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大量计算器的涌现,冲淡了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数学计算方法的兴趣,但必要的计算,是学生生活与发展的必备知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那么,就如何进行计算教学和提高计算技巧,结合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经验,对计算教学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愉悦环境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数学教师应创设一个愉悦环境,让学生无拘束讨论学习,在沟通讨论当中比较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借用别人的精华,这是提高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和接受知识最快的途径之一。
1、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环境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和宽度。
2、同桌交流
是同伴畅谈,无所拘束交流之地;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如名数之间的化法:3米5厘米=()厘米,可让学生叙述:3米就是300厘米,300厘米加上5厘米等于305厘米。简单的两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从而对数学感兴趣。
3、学生小结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如在学习了小数的大小比较之后,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促进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多种形式的小结,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二、搞好教学任务是前提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过好计算关呢?以我的教学经验有以下两个方面。
1、计算正确性
要过好计算关,首要的是保证计算的正确,这是核心。如果计算错了,其它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只讲正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如:20以内的加减法,有的学生用凑十法和用看加算减计算,有的则靠摆学具或掰手指、脚趾、逐一数数做加减法,计算结果都正确,但后者显然达不到要求。又如: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中,有各种计算方法,可以从低位算起,也可以从高位算起,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具体分析,靈活运用。在三四个数的连加中,关键是会凑整,如果不会凑整,也影响到计算的正确度,要做到比较熟练也是困难的。其次,学了运算定律和速算方法后,如果不会运用,即使计算正确,也达不到教学要求。因此,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2、多种激励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信任激励、帮助激励、尊重激励、赏识激励、捕捉学生认知的兴奋点,引领学生思维的交响乐。
三、反复练习是途径
计算能力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训练时要注意:
1、运算方法
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口算。简算的基础是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因此,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是很重要的。在小学四则运算中,几种常用的简算方法学生必须掌握,从而达到提高计算速度的要求。
2、打好基础
1口算: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口算方法,根据各年级对计算的要求,围绕重点,组织一系列的有效训练,持之以恒,逐步达到熟练。凑整训练一定要加强,学生要熟练,如:64+36=100,78+22=100,361+639=1000,25×4=100,125×8=1000等,要教给学生迅速观察、判断、凑整的能力。这些要求到了中、高年级也不应忽略。同时要加强乘、加的口算训练,如两位数乘三位数176×47,当用7去乘被乘数的十位时,还要加上6×7进上来的“4”,所以“7×7+4”这类的口算必须在教学之前加以训练。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二、三位数的除法,试商是难点,如果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不过关,试商就困难。估算能力不强,试商也直接受到影响,到了高年级一些常用的口算要记住。2运算法则:小学数学大纲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把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把握计算法则要害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教学“用两位数乘”时,让其理解两点24×13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是求13个24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先求出33个24是多少,再求10个24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让学生明白,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第三步再相加,这样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通过例题教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把握算法。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位置,用另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所得积对齐写在个位上,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一个因数十位上的数所得积对齐写在十位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学生反复练习,就能把握法则。
3、突出重点
计算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练习量;加强练习是计算技能形成的关键;加强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教学,提高儿童灵活运用简便算法的自觉性是形成计算技能的重要保证;要帮助学生把算理和算法结合起来;要帮助学生搭建从算理走向算法的通道。如万以内的加减法,练习的重点是进位和退位。要牢记加进位数和减退位数,难点是连续进位和退位;两三位数的乘法要练习第二、第三部分积的对位;小数的计算则注意小数点位置的处理,加、减、除法强调小数点对齐,注意用“0”占位;简便运算则重点练习运用定律、性质和凑整。因此,在组织训练时必须明确为什么练,练什么,要求达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4、训练要有层次
