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例,得出结论: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线,也是民办高职院校在激烈竞争中安身立命、发展壮大的奠基石。学校创品牌、创特色,需要教职工的质量意识作铺垫和支撑,需要从增强教职工的质量意识做起。
关键词:品牌;基石;质量意识
高考生源正在逐年减少,江苏高校招生模式仍在不断改革,从今年开始,高职院校将试行注册入学,由学校和考生自主地双向选择。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大环境,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内涵建设,努力创造品牌与特色。因为他们都懂得,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线,也是民办高职院校在激烈竞争中安身立命、发展壮大的奠基石。
既然质量在创造品牌与特色过程中有这等地位和作用,那么,全院教职工对质量的认识和对质量的那种意识,就显得格外重要。对于这一点,我们工作在一线的教职工感受尤为深刻。因此,我觉得,承载一所院校品牌的基石,是全体教职工的质量意识;学院创造品牌与特色,应该从增强广大教职工的质量意识着手。
一名女教师的一堂课给人启示:学校创品牌、创特色,要是没有一线人员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做铺垫,品牌与特色便成了“空中楼阁”。
一名应聘通过面试、试讲的女研究生,到我们系实习试用,教两个新闻班的《新闻采访》课。学校对常规教学有一套严格的规范,对教学质量也有一套具体的要求。尽管我不止一次地把这些规范和要求讲给这位女教师听,但她似乎没往心里去。开学后她的第一堂课,我就去随堂听课。这堂课大致是这样上的:先点名(这是对的),两个班69人,她点名用时近10分钟;接着介绍自己是兰州大学毕业的,随口问学生去过兰州没有?同学回答没有。她惊讶地抱怨,啊呀!怎么兰州都没有去过,太“闭关自守”了,这一项用时8分钟;她连说两遍“现在言归正传”后,又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此前有没有进行过新闻采访?”她走下讲台,断断续续提问了9位同学,无论同学怎样回答,她都是一句话点评:“嗯,很好!”这些提问对她的课有什么用处,最后她没有一句归纳。这个过程用时26分钟。这时候,她才匆匆打开自己做的课件,开始讲第一章。第一章题目刚刚讲完,下课的铃声响了。新来的老师缺乏教学经验,课堂总体没有把握好,这情有可原。但当我每周都听她一节课,一学期听了她16节课,而且每次下课后都把她叫到办公室,一面鼓励她的细小进步,一面具体指出她课上的问题与不足时,她却依然故我,上课始终没有改观。督导室督学听了她的课后,随机抽点20名学生搞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在对任课老师“满意”、“不满意”一栏中,20人有18人勾的是“不满意”或“很不满意”。为了她的这门课,我和辅导员一起做了许多补救工作,这才勉强结束了课程。应该说,这名女教师的情况实属个别,但在她身上暴露的某些问题却绝非个例。课前没有认真备课,课中往往照本宣科或照课件宣科,甚至随心所欲,东扯葫芦西扯瓢,使学生无法从他的课上学到应有的知识和技能,这种现象不是常有耳闻吗?尤其是我们这名女教师上课这段经历给人的启示,更是有普遍意义的。院领导在讲,创品牌,创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系主任也在讲,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首要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可提高教学质量靠谁?归根结底要靠每一位教师。人的质量能否提升,是创建品牌、特色能否成功的关键。假如教师毫无质量意识,上课马马虎虎,这样哪来品牌和特色?即使勉强创出品牌,没有牢固的基础,品牌又能支撑多久呢?
