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报告一项基于项目学习的跨文化交际课程与英语专业学生研究学习能力发展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项目学习能促进学生的英语研究能力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项目学习;英语专业学生;研究能力
【作者简介】周迎,河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2015年度河北省教育厅高校英语教改项目,互联网 教育背景下依托项目的创新型高校外语教师团队发展行动研究。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以真实的问题为驱动去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将最终的探究结果以项目作品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此过程中发展研究能力。在这项实证研究中,笔者在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学课程中实施了基于项目的学习,旨在验证是否能在该门课程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研究能力。
一、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项目学习是否能促进学生的研究能力的发展?如果能,项目学习是如何促进这一能力发展的?依托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是否能促进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有效发展?如果能,是如何促进发展的?
2.研究工具。
问卷。我们分别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对36名学生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问卷主要调查学生的研究学习能力。问卷设计了五个研究能力的变量,即确定研究问题,文献检索,设计方案,分析论证,文字表达,共30个问题。
项目档案。项目档案包括项目学习计划、学习日志以及学习评价。其中,项目学习计划包括五项内容。项学习日志部分包括每一位项目组成员的个人计划、活动内容和收获,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未完成的任务及其原因分析。学习评价主要是对最终的项目成果的评价。
访谈。笔者分别在第一次项目学习和第三次项目学习后进行了两次访谈,随机从6个项目学习小组中分别抽取了2名学生进行了访谈。访谈的目的是了解项目学生研究性学习情况,项目学习实施效果及影响项目学习实施的主要因素。
二、项目学习实施过程
项目学习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问题确定、计划实施、成果交流。
三、项目学习案例
结构型项目学习案例。结构性项目学习是由教师确定项目学习的目标、主题、内容和项目成果形式,并提供相关参考资料。针对汉英论辩篇章的文化差异,教师要求学生学会运用相关理论和分析模式,尝试对选定的10篇汉英论辩篇章的修辞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深化对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激发学生对该课题的研究兴趣,培养其研究能力。
半结构型项目学习案例。半结构型项目学习是由老师和学生共同确定项目的主题、材料、方法和成果展示。在学习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述—中式英语变体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商讨确定了本次项目主题为中式英语的形成和发展及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依据中介语理论,以动态发展观去看待中式英语,能够在母语文化和目标与文化之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向的跨文化交际,避免母语文化失语症。
非结构型项目学习案例。非結构型项目学习的目标、主题、内容、方法和项目成果形式主要由学生自己决定。在学习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时,教师只提供了项目的驱动问题作为参考:(1)来华留学生的结构组成有哪些显性特点?(2)他们的跨文化适应现状如何?遇到哪些问题?影响因素有哪些?(3)如何有效地解决他们的跨文化适应问题?学生自主以Berry 的双维度模型理论和Ward的二维度文化适应理论为理论框架研究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得出结论并总结出可以用来指导其生活和学习的建议。
四、项目学习的实施效果
1.确定研究问题。两次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实验前学生学习以理解记忆为主,学习内容主要针对课本,几乎从未走出课堂进行调查研究,因而所学理论知识无从应用。依托项目的学习以问题为驱动,学生在做项目时,需要至少提出两至三个问题,这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反映,项目学习使得他们学会了主动去思考,主动去提问,学会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文献检索。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后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方面得到了显著改善。访谈中学生提到,以前大多数时间都只是在学习课本内容,未能充分利用各类学习资源,而基于项目的学习使他们视野得到开阔,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检索文献,收集信息和语料,学会了筛选信息,有效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
3.设计方案。在本研究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逐步学会以问题为驱动自主设计项目方案,实验表明,项目学习实施后学生在这项学习能力表现也较为突出。
4.分析论证。分析论证环节要求学生收集相关的研究资料,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收集语料,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提出明确的论点和结论,以相关、充分的论据支撑论点并引用前人研究结果以支撑自己的研究。
5.文字表达。统计结果显示,在文字表达上,学生在分析论证问题中的语言逻辑衔接还较为缺乏,并且语言的学术规范性也还需要进一步熟悉掌握。
五、结论与启示
综合以上结果和讨论,项目学习重视学生的内在动机,能促使学生产生探索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深层动机,最终使学生逐渐成为一个研究型的学习者。
【关键词】项目学习;英语专业学生;研究能力
【作者简介】周迎,河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2015年度河北省教育厅高校英语教改项目,互联网 教育背景下依托项目的创新型高校外语教师团队发展行动研究。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以真实的问题为驱动去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将最终的探究结果以项目作品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此过程中发展研究能力。在这项实证研究中,笔者在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学课程中实施了基于项目的学习,旨在验证是否能在该门课程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研究能力。
一、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项目学习是否能促进学生的研究能力的发展?如果能,项目学习是如何促进这一能力发展的?依托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是否能促进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有效发展?如果能,是如何促进发展的?
