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12月13日,我有幸得到学校的安排,和全县初中历史教师一起参加了由广西南宁市教科所组织的历史新课程课堂教学示范课活动。这一节课是由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的覃老师来讲授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听完覃老师只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不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教学的课后,我觉得耳目一新,他的课展示了新课堂、体现了教学新理念、焕发了新活力。同时,我也感慨万分:在我们广大农村学校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同样可以上好精彩且成功的新课改课。
一、教学过程精彩片断回放
[导人新课]老师说:“全体师生起立,齐唱我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唱完坐下后,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曲是在什么时候诞生吗?”学生答:“是在抗日战争年代。”老师说:“对,面对当年日本疯狂侵略中国、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为了抗日救亡,这首慷慨激昂、鼓舞中国人民坚决抗战的歌曲诞生了,那么,当时中国人民抗战的情况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新课讲授]老师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提出要求:学生一面阅读一面设计问题,问题从简单到难。
活动一:甲、乙两组问答比赛
老师把学生分成甲、乙两组,然后根据课本知识让甲组的成员提问题、乙组的成员回答,接着乙组的成员提问、甲组的成员回答,这样互相交叉设问、回答,答对就得小红旗,得多者获胜。接下来,老师根据学生遗漏的知识点进一步引导、提问、补充。这一活动既体现了传统的师生互动,又体现了生本对话、生生对话的教学新理念。在生本对话中,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文本,融入文本情景,根据要求处理信息,生成、扩大、丰富了历史知识,发展了思维。在生生对活中,老师将问题交给学生自己去探索,为学生创造了互相之间对话的机会。通过对话,生生之间交换思想、互通有无、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以至于对问题的探究远远超出了一个人的水平。在共同的探究活动中,他们有了发表自己见解、贡献自己智慧的责任感,学会了倾听,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他们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自我成就感得到充分挖掘,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
活动二:模拟法庭
老师发放“南京大屠杀”有关资料给学生,让学生思考问题:日本有些人否认南京大屠杀,我们应用哪些事实来反驳?并布置活动,让学生选出两个口才较好的同学分别当“法官”、“律师”。然后“法官”、“律师”上讲台,老师一面说“我自己矮化自己了,我扮演日军”,一面贴一小撮黑发到自己的人中部位(全场大笑)。“法官”宣布开庭,“律师”陈述:“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据统计,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请求法官追究侵华日军的罪行。”“日军”说:“不对,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你们中国人有什么证据来证明日本人在南京制造了大屠杀呢?”“法官”说:“请原告出示证据,请证人出庭作证。”原告出示证据、证人出庭作证,“律师”、“日军”各自辩论功行赏……“法官”最后宣判:“……证人证词有效、证据确凿,南京大屠杀是真实的历史惨案,根据国际法规定,日本侵略者犯了战争罪。”“日军”一面鞠躬一面说:“我有罪,我向中国人民认罪!”这一活动的开展,使单调刻板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并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形象性、趣味性、体验性、多元化的新形式,训练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巩固拓展]老师布置、组织学生思考、探究以下问题:除南京大屠杀外,日军还有哪些暴行?日本右翼对待历史是什么态度?赵薇穿印有日本军旗的衣服这件事反映出部分国人对待历史的什么态度?你认为中日两国应如何吸取这场战争给我们的教训?中国以后怎么做?日本以后怎么做?这些探究问题结合了教材的重点难点,通过一定的学生熟悉又感兴趣的情景材料来设置,使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拓展了思维,启发了探索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现了历史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观摩这节新课程教学示范课后的教学启示
1作为教师,要有鲜明的新课程理念,改变依赖教科-书和教参书的习惯,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学设计要新颖、独特、富有个性。要懂得利用并开发各种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为课程价值的实现和学生的发展提供多种平台。
2、教师要树立“教”为“学”服务的理念,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丰富智力生活的空间,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让课堂兴趣盎然、充满活力,让学生学会终身受益。
3、在新课程教学中,要上一堂有价值、充满生机活力的好课,取决于教师的功力、积淀和智慧,需要教师从教育理念、学科知识、教育手段和课堂细节等方面做大量的思考和准备。这一点是我观摩这节示范课后最深的感受!