一门实训课的一次作业给人警示:能不能把住质量,关键要看一线人员敢不敢事事较真
我曾给两个大二的新闻班开设一门实训课程《习作点评》。按照课程大纲的要求,我分7个单元,带着学生进行从新闻采访到新闻写作的综合训练。在练习第二单元人物专访的采写时,我以“为了学生的成长”为主题,让51位同学采访本院51位行政副主任和辅导员,并规定,专访稿件写成之后,要请被访者审查,写出评语、签名。到规定交稿那一天,51位同学都完成了这次作业,我粗粗翻了一遍,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稿子写得不错,被访者的评价也很高。就在我一份份阅改并点评作业时,无意中发现一篇专访行政副主任的稿件事实有些出入。一查,我吃了一惊:作者并没有采访当事人,通篇内容都是编出来的,而且文末所写的被访者评语和签名也是仿造的。本意是带他们练笔练本领,可这名同学竟敢在老师眼皮底下作假,当时我真的很生气。一次作业,做好做孬是一回事,做与不做、真做假做又是一回事。于是,我马上想到,这名同学写作业能作假,别的同学会不会也作假呢?当天晚上,我打电话逐个核实,结果,又发现两位同学也作了假。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现在各个专业单独设置的实践性课程多起来了,就是一般性课程中的实践环节也多起来了,这无疑是一件好事。然而,实践课程、实践环节,如何确保效果、确保质量,这又是让老师们为难的一件事。实践课和实践环节多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自然也就多了。一个班上总有极少数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作业,你今天出了一个题目,他明天就交来一篇文章,一看内容全是网上“荡”来的。现在的网上什么都有,不仅一般文章有,连各种文书、文案、调查、论文等样样都有。这些“假货”到了老师手上,老师怎么办?一种办法是:睁一眼闭一眼,一路通过,还给高分,这样既省心又落好,一旦让学生评教时,老师还能得高分;另一种办法是:顶起真来,板起面孔卡住,作业得零分,还要挨批评、作检讨,这样学生可能会记恨你。我的课上的这一次作业,我采取的是第二种方法。也许是因为我资格老一点,又是系主任,学生不敢不服管。如果换成一般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他们的底气就不会那么足,各种顾忌就会多一些。当然,作为老师,无论新老,共同的责任都是要培养学生成人、成才。成人,要诚实守信;成才,要真学真练。当学生做不到或做不好时,老师要督促检查,要批评帮助。这样,才算真正尽到老师的责任。其实,只要你真心为了学生,学生迟早也会感受到你是真的为他好。这次作假的一名学生,在检讨中就写了这样一番话:“这次作业我因为偷懒,加上胆小,没有实地采访。原以为能侥幸过关,结果还是没有逃过史老师这位老报人的眼睛。虽然老师的批评和处理都过于严厉,但老师确实是为我好,我会牢牢地记住这次教训。”这就说明只有事事提倡较真,质量才有可靠保证。
一群青年教师近年来的变化给人教益:质量来源于对事业的钟爱,爱岗敬业才能自觉地杜绝缺陷,追求質量。我们系专职教师不多,基本都是年轻女性。系里有一群年轻人,自然充满朝气。但带着她们,我也操了不少心。女孩子一般都比较细心。而我们的这群女孩子中,有的却很粗心。粗到什么程度?贴试卷把试题贴在参考答案的纸上,把参考答案贴在试题的纸上,而且连贴几份试卷自己居然没有察觉。女孩子一般都脸皮薄,做错了事说她一下,她会受不了。而我们的这群女孩子中,有的人被教务处处长跟堂听课,指出一大堆问题,我也严肃地对她进行批评之后,她居然若无其事,一转身就跑到她的男朋友那里玩去了。个别人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呢?我分析过,主要原因是心思没有放在工作上。就凭这么一种精神状态,教学中出现这样那样的漏洞或缺陷,工作质量总被打折扣,也就不足为奇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一再启发这群年轻人,一定要爱学校,爱岗位。既然选择了我们的学院,就要关注学院的兴衰成败;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就要把它当作事业来干,要不就会误人子弟。话虽不多,理也不深,但指向关键处,说到点子上,就非常管用。最近几年中,虽然系里人员略有调整,但基本上还是这个年轻的群体,她们的变化真让人惊喜。晚上,教师的办公室常常灯火通明。没有人招呼,几位年轻老师都在加班备课;她们出的试卷或做的教学文件,再不用我一字一句地改了,几乎都是一遍通过;上课也大有长进,在这个团队中,先后有四名青年教师在学院组织的授课竞赛中,分别获得一、二、三名的好成绩。是什么让这群年轻人起了如此大的变化呢?一位教师对我说:“还是主任您说得对,选择了教师这个岗位,那就要爱岗敬业。只要是自己钟爱的事情,就没有干不了或干不好的。”