2.研究工具。
问卷。我们分别在实验前和实验后对36名学生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问卷主要调查学生的研究学习能力。问卷设计了五个研究能力的变量,即确定研究问题,文献检索,设计方案,分析论证,文字表达,共30个问题。
项目档案。项目档案包括项目学习计划、学习日志以及学习评价。其中,项目学习计划包括五项内容。项学习日志部分包括每一位项目组成员的个人计划、活动内容和收获,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未完成的任务及其原因分析。学习评价主要是对最终的项目成果的评价。
访谈。笔者分别在第一次项目学习和第三次项目学习后进行了两次访谈,随机从6个项目学习小组中分别抽取了2名学生进行了访谈。访谈的目的是了解项目学生研究性学习情况,项目学习实施效果及影响项目学习实施的主要因素。
二、项目学习实施过程
项目学习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问题确定、计划实施、成果交流。
三、项目学习案例
结构型项目学习案例。结构性项目学习是由教师确定项目学习的目标、主题、内容和项目成果形式,并提供相关参考资料。针对汉英论辩篇章的文化差异,教师要求学生学会运用相关理论和分析模式,尝试对选定的10篇汉英论辩篇章的修辞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深化对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激发学生对该课题的研究兴趣,培养其研究能力。
半结构型项目学习案例。半结构型项目学习是由老师和学生共同确定项目的主题、材料、方法和成果展示。在学习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述—中式英语变体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商讨确定了本次项目主题为中式英语的形成和发展及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依据中介语理论,以动态发展观去看待中式英语,能够在母语文化和目标与文化之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向的跨文化交际,避免母语文化失语症。
非结构型项目学习案例。非結构型项目学习的目标、主题、内容、方法和项目成果形式主要由学生自己决定。在学习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时,教师只提供了项目的驱动问题作为参考:(1)来华留学生的结构组成有哪些显性特点?(2)他们的跨文化适应现状如何?遇到哪些问题?影响因素有哪些?(3)如何有效地解决他们的跨文化适应问题?学生自主以Berry 的双维度模型理论和Ward的二维度文化适应理论为理论框架研究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得出结论并总结出可以用来指导其生活和学习的建议。
四、项目学习的实施效果
1.确定研究问题。两次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实验前学生学习以理解记忆为主,学习内容主要针对课本,几乎从未走出课堂进行调查研究,因而所学理论知识无从应用。依托项目的学习以问题为驱动,学生在做项目时,需要至少提出两至三个问题,这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反映,项目学习使得他们学会了主动去思考,主动去提问,学会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文献检索。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后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方面得到了显著改善。访谈中学生提到,以前大多数时间都只是在学习课本内容,未能充分利用各类学习资源,而基于项目的学习使他们视野得到开阔,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检索文献,收集信息和语料,学会了筛选信息,有效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
3.设计方案。在本研究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逐步学会以问题为驱动自主设计项目方案,实验表明,项目学习实施后学生在这项学习能力表现也较为突出。
4.分析论证。分析论证环节要求学生收集相关的研究资料,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收集语料,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提出明确的论点和结论,以相关、充分的论据支撑论点并引用前人研究结果以支撑自己的研究。
5.文字表达。统计结果显示,在文字表达上,学生在分析论证问题中的语言逻辑衔接还较为缺乏,并且语言的学术规范性也还需要进一步熟悉掌握。
五、结论与启示
综合以上结果和讨论,项目学习重视学生的内在动机,能促使学生产生探索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深层动机,最终使学生逐渐成为一个研究型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