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引导”初中数学课堂模式的实践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g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教学的深入开展,“问题引导”式的教学模式开始进入到初中数学课堂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依托教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问题引导下,教师能够从预习环节掌握学生學习情况、借助问题带领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运用问题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使用问题巩固课堂所学内容。“问题引导”式课堂教学能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班级学生深入学习数学知识。在此背景下,笔者从不同角度来展开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引导;课堂模式;教学实践
  
  “问题引导”式课堂教学强调把学生学习置于复杂、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引导他们尝试自主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发展和形成数学思维。“问题引导”式课堂教学注重以学生为课堂主体,通过发散思维来提升数学思维,班级学生提出自己看法来相互学习,主动获取知识、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借助于“问题引导”式课堂教学,教师能够从不同环节把握和掌控课堂教学效率,带领他们在问题的指引下来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教材内容,提升学习质量。
  一、 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在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主要采取“灌输式”课堂教学,这就导致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强。长期以来,我们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但是,由于缺乏问题引导导致班级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思考性不强,使课堂教学缺乏活力。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主线和灵魂,只有借助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有效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和质量。在新课改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要改变传统应试教学的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升个体综合能力。初中生正处于思维的成长阶段,数学知识具有一定抽象性、逻辑性,教师在教学中不妨通过问题情境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发展个体思维活动,激发课堂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在整节课中几乎都是教师在讲解知识,这就拉长了课堂教学时间,使班级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课堂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质量不如人意。在现代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着力使班级学生融入课堂之中,使每个人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有所发展。针对课堂教学目标,教师要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有效发展个体的数学学习水平和综合能力。
  二、 “以问导学”教学模式策略
  (一) 课前导学,预习先行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习惯,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初中学生学习具有一定主动性,能够独立、自主地探究新知识,有效提升自身独立学习能力。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前处于有准备的状态,了解到教师在课堂中要讲什么内容、通过预习了解哪些内容没有弄懂,对所学知识有初步了解,将简单、感兴趣的知识进行内化,便于在课堂中向老师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设计一些导学案,借助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来搜索素材,精心设计好课前预习内容和课堂教学知识,找到符合课堂教学要求的重点和难点,帮助他们提前预习找到学习的重点,便于后续课堂学习活动的开展。
  在讲解“有理数的加法(二)”时,教师为学生布置了几道课前思考题:(1)在小学阶段,你学过的加法运算律有几条?(2)你可否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3)这些运算律在有理数加法中是否适用呢?(4)30 (-20)、(-20) 30,两次计算结果所得和是否相同,能否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学生要思考这些问题,在课前预习阶段了解到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提前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通过对知识的提前预习,教师可以在课前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便于在课堂教学中开展针对性讲解,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情境问题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也是一节高质量课的开端。初中生具有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特点,通过情境导入能够在一开始吸引他们课堂注意力,有助于更加持久地保持学习状态。在初中课堂导入环节,教师不妨多运用多媒体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课堂兴趣,与课前预习相呼应,问题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和个性化的探索机会,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借助于问题情境,学生可以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消除内心对数学知识的畏难情绪。
  在讲解“平行线的性质”时,笔者运用生活中的知识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问道:“同学们,大家来看下多媒体中播放的幻灯片。”多媒体中展示了动车行驶需要的铁轨、游泳池中的泳道隔栏、横格纸中的线,学生要补充看生活中还有会哪些地方遇到平行线,说出直线平行所需的条件。这一情境问题把班级学生快速带入学习状态,使他们内心感受到本节课所带来的乐趣,积极配合教师开展探究活动,在思考后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问题来进行评价,给予鼓励性表扬,带领他们迅速学习数学知识,有效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和质量。
  (三) 活动探究,形成知识
  课堂探究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要具备较强的探究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需要有赖于初中开始。新课改倡导要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堂实施的核心,通过探究活动来掌握知识恰恰符合这一要求,有助于形成知识系统。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为了证明自己的结论,主动与其他伙伴来进行交流,结合已有知识来说服他人。在这样探究的氛围中,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也暴露出思维漏洞和错误思想,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验证结论,激发他们内心的学习欲望,进而顺利地通过学习活动来获取数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时,笔者采取“问题导引”方法,要求班级学生先要回忆什么是方程,如何正确求解,如何结合实际问题来解答方程。在思考问题过程中,学生要完成三道问题,(1)第一次射了x环,得(x 9)/2=6.5;(2)设原价为x元,得0.9x=72;(3)设小树每年长x米,得2 0.3x=5。在观察方程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上述三个方程都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次数均为1,两边为等式。此时,笔者再问道:“大家能否总结出一元一次方程概念?”学生回答道:“方程两边均为整式,均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次数为1。”笔者问道:“如何来求取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有的学生回答道:“使一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值相等的代数式的值称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这一系列问题促使学生快速思考答案,总结、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本质,理解教材重点内容。   (四) 师生交流,以问促学