可见,质量和敬业是画等号的。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人,做事情就不大可能浮皮潦草、得过且过。如果人人都能那么敬业,人人都能那么细心,教育教学中一些缺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缺陷少了,质量自然就高了;质量有了,品牌自然就硬了。
关键词:品牌;基石;质量意识
高考生源正在逐年减少,江苏高校招生模式仍在不断改革,从今年开始,高职院校将试行注册入学,由学校和考生自主地双向选择。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大环境,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内涵建设,努力创造品牌与特色。因为他们都懂得,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线,也是民办高职院校在激烈竞争中安身立命、发展壮大的奠基石。
既然质量在创造品牌与特色过程中有这等地位和作用,那么,全院教职工对质量的认识和对质量的那种意识,就显得格外重要。对于这一点,我们工作在一线的教职工感受尤为深刻。因此,我觉得,承载一所院校品牌的基石,是全体教职工的质量意识;学院创造品牌与特色,应该从增强广大教职工的质量意识着手。
一名女教师的一堂课给人启示:学校创品牌、创特色,要是没有一线人员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做铺垫,品牌与特色便成了“空中楼阁”。
一名应聘通过面试、试讲的女研究生,到我们系实习试用,教两个新闻班的《新闻采访》课。学校对常规教学有一套严格的规范,对教学质量也有一套具体的要求。尽管我不止一次地把这些规范和要求讲给这位女教师听,但她似乎没往心里去。开学后她的第一堂课,我就去随堂听课。这堂课大致是这样上的:先点名(这是对的),两个班69人,她点名用时近10分钟;接着介绍自己是兰州大学毕业的,随口问学生去过兰州没有?同学回答没有。她惊讶地抱怨,啊呀!怎么兰州都没有去过,太“闭关自守”了,这一项用时8分钟;她连说两遍“现在言归正传”后,又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此前有没有进行过新闻采访?”她走下讲台,断断续续提问了9位同学,无论同学怎样回答,她都是一句话点评:“嗯,很好!”这些提问对她的课有什么用处,最后她没有一句归纳。这个过程用时26分钟。这时候,她才匆匆打开自己做的课件,开始讲第一章。第一章题目刚刚讲完,下课的铃声响了。新来的老师缺乏教学经验,课堂总体没有把握好,这情有可原。但当我每周都听她一节课,一学期听了她16节课,而且每次下课后都把她叫到办公室,一面鼓励她的细小进步,一面具体指出她课上的问题与不足时,她却依然故我,上课始终没有改观。督导室督学听了她的课后,随机抽点20名学生搞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在对任课老师“满意”、“不满意”一栏中,20人有18人勾的是“不满意”或“很不满意”。为了她的这门课,我和辅导员一起做了许多补救工作,这才勉强结束了课程。应该说,这名女教师的情况实属个别,但在她身上暴露的某些问题却绝非个例。课前没有认真备课,课中往往照本宣科或照课件宣科,甚至随心所欲,东扯葫芦西扯瓢,使学生无法从他的课上学到应有的知识和技能,这种现象不是常有耳闻吗?尤其是我们这名女教师上课这段经历给人的启示,更是有普遍意义的。院领导在讲,创品牌,创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系主任也在讲,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首要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可提高教学质量靠谁?归根结底要靠每一位教师。人的质量能否提升,是创建品牌、特色能否成功的关键。假如教师毫无质量意识,上课马马虎虎,这样哪来品牌和特色?即使勉强创出品牌,没有牢固的基础,品牌又能支撑多久呢?
