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题学生普遍缺乏沟通意识,尤其是对家长和老师。沟通是解决问题的良方,缺乏沟通意识意味着他们的问题往往更难得到解决。本文首先分析问题学生出现沟通“闭锁性”特点的原因,进而结合自身多年的教育实践提出充分运用家校合作促进问题学生沟通意识的具体做法以共商榷。
【关键词】问题学生;家校合作;促进;沟通意识
问题学生,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他们是特别令人头痛的人、麻烦制造者。他们往往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或情绪冲动、暴躁,或沉迷电子游戏,或沉醉于早恋,或打架斗殴,或离家出走……与这些问题相伴而生的是无心向学、成绩下滑甚至谎话连篇。多年的观察和经历告诉我们,如果对这类学生视而不见或教育不当,除了对他们自己的学业、前途带来长远的负面影响,同时还不可避免地给班级、给他人、给社会带来诸多问题。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尤其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问题学生普遍缺乏沟通意识,尤其是对家长和老师。这种对沟通的抗拒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闭锁性”。“闭锁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它是相对于人的外部行为表现与内部心理活动之间的一致性而言的。
一、问题学生出现沟通“闭锁性”特点的原因探讨
1. 青春期自我意识的增强
青春期的孩子智力发展进入人生的高峰期,自我意识迅速增强,表现为他们已完全能将自我与他人、自我与客观世界区别开来,会有许多独特的想法。但受自尊心增强的影响,又担心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会引起旁人的耻笑或轻视,所以不少的孩子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封锁起来,只和个别要好的同龄人交流。由于问题学生的弱点、缺点多,破坏性大,往往招致老师、同学和家长的嫌弃,也常常受到来自家长、学校和社会的批评,所以问题学生的逆反心理相对更严重。这种逆反心理也是他们自我意识不断强化的反效果。
2. 来自“问题家庭”的伤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改变,近几年单亲家庭、离异重组家庭、留守儿童比例不断增加。据了解,现在来自这些家庭的孩子约占全班的三分之一,残缺的家庭给孩子带来残缺的心理,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甚是令人担忧。每一个问题家庭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禁区,他们或是怨恨父母,或是渴望父母之爱,或是拒绝父母。由最初的恐惧变成厌恶,最终变成沉默。这些孩子在与他人相处时也守护着自己的禁区,甚少提及家庭情况甚至将自我封闭起来,拒绝沟通,这是问题家庭对孩子造成的难以弥补的伤害。
3.“问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更强,社会化进程更快
由于问题学生在品德、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心理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偏差,不断给家人、班级或他人带来麻烦,所以他们往往在家庭和学校群体中处于不受欢迎的角色地位,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他们是在批评、斥责、讽刺中长大的。遭受来自各方面的冷遇使他们产生了戒备的心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形成了既极为自尊又非常自卑的矛盾心理。当他们被激怒时,往往不顾一切后果,凭着一股蛮劲干出一件件错事。这就是他们所认为的对自己的保护,他们很容易和老师、家长产生一种对立情绪,抗拒与他人的沟通。大多数的问题学生缺乏对父母、老师和同学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丧失生活目标,甚至游离于集体之外。他们往往因为与家人话不投机,与教师关系紧张,与同学不能友爱相处而产生孤立感和无助感,以至结交社会上的不良青少年,沾染上不良习气,进而与教师和同学的关系更糟糕,更是缺乏沟通的话题。
二、家校合作促进问题学生沟通意识的实践
1. 与家长同一阵线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最熟悉的环境,家长和老师成为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对学生情况比较熟悉。笔者经常对家长强调:家长、老师和学生是同一条船上的人,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是我们的共同目标,所以我们要在同一阵线上,不要搞内哄,家长如果对老师的做法有不同意见可私下跟老师反映和沟通。如果家长当着子女的面说老师的不是,那更强化了学生跟老师的对抗情绪,学生成了隔岸观火的旁观者,这样极不利于解决问题;同样,老师在跟学生进行沟通时也是站在家长的角度去教育孩子。当家长感觉到老师发自内心的关心其孩子,理解其作为父母的不容易,与其同一阵线,就会对老师产生信任,并由衷地尊重教师,这样老师与家长容易建立相互信任、尊重、支持的合作伙伴关系,那么沟通起来也会变得更容易、愉快。
2. 以事论事
作为问题学生及其家长,最怕老师翻旧帐。一般来说,出现问题了,以事论事,立足于问题的解决。其实问题学生从小到大已是劣迹斑斑,家长收到的投诉也是不绝于耳,问题学生的家长最怕老师来电了,所以一般情况下,接通电话后笔者都会微笑着说话,以缓解家长的不安,也为家校更好的沟通合作打下基础,在反映情况时站在学生的成长角度平静地分析并表态需要家长的配合,这样家长比较容易接受并支持老师的建议,也有利于缓解学生的敌对情绪。
3. 纸笔交流
