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sky2605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是小学课堂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能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又可以提高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领导力、执行力等。心理学研究也显示了在一定的条件下,合作学习的效果优于个体学习。因此,从小学我们就应该多开展一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从小学会合作,体验成功。通过合作学习,做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我认为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合理组建
  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应合理地划分好合作学习小组。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好奇心强,学生之间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合作学习小组应该灵活组合,应使各小组的学生平均成绩大致相同。在分组时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不同来划分小组,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之间愉快地进行合作。
  二、培养习惯,明确分工
  合作学习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培养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在充分的探究、讨论、交流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互相补充的时间。其次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和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分工一定要明确,让每一个学生都清楚自己的任务和职责,使每一次小组合作学习都成为有效的学习过程。
  三、发挥引领,教授学习常识和方法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忽视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要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既不失时机地点拨,又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完善。还要传授给他们一些有益于合作和交流的常识和方法,不仅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还应具有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
  四、加强交流和评价
  交流、评价也是学生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在学生交流时,要求学生尽量清楚地表达个人或小组的意见,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真诚地征求其他组的意见或评价其他组的见解,以博采众长,积极总结。教师在倾听了学生的交流、汇报后,也要及时给各小组的合作过程及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并用小五星或小红旗等以示奖励。
  总之,良好的个体学习习惯和群体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同伴之间合作互助,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作者简介:王玉丽,女,1973年出生,本科,就职于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西关街办中心小学,研究方向: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编辑 马燕萍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目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提出如何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稳定、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感悟语言,提高语言实践能力.
职业院校在思想教育过程中,由于受到这种消极思想的影响,德育工作开展起来举步维艰。积极心理学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而且在我国五千年传统思想和当今新思维的夹缝中起到了
期刊
期刊
期刊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一门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自然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的课程;美术欣赏实践是一种情感体验的活动,
卡耐基说:“使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赞美和鼓励。”这就是赏识教育。对学生来说,适度的赞赏不但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勇气,而且可以从内心激发出不可估量的积极动力。作
期刊
职业教育是社会培养专业型技术人才的摇篮,近几年,随着社会主义的不断深化,在职业教育的领域掀起了一股工匠精神的学习热潮。工匠精神就是指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体
期刊
通过对2010年2月-2011年12月份河南省部分高职院大学生心理咨询室情况进行分析,探讨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并提出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
用教育学的相关术语概念来解释语文教学的“基本动作”,在笔者看来,有时候会显得力不从心.譬如“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语文教学原则,比如“文道统一”的原则、“听说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