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共机房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构建开放型公共机房是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该文就高职院校开放型公共机房运行存在的制约因素展开分析,并据此提出了相应对策,同时就笔者学院实施开放型公共机房运行进行了经验总结。
关键词:开放型;公共机房;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5-5677-03
公共机房是高职院校从事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但现有公共机房运行体制僵化、老套,远不能满足师生在教学、学习和科研等方面的需要。因此,在课余时间开放公共机房,利用现有的公共机房资源为师生提供长期的、全方位的实践及科研条件显得十分必要,而建立有效的开放型公共机房运行机制是破解高职院校上述难题的重要措施。
1 高职院校公共机房运行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领导对构建开放型公共机房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认识不够
众所周知,近十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快速,无论是高职院校的数量,还是在校高职学生的规模,都获得了超常规的发展,据有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底,全国高职院校数量为1200多所、高职学生在校生人数达到3200万。因此,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领导层主要精力花费在学院硬件资源建设、迎接评估检查等方面,以保障招生增长后教学秩序的正常开展,并获取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办学资质认可,而对于公共机房等实践教学资源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能发挥的重要作用根本无暇顾及、无力思考。因此,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开放型公共机房的构建还未能受到领导层的重视,仍未排上学院内涵建设的议事日程。
1.2公共机房运行体制机制不健全
很多高职院校公共机房运行体制机制不健全,导致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责不明确、机房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齐、制度不规范、运行不顺畅。第一,一些高职院校仍没有成立独立的管理公共机房的实践教学管理部门;第二,分割管理、协调成本高、运行混乱。很多高职院校公共机房的技术维护与维修由某些教学单位或教辅单位(例如,计算机工程系、信息工程系或网络信息中心等)负责,公共机房的报建、规划由资产管理部门(总务基建处、计划财务处等)牵头,公共机房的日常调度与使用有归教务处承担,这种貌似“专业化”的管理一旦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或出现人员变动,沟通与协调的成本非常高,大多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形成被动接受变革的局面;第三,有一些高职院校虽然成立了较为独立的公共机房管理部门,但是在职能分工上无法与教务处、资产管理处等部门分清,最终导致开放型公共机房运行成本过高、效益受损;第四,很多高职院校未建立实践教学资源评审机制,无法对公共机房运行过程中的阶段性效益及最终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第五,制度不健全,缺乏公共机房开放运行标准规范、管理制度、运行制度、评价制度、激励制度等,无法保证开放型公共机房的顺利实施。
1.3开放型公共机房建设缺乏顶层设计
很多高职院校在公共机房的建设上,长期处于一种零打碎敲、需求驱动的自发状态,缺少对公共机房资源统一规划和顶层设计,建设的随意性、盲目性现象比较突出,重复建设、多头管理也比较普遍。另外,由于公共机房建设的性能、数量等也缺乏前瞻性,同质性、同构性比较高,无法满足一些差异性实践教学的需要,平时又处于资源闲置现状。
1.4开放型公共机房运行增加运维开销和不确定性
开放型公共机房的运行将不可避免的增加PC机器、空调等设电气备的耗电量,同时也会导致键盘、鼠标等电脑耗材的损耗更加频繁,此外机房专业技术人员的维护、维修的工作量也会大大增加……因而都直接导致了公共机房运行成本的增长。另外,公共机器对外开放后,由于服务的对象众多,电子设备长时间运行,存在着一些人为破坏或软件冲突的潜在风险,极易诱发公共机房的不确定性,从而影响到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1.5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缺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由于评估、创示范工作的需要,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然而与教师系列人员相比,公共机房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无论从数量上、知识结构,还是在技能更新、人才引进上都有很大的差距。另外有些领导对机房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不太了解,认为他们的工作技术含量不高,只是做一些开门关门的工作,可有可无,也不依据专业的情况、工作情况来配备机房专业技术人员。基于以上现状,机房专业技术人员全部精力仅限于应付日常事务性工作,根本无暇顾及专业技术知识的更新、运行机制的革新等,从而导致其专业技能老化、高水平的机房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1.6利用率整体不高、投资效益极低
