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非洲猪瘟能够通过生物媒介进行传播,在灌木丛野猪与森林疣猪间形成传播的循环,且对猪的致死率非常高,而该疫病的野外传播途径主要来自于软蜱中的钝缘蜱,所以就需要相关人员能够深入研究非洲猪瘟的媒介蜱的传播特点,文章主要分析了非洲猪瘟传播流行的生物媒介,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对策供参考。
关键词:非洲猪瘟;生物媒介;蜱虫;防治对策
非洲猪瘟也就是ASH,是通过双链DNA非洲猪瘟病毒发展的猪高热、急性且有着高接触的一类传染病,通常来说,猪的呼吸系统以及消化系统发生紊乱和出现是其急性发病的主要表现,发病的病程相对非常短,有着很高的致死率。此疫病会对生猪养殖产业造成非常大的危害,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必报动物疫病,同时我国也将其作为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的一种。
1 媒介种类
结合相关研究数据来看,ASFV的主要传播途径为软扁虱、软蜱以及蝇,而蜱是最大的传播源。是是陆生脊椎动物专性体外寄生虫的一种,宿主范围非常广,其中包含有鸟类、两栖类以及哺乳类等都能够成为它寄生的对象。
2 软蜱生物学特点及感染方式
软蜱从卵到成蜱要历经1-2个月的时间,变态期变化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温度的干扰,一般来说,软蜱相比较于硬蜱来说能够更好的在高温与干燥的环境中生存,在相对湿度20%-40%的状态下,生存时间更久。而非洲钝缘蜱甚至可以承受63摄氏度的高温。蜱的生长发育会被湿度以及环境温度影响,食物不充分或是低温的情况下,幼虫发育迟缓,如果蜕皮时间增加,那么雌虫产卵延迟。在一定高温的环境中,虫会相对较快的生长发育。软蜱的耐饥饿力十分强,且寿命也相对长,滞育情况十分明顯。通常寿命高至5-10年,在环境合适的情况下甚至还能够生存15年左右。由于软蜱自身特点,一般选择小型哺乳动物作为寄生的对象,选择适合的微环境来迎合各种外界环境,比如寄宿在这类动物所栖息的洞穴或是土缝当中,这使其和宿主的接触时间大大增加。钝缘软蜱在主体寄生的情况相对少见,而是多寄生在啮齿类的动物中,虽说尚没有明确的事实证明这类动物自身直接能够携带有ASFV,而这种小型动物在飞行当中会将带有病原体的蜱等进行传播,随着其活动而进行杂交扩散,所以小型动物也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蜱通常是通过生物性来传播ASFV,其中有交配传播、经期传播以及经卵传播等,能够在不同性别、发育时期以及个体间形成传播,此病毒在蜱的体内能够长时间存活,这给防控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一般来说,病猪是通过蜱叮咬传播的,ASFV最初复制于蜱肠胃的上皮吞噬细胞,于没有经过分化的中肠细胞,之后进行转移。在病毒载量达到一定高度时,可通过叮咬等途径传播给猪。通过相关实验证实,不少蜱能偶经口感染途径传播,而在其体内的病毒无法侵染至其中肠上皮细胞,所以无法传播。那么该病毒在中肠复制功能对病毒传播力有着明显作用。通过相关实验表明被感染的蜱能够轻易的将疫病传染至猪,还能够通过卵进行传播,而蜱的类型不同,其卵之间也有在十分明显的差异,但通过实践表明,连续感染血粉之后感染卵流行的程度不断提高。
3 非洲猪瘟防治策略
3.1生物安全防治策略
当前来看,对于ASF的疫苗尚需要加大研究力度,从我国情况来看,我国养猪产业相对非常庞大,养殖数量也呈逐年递增的趋势,随着该行业的不断发展分化,小规模以及传统养殖形式仍零散的发展,此外,规模化、集约化以及工业化的养殖形式也在逐年增加的过程当中,这两类养殖形式在生物安全防控工作中的关注程度不等,零散养殖的生物安全措施相对较低且养殖技术落后,缺乏对动物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充分的认识,难以很好的防治非洲猪瘟以及相关疫病的感染和传播。从实践数据中能够反映出我国ASF疫情当中,只有极其少量的案例是来自于屠宰场,其它都集中在小型猪场和散户中。