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基本训练——目的是掌握法则、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计算公式等;针对性训练——学生最容易出差错的地方;特殊训练——目的是通过强化记忆牢记常用计算数值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ˇ训练的方法要多样,——竞赛式,可以提高速度;游戏式,可以提高兴趣等;训练的手段要多种——如借用多媒体;借用简单的教具和学具——自制计算卡片、计数器、扑克牌等,更能激发学生训练的热情,维持训练的持久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愉悦环境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数学教师应创设一个愉悦环境,让学生无拘束讨论学习,在沟通讨论当中比较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借用别人的精华,这是提高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和接受知识最快的途径之一。
1、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是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环境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和宽度。
2、同桌交流
是同伴畅谈,无所拘束交流之地;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如名数之间的化法:3米5厘米=()厘米,可让学生叙述:3米就是300厘米,300厘米加上5厘米等于305厘米。简单的两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从而对数学感兴趣。
3、学生小结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如在学习了小数的大小比较之后,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促进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多种形式的小结,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二、搞好教学任务是前提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过好计算关呢?以我的教学经验有以下两个方面。
1、计算正确性
要过好计算关,首要的是保证计算的正确,这是核心。如果计算错了,其它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只讲正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如:20以内的加减法,有的学生用凑十法和用看加算减计算,有的则靠摆学具或掰手指、脚趾、逐一数数做加减法,计算结果都正确,但后者显然达不到要求。又如: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中,有各种计算方法,可以从低位算起,也可以从高位算起,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具体分析,靈活运用。在三四个数的连加中,关键是会凑整,如果不会凑整,也影响到计算的正确度,要做到比较熟练也是困难的。其次,学了运算定律和速算方法后,如果不会运用,即使计算正确,也达不到教学要求。因此,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2、多种激励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信任激励、帮助激励、尊重激励、赏识激励、捕捉学生认知的兴奋点,引领学生思维的交响乐。
三、反复练习是途径
计算能力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训练时要注意:
1、运算方法
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口算。简算的基础是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因此,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是很重要的。在小学四则运算中,几种常用的简算方法学生必须掌握,从而达到提高计算速度的要求。
2、打好基础
1口算: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口算方法,根据各年级对计算的要求,围绕重点,组织一系列的有效训练,持之以恒,逐步达到熟练。凑整训练一定要加强,学生要熟练,如:64+36=100,78+22=100,361+639=1000,25×4=100,125×8=1000等,要教给学生迅速观察、判断、凑整的能力。这些要求到了中、高年级也不应忽略。同时要加强乘、加的口算训练,如两位数乘三位数176×47,当用7去乘被乘数的十位时,还要加上6×7进上来的“4”,所以“7×7+4”这类的口算必须在教学之前加以训练。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二、三位数的除法,试商是难点,如果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不过关,试商就困难。估算能力不强,试商也直接受到影响,到了高年级一些常用的口算要记住。2运算法则:小学数学大纲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把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把握计算法则要害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教学“用两位数乘”时,让其理解两点24×13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是求13个24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先求出33个24是多少,再求10个24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让学生明白,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第三步再相加,这样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通过例题教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把握算法。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位置,用另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所得积对齐写在个位上,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一个因数十位上的数所得积对齐写在十位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学生反复练习,就能把握法则。
3、突出重点
计算技能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练习量;加强练习是计算技能形成的关键;加强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教学,提高儿童灵活运用简便算法的自觉性是形成计算技能的重要保证;要帮助学生把算理和算法结合起来;要帮助学生搭建从算理走向算法的通道。如万以内的加减法,练习的重点是进位和退位。要牢记加进位数和减退位数,难点是连续进位和退位;两三位数的乘法要练习第二、第三部分积的对位;小数的计算则注意小数点位置的处理,加、减、除法强调小数点对齐,注意用“0”占位;简便运算则重点练习运用定律、性质和凑整。因此,在组织训练时必须明确为什么练,练什么,要求达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4、训练要有层次
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基本训练——目的是掌握法则、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计算公式等;针对性训练——学生最容易出差错的地方;特殊训练——目的是通过强化记忆牢记常用计算数值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ˇ训练的方法要多样,——竞赛式,可以提高速度;游戏式,可以提高兴趣等;训练的手段要多种——如借用多媒体;借用简单的教具和学具——自制计算卡片、计数器、扑克牌等,更能激发学生训练的热情,维持训练的持久性,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