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的教学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l_d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课堂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劳动是一种创造性和艺术性很强的劳动。数学教师应当优化课堂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更好地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创新意识 启发式教学
  当前我国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的完善与改造,并积极地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使我国新的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竞相涌现。教学策略显得十分重要,教师要讲究教学策略,学生要讲究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强化教学效果。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学习主动性的本质是认识主体的主动建构。只有当认识主体意识到是其自身在影响和决定学习成败的时候,主动建构才有可能实现。因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因此,在创造性数学教学中,教师若善于结合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富有“弹性”的活动情境,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鼓励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启发教学,发挥学生潜能
  启发式教学应注重“启”和“试”相结合,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依赖自身的主观努力。
  (一)由“疑”到“学”
  疑问对于学习者来说是很重要的,有了疑问才能很好地学习,解决了疑问才能有长进。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也需要经过从产生疑问到展开学习活动、构建新知的过程,在学生由生疑到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也就是要启发学生生疑,引导学生主动经历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疑问,我从学生已有的长方形知识经验入手迂回设问,先提问:“长方形有四个内角,内角和是360°,为什么?”然后设问:“三角形有几个内角?每个内角大小一定吗?那么,它们的内角和有什么特点?”这样设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由“动”到“探”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就要力戒以往“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方式,力戒机械套用解题模式的现象,着重引导学生展开思考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学会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探索新知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我是这样启发引导学生探求发现新知的:
  ①要研究的问题是: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
  首先启发学生思考: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什么关系?(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是否与圆内的某条线段有关呢?是否存在倍数关系呢?
  ②活动演示:用三个不同长度的线段为直径,分别画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并把这三个圆同时滚动一周,得到三条线段的长分别就是这三个圆的周长,学生观察得出结论: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有关系。
  接着启发提问:圆的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呢?
  ③媒体演示:展示大小不同的任意三个圆,用每个圆的直径去度量它的周长,也得出:大小不同的三个圆,每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引导学生概括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教师要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心理倾向、知识基础、接受能力进行分层设组。用动态、发展的观点对待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发展变化,做必要的层次调整,从而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知识技能不断提高。
  在课堂提问上,我在设计问题时有意识地把它分成上、中、下三层,其中基础性问题以复习类、基本类的问题为主,面向学习暂困学生;中档题则面向中等生;难度大的,用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面向优等生。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司其问,各有所得。同时,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评估,我在情感激励上给予分层对待,当学生作出圆满的、富有创造性的、有独到见解的回答时,我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常用“很好”、“真棒”、“好极了”、“很有创见”等言语;对不能作出答案或回答有错误的,我则给予期待的眼神,说:“请先坐下,听听别人的意见,好吗?”其他学生回答后,再次请前者重复一遍,大家加深印象。这样做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能面向全班同学大胆地答问,增强了他们主动参与的自信心。教师要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改正,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每一位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都获得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多项教学活动。
  总之,在新课改中我们必须灵活使用各种教学策略,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在课后用心总结修改,这样就会找到很多有效的教学策略,但都必须简单易操作,自然适合。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逐渐养成勤于思考既动脑又动手的良好习惯。让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努力寻找、探索、挖掘各种教学策略,不断拓展、总结、完善,以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精心打造打开知识之门的“金钥匙”。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锻炼了自我探究和动手的能力,促使其主动地探索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多媒体 优化教学  1.引言  近年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确实给各科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一次革命,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了对学科教学强大的辅助功能。但是,如何更好地发挥多媒体在数学教
数学教学活动应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将新知识同化到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从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猜想、归纳、验证的数学思维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学生由于受生理、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出错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说,出错是学生的权利;教师绝不能以成人的眼光要求学生,更不必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要允许学生出错,甚至诱导学生“犯错”,并将错误作为一种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智力发展的教育资源,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让学生思维的火花烧得更旺,使数学课堂呈现无法预设的精彩。  一、允许出错,提供平台  一位教育家曾说:“疏松的土质能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认知活动并非被动的机械反映,而是一个能动的过程,是主体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动地构建起关于客体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自主学习正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发现、去探索、去获取知识。老师要合理运用学习策略,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积极主动
摘 要: 从发现问题到问题解决是一个总体学习过程,在小学数学中落实“四能”,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更有助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现状,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本文对“四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落实途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 四能 小学数学 教学途径  “四能”指: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四大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就是指学生自主地发现题目的困惑之处,明显地感知“问题”存在的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具
全透明机舱客机:考验乘客胆量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毫无遮挡地,像真正的鸟儿一样融入蓝天呢?近日,一家航空公司展示了最新概念全透明机身飞机。这家公司计划以OLED的超薄屏幕
摘 要: 小学数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应当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建构起属于自己的一套认知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在学习基础内容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发现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大都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严重限制了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学生也很难适应现代教学模式,所以改革教学模式迫在眉睫。只有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自主学习
摘 要: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实质是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并从中获取探求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自主合作 探究课堂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成为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行为,使课堂充满学生情感、智慧、人格
摘 要: 构建多模态话语环境已成为当今数字化信息化时代英语教学的趋势。本文结合文化体验理论,对多模态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体验方式进行研究,包括文化信息的呈现、文化实践的协同、文化意识的培养,旨在为多模态话语研究探索新的视角。  关键词: 多模态话语 文化体验理论 英语文化体验  一、引言  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经常同时使用多种符号工具表达意义或创造信息。在许多情况下,语言与其他符
今天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召开成立大会。我讲什么呢?我想了一下,今天语文方面的刊物和报纸很多,其中有的面向科学研究,有的面向教学,有中学教学、小学教 Today, the Chinese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