虽说集中式养殖对生物安全防控有一定的意识,而我国仍缺乏对此疫病的重视度,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在对非洲猪瘟传播生物媒介的灭杀技术仍有所欠缺,另外ASFV感染风险也是需要注意的重要内容,其通过蜱传播,对我国此类疫情也是非常大的一个威胁,那么就要注重加强生物安全防控,落实好灭蜱以及消毒方面的操作,是阻断ASFV传播渠道的关键举措,经过不断研究发现,应用2.3%次氯酸盐(次氯酸)、戊二醛、碱类、10%苯及苯酚和酚化合物等能够起到很好的消毒效果,能够在水泥地面、建筑物以及车辆等方面进行消毒,碘化物以及75%的酒精能够对猪和人体进行消毒,应用有效的灭蜱药于生猪批发厂与养猪场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3.2猪舍防治策略
当前要注重落实好猪舍蜱的防控工作,要将已出现ASF区域和周围的区域做好灭蜱的操作,从源头上清除疫情的储存宿主以及自然宿主。其次是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国对于蜱类的分布、种类以及生物学特点等方面,展开相应的监测工作。再就是可通过对钝缘蜱感染机制和在体内繁殖的情况进行探讨,同时要关注群体传播机制,并建立相应的防治方案。另外,要积极研制钝缘蜱疫苗,防止滥用药物而出现耐药性的情况。不但要防治蜱,其中蝇、蚊等传播渠道也是需要重视的,要落实好消杀手段,还要加强带蜱野生动物的传播控制。
3.3加强饲养管理
非洲猪瘟控制的重要形式之一就是落实好生物媒介的防范工作,由于我国特定饮食习惯以及屠宰形式会对集约化管理造成一定的干扰,不少养殖户基本没有对生物媒介的安全防控意识,但当前仍缺乏有效的药物与疫苗抑制该病毒,那么就需要采用科学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并控制钝缘蜱与野猪,加强养殖户的安全防护意识,避免猪被感染疫病。不管是森林循环还是家养的环境下,都需要构建猪舍,而钝缘蜱最容易隐藏在木材以及石块等材料组合的墙壁和地板之中,另外普通的杀虫剂没有效果。所以墙壁与地板需要坚固且咩有裂缝,经过实践数据反映,猪场的墙壁以及围栏伸展至表面下最少0.5mi的位置能够很好的阻绝蜱的行为。
3.4海关检疫和培训
海关和边境检疫部门需要及时的掌握非洲猪瘟疫区的情况,结合传播的程度,适当调整检疫工作力度,避免疫情区域的产品进入到国内。对发现染病的猪肉产品,需要即刻进行无害化的销毁,对于来自疫区的交通工作要进行严格的消毒,从源头上隔绝病毒。此外,还要实时掌握国际疫情的情况,持续评估非洲猪瘟传入风险,且基于评估的结果来进一步健全防控策略,安排人员普及动物疫情的有关知识,加强其防控疫情的能力,建立疫情处理预案,联合多个部门进行演练疫情的行为,从而能够更好的面对突发问题。
4 结语
感染非洲猪瘟的生物媒介主要来自于蜱,当前关于软蜱而导致的ASFV感染的案例资料非常少,那么国对于蜱的种类以及分布情况依然需要进一步的系统研究调查,虽说生物媒介传播并非此疫病流行传播的唯一途径,而其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非洲猪瘟的发展,其可寄生的宿主种类非常多,并且非常容易被宿主携带,能够根据宿主的活动进行移动传播,并不断的扩大疫情范围。所以就需要相关人员进一步了解我国有关蜱的种类,并研究和ASFV的作用关系,从而能够有助于我国研究家畜感染工作的进展,综合监测蜱和其传播,这对疫病的防控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卢劲晔,顾蓓蓓,卢炜,等.浅析非洲猪瘟疫情分布、传播及防控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10):123.
[2]王清华,任炜杰,包静月,等.我国首例非洲猪瘟的确诊[J].中国动物检疫,2018(09):1-4.
[3]刘建,唐慧林,饶玉燕,等.非洲猪瘟媒介软蜱在中国潜在的适生性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0,04:317-320.
[4]陈泽,罗建勋,殷宏.非洲猪瘟的生物媒介[J].畜牧兽医学报,2011,05:605-612.
