,尤其渗透和显现于人文主义或人文精神——这是人文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作为人类文化的两大亚文化,二者是有诸多差别或异质性的,其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与它们脱胎的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的差异等价。从知识的外在关联看,也就是从作为研究活动和社会建制的知识的层面上看,二者的差异主要在以下诸方面。1.研究对象。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涉及的是外部世界,是相对独立于人的客观的物质、现象和事件。人文学科研究的是人(类的和个体的)及其文化产物,把主观精神或思维的东西作为研究对象。2.认识主体。在自然科学中,认识主体基本上可以看做是认识对象的旁观者,二者是可以相对地分离;而在人文学科,二者可以说是合二而一、难分难解。自然科学的认识主体的创造者是不定的,原则上无个人专断特征;而人文学科的创造者则是特定的,权威痕迹明显。3.认知取向。自然科学以发现或发明自然的普遍规律(定律、法则、原理)为取向,注重共性而基本不涉及个体性。在人文学科中,寻找一般规律大半是无意义的,甚至几乎是不可能的,往往针对个体或个别精神进行研究。4.研究方法。自然科学主要采用实证方法和理性方法,偏于抽象,是客观主义的方法。人文学科主要依靠直觉和体悟,偏于具象,是主观主义的方法。5.自主性。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的客观实在,又运用的是客观主义的方法,形成与实在符合的、系统的、严密的概念框架和理论体系,使科学发展有自身的逻辑。这种状况使得自然科学具有很高程度的自主性,不大容易受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是,人文学科研究往往会受到群体压力、政府操纵、利益集团收买、个人偏好等的影响和制约,有可能沦为权力的奴仆和金钱的俘虏,自主性程度相当低下。6.进步性。科学进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尤其表现在它的累积性上;在人文学科中,很难看到知识的累积或学科的进步。7.成熟度。自然科学虽然历史不长,但是发展速度很快,达到很高的成熟程度:理论预言准确,实际应用深广。相形之下,人文学科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应用方面,都显得逊色不少,甚至诸多学科还停留在常识和日常经验的范围,更不用说它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8.历史感。库恩认为,科学和人文的区别部分在于各自的从业人员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他们领域的历史。他声称,科学家忘记他们领域的历史,而人文家一直受到他们领域历史的鼓舞。
从知识的内在特征看,也就是从知识体系本身看二者的差异。1.自然科学是公共知识,具有普遍性、共识性、非私人性。人文学科往往是地方性知识,具有局部性或个体性。2.自然科学知识一般而言是价值中性或价值中立的,对价值判断不感兴趣也无能为力。人文学科负载价值,涉及人类的目标、理想、旨趣、信念、情感等,与价值有千丝万缕的联系。3.自然科学知识是由系统而精密的理论构成,是定量化的。人文学科的知识只能说是一种意见,难以定量化或无法定量化,通常没有正误和真伪之别,也根本无法用实验做出判断和裁决。4.自然科学的概念、范畴、语言不同于人文学科。自然科学力图消除拟人的指称或内涵,甚至可以操作定义,其语言是严谨的、精密的,甚至形成形式化、数学化、公理化的语言系统。相反地,人文学科基本上使用日常语言,常常以情感性、体悟性、意会性的语句表达思想或体验,抒发内心世界的感悟,具有模糊性、隐喻性、多义性、歧义性。5.自然科学理论具有简单性,或者总是力求把复杂的问题尽可能简化。与之对照,人文学科,本身是复杂的,而且人文学者也往往喜欢把简单的事情弄得错综复杂。
当前,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在某种程度处于对垒、分裂和冲突之中,这是不正常的,这对二者的发展而言是不利的。必须使二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两种文化的融汇和整合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乌托邦,而是有其内在理由和根据的。尤其是,科学文化以求真为鹄的,人文文化以趋善为旨归,真和善皆是美的——二者完全可能在臻美的追求中走向统一。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
