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托尼·莫里森《家》中弗兰克的创伤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M129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家》讲述了退伍军人弗兰克,拯救身患重病的妹妹,最终兄妹二人回归家园的故事。莫里森用其独特的语言真实的揭露了主人公弗兰克经历的种种创伤。本文基于朱迪思·赫尔曼的“创伤与复原”理论,解读造成弗兰克创伤的原因,并试图找出走出创伤阴霾的复原之路——书写及回归家园。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 《家》 创伤与复原 回归家园
  诺贝尔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出生于一个美国黑人家庭,其作品情感炽烈,简短而富有诗意。其小说《家》出版于2012年5月,以朝鲜战争为背景,讲述了“归家”的故事。当然,归家的路途并非容易,不过最终现实中的种族歧视、心灵创痛都在“家”的归属感中得以化解 (王守仁,112)。本文将基于朱迪思·赫尔曼的“创伤与复原”理论,解读种族及战争给弗兰克造成的巨大创伤,并试图找出走出创伤阴霾的复原之路——书写及回归家园。
  一.战争及种族歧视带来的创伤
  “心里创伤的痛苦源于无力感。在受创当时,受害者笼罩在无法抵抗的力量下而感到无助。如果是大自然的力量,我们称作天灾;如果是人为的,我们叫它暴行。创伤事件摧毁了人们得以正常生活的安全感,世间的人与事不再可以掌控,也失去关联性与合理性。”(赫尔曼,29)在主人公弗兰克的经历中,就有很多这样的创伤事件:
  弗兰克小时候,由于种族歧视下发出的搬迁令,“镇子边上的十五户人家被勒令离开他们小镇。否则。否则意味着死亡”(7)。一个姓克劳福德的老人因为拒绝离开自己的家,“被人用钢管和枪托打死”且“那些人把他的眼睛剜出来了”(8)。这能够反映出当时种族歧视给弗兰克带来的创伤,所以 “他再清楚不过,并非待在外面才会违反法律。就算你待在屋里,在自己住了一辈子的家里……没人管你穿鞋了没有”(7)。同样,在归家的途中,路上的经历也从侧面揭露了无处不在的种族歧视,给弗兰克带来了不小的创伤冲击:一名想在火车停靠站买咖啡的黑人乘客被店主和顾客一同轰出门,且遭到了一顿暴打,且来帮忙的妻子也被别人用石头砸伤;黑人工人儿子比利在玩玩具手枪时被警察用真枪打残了一只胳膊。
  创伤事件通常会威胁到生命或者身体,甚至直接面临暴力和死亡。除了种族歧视带来的心理创伤,战争中一些惨绝人寰的经历使弗兰克的精神濒临崩溃:两位挚友相继惨死在自己面前,自己“感受到了诱惑”还一枪打飞了一个手无寸铁、寻找食物的朝鲜小女孩。
  所有这些由种族歧视及战争带来的创伤事件严重的摧毁了弗兰克得以正常生活的安全感,也给其心理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出现过度警觉、记忆侵扰、紧闭畏缩现象。且弗兰克在退伍之后常常会在噩梦中惊醒,也会想起那个朝鲜小女孩,过度警觉,带有深深的负罪感,且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二.复原之路
  著名心理学家朱迪思·赫尔曼在其著作《创伤与复原》指出,“复原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安全的建立;第二个阶段是回顾与哀悼;第三个阶段是重建与正常生活的联系。在复原的第二个阶段,创伤患者开始诉说她的创伤故事,叙述的方式是完整且详尽的。”
  小说中作者巧妙的用斜体印刷的方式让主人公说出自己的痛苦经历,这实际上是一种创伤修复形式——回顾与哀悼。“书写出来是对创伤事件的见证,是一个外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创伤修复的过程。其目的就是通过书写来讲述创伤、见证创伤并消除创伤记忆,彻底破解创伤意义。”(蒋栋元)正是通过回顾与哀悼,弗兰克终于在斜体十四章中敢于面对过去的记忆,说出了事情的真相,自己也得到了释然,卸下了痛苦的包袱,“打爆那个朝鲜女孩脑袋的是我。被她摸到的人是我……她还是死了的好”,原来那个朝鲜小女孩为了得到食物,想靠出卖自己的身体来获得。
  此外,经历过残酷的朝鲜战争,弗兰克在“归家”的途中逐渐意识到黑人和黑人群体在一起的轻松和快乐,也慢慢的对自己的故乡产生出好感,且带着这份好感再次踏上了故土。“这一次,他看到了社区的坚韧、宽厚,还有强大的疗伤能力”。(王守仁)尤其是黑人女性对其妹妹茜的照顾和医治,更让弗兰克觉得,“他难以相信自己曾经那么痛恨这个地方,而如今它看起来既清新又古老,既能给人安全感”(137)。也正是在这个强大的“黑人社区”中,弗兰克逐渐对生活充满了信心,重建了与正常生活的联系。