很多高职院校公共机房运行方面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据笔者对珠三角高职院校抽样调查统计:一些公共机房一个学期的排课量不到有效利用率的16%,而这些公共机房中的PC机、投影仪、功放等电子教学仪器设备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3年之内可淘汰、更新,据此折损率非常之高,从而导致投资效益低下。
2 开放型公共机房运行有效机制探讨
2.1 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结构
高职院校公共机房的的管理涉及到教学系部、教务处、总务处(资产管理)、财务处(政府采购资金)、纪检监察处(招投标监控)、学院办公室(消防安全)等众多单位,从而涉及的管理人员也就比较分散,容易导致各自为政、各扫门前雪的现象。开放型公共机房运行的管理需要高效,因此必须健全强有力的领导组织架构,自顶向下推进公共机房开放工作。具体措施有:第一,成立领导机构;第二,建立公共机房建设专家委员会,成员由校内外专家学者组成,既包括技术方面的专家,也包括管理方面的专家,主要职责是对学校公共机房规划、建设方案进行评审,以及对其运行过程中的阶段性效益进行评估等;第三,建立相对独立的公共机房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负责日常技术维护及管理,同时也承担公共机房方案制定及实施工作。 2.2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与规范
有了完善的公共机房运行组织机构,还需要完善配套的规章制度,如:公共机房开放管理制度、标准规范、运行制度、评价制度、激励制度等。通过制度明确公共机房对外开放的申报、审批、保障、验收等运行管理流程,确保公共机房的开放运行做到有规可据,能实实在在的满足师生的需求,给他们的学习、科研带来一些帮助。同时明晰各部门在开放型公共机房运行中的职责,促进各部门的相互协作,依据管理制度建立的标准规范,加强信息共享,便于提高服务的效率。
2.3 确立开放型原则,强化顶层设计
科学规划是做好开放型公共机房运行的关键,可以说,在开放型公共机房运行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大多与缺乏科学、全面的总体规划有关系。公共机房的开放应本着“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有计划、分步骤的稳步推进每一个公共机房的阶段性开放目标。具体流程有:首先,应组织相关人员到公共机房利用率高的高职院校学习调研,充分吸取他们的经验;其次,要充分分析广大师生对公共机房使用的需求,包括正常教学需求和课外需求,只有在前期做好充分需求分析,才有可能产生较好的实际效果;再次,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学院开放型公共机房运行的总体规划方案、运作流程,并邀请校内外专家对此进行可行性论证,最终根据“需求驱动,应用为先”的首要原则确定方案。
2.4 培养专业的技术队伍
没有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机房专业技术队伍,开放型公共机房的运行将停滞不前。机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可以包括三个方面:兼职的教师队伍、专职的管理与维护队伍、学生协管员队伍。兼职的教师队伍应能根据其专业建设、课程教学、学生课外练习等情况精准的对公共机房提出开放需求,同时应具备较强的公共机房中各类教学仪器设备的操作能力,以及常见故障的初步判断和排除的能力;专职的管理与维护队伍应能拟定公共机房的建设方案并实施,同时具备快速响应报障并解决问题的技能,此外还应针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自我更新知识结构,并将其应用和推广;吸收、招募有兴趣的同学参加学生协管员队伍,对其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后,借用他们的业余时间自愿参与公共机房的管理与运行工作,在服务师生的同时,也逐渐锻炼自我的计算机维护与维修水平。
3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开放型公共机房运行实践经验分享
3.1 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工作流程科学规范
在学院领导的重视下,2005年,自学院建校伊始便成立了独立的职能部门——实训中心,标志着学院公共机房的建设、管理与运行一体化正式拉开了序幕。随后,学院办学规模进一步发展、内涵建设也不断深入,为了更加有效的利用公共机房等实践教学资源,2007年,学院取消了实训中心的建制,将其所属的公共机房等实验实训室按照功能划分到相应的教学系部,同时在教务处内设实验实训科、总务处内设资产管理科,统筹公共机房等实验实训室的规划、建设和调度等,因此公共机房划归计算机工程系负责管理。2010年底,学院为了进一步发挥公共机房的公共属性,决定将公共机房按专业技术属性划归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日常维护,而建设、规划和调度等职能仍分属教务处、总务处承担。
在制度建设方面,学院根据开放型公共机房运行工作的需求及进展,逐步制定了《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机房管理规定》、《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实验)室开放与资源共享管理规定(试行)》、《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低值易耗品采购管理办法》、《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等十多项制度,明确了开放型公共机房工作的责权利和办事流程,保障了开放型公共机房运行工作的稳步开展。