  在传统教学中,课堂主要是教师单一讲解,这不利于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也违背了数学新课改精神。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课改教学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扮演好他们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角色,实现师生交流和互动,通过问题促使其真正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要想实现有效的师生交流,教师要对所讲解的内容了如指掌,熟记教学的重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个体的数学兴趣。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有效的师生互动来调动班级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来调整教学节奏,掌握真实的学情,为课堂教学节省出宝贵时间,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有效的师生互动还能锻炼班级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也能锻炼他们的言语表达能力,这一教学方式效果要远好于课堂单一说教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借助现实背景来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数学问题,让他们在思考中锻炼自己的逻辑和抽象思维,在问题中产生对数学知识的热爱,调动学习积极性,使课堂学习氛围更加活跃、学生学习热情更高。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针对学习进行一定指导,营造班级良好学习氛围。
  (五) 巩固展示,加深理解
  课堂训练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性的课堂练习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启发数学思维,形成数学知识体系,形成数学综合能力。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围绕本节课知识来进行针对性设计,以便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在课堂巩固环节中,教师要结合之前所学内容来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以此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课堂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时间和空间来探究解决问题的路径,引导他们增长综合运用知识经验,形成解题思维能力。
  在讲解完“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后,笔者做了以下作业设计:简单题(1)画出函数的图形,写出顶点坐标和对称轴,y=-34(x-3)2 2;选做题(2)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以A(-1,4)为顶点,且过点B(2,-5),①求函数的关系式;②求函数与坐标轴交点;③若将函数图像右移,当图像过原点时,A、B两点变为A1、B1,求△OA1B1的面积。两道不同的试题供学习能力不同学生进行练习。实际上,一味地采取题海战术会让初中学生陷入“模仿 记忆”的学习误区,创新思维遭到了压制,产生了敷衍心态,有的学生甚至产生了厌恶心理。有鉴于此,广大数学教师在设计数学试题时要注重课堂练习的代表性,通过典型题目来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有效发展自身数学思维,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探索性活动之中,提升数学作业的质量和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考虑到当前学生认知能力和水平,借助问题在课前寻找教学素材,在课堂教学运用问题教学来引发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和巩固学习,再引导他们抽象得到归纳所学数学知识,有效加深对教材知识理解,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核心素养。总之,初中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从预习、情境导入、探究和巩固等四个方面来展开教学,有效提升班级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使他们快速吸收数学知识,形成数学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吴玉勤.互联网 背景下提升初中數学教学效果的措施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10).
  [2]杨欢.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指导策略的实践与探索[D].苏州:苏州大学,2010(9).
  [3]李继忠.浅谈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思路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6).
  作者简介:
  叶丹明,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邵武第六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教师巧用心理效应能更好地设计教学环节,优化课堂节奏,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心理效应;语文教学;课堂节奏  一、 据内容,启动预热  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教材内容课前必须先详细了解相关的背景材料等知识点,如果简单预习后直接学习新课,学生就会觉得突兀而生硬,课堂学习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么牵强梗塞、枯燥乏味,要么蜻蜓点水、肤浅
摘 要: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校融合教育,不仅能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发挥出家庭教育的优越性,同时能够有效规避学校教育的局限性。通过家庭与学校的有效合作,能够对孩子进行全方位的关怀与教育。家校融合教育是很早就被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多年以来,不断被用于实践中,有一定的效果,却并不显著,因为一直以来缺乏一个系统规范的家校融合教育策略,使得家校合作一直流于口号。因此,家庭与学校需要更加努力,探讨出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于小学数学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该在教学课堂中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冲击力。教师想要创新教学模式就要从备课环节开始。集体备课是一种比较高效的备课方式,教师可以在这种备课方式中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对于提高课堂效率以及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教师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有很多好处,可以相互促进工作进度,彼此之间可以形成心理支持,增强教学动力。教师的
摘 要:采用韦伯一致性分析法来衡量2019年高考数学(理科)全国Ⅰ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发现2019年高考数学(理科)全国Ⅰ卷与课程标准在知识种类、知识深度和知识分布平衡度方面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在知识广度方面还有所欠缺。建议:命题者提升试题考查的广度,优化综合新题型;备考者则要注重函数、几何与代数两个主题的学习,重视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注重核心素养的综合提升。  关键词:高考数学;数学全国卷;课程
摘 要:关于作文教学,我们语文老师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首先,尽管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我们中的大多数却重阅读而轻写作,教课文时每一篇都精心设计,写作指导则比较随意,尤其是缺少写作教学整体规划。其次,作文教学让人感觉没有抓手,教师教得无助,学生习得无助,以致一个个学期过去了,师生都觉收效甚微。第三,寄希望于各种“中考满分作文”之类的书籍以拔苗助长,老师按图索骥,学生邯郸学步,作文没有真情,没有
摘 要:本文试图通过对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和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方式的对比,寻找出各自对语文教学效果的利与弊,并从中探寻到更加科学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给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更加客观的评价,使其在最大程度上展现语文教学的魅力,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当前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现代化教学模式;教学质量;学习乐趣;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