  总的来说,《家》是一则关于创伤的故事,创伤让主人公不断成长:面对种族及战争带来沉重的创伤,只能勇敢面对,回归黑人社区并在言说中使自己复原,从而不断汲取前进的动力。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威廉·福克纳是美国二十世纪著名的作家,作为美国南方小说家的杰出代表,其作品有着浓郁的南方色彩,《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便是一部这样的作品。本文立足于马斯洛人本主义的自我理论探讨了《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中女主人公艾米丽自我实现的需要。  关键词:马洛斯 人本主义 艾米丽 自我实现  威廉·福克纳作为美国现代小说家之一,享誉全世界。《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是福克纳最富盛名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在课改浪潮中,不管是哪一种模式出现,总离不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我们镇的“快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模式的颠覆,很多老师一下失去了方向,不知如何去落
内容摘要:美国著名黑人运动领袖杜波依斯(W.E.B.Du.Bois)首次提出“双重意识”这一概念,并用其来解释黑人经验,其形象的呈现出非裔美国人在白人主流文化下的两种异质文化之间产生的一种心理冲突乃至分裂的状态。“双重意识”揭示了黑人内心固有的双重世界,也折射出非裔作家进面对文化大众的双重艰难抉择。托尼·莫里森(Morrison·Toni),当代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的领军人物,在其文本世界中重新书写了
【摘 要】本文主要就土方工程施工要点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见解。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土方工程;施工要点;研究  土方工程事故主要表现为坍塌,严重时不仅造成边坡或坑壁破坏,还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笔者认为,防止土壁坍塌的主要措施就是要切实把握好土方工程施工的四个要点。  1.稳定土壁  土壁的稳定,主要源于土体内摩擦阻力和粘结力之间的平衡。土体一旦失去平衡,就会塌方,影响工期
在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初级阶段中,正三和弦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确定歌曲的调式调性,还能为副三和弦及变和弦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从正三和弦的连接为出发点,进
钢琴伴奏是钢琴演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想弹好钢琴伴奏,除了以扎实和娴熟的演奏技术为基础外,还对伴奏者的综合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包含音乐素养、文化素养、心理素养等多
创新教育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从基础做起.因此,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r
内容摘要:《重返巴比伦》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它描述的是一个迷途知返的父亲查理要回女儿霍诺莉娅抚养权的故事。故事主要表现的是美国梦破碎之后,人们内心的挣扎和修复,想要回归到最初温暖安定的愿望,但却又无能为力的无奈。本文通过对文章中一些悖论的分析,发现主人公查理内心理想的生活状态,以及回到现实之后无法接受的残酷。作者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寄托在查理身上,查理作为作者的影子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正确认识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的涵义,分清不真实对话的成因,明确师生之间真实对话的特征,建构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师生
【摘 要】交通是社会经济的血液,我国交通事业日新月异地发展,各地公路里程迅猛增长,尤其是高等级公路建设在设计与施工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绩。下面,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公路建设的施工经验,就公路挖方路基施工路基技术方面的体会进行简略总结。  【关键词】公路施工;路基开挖;路基测量;路基施工  0.引言  万事开头难,公路施工的开篇是路基施工,只有打好基础,才能确保后续工程的进度与质量。作为公路路基,其施工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