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新疆作为案例有极其鲜明的代表性,新疆是西部开发的一部分,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该区独特的位置导致气候、地貌、经济等要素有独特之处,有助于培养学生因地制宜的发展思想,并逐步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新疆”安排在四大区域地理之后,学生有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对中国区域地理特征已有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新疆”之于“西北地区”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但又有其具体特征。
一、创设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有了前面的基础,尤其有了“西北地区”作铺垫,如果教师能设计出适合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案,通过自主探究,学生掌握“新疆”应该不是问题。关键要解决的是探究的兴趣问题,这是探究的关键所在。既要让学生了解新知识,又不能让学生感到是“西北地区”的简单重复。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探究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另外在知识过渡上也要进行巧妙的构思,在每一个知识环节上创设探究情境,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中一直都保持浓厚的探究兴趣。
首先设计一系列困惑,让学生来帮助教师解惑。
问题一:暑假我到新疆旅游,下飞机时乌鲁木齐是傍晚,人们刚吃晚饭,我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可家里人埋怨我打扰了他们睡觉,这是为什么?
问题二:新疆到处可见头戴小花帽、身披绚丽多彩丝巾的妇女,这是哪一个民族独特的服饰?
问题三:新疆的“疆”字能体现新疆的地形特点,你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吗?在海拔2000多米的天山,游客们夏天也穿较厚的衣服,你知道原因吗?
问题四:在兰新铁路一些路段两旁的小树苗,都有很长的管子经过每棵小树的根部,这是为什么?
问题五:新疆买的葡萄干为什么回到家称比买的时候重?
问题六:公路、铁路、城市为什么都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麓?
问题七:新疆大部分地区降水不足400 ㎜,为什么还能种植瓜果粮棉?而且那里的瓜果还特别甜?
问题八:明明是沙漠广布的塔里木盆地,怎么在新疆人眼里也是一个“聚宝盆”呢?
同学们能不能用本节课的知识解答上述问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交流、共享
问题提出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新疆多幅景观图片以及地形图,学生根据学过的区域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地图很快就能根据新疆的地理位置(跨经度广,时间差异大)解决问题一;运用民族、地形(三山夹两盆)、气温的垂直递减等知识解决问题二、问题三;“干旱的气候”可解决问题四、问题五;“降水稀少”以及“河流的分布”可解决问题六;“坎儿井”的知识以及“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可解决问题七;“潜力巨大的能源”可解决问题八。
三、总结、归纳、提升
学生经过七嘴八舌的讨论,虽然解决了“困惑”,但此时的知识仍是零散的,教师下一步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条理化。可采用导学提纲的形式,将本节课分为四个板块:1.认识新疆——知道新疆的位置、民族、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2.走进新疆——了解新疆的绿洲农业。3.开发新疆——潜力巨大的能源开发。4.保护新疆——通过了解我国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先让学生按导学提纲分组探讨总结,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探究成果,最后在教师指导下将本节课的知识点归纳总结成纲要。
本节课以问题呈现,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目的明确,思维指向集中,求知欲强。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平等、激励,这让学生能体验到收获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学设计注重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授学生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
(责任编辑 黄 晓)
一、创设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有了前面的基础,尤其有了“西北地区”作铺垫,如果教师能设计出适合学生探究的教学方案,通过自主探究,学生掌握“新疆”应该不是问题。关键要解决的是探究的兴趣问题,这是探究的关键所在。既要让学生了解新知识,又不能让学生感到是“西北地区”的简单重复。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探究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另外在知识过渡上也要进行巧妙的构思,在每一个知识环节上创设探究情境,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中一直都保持浓厚的探究兴趣。
首先设计一系列困惑,让学生来帮助教师解惑。
问题一:暑假我到新疆旅游,下飞机时乌鲁木齐是傍晚,人们刚吃晚饭,我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可家里人埋怨我打扰了他们睡觉,这是为什么?
问题二:新疆到处可见头戴小花帽、身披绚丽多彩丝巾的妇女,这是哪一个民族独特的服饰?
问题三:新疆的“疆”字能体现新疆的地形特点,你能给出合理的解释吗?在海拔2000多米的天山,游客们夏天也穿较厚的衣服,你知道原因吗?
问题四:在兰新铁路一些路段两旁的小树苗,都有很长的管子经过每棵小树的根部,这是为什么?
问题五:新疆买的葡萄干为什么回到家称比买的时候重?
问题六:公路、铁路、城市为什么都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麓?
问题七:新疆大部分地区降水不足400 ㎜,为什么还能种植瓜果粮棉?而且那里的瓜果还特别甜?
问题八:明明是沙漠广布的塔里木盆地,怎么在新疆人眼里也是一个“聚宝盆”呢?
同学们能不能用本节课的知识解答上述问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交流、共享
问题提出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新疆多幅景观图片以及地形图,学生根据学过的区域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地图很快就能根据新疆的地理位置(跨经度广,时间差异大)解决问题一;运用民族、地形(三山夹两盆)、气温的垂直递减等知识解决问题二、问题三;“干旱的气候”可解决问题四、问题五;“降水稀少”以及“河流的分布”可解决问题六;“坎儿井”的知识以及“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可解决问题七;“潜力巨大的能源”可解决问题八。
三、总结、归纳、提升
学生经过七嘴八舌的讨论,虽然解决了“困惑”,但此时的知识仍是零散的,教师下一步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条理化。可采用导学提纲的形式,将本节课分为四个板块:1.认识新疆——知道新疆的位置、民族、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2.走进新疆——了解新疆的绿洲农业。3.开发新疆——潜力巨大的能源开发。4.保护新疆——通过了解我国西部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先让学生按导学提纲分组探讨总结,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探究成果,最后在教师指导下将本节课的知识点归纳总结成纲要。
本节课以问题呈现,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目的明确,思维指向集中,求知欲强。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平等、激励,这让学生能体验到收获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学设计注重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授学生以“渔”,让学生学会学习。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