3.2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按需求迫切程度选择开放项目
公共机房的开放运行,务必要结合学院的实际,分步实施,把迫切的使用需求规划在前,且进行详细规划,而需求不迫切可以进行远期规划,渐进明晰。我院根据轻重缓急、分布实施,定时、定点和定对象的开放策略,例如: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开设UG8.0、AutoCAD2012等一些课程配备的教学软件需要很高的PC机器硬件配置,很多学生配置的电脑性能无法满足,导致课后作业、课余自主练习等无法完成,在该专业主任的申请下,管理部门于2013年3月将公共机房D301在每周三晚上7:30分至9:30分开放给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使用,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同时也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顺利推延。由于准备全国高职数学竞赛的需要,2013年5月,在竞赛领队的申请下,开放了公共机房D101作为学生竞赛培训的场地,开放期间由竞赛领队负责日常运行,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予以监督、支持。2013年7月,同样也是在竞赛领队的申请下,开放了公共机房C303作为金融管理专业的会计竞赛培训场地…… 这些公共机房的开放极大的方便了师生课程教学、课余练习及竞赛训练的开展,获得了师生的广泛好评。
3.3 坚持以“师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健全学院公共机房服务体系
为了保证开放型公共机房的平稳运行,学院必须建立完善的公共机房运行服务体系。我院十分重视开放型公共机房的运维服务,从制度建立、政策引导、人员队伍配备、技术手段等方面着手,有效保障了学院开放型公共机房的高效运行。一是从技术措施入手,根据用户申请的要求,量身定制的设置公共机房的环境,同时通过还原卡、虚拟化技术和虚拟机等技术手段设置环境,既满足个性化教学的需求,又达到安全稳定。二是成立完善的运行服务团队,24小时接受来自教师和学生反应的故障,提供及时的响应服务。三是健全机房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机制。根据服务响应时间、维修情况和用户满意度反馈等信息对服务人员进行评价考核,以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4 结束语
虽然高职院校公共机房实施开放型策略起步晚、发展慢的状况,存在着一系列困难,但是反过来讲,高职院校开放型公共机房的运行将对学校内涵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关键是要学院领导要认识到开放公共机房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学院的办学特色,坚持以”师生为本、应用为先、按需实施”的原则,逐步推进公共机房的开放工作。开放型公共机房的构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面广、任务繁琐,所以要避免一蹴而就的思想。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和特点,不断努力探索和完善能充分体现本校特色的开放型公共机房运行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韦建忠.高职院校开放计算机实验室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中国成人教育,2008(5).
[2] 董秀芬.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5).
[3] 苏和.高职院校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研究[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4).
[4] 范茂松.高校公共机房管理模式[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3(25):2274-2275.
[5] 岳芷宣.公共机房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大众科技,2011,28(5)54-55.
[6] 王勇.论高职院校公共机房的管理与维护[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2012,6(8):95-96.
[7] 陈专红.公共计算机房节省能耗的策略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7(7):64-67.
[8] 张军,吴春雷.关于高校实验室开放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10(15).
[9] 张娟,余颖.开放性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问题的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 2010(7).
[10] 杨玉泉,邱玲玲.高职院校实训(实验)室开放实践的思考[J].职校论坛, 2010(19).