一门实训课的一次作业给人警示:能不能把住质量,关键要看一线人员敢不敢事事较真
我曾给两个大二的新闻班开设一门实训课程《习作点评》。按照课程大纲的要求,我分7个单元,带着学生进行从新闻采访到新闻写作的综合训练。在练习第二单元人物专访的采写时,我以“为了学生的成长”为主题,让51位同学采访本院51位行政副主任和辅导员,并规定,专访稿件写成之后,要请被访者审查,写出评语、签名。到规定交稿那一天,51位同学都完成了这次作业,我粗粗翻了一遍,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稿子写得不错,被访者的评价也很高。就在我一份份阅改并点评作业时,无意中发现一篇专访行政副主任的稿件事实有些出入。一查,我吃了一惊:作者并没有采访当事人,通篇内容都是编出来的,而且文末所写的被访者评语和签名也是仿造的。本意是带他们练笔练本领,可这名同学竟敢在老师眼皮底下作假,当时我真的很生气。一次作业,做好做孬是一回事,做与不做、真做假做又是一回事。于是,我马上想到,这名同学写作业能作假,别的同学会不会也作假呢?当天晚上,我打电话逐个核实,结果,又发现两位同学也作了假。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现在各个专业单独设置的实践性课程多起来了,就是一般性课程中的实践环节也多起来了,这无疑是一件好事。然而,实践课程、实践环节,如何确保效果、确保质量,这又是让老师们为难的一件事。实践课和实践环节多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自然也就多了。一个班上总有极少数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作业,你今天出了一个题目,他明天就交来一篇文章,一看内容全是网上“荡”来的。现在的网上什么都有,不仅一般文章有,连各种文书、文案、调查、论文等样样都有。这些“假货”到了老师手上,老师怎么办?一种办法是:睁一眼闭一眼,一路通过,还给高分,这样既省心又落好,一旦让学生评教时,老师还能得高分;另一种办法是:顶起真来,板起面孔卡住,作业得零分,还要挨批评、作检讨,这样学生可能会记恨你。我的课上的这一次作业,我采取的是第二种方法。也许是因为我资格老一点,又是系主任,学生不敢不服管。如果换成一般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他们的底气就不会那么足,各种顾忌就会多一些。当然,作为老师,无论新老,共同的责任都是要培养学生成人、成才。成人,要诚实守信;成才,要真学真练。当学生做不到或做不好时,老师要督促检查,要批评帮助。这样,才算真正尽到老师的责任。其实,只要你真心为了学生,学生迟早也会感受到你是真的为他好。这次作假的一名学生,在检讨中就写了这样一番话:“这次作业我因为偷懒,加上胆小,没有实地采访。原以为能侥幸过关,结果还是没有逃过史老师这位老报人的眼睛。虽然老师的批评和处理都过于严厉,但老师确实是为我好,我会牢牢地记住这次教训。”这就说明只有事事提倡较真,质量才有可靠保证。
一群青年教师近年来的变化给人教益:质量来源于对事业的钟爱,爱岗敬业才能自觉地杜绝缺陷,追求質量。我们系专职教师不多,基本都是年轻女性。系里有一群年轻人,自然充满朝气。但带着她们,我也操了不少心。女孩子一般都比较细心。而我们的这群女孩子中,有的却很粗心。粗到什么程度?贴试卷把试题贴在参考答案的纸上,把参考答案贴在试题的纸上,而且连贴几份试卷自己居然没有察觉。女孩子一般都脸皮薄,做错了事说她一下,她会受不了。而我们的这群女孩子中,有的人被教务处处长跟堂听课,指出一大堆问题,我也严肃地对她进行批评之后,她居然若无其事,一转身就跑到她的男朋友那里玩去了。个别人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呢?我分析过,主要原因是心思没有放在工作上。就凭这么一种精神状态,教学中出现这样那样的漏洞或缺陷,工作质量总被打折扣,也就不足为奇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一再启发这群年轻人,一定要爱学校,爱岗位。既然选择了我们的学院,就要关注学院的兴衰成败;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就要把它当作事业来干,要不就会误人子弟。话虽不多,理也不深,但指向关键处,说到点子上,就非常管用。最近几年中,虽然系里人员略有调整,但基本上还是这个年轻的群体,她们的变化真让人惊喜。晚上,教师的办公室常常灯火通明。没有人招呼,几位年轻老师都在加班备课;她们出的试卷或做的教学文件,再不用我一字一句地改了,几乎都是一遍通过;上课也大有长进,在这个团队中,先后有四名青年教师在学院组织的授课竞赛中,分别获得一、二、三名的好成绩。是什么让这群年轻人起了如此大的变化呢?一位教师对我说:“还是主任您说得对,选择了教师这个岗位,那就要爱岗敬业。只要是自己钟爱的事情,就没有干不了或干不好的。”
可见,质量和敬业是画等号的。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人,做事情就不大可能浮皮潦草、得过且过。如果人人都能那么敬业,人人都能那么细心,教育教学中一些缺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缺陷少了,质量自然就高了;质量有了,品牌自然就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