对于不愿意与父母和老师沟通的问题学生,纸笔交流也是一种较好的沟通方式。用“纸笔交流”的方式,语言贴近学生,保护了其强烈的自尊心,又让其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和关心。此外,写也是一种很好的调节情绪的方式。学生在表达时减少了冲动的因素,稳定了自身的情绪,避免了家长、教师与其沟通时的正面冲突,提高沟通的成效。这种方式能避免学生面对面的抵抗情绪,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较容易接受。就像上例,在这件事发生以后,老师和家长达成共识,要共同培养孩子的沟通意识。家长在当天的作业登记本的家长签名留言处写了一句话:儿子,今天的事其实是很小的一件事,因为没有采取沟通的态度,我们绕了一大圈的功夫去解决。老师在批阅作业登记本时也适时写上“对!沟通是解决问题的良方,省时、省力、高效!”无须太多的言语,学生看后自然在心底生出沟通之意,播下“要与人沟通”的种子。多年的实践表明,问题学生虽是问题多多,但只要家长和老师合作得好,学生的情况总是会有所改善和进步,而不至于恶化下去。
4. 充分利用校讯通进行沟通
校讯通是利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实时、交互的信息沟通平台,它的应用在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架起了有效的桥梁,是教师、学生、家长沟通的纽带。用短信辅助家访,“校讯通”开辟了沟通家庭和学校的新途径,促进了家长与老师的互动交流,提高了教育质量;借助“校讯通”平台与问题学生谈心,既避免了伤害学生,又抚平了学生心灵。作为近几年出现的这种沟通途径,老师可对学生出现的点滴进步及时进行喜报表扬,对一些细节的问题也可以及时提出,家校互通情况,再分别找孩子进行沟通。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及时,不错过教育的好时机,也能避免学生的对抗情绪,提高教育的效果。
结束语
多年来与问题学生打交道,我深深体会到问题学生教育的艺术是无穷无尽的,其中有失败的教训,也有成功的喜悦,我至今仍在摸索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多年的工作使我认识到:与学生沟通,学生愿意与你沟通,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而沟通的意识是需要培养的。家校合作培养问题学生的沟通意识使我们的教育工作事半功倍,只要他们愿意与人沟通,正所谓“万事好商量,啥事也好办”,而其中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胜过雪中送炭。
参考文献
[1]王晓春.问题学生诊疗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万玮.班主任兵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吴江霖,戴健林.心理学概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姚继业.育德新路[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
[5]汪道之.心理咨询[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
【关键词】问题学生;家校合作;促进;沟通意识
问题学生,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他们是特别令人头痛的人、麻烦制造者。他们往往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或情绪冲动、暴躁,或沉迷电子游戏,或沉醉于早恋,或打架斗殴,或离家出走……与这些问题相伴而生的是无心向学、成绩下滑甚至谎话连篇。多年的观察和经历告诉我们,如果对这类学生视而不见或教育不当,除了对他们自己的学业、前途带来长远的负面影响,同时还不可避免地给班级、给他人、给社会带来诸多问题。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尤其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问题学生普遍缺乏沟通意识,尤其是对家长和老师。这种对沟通的抗拒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闭锁性”。“闭锁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具有某种含蓄、内隐的特点,它是相对于人的外部行为表现与内部心理活动之间的一致性而言的。
一、问题学生出现沟通“闭锁性”特点的原因探讨
1. 青春期自我意识的增强
青春期的孩子智力发展进入人生的高峰期,自我意识迅速增强,表现为他们已完全能将自我与他人、自我与客观世界区别开来,会有许多独特的想法。但受自尊心增强的影响,又担心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会引起旁人的耻笑或轻视,所以不少的孩子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封锁起来,只和个别要好的同龄人交流。由于问题学生的弱点、缺点多,破坏性大,往往招致老师、同学和家长的嫌弃,也常常受到来自家长、学校和社会的批评,所以问题学生的逆反心理相对更严重。这种逆反心理也是他们自我意识不断强化的反效果。
2. 来自“问题家庭”的伤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改变,近几年单亲家庭、离异重组家庭、留守儿童比例不断增加。据了解,现在来自这些家庭的孩子约占全班的三分之一,残缺的家庭给孩子带来残缺的心理,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甚是令人担忧。每一个问题家庭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禁区,他们或是怨恨父母,或是渴望父母之爱,或是拒绝父母。由最初的恐惧变成厌恶,最终变成沉默。这些孩子在与他人相处时也守护着自己的禁区,甚少提及家庭情况甚至将自我封闭起来,拒绝沟通,这是问题家庭对孩子造成的难以弥补的伤害。
