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目前职业教育信息化面对的问题,阐述了教师与学生在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教育理念和学习观念的发展;试图构建新型教学方式,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估,旨在为信息化影响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方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 高职教育 教育理念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C-0046-03
自从我国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方针以来,信息化教育方式已经渗透到我国教育体系的方方面面。相比起中小学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直接面向社会,旨在为企事业用人单位提供理论与实践兼备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信息化与其他教育既有共通之处,又有不同的地方。我国的国情造成了职业院校师资力量与学生基础素质都要略低于本科院校。但是这并不代表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程度要低于本科教育。相反,由于高职教育与生产企业的紧密联系性,职业教育更需要利用教学信息化和科研信息化等手段提升教学与服务质量,为社会输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除了硬件设备、教学资源建设的不足外,教育观念也阻碍了职业教育信息化進程。教师自身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局限性,以及教学方式的陈旧,使得信息化的运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而教育质量的提高也就有限。因此,本文就信息化环境下职业教育教与学理念的转变给出一些建议,对职业教育教与学的新方式进行一些探索,并阐述不同教与学方式的特点,旨在为信息化环境下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理念的发展
过去十多年,教育信息化都在关注硬件设施的建设,忽略了软件的更新。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将从以“物”为中心(关注技术、计算机、网络、软件、资源库等),转移到以“人”为中心(培养能够在已有知识领域的基础上完成信息搜索、信息加工整合、信息创新的社会人才)。这时候就对师资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信息化教育依赖于网络与计算机,信息化教育使用了全新的理论、模式、方法和媒体,它与传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相比,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协作性、个性化的特点。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应该把握好信息化教育的特点,将其作用发挥至最大。
(一)教师教育理念的发展
首先,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定位:教师不再是一个指挥者或主导者,而是一个启发者和引导者。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占主导地位,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始终是传播的主体,决定教学的内容、方法、速度,学生毫无主动性可言。在网络和计算机的辅助下,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从这单一而枯燥的传播方式中解脱出来。教师不应该只是单纯的在课堂上运用幻灯片或投影将板书照搬上黑板,而是应该将课堂知识制作成网络课件供学生提前阅读,在课堂上只是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补充强调,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这样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的方式与进度,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又不至于偏离教学目标。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由于教师在传统教育中占主导,沉重的备课压力使得教师有时会忽略学生接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程度,仅仅通过硬性考试来衡量教学成绩。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选择和想法直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交流,这样,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解决;还要通过监督减少学生在学习中的非学习行为的发生几率,确保学生在自主学习、协作教学中的有效性与高效性。
第三,教师应该使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评估。在信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考试与论文的确是评估的有效手段。但现如今,对于职业教育的学生来说,进入社会后迅速适应岗位要求是最主要的目的。因此,教师应构建多元化的过程考核方式,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企业的相关任务项目,或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或参加技能竞赛、专利发明等,其在此过程中表现出的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大量文献与资源的能力、制定完成项目任务方案的能力、主动与他人配合的团队合作能力、乐于参与科研课题活动以及撰写研讨文章的能力、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大赛的创新能力等更为企业所看重,当然也作为对学生能力目标达成的评估。
第四,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习惯。当代很多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了解领域的发展前沿。信息化环境也为教师的学习和优化教学方式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为了适应探究性学习的需要,需要教师掌握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包括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系统的设计、学科知识的呈现方式、教学的策略、教学资源开发与管理、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使用、学生自主探究与协作学习的知识环境的构建;需要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自己的教与学方式,解决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围绕问题深入探讨,实现知识的迁移等,需要教师不断地思考和学习研究。
(二)学生学习理念的发展
学生由于在传统教育中缺乏主动性,在心理上很大程度会依赖教师,容易不自觉地产生为教师而学的心理。信息化教育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也应该转变自身理念,要“为自己而学”。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是围绕如何帮助学生的“学”而展开。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处于主体中心的位置,形成“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学生可以从以下方面主导自己的学习:
首先,学生要在教师的帮助下,结合自己的兴趣,筛选出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由于职业教育的内容与职业岗位标准联系紧密,因此学生一般会有一个初步的目标。教师在了解了学生的想法后,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学习安排,避免学生漫无目的的学习。在自主学习模式中,学生应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安排好自己的学习进度,然后按照自己的计划执行。学习过程中随时给教师反馈,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遇到的困难,并考察学生的自学效果。学生可以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查缺补漏,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 另一方面,学生需要充分利用好网络上的教学资源,获取学习的相关资料,并且把这些资料进行筛选,然后与他人共享、讨论与研究。这个过程既锻炼了学生获取信息与辨别信息的能力,还培养了与人分享、团队合作的集体意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培养自主研究的能力。网络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使教育资源共享得以实现,学习选择的自由度大大提高了。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想象,利用教师提供的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交互功能强的网络资源和必要实物、教具,在小组学习中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二、信息化环境下职业教育教与学方式的探索
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优势是以各种新技术和新应用为支撑。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型的教与学模式不会是固定不变的,将会层出不穷。
(一)信息化环境下主要的几种教学模式
1.个人目标式教育与自主学习模式
笔者认为这种方式是最能代替传统授课方式的学习方式。教师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在知识点理解和运用等方面的问题,将解决这些问题作为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本节课的课件,并通过网上搜索、筛选、分析、整理等方式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网络上的信息与知识内容丰富,这是教师望尘莫及的。因此,学生在阅读相关资料的时候可能会产生其他的想法,而不是局限于课本,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另外,网上的信息繁杂,也有可能出现错误,学生需要对网络上的信息进行甄别,也可以激发他们自主思考。最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答案进行修正和补充,对开放性问题的不同答案应该给予鼓励。
2.小组讨论式教育与自主学习模式
小组讨论有助于形成多种假设,用多种观点看待同一个问题,能够拓宽学生思路,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学生在自主学习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教师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作必要的启示和点拨,引导学生继续探讨,在讨论中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学生就会在独立感悟和合作学习的探索过程中加深理解,进行自主学习,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这种没有任何思维限制的协作式自主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并为学生提供了自由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3.小组探究式教育与自主学习模式
与小组讨论式教育和自主学习模式相比,小组探究式更强调对问题的研究。这种模式适用于让学生共同去完成一个具体的项目,而不仅限于学习一些知识点。教师在进行一些实践任务教学或课题研究时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让学生形成一个学习或研究小组,选出负责人,分工合作,相互交流,共同克服困难,最后给出一个作品或方案。教师需要随时与小组负责人进行交流,以便能给学生及时的帮助与反馈。由于该方式最后要求小组成员达成共识,得到统一的结果,因此可以锻炼学生合作学习和说服别人的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意识的发展。虽然该方式在职业教育中受到设备等条件的限制,运用还较少,但却非常符合企业需要的具有综合实战技能又具备创新研发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式,因此是高等职业教育教与学方式的改革方向。
(二)几种教与学方式的特点和应用
本文所提到的三种教与学的方式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在其他文献中可以找到相关的例子。
在网络成熟和课程课件具备的条件下,“个人目标式教育与自主学习模式”是教师可以优先考虑的方式,该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面对面”的授课方式。苏小兵对45名师范生进行实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接受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并且认为该方式在非技术操作性的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也存在着该方式是否能够保证对技术性较强的教学内容的学习效果的问题。另外,由于学生学习的时间不一样,造成很多时候教师不能及时给学生反馈。 (下转第73页)
(上接第47页)
由于现在网络技术的发达,“小组讨论式教育与自主学习模式”可以不用再面对面交流。黄甫全等在教学改革时就大量采用了学生“1+1”对子合作、小组合作、大组合作、全班合作等多形式的合作,发现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合作活动学习中去。该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小组讨论的方式有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专注于无意义的话题,降低学习的效率,因此需要教师在一旁引导。
“小组探究式教育与自主学习模式”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式。其关键仍然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由于职业教育的学生参与的大部分课题都可以和企业单位直接相关,在采用这种方式时,教师可以同时邀请企业人员加入,共同指导。
相比起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较为缓慢。目前很多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平台搭建不够完善,信息化建设中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但是职业教育信息化不能看成是外在于高职院校管理、教学、科研过程的一种硬软件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忽视教育理念的发展和教师驾驭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和学生应充分利用好信息化环境的开放性和多样性,探索适合高职教育的教与学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与教学质量,使高职教育为社会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黎加厚. 信息時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2004(10)
[2] 马秀峰,李晓飞.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探索研究[J].专业建设与培训,2006(6)
[3] 苏小兵.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案例分析——“网络远程+课堂讲授”教学模式的应用[J].教师教育研究,2009(2)
[4] 黄甫全,曾文婕,陈冬梅等.网络环境下合作活动学习的行动研究——以“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改革试验为例[J].教学研究,2007(8)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B408)