关键词:开放型;公共机房;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5-5677-03
公共机房是高职院校从事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但现有公共机房运行体制僵化、老套,远不能满足师生在教学、学习和科研等方面的需要。因此,在课余时间开放公共机房,利用现有的公共机房资源为师生提供长期的、全方位的实践及科研条件显得十分必要,而建立有效的开放型公共机房运行机制是破解高职院校上述难题的重要措施。
1 高职院校公共机房运行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领导对构建开放型公共机房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认识不够
众所周知,近十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快速,无论是高职院校的数量,还是在校高职学生的规模,都获得了超常规的发展,据有关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底,全国高职院校数量为1200多所、高职学生在校生人数达到3200万。因此,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领导层主要精力花费在学院硬件资源建设、迎接评估检查等方面,以保障招生增长后教学秩序的正常开展,并获取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办学资质认可,而对于公共机房等实践教学资源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能发挥的重要作用根本无暇顾及、无力思考。因此,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开放型公共机房的构建还未能受到领导层的重视,仍未排上学院内涵建设的议事日程。
1.2公共机房运行体制机制不健全
很多高职院校公共机房运行体制机制不健全,导致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责不明确、机房专业技术人员配备不齐、制度不规范、运行不顺畅。第一,一些高职院校仍没有成立独立的管理公共机房的实践教学管理部门;第二,分割管理、协调成本高、运行混乱。很多高职院校公共机房的技术维护与维修由某些教学单位或教辅单位(例如,计算机工程系、信息工程系或网络信息中心等)负责,公共机房的报建、规划由资产管理部门(总务基建处、计划财务处等)牵头,公共机房的日常调度与使用有归教务处承担,这种貌似“专业化”的管理一旦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或出现人员变动,沟通与协调的成本非常高,大多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形成被动接受变革的局面;第三,有一些高职院校虽然成立了较为独立的公共机房管理部门,但是在职能分工上无法与教务处、资产管理处等部门分清,最终导致开放型公共机房运行成本过高、效益受损;第四,很多高职院校未建立实践教学资源评审机制,无法对公共机房运行过程中的阶段性效益及最终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第五,制度不健全,缺乏公共机房开放运行标准规范、管理制度、运行制度、评价制度、激励制度等,无法保证开放型公共机房的顺利实施。
1.3开放型公共机房建设缺乏顶层设计
很多高职院校在公共机房的建设上,长期处于一种零打碎敲、需求驱动的自发状态,缺少对公共机房资源统一规划和顶层设计,建设的随意性、盲目性现象比较突出,重复建设、多头管理也比较普遍。另外,由于公共机房建设的性能、数量等也缺乏前瞻性,同质性、同构性比较高,无法满足一些差异性实践教学的需要,平时又处于资源闲置现状。
1.4开放型公共机房运行增加运维开销和不确定性
开放型公共机房的运行将不可避免的增加PC机器、空调等设电气备的耗电量,同时也会导致键盘、鼠标等电脑耗材的损耗更加频繁,此外机房专业技术人员的维护、维修的工作量也会大大增加……因而都直接导致了公共机房运行成本的增长。另外,公共机器对外开放后,由于服务的对象众多,电子设备长时间运行,存在着一些人为破坏或软件冲突的潜在风险,极易诱发公共机房的不确定性,从而影响到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1.5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缺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由于评估、创示范工作的需要,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然而与教师系列人员相比,公共机房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无论从数量上、知识结构,还是在技能更新、人才引进上都有很大的差距。另外有些领导对机房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不太了解,认为他们的工作技术含量不高,只是做一些开门关门的工作,可有可无,也不依据专业的情况、工作情况来配备机房专业技术人员。基于以上现状,机房专业技术人员全部精力仅限于应付日常事务性工作,根本无暇顾及专业技术知识的更新、运行机制的革新等,从而导致其专业技能老化、高水平的机房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1.6利用率整体不高、投资效益极低