[5]林瑞庆,孙炎戊,王新秋,等.钝缘蜱在非洲猪瘟传播中的作用及其防控[J].养猪,2018,06:6-8.
关键词:非洲猪瘟;生物媒介;蜱虫;防治对策
非洲猪瘟也就是ASH,是通过双链DNA非洲猪瘟病毒发展的猪高热、急性且有着高接触的一类传染病,通常来说,猪的呼吸系统以及消化系统发生紊乱和出现是其急性发病的主要表现,发病的病程相对非常短,有着很高的致死率。此疫病会对生猪养殖产业造成非常大的危害,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必报动物疫病,同时我国也将其作为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的一种。
1 媒介种类
结合相关研究数据来看,ASFV的主要传播途径为软扁虱、软蜱以及蝇,而蜱是最大的传播源。是是陆生脊椎动物专性体外寄生虫的一种,宿主范围非常广,其中包含有鸟类、两栖类以及哺乳类等都能够成为它寄生的对象。
2 软蜱生物学特点及感染方式
软蜱从卵到成蜱要历经1-2个月的时间,变态期变化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温度的干扰,一般来说,软蜱相比较于硬蜱来说能够更好的在高温与干燥的环境中生存,在相对湿度20%-40%的状态下,生存时间更久。而非洲钝缘蜱甚至可以承受63摄氏度的高温。蜱的生长发育会被湿度以及环境温度影响,食物不充分或是低温的情况下,幼虫发育迟缓,如果蜕皮时间增加,那么雌虫产卵延迟。在一定高温的环境中,虫会相对较快的生长发育。软蜱的耐饥饿力十分强,且寿命也相对长,滞育情况十分明顯。通常寿命高至5-10年,在环境合适的情况下甚至还能够生存15年左右。由于软蜱自身特点,一般选择小型哺乳动物作为寄生的对象,选择适合的微环境来迎合各种外界环境,比如寄宿在这类动物所栖息的洞穴或是土缝当中,这使其和宿主的接触时间大大增加。钝缘软蜱在主体寄生的情况相对少见,而是多寄生在啮齿类的动物中,虽说尚没有明确的事实证明这类动物自身直接能够携带有ASFV,而这种小型动物在飞行当中会将带有病原体的蜱等进行传播,随着其活动而进行杂交扩散,所以小型动物也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蜱通常是通过生物性来传播ASFV,其中有交配传播、经期传播以及经卵传播等,能够在不同性别、发育时期以及个体间形成传播,此病毒在蜱的体内能够长时间存活,这给防控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一般来说,病猪是通过蜱叮咬传播的,ASFV最初复制于蜱肠胃的上皮吞噬细胞,于没有经过分化的中肠细胞,之后进行转移。在病毒载量达到一定高度时,可通过叮咬等途径传播给猪。通过相关实验证实,不少蜱能偶经口感染途径传播,而在其体内的病毒无法侵染至其中肠上皮细胞,所以无法传播。那么该病毒在中肠复制功能对病毒传播力有着明显作用。通过相关实验表明被感染的蜱能够轻易的将疫病传染至猪,还能够通过卵进行传播,而蜱的类型不同,其卵之间也有在十分明显的差异,但通过实践表明,连续感染血粉之后感染卵流行的程度不断提高。
3 非洲猪瘟防治策略
3.1生物安全防治策略
当前来看,对于ASF的疫苗尚需要加大研究力度,从我国情况来看,我国养猪产业相对非常庞大,养殖数量也呈逐年递增的趋势,随着该行业的不断发展分化,小规模以及传统养殖形式仍零散的发展,此外,规模化、集约化以及工业化的养殖形式也在逐年增加的过程当中,这两类养殖形式在生物安全防控工作中的关注程度不等,零散养殖的生物安全措施相对较低且养殖技术落后,缺乏对动物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充分的认识,难以很好的防治非洲猪瘟以及相关疫病的感染和传播。从实践数据中能够反映出我国ASF疫情当中,只有极其少量的案例是来自于屠宰场,其它都集中在小型猪场和散户中。虽说集中式养殖对生物安全防控有一定的意识,而我国仍缺乏对此疫病的重视度,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在对非洲猪瘟传播生物媒介的灭杀技术仍有所欠缺,另外ASFV感染风险也是需要注意的重要内容,其通过蜱传播,对我国此类疫情也是非常大的一个威胁,那么就要注重加强生物安全防控,落实好灭蜱以及消毒方面的操作,是阻断ASFV传播渠道的关键举措,经过不断研究发现,应用2.3%次氯酸盐(次氯酸)、戊二醛、碱类、10%苯及苯酚和酚化合物等能够起到很好的消毒效果,能够在水泥地面、建筑物以及车辆等方面进行消毒,碘化物以及75%的酒精能够对猪和人体进行消毒,应用有效的灭蜱药于生猪批发厂与养猪场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3.2猪舍防治策略