人文文化是比科学文化古老得多的文化。它是人在其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缓慢形成的文化,也是围绕人思考、研究、撰写、制作和应用,逐渐展开和达成的、处处与人相关的文化。人文文化是当今唯一能够与科学文化对峙的文化。从知识层面讲,如果说科学文化主要是关于物或物质世界(当然科学也研究人的自然属性)的文化的话,那么人文文化则是关于人或精神世界的文化。人文文化是以人文学科为基底的,它主要凝聚在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生观和生活方式中,尤其渗透和显现于人文主义或人文精神——这是人文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作为人类文化的两大亚文化,二者是有诸多差别或异质性的,其差异在很大程度上与它们脱胎的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的差异等价。从知识的外在关联看,也就是从作为研究活动和社会建制的知识的层面上看,二者的差异主要在以下诸方面。1.研究对象。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涉及的是外部世界,是相对独立于人的客观的物质、现象和事件。人文学科研究的是人(类的和个体的)及其文化产物,把主观精神或思维的东西作为研究对象。2.认识主体。在自然科学中,认识主体基本上可以看做是认识对象的旁观者,二者是可以相对地分离;而在人文学科,二者可以说是合二而一、难分难解。自然科学的认识主体的创造者是不定的,原则上无个人专断特征;而人文学科的创造者则是特定的,权威痕迹明显。3.认知取向。自然科学以发现或发明自然的普遍规律(定律、法则、原理)为取向,注重共性而基本不涉及个体性。在人文学科中,寻找一般规律大半是无意义的,甚至几乎是不可能的,往往针对个体或个别精神进行研究。4.研究方法。自然科学主要采用实证方法和理性方法,偏于抽象,是客观主义的方法。人文学科主要依靠直觉和体悟,偏于具象,是主观主义的方法。5.自主性。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的客观实在,又运用的是客观主义的方法,形成与实在符合的、系统的、严密的概念框架和理论体系,使科学发展有自身的逻辑。这种状况使得自然科学具有很高程度的自主性,不大容易受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是,人文学科研究往往会受到群体压力、政府操纵、利益集团收买、个人偏好等的影响和制约,有可能沦为权力的奴仆和金钱的俘虏,自主性程度相当低下。6.进步性。科学进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尤其表现在它的累积性上;在人文学科中,很难看到知识的累积或学科的进步。7.成熟度。自然科学虽然历史不长,但是发展速度很快,达到很高的成熟程度:理论预言准确,实际应用深广。相形之下,人文学科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应用方面,都显得逊色不少,甚至诸多学科还停留在常识和日常经验的范围,更不用说它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8.历史感。库恩认为,科学和人文的区别部分在于各自的从业人员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他们领域的历史。他声称,科学家忘记他们领域的历史,而人文家一直受到他们领域历史的鼓舞。
从知识的内在特征看,也就是从知识体系本身看二者的差异。1.自然科学是公共知识,具有普遍性、共识性、非私人性。人文学科往往是地方性知识,具有局部性或个体性。2.自然科学知识一般而言是价值中性或价值中立的,对价值判断不感兴趣也无能为力。人文学科负载价值,涉及人类的目标、理想、旨趣、信念、情感等,与价值有千丝万缕的联系。3.自然科学知识是由系统而精密的理论构成,是定量化的。人文学科的知识只能说是一种意见,难以定量化或无法定量化,通常没有正误和真伪之别,也根本无法用实验做出判断和裁决。4.自然科学的概念、范畴、语言不同于人文学科。自然科学力图消除拟人的指称或内涵,甚至可以操作定义,其语言是严谨的、精密的,甚至形成形式化、数学化、公理化的语言系统。相反地,人文学科基本上使用日常语言,常常以情感性、体悟性、意会性的语句表达思想或体验,抒发内心世界的感悟,具有模糊性、隐喻性、多义性、歧义性。5.自然科学理论具有简单性,或者总是力求把复杂的问题尽可能简化。与之对照,人文学科,本身是复杂的,而且人文学者也往往喜欢把简单的事情弄得错综复杂。
当前,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在某种程度处于对垒、分裂和冲突之中,这是不正常的,这对二者的发展而言是不利的。必须使二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两种文化的融汇和整合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乌托邦,而是有其内在理由和根据的。尤其是,科学文化以求真为鹄的,人文文化以趋善为旨归,真和善皆是美的——二者完全可能在臻美的追求中走向统一。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