3.“问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更强,社会化进程更快
由于问题学生在品德、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心理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偏差,不断给家人、班级或他人带来麻烦,所以他们往往在家庭和学校群体中处于不受欢迎的角色地位,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他们是在批评、斥责、讽刺中长大的。遭受来自各方面的冷遇使他们产生了戒备的心理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形成了既极为自尊又非常自卑的矛盾心理。当他们被激怒时,往往不顾一切后果,凭着一股蛮劲干出一件件错事。这就是他们所认为的对自己的保护,他们很容易和老师、家长产生一种对立情绪,抗拒与他人的沟通。大多数的问题学生缺乏对父母、老师和同学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丧失生活目标,甚至游离于集体之外。他们往往因为与家人话不投机,与教师关系紧张,与同学不能友爱相处而产生孤立感和无助感,以至结交社会上的不良青少年,沾染上不良习气,进而与教师和同学的关系更糟糕,更是缺乏沟通的话题。
二、家校合作促进问题学生沟通意识的实践
1. 与家长同一阵线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最熟悉的环境,家长和老师成为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对学生情况比较熟悉。笔者经常对家长强调:家长、老师和学生是同一条船上的人,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是我们的共同目标,所以我们要在同一阵线上,不要搞内哄,家长如果对老师的做法有不同意见可私下跟老师反映和沟通。如果家长当着子女的面说老师的不是,那更强化了学生跟老师的对抗情绪,学生成了隔岸观火的旁观者,这样极不利于解决问题;同样,老师在跟学生进行沟通时也是站在家长的角度去教育孩子。当家长感觉到老师发自内心的关心其孩子,理解其作为父母的不容易,与其同一阵线,就会对老师产生信任,并由衷地尊重教师,这样老师与家长容易建立相互信任、尊重、支持的合作伙伴关系,那么沟通起来也会变得更容易、愉快。
2. 以事论事
作为问题学生及其家长,最怕老师翻旧帐。一般来说,出现问题了,以事论事,立足于问题的解决。其实问题学生从小到大已是劣迹斑斑,家长收到的投诉也是不绝于耳,问题学生的家长最怕老师来电了,所以一般情况下,接通电话后笔者都会微笑着说话,以缓解家长的不安,也为家校更好的沟通合作打下基础,在反映情况时站在学生的成长角度平静地分析并表态需要家长的配合,这样家长比较容易接受并支持老师的建议,也有利于缓解学生的敌对情绪。
3. 纸笔交流
对于不愿意与父母和老师沟通的问题学生,纸笔交流也是一种较好的沟通方式。用“纸笔交流”的方式,语言贴近学生,保护了其强烈的自尊心,又让其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和关心。此外,写也是一种很好的调节情绪的方式。学生在表达时减少了冲动的因素,稳定了自身的情绪,避免了家长、教师与其沟通时的正面冲突,提高沟通的成效。这种方式能避免学生面对面的抵抗情绪,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较容易接受。就像上例,在这件事发生以后,老师和家长达成共识,要共同培养孩子的沟通意识。家长在当天的作业登记本的家长签名留言处写了一句话:儿子,今天的事其实是很小的一件事,因为没有采取沟通的态度,我们绕了一大圈的功夫去解决。老师在批阅作业登记本时也适时写上“对!沟通是解决问题的良方,省时、省力、高效!”无须太多的言语,学生看后自然在心底生出沟通之意,播下“要与人沟通”的种子。多年的实践表明,问题学生虽是问题多多,但只要家长和老师合作得好,学生的情况总是会有所改善和进步,而不至于恶化下去。
4. 充分利用校讯通进行沟通
校讯通是利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实时、交互的信息沟通平台,它的应用在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架起了有效的桥梁,是教师、学生、家长沟通的纽带。用短信辅助家访,“校讯通”开辟了沟通家庭和学校的新途径,促进了家长与老师的互动交流,提高了教育质量;借助“校讯通”平台与问题学生谈心,既避免了伤害学生,又抚平了学生心灵。作为近几年出现的这种沟通途径,老师可对学生出现的点滴进步及时进行喜报表扬,对一些细节的问题也可以及时提出,家校互通情况,再分别找孩子进行沟通。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及时,不错过教育的好时机,也能避免学生的对抗情绪,提高教育的效果。
结束语
多年来与问题学生打交道,我深深体会到问题学生教育的艺术是无穷无尽的,其中有失败的教训,也有成功的喜悦,我至今仍在摸索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多年的工作使我认识到:与学生沟通,学生愿意与你沟通,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而沟通的意识是需要培养的。家校合作培养问题学生的沟通意识使我们的教育工作事半功倍,只要他们愿意与人沟通,正所谓“万事好商量,啥事也好办”,而其中家长的支持和配合胜过雪中送炭。
参考文献
[1]王晓春.问题学生诊疗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万玮.班主任兵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吴江霖,戴健林.心理学概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姚继业.育德新路[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
[5]汪道之.心理咨询[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