当前要注重落实好猪舍蜱的防控工作,要将已出现ASF区域和周围的区域做好灭蜱的操作,从源头上清除疫情的储存宿主以及自然宿主。其次是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国对于蜱类的分布、种类以及生物学特点等方面,展开相应的监测工作。再就是可通过对钝缘蜱感染机制和在体内繁殖的情况进行探讨,同时要关注群体传播机制,并建立相应的防治方案。另外,要积极研制钝缘蜱疫苗,防止滥用药物而出现耐药性的情况。不但要防治蜱,其中蝇、蚊等传播渠道也是需要重视的,要落实好消杀手段,还要加强带蜱野生动物的传播控制。
3.3加强饲养管理
非洲猪瘟控制的重要形式之一就是落实好生物媒介的防范工作,由于我国特定饮食习惯以及屠宰形式会对集约化管理造成一定的干扰,不少养殖户基本没有对生物媒介的安全防控意识,但当前仍缺乏有效的药物与疫苗抑制该病毒,那么就需要采用科学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并控制钝缘蜱与野猪,加强养殖户的安全防护意识,避免猪被感染疫病。不管是森林循环还是家养的环境下,都需要构建猪舍,而钝缘蜱最容易隐藏在木材以及石块等材料组合的墙壁和地板之中,另外普通的杀虫剂没有效果。所以墙壁与地板需要坚固且咩有裂缝,经过实践数据反映,猪场的墙壁以及围栏伸展至表面下最少0.5mi的位置能够很好的阻绝蜱的行为。
3.4海关检疫和培训
海关和边境检疫部门需要及时的掌握非洲猪瘟疫区的情况,结合传播的程度,适当调整检疫工作力度,避免疫情区域的产品进入到国内。对发现染病的猪肉产品,需要即刻进行无害化的销毁,对于来自疫区的交通工作要进行严格的消毒,从源头上隔绝病毒。此外,还要实时掌握国际疫情的情况,持续评估非洲猪瘟传入风险,且基于评估的结果来进一步健全防控策略,安排人员普及动物疫情的有关知识,加强其防控疫情的能力,建立疫情处理预案,联合多个部门进行演练疫情的行为,从而能够更好的面对突发问题。
4 结语
感染非洲猪瘟的生物媒介主要来自于蜱,当前关于软蜱而导致的ASFV感染的案例资料非常少,那么国对于蜱的种类以及分布情况依然需要进一步的系统研究调查,虽说生物媒介传播并非此疫病流行传播的唯一途径,而其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非洲猪瘟的发展,其可寄生的宿主种类非常多,并且非常容易被宿主携带,能够根据宿主的活动进行移动传播,并不断的扩大疫情范围。所以就需要相关人员进一步了解我国有关蜱的种类,并研究和ASFV的作用关系,从而能够有助于我国研究家畜感染工作的进展,综合监测蜱和其传播,这对疫病的防控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卢劲晔,顾蓓蓓,卢炜,等.浅析非洲猪瘟疫情分布、传播及防控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10):123.
[2]王清华,任炜杰,包静月,等.我国首例非洲猪瘟的确诊[J].中国动物检疫,2018(09):1-4.
[3]刘建,唐慧林,饶玉燕,等.非洲猪瘟媒介软蜱在中国潜在的适生性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0,04:317-320.
[4]陈泽,罗建勋,殷宏.非洲猪瘟的生物媒介[J].畜牧兽医学报,2011,05:605-612.
[5]林瑞庆,孙炎戊,王新秋,等.钝缘蜱在非洲猪瘟传播中的作用及其防控[J].养猪,2018,0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