很多高职院校公共机房运行方面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据笔者对珠三角高职院校抽样调查统计:一些公共机房一个学期的排课量不到有效利用率的16%,而这些公共机房中的PC机、投影仪、功放等电子教学仪器设备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3年之内可淘汰、更新,据此折损率非常之高,从而导致投资效益低下。
2 开放型公共机房运行有效机制探讨
2.1 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结构
高职院校公共机房的的管理涉及到教学系部、教务处、总务处(资产管理)、财务处(政府采购资金)、纪检监察处(招投标监控)、学院办公室(消防安全)等众多单位,从而涉及的管理人员也就比较分散,容易导致各自为政、各扫门前雪的现象。开放型公共机房运行的管理需要高效,因此必须健全强有力的领导组织架构,自顶向下推进公共机房开放工作。具体措施有:第一,成立领导机构;第二,建立公共机房建设专家委员会,成员由校内外专家学者组成,既包括技术方面的专家,也包括管理方面的专家,主要职责是对学校公共机房规划、建设方案进行评审,以及对其运行过程中的阶段性效益进行评估等;第三,建立相对独立的公共机房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负责日常技术维护及管理,同时也承担公共机房方案制定及实施工作。 2.2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与规范
有了完善的公共机房运行组织机构,还需要完善配套的规章制度,如:公共机房开放管理制度、标准规范、运行制度、评价制度、激励制度等。通过制度明确公共机房对外开放的申报、审批、保障、验收等运行管理流程,确保公共机房的开放运行做到有规可据,能实实在在的满足师生的需求,给他们的学习、科研带来一些帮助。同时明晰各部门在开放型公共机房运行中的职责,促进各部门的相互协作,依据管理制度建立的标准规范,加强信息共享,便于提高服务的效率。
2.3 确立开放型原则,强化顶层设计
科学规划是做好开放型公共机房运行的关键,可以说,在开放型公共机房运行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大多与缺乏科学、全面的总体规划有关系。公共机房的开放应本着“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有计划、分步骤的稳步推进每一个公共机房的阶段性开放目标。具体流程有:首先,应组织相关人员到公共机房利用率高的高职院校学习调研,充分吸取他们的经验;其次,要充分分析广大师生对公共机房使用的需求,包括正常教学需求和课外需求,只有在前期做好充分需求分析,才有可能产生较好的实际效果;再次,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形成学院开放型公共机房运行的总体规划方案、运作流程,并邀请校内外专家对此进行可行性论证,最终根据“需求驱动,应用为先”的首要原则确定方案。
2.4 培养专业的技术队伍
没有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机房专业技术队伍,开放型公共机房的运行将停滞不前。机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可以包括三个方面:兼职的教师队伍、专职的管理与维护队伍、学生协管员队伍。兼职的教师队伍应能根据其专业建设、课程教学、学生课外练习等情况精准的对公共机房提出开放需求,同时应具备较强的公共机房中各类教学仪器设备的操作能力,以及常见故障的初步判断和排除的能力;专职的管理与维护队伍应能拟定公共机房的建设方案并实施,同时具备快速响应报障并解决问题的技能,此外还应针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自我更新知识结构,并将其应用和推广;吸收、招募有兴趣的同学参加学生协管员队伍,对其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后,借用他们的业余时间自愿参与公共机房的管理与运行工作,在服务师生的同时,也逐渐锻炼自我的计算机维护与维修水平。
3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开放型公共机房运行实践经验分享
3.1 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工作流程科学规范
在学院领导的重视下,2005年,自学院建校伊始便成立了独立的职能部门——实训中心,标志着学院公共机房的建设、管理与运行一体化正式拉开了序幕。随后,学院办学规模进一步发展、内涵建设也不断深入,为了更加有效的利用公共机房等实践教学资源,2007年,学院取消了实训中心的建制,将其所属的公共机房等实验实训室按照功能划分到相应的教学系部,同时在教务处内设实验实训科、总务处内设资产管理科,统筹公共机房等实验实训室的规划、建设和调度等,因此公共机房划归计算机工程系负责管理。2010年底,学院为了进一步发挥公共机房的公共属性,决定将公共机房按专业技术属性划归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日常维护,而建设、规划和调度等职能仍分属教务处、总务处承担。
在制度建设方面,学院根据开放型公共机房运行工作的需求及进展,逐步制定了《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实验室建设管理办法》、《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机房管理规定》、《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实验)室开放与资源共享管理规定(试行)》、《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低值易耗品采购管理办法》、《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等十多项制度,明确了开放型公共机房工作的责权利和办事流程,保障了开放型公共机房运行工作的稳步开展。