【作者简介】陈凤光(1963- ),女,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动力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师职业能力提升,机械制造专业教学。
(责编 丁 梦)
【关键词】信息化 高职教育 教育理念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C-0046-03
自从我国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方针以来,信息化教育方式已经渗透到我国教育体系的方方面面。相比起中小学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直接面向社会,旨在为企事业用人单位提供理论与实践兼备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信息化与其他教育既有共通之处,又有不同的地方。我国的国情造成了职业院校师资力量与学生基础素质都要略低于本科院校。但是这并不代表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程度要低于本科教育。相反,由于高职教育与生产企业的紧密联系性,职业教育更需要利用教学信息化和科研信息化等手段提升教学与服务质量,为社会输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除了硬件设备、教学资源建设的不足外,教育观念也阻碍了职业教育信息化進程。教师自身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局限性,以及教学方式的陈旧,使得信息化的运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而教育质量的提高也就有限。因此,本文就信息化环境下职业教育教与学理念的转变给出一些建议,对职业教育教与学的新方式进行一些探索,并阐述不同教与学方式的特点,旨在为信息化环境下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理念的发展
过去十多年,教育信息化都在关注硬件设施的建设,忽略了软件的更新。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将从以“物”为中心(关注技术、计算机、网络、软件、资源库等),转移到以“人”为中心(培养能够在已有知识领域的基础上完成信息搜索、信息加工整合、信息创新的社会人才)。这时候就对师资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信息化教育依赖于网络与计算机,信息化教育使用了全新的理论、模式、方法和媒体,它与传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相比,具有交互性、开放性、共享性、协作性、个性化的特点。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应该把握好信息化教育的特点,将其作用发挥至最大。
(一)教师教育理念的发展
首先,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定位:教师不再是一个指挥者或主导者,而是一个启发者和引导者。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占主导地位,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始终是传播的主体,决定教学的内容、方法、速度,学生毫无主动性可言。在网络和计算机的辅助下,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从这单一而枯燥的传播方式中解脱出来。教师不应该只是单纯的在课堂上运用幻灯片或投影将板书照搬上黑板,而是应该将课堂知识制作成网络课件供学生提前阅读,在课堂上只是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补充强调,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这样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的方式与进度,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又不至于偏离教学目标。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效果,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由于教师在传统教育中占主导,沉重的备课压力使得教师有时会忽略学生接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程度,仅仅通过硬性考试来衡量教学成绩。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选择和想法直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交流,这样,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解决;还要通过监督减少学生在学习中的非学习行为的发生几率,确保学生在自主学习、协作教学中的有效性与高效性。
第三,教师应该使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评估。在信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考试与论文的确是评估的有效手段。但现如今,对于职业教育的学生来说,进入社会后迅速适应岗位要求是最主要的目的。因此,教师应构建多元化的过程考核方式,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企业的相关任务项目,或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或参加技能竞赛、专利发明等,其在此过程中表现出的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大量文献与资源的能力、制定完成项目任务方案的能力、主动与他人配合的团队合作能力、乐于参与科研课题活动以及撰写研讨文章的能力、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大赛的创新能力等更为企业所看重,当然也作为对学生能力目标达成的评估。
第四,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习惯。当代很多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了解领域的发展前沿。信息化环境也为教师的学习和优化教学方式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为了适应探究性学习的需要,需要教师掌握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包括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系统的设计、学科知识的呈现方式、教学的策略、教学资源开发与管理、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使用、学生自主探究与协作学习的知识环境的构建;需要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自己的教与学方式,解决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围绕问题深入探讨,实现知识的迁移等,需要教师不断地思考和学习研究。
(二)学生学习理念的发展
学生由于在传统教育中缺乏主动性,在心理上很大程度会依赖教师,容易不自觉地产生为教师而学的心理。信息化教育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也应该转变自身理念,要“为自己而学”。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是围绕如何帮助学生的“学”而展开。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处于主体中心的位置,形成“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学生可以从以下方面主导自己的学习:
首先,学生要在教师的帮助下,结合自己的兴趣,筛选出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由于职业教育的内容与职业岗位标准联系紧密,因此学生一般会有一个初步的目标。教师在了解了学生的想法后,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学习安排,避免学生漫无目的的学习。在自主学习模式中,学生应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安排好自己的学习进度,然后按照自己的计划执行。学习过程中随时给教师反馈,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遇到的困难,并考察学生的自学效果。学生可以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查缺补漏,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 另一方面,学生需要充分利用好网络上的教学资源,获取学习的相关资料,并且把这些资料进行筛选,然后与他人共享、讨论与研究。这个过程既锻炼了学生获取信息与辨别信息的能力,还培养了与人分享、团队合作的集体意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培养自主研究的能力。网络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使教育资源共享得以实现,学习选择的自由度大大提高了。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想象,利用教师提供的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交互功能强的网络资源和必要实物、教具,在小组学习中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探索未知领域,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二、信息化环境下职业教育教与学方式的探索
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优势是以各种新技术和新应用为支撑。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型的教与学模式不会是固定不变的,将会层出不穷。
(一)信息化环境下主要的几种教学模式
1.个人目标式教育与自主学习模式
笔者认为这种方式是最能代替传统授课方式的学习方式。教师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在知识点理解和运用等方面的问题,将解决这些问题作为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本节课的课件,并通过网上搜索、筛选、分析、整理等方式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网络上的信息与知识内容丰富,这是教师望尘莫及的。因此,学生在阅读相关资料的时候可能会产生其他的想法,而不是局限于课本,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另外,网上的信息繁杂,也有可能出现错误,学生需要对网络上的信息进行甄别,也可以激发他们自主思考。最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答案进行修正和补充,对开放性问题的不同答案应该给予鼓励。
2.小组讨论式教育与自主学习模式
小组讨论有助于形成多种假设,用多种观点看待同一个问题,能够拓宽学生思路,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学生在自主学习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解疑。教师深入各组,参与讨论,并作必要的启示和点拨,引导学生继续探讨,在讨论中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学生就会在独立感悟和合作学习的探索过程中加深理解,进行自主学习,真正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这种没有任何思维限制的协作式自主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并为学生提供了自由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3.小组探究式教育与自主学习模式
与小组讨论式教育和自主学习模式相比,小组探究式更强调对问题的研究。这种模式适用于让学生共同去完成一个具体的项目,而不仅限于学习一些知识点。教师在进行一些实践任务教学或课题研究时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让学生形成一个学习或研究小组,选出负责人,分工合作,相互交流,共同克服困难,最后给出一个作品或方案。教师需要随时与小组负责人进行交流,以便能给学生及时的帮助与反馈。由于该方式最后要求小组成员达成共识,得到统一的结果,因此可以锻炼学生合作学习和说服别人的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意识的发展。虽然该方式在职业教育中受到设备等条件的限制,运用还较少,但却非常符合企业需要的具有综合实战技能又具备创新研发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方式,因此是高等职业教育教与学方式的改革方向。
(二)几种教与学方式的特点和应用
本文所提到的三种教与学的方式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在其他文献中可以找到相关的例子。
在网络成熟和课程课件具备的条件下,“个人目标式教育与自主学习模式”是教师可以优先考虑的方式,该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面对面”的授课方式。苏小兵对45名师范生进行实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接受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并且认为该方式在非技术操作性的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也存在着该方式是否能够保证对技术性较强的教学内容的学习效果的问题。另外,由于学生学习的时间不一样,造成很多时候教师不能及时给学生反馈。 (下转第73页)
(上接第47页)
由于现在网络技术的发达,“小组讨论式教育与自主学习模式”可以不用再面对面交流。黄甫全等在教学改革时就大量采用了学生“1+1”对子合作、小组合作、大组合作、全班合作等多形式的合作,发现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合作活动学习中去。该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小组讨论的方式有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专注于无意义的话题,降低学习的效率,因此需要教师在一旁引导。
“小组探究式教育与自主学习模式”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式。其关键仍然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由于职业教育的学生参与的大部分课题都可以和企业单位直接相关,在采用这种方式时,教师可以同时邀请企业人员加入,共同指导。
相比起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较为缓慢。目前很多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平台搭建不够完善,信息化建设中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但是职业教育信息化不能看成是外在于高职院校管理、教学、科研过程的一种硬软件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忽视教育理念的发展和教师驾驭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和学生应充分利用好信息化环境的开放性和多样性,探索适合高职教育的教与学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与教学质量,使高职教育为社会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黎加厚. 信息時代的教育叙事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J].中国电化教育,2004(10)
[2] 马秀峰,李晓飞.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探索研究[J].专业建设与培训,2006(6)
[3] 苏小兵.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案例分析——“网络远程+课堂讲授”教学模式的应用[J].教师教育研究,2009(2)
[4] 黄甫全,曾文婕,陈冬梅等.网络环境下合作活动学习的行动研究——以“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改革试验为例[J].教学研究,2007(8)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B408)
【作者简介】陈凤光(1963- ),女,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动力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师职业能力提升,机械制造专业教学。
(责编 丁 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