一、教学过程精彩片断回放
[导人新课]老师说:“全体师生起立,齐唱我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唱完坐下后,老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曲是在什么时候诞生吗?”学生答:“是在抗日战争年代。”老师说:“对,面对当年日本疯狂侵略中国、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为了抗日救亡,这首慷慨激昂、鼓舞中国人民坚决抗战的歌曲诞生了,那么,当时中国人民抗战的情况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新课讲授]老师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提出要求:学生一面阅读一面设计问题,问题从简单到难。
活动一:甲、乙两组问答比赛
老师把学生分成甲、乙两组,然后根据课本知识让甲组的成员提问题、乙组的成员回答,接着乙组的成员提问、甲组的成员回答,这样互相交叉设问、回答,答对就得小红旗,得多者获胜。接下来,老师根据学生遗漏的知识点进一步引导、提问、补充。这一活动既体现了传统的师生互动,又体现了生本对话、生生对话的教学新理念。在生本对话中,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文本,融入文本情景,根据要求处理信息,生成、扩大、丰富了历史知识,发展了思维。在生生对活中,老师将问题交给学生自己去探索,为学生创造了互相之间对话的机会。通过对话,生生之间交换思想、互通有无、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以至于对问题的探究远远超出了一个人的水平。在共同的探究活动中,他们有了发表自己见解、贡献自己智慧的责任感,学会了倾听,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他们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自我成就感得到充分挖掘,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
活动二:模拟法庭
老师发放“南京大屠杀”有关资料给学生,让学生思考问题:日本有些人否认南京大屠杀,我们应用哪些事实来反驳?并布置活动,让学生选出两个口才较好的同学分别当“法官”、“律师”。然后“法官”、“律师”上讲台,老师一面说“我自己矮化自己了,我扮演日军”,一面贴一小撮黑发到自己的人中部位(全场大笑)。“法官”宣布开庭,“律师”陈述:“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据统计,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请求法官追究侵华日军的罪行。”“日军”说:“不对,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你们中国人有什么证据来证明日本人在南京制造了大屠杀呢?”“法官”说:“请原告出示证据,请证人出庭作证。”原告出示证据、证人出庭作证,“律师”、“日军”各自辩论功行赏……“法官”最后宣判:“……证人证词有效、证据确凿,南京大屠杀是真实的历史惨案,根据国际法规定,日本侵略者犯了战争罪。”“日军”一面鞠躬一面说:“我有罪,我向中国人民认罪!”这一活动的开展,使单调刻板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并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形象性、趣味性、体验性、多元化的新形式,训练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巩固拓展]老师布置、组织学生思考、探究以下问题:除南京大屠杀外,日军还有哪些暴行?日本右翼对待历史是什么态度?赵薇穿印有日本军旗的衣服这件事反映出部分国人对待历史的什么态度?你认为中日两国应如何吸取这场战争给我们的教训?中国以后怎么做?日本以后怎么做?这些探究问题结合了教材的重点难点,通过一定的学生熟悉又感兴趣的情景材料来设置,使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拓展了思维,启发了探索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现了历史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观摩这节新课程教学示范课后的教学启示
1作为教师,要有鲜明的新课程理念,改变依赖教科-书和教参书的习惯,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学设计要新颖、独特、富有个性。要懂得利用并开发各种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为课程价值的实现和学生的发展提供多种平台。
2、教师要树立“教”为“学”服务的理念,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丰富智力生活的空间,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让课堂兴趣盎然、充满活力,让学生学会终身受益。
3、在新课程教学中,要上一堂有价值、充满生机活力的好课,取决于教师的功力、积淀和智慧,需要教师从教育理念、学科知识、教育手段和课堂细节等方面做大量的思考和准备。这一点是我观摩这节示范课后最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