3.2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按需求迫切程度选择开放项目
公共机房的开放运行,务必要结合学院的实际,分步实施,把迫切的使用需求规划在前,且进行详细规划,而需求不迫切可以进行远期规划,渐进明晰。我院根据轻重缓急、分布实施,定时、定点和定对象的开放策略,例如: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开设UG8.0、AutoCAD2012等一些课程配备的教学软件需要很高的PC机器硬件配置,很多学生配置的电脑性能无法满足,导致课后作业、课余自主练习等无法完成,在该专业主任的申请下,管理部门于2013年3月将公共机房D301在每周三晚上7:30分至9:30分开放给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使用,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同时也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顺利推延。由于准备全国高职数学竞赛的需要,2013年5月,在竞赛领队的申请下,开放了公共机房D101作为学生竞赛培训的场地,开放期间由竞赛领队负责日常运行,网络信息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予以监督、支持。2013年7月,同样也是在竞赛领队的申请下,开放了公共机房C303作为金融管理专业的会计竞赛培训场地…… 这些公共机房的开放极大的方便了师生课程教学、课余练习及竞赛训练的开展,获得了师生的广泛好评。
3.3 坚持以“师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健全学院公共机房服务体系
为了保证开放型公共机房的平稳运行,学院必须建立完善的公共机房运行服务体系。我院十分重视开放型公共机房的运维服务,从制度建立、政策引导、人员队伍配备、技术手段等方面着手,有效保障了学院开放型公共机房的高效运行。一是从技术措施入手,根据用户申请的要求,量身定制的设置公共机房的环境,同时通过还原卡、虚拟化技术和虚拟机等技术手段设置环境,既满足个性化教学的需求,又达到安全稳定。二是成立完善的运行服务团队,24小时接受来自教师和学生反应的故障,提供及时的响应服务。三是健全机房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机制。根据服务响应时间、维修情况和用户满意度反馈等信息对服务人员进行评价考核,以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4 结束语
虽然高职院校公共机房实施开放型策略起步晚、发展慢的状况,存在着一系列困难,但是反过来讲,高职院校开放型公共机房的运行将对学校内涵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关键是要学院领导要认识到开放公共机房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学院的办学特色,坚持以”师生为本、应用为先、按需实施”的原则,逐步推进公共机房的开放工作。开放型公共机房的构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面广、任务繁琐,所以要避免一蹴而就的思想。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和特点,不断努力探索和完善能充分体现本校特色的开放型公共机房运行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韦建忠.高职院校开放计算机实验室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中国成人教育,2008(5).
[2] 董秀芬.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5).
[3] 苏和.高职院校实验室开放管理模式研究[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0(4).
[4] 范茂松.高校公共机房管理模式[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3(25):2274-2275.
[5] 岳芷宣.公共机房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大众科技,2011,28(5)54-55.
[6] 王勇.论高职院校公共机房的管理与维护[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2012,6(8):95-96.
[7] 陈专红.公共计算机房节省能耗的策略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7(7):64-67.
[8] 张军,吴春雷.关于高校实验室开放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10(15).
[9] 张娟,余颖.开放性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问题的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 2010(7).
[10] 杨玉泉,邱玲玲.高职院校实训(实验)室开放实践的思考[J].职校论坛, 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