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构建多模态话语环境已成为当今数字化信息化时代英语教学的趋势。本文结合文化体验理论,对多模态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体验方式进行研究,包括文化信息的呈现、文化实践的协同、文化意识的培养,旨在为多模态话语研究探索新的视角。
关键词: 多模态话语 文化体验理论 英语文化体验
一、引言
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经常同时使用多种符号工具表达意义或创造信息。在许多情况下,语言与其他符号资源各有所长,相互协调,形成统一的有机体,一起构建整体意义。Matthiessen认为,语言内在本质就是多模态的,语篇的媒介可以多种多样。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系统功能符号学者开始关注多模态话语中模态间的分工与整合。Royce T(研究了不同符号在多模态话语的互补性,及在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多模态的系统性。我国学者对多模态话语课堂研究成果较为广泛,包括多模态课堂PPT设计和运用效果(张征,2010),教师课堂的多模态话语(张德禄,李玉香,2012)及多模态非言语行为对学生的感染效果(胥国红,2010;张德禄,王璐,2010;刘秀丽等,2013)。多模态教学设计模式的构想和课程的多模态改革研究是近两年的研究亮点,郭万群把间性理论作为多模态教学实践的哲学视角,介绍了多模态课堂教学设计原则模型,可见构建多模态话语环境已成为当今数字化信息化时代英语教学的趋势。本文结合文化体验理论,对多模态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体验进行研究,旨在为多模态话语研究探索新的视角。
二、文化体验理论与文化教学
Patrick R. Moran认为文化体验是与另一种生活方式的碰撞。它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文化内涵、学生介入内涵的活动、预期或实现的结果、学习内容和师生形成关联的实质。
“文化体验”正是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主要特色,因为语言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对外国文化的体验过程。文化实践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体验,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鼓励学生体验与所学语言相关的文化,形成一种有意识的、显性的、体验性的“文化体验”。“文化体验”在跨文化意识、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学生获得相关的文化体验之后,通过交流自己的体验,形成积极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积极的文化体验要通过积极的文化实践的教学实现。可见文化体验观对英语文化教学具有重要启示。
三、多模态话语环境下的英语文化体验式教学
1.文化信息的多模态呈现
文化信息的主要形式是文化产品,包括物质产品、居所、艺术形态等。虽然文化信息涵盖的范围很广,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例如音乐、绘画、建筑、宗教、家庭等,但它往往是文化教学中最直接的内容,也是我们可以从教材中挖掘的内容。
在文化教学中,对于文化信息的体验式学习,最主要的任务是理解、识别和认知。在掌握用于描述及识别文化信息语言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分析文化信息在文化学习中的角色。在英语文化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搜集色彩分明的图片,插入恰当的音乐或歌曲,制作内容丰富的教学课件,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音像资料和外教资源,下载与讲授文化内容相关的英文电影片段或纪录片片段,努力为学生创造出一个直接或间接的文化体验环境。
2.文化实践的多模态协同
文化实践主要包含运作、行为、场景化活动及生平经历。运作是指对文化产品和信息的操作,例如如何使用西餐餐具、英语国家日常礼仪、禁忌等。行为指的是仪式化的交际实践,比如问候、告别、赞扬等。场景化活动是扩展性的交际实践。生平经历指的是文化信息中人物的生平经历,如人物传记、文学、电影中人物的生活经历等。在文化体验式教学中,文化实践的关键在于认知、分析、理解和体验,对文化实践的教学往往难于文化信息的输入。
面对纷繁多杂的视听资料,如果选择不当,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导致教学效果削弱。教师要创设相关文化情境,引导学生协作与进行会话实践等。对经典的电影台词进行背诵,在课堂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影片配音比赛,经典的画面、熟悉的情节,可以使学生迅速融入故事中,进入表演状态,亲身体验故事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对经典的电影片段,除了可以安排学生做Role playing外,还可以组织课堂讨论,进行赏析。教师选择代表性的片段,在播放片段前,讲解其中的语句、短语、俚语及习惯用法,提高学生理解和吸收语言知识的能力。练习与选段相关的题目,启发学生思考,组织课堂讨论,使学生对影片情节、涉及的社会、历史、文化内容充分理解和消化。这种多模态的教学将有力地促进学生加深对英语文化的体验。
3.文化意识的多模态培养
语言和文化具有动态性,学生除了具有对课本文化内容的认知外,还必须具备文化意识即指对本民族和外民族文化的敏感度。对于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不同点持“中立”态度,不将交往中的差异归于个人问题,而能理智地从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和理解。对目前的中国外语教学来说,培养文化意识的方式有很多,外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尤为重要。外语教师本人首先应有跨文化交际意识,才可能从宏观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己,积极搜集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采用案例分析和任务型教学方法都是很有效的方法,
学生应该在英语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外有步骤、有计划地广泛阅读有关中西文化的各类书籍,以增强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各年级教师可以列出具体而翔实的阅读参考书目。另外,欣赏英文原版电影、电视剧等是重要途径。图书和影视作品的内容可采用分层法,低年级适合侧重了解人们创造的各种物质的、精神的产品、人际关系,以及规范化的社会制度等,高年级则应侧重学习文化的内核,包括价值观念和观念指导下人们的行为规范。
四、结语
文化体验理论告诉我们,文化教学不仅仅要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更要引导学生成为有意识的文化学习者、积极的体验者。在多模态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必须懂得该把什么带进课堂,分析不同模态的协同作用,同时也要分辨不同的文化学习结果。教师还要具备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选择或构建不同的文化学习内容,使学生真正在多模态教学中进行文化体验。
参考文献:
[1]Moran,P.R.Teaching Culture:Perspectives in Practice[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2]张德禄,李玉香.多模态课堂话语的模态配合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1
[3]王振亚.以跨文化交往为目的的外语教学.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本文系2014年长春工程学院教研课题“多模态话语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阶段性成果;2015年度长春市哲学社科规划项目“模因论视角下长春市高校应用型外语人才语言输出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多模态话语 文化体验理论 英语文化体验
一、引言
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经常同时使用多种符号工具表达意义或创造信息。在许多情况下,语言与其他符号资源各有所长,相互协调,形成统一的有机体,一起构建整体意义。Matthiessen认为,语言内在本质就是多模态的,语篇的媒介可以多种多样。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系统功能符号学者开始关注多模态话语中模态间的分工与整合。Royce T(研究了不同符号在多模态话语的互补性,及在第二语言课堂教学中多模态的系统性。我国学者对多模态话语课堂研究成果较为广泛,包括多模态课堂PPT设计和运用效果(张征,2010),教师课堂的多模态话语(张德禄,李玉香,2012)及多模态非言语行为对学生的感染效果(胥国红,2010;张德禄,王璐,2010;刘秀丽等,2013)。多模态教学设计模式的构想和课程的多模态改革研究是近两年的研究亮点,郭万群把间性理论作为多模态教学实践的哲学视角,介绍了多模态课堂教学设计原则模型,可见构建多模态话语环境已成为当今数字化信息化时代英语教学的趋势。本文结合文化体验理论,对多模态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体验进行研究,旨在为多模态话语研究探索新的视角。
二、文化体验理论与文化教学
Patrick R. Moran认为文化体验是与另一种生活方式的碰撞。它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文化内涵、学生介入内涵的活动、预期或实现的结果、学习内容和师生形成关联的实质。
“文化体验”正是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主要特色,因为语言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对外国文化的体验过程。文化实践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体验,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鼓励学生体验与所学语言相关的文化,形成一种有意识的、显性的、体验性的“文化体验”。“文化体验”在跨文化意识、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学生获得相关的文化体验之后,通过交流自己的体验,形成积极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积极的文化体验要通过积极的文化实践的教学实现。可见文化体验观对英语文化教学具有重要启示。
三、多模态话语环境下的英语文化体验式教学
1.文化信息的多模态呈现
文化信息的主要形式是文化产品,包括物质产品、居所、艺术形态等。虽然文化信息涵盖的范围很广,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例如音乐、绘画、建筑、宗教、家庭等,但它往往是文化教学中最直接的内容,也是我们可以从教材中挖掘的内容。
在文化教学中,对于文化信息的体验式学习,最主要的任务是理解、识别和认知。在掌握用于描述及识别文化信息语言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分析文化信息在文化学习中的角色。在英语文化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搜集色彩分明的图片,插入恰当的音乐或歌曲,制作内容丰富的教学课件,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音像资料和外教资源,下载与讲授文化内容相关的英文电影片段或纪录片片段,努力为学生创造出一个直接或间接的文化体验环境。
2.文化实践的多模态协同
文化实践主要包含运作、行为、场景化活动及生平经历。运作是指对文化产品和信息的操作,例如如何使用西餐餐具、英语国家日常礼仪、禁忌等。行为指的是仪式化的交际实践,比如问候、告别、赞扬等。场景化活动是扩展性的交际实践。生平经历指的是文化信息中人物的生平经历,如人物传记、文学、电影中人物的生活经历等。在文化体验式教学中,文化实践的关键在于认知、分析、理解和体验,对文化实践的教学往往难于文化信息的输入。
面对纷繁多杂的视听资料,如果选择不当,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导致教学效果削弱。教师要创设相关文化情境,引导学生协作与进行会话实践等。对经典的电影台词进行背诵,在课堂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影片配音比赛,经典的画面、熟悉的情节,可以使学生迅速融入故事中,进入表演状态,亲身体验故事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对经典的电影片段,除了可以安排学生做Role playing外,还可以组织课堂讨论,进行赏析。教师选择代表性的片段,在播放片段前,讲解其中的语句、短语、俚语及习惯用法,提高学生理解和吸收语言知识的能力。练习与选段相关的题目,启发学生思考,组织课堂讨论,使学生对影片情节、涉及的社会、历史、文化内容充分理解和消化。这种多模态的教学将有力地促进学生加深对英语文化的体验。
3.文化意识的多模态培养
语言和文化具有动态性,学生除了具有对课本文化内容的认知外,还必须具备文化意识即指对本民族和外民族文化的敏感度。对于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不同点持“中立”态度,不将交往中的差异归于个人问题,而能理智地从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和理解。对目前的中国外语教学来说,培养文化意识的方式有很多,外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尤为重要。外语教师本人首先应有跨文化交际意识,才可能从宏观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己,积极搜集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采用案例分析和任务型教学方法都是很有效的方法,
学生应该在英语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外有步骤、有计划地广泛阅读有关中西文化的各类书籍,以增强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各年级教师可以列出具体而翔实的阅读参考书目。另外,欣赏英文原版电影、电视剧等是重要途径。图书和影视作品的内容可采用分层法,低年级适合侧重了解人们创造的各种物质的、精神的产品、人际关系,以及规范化的社会制度等,高年级则应侧重学习文化的内核,包括价值观念和观念指导下人们的行为规范。
四、结语
文化体验理论告诉我们,文化教学不仅仅要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更要引导学生成为有意识的文化学习者、积极的体验者。在多模态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必须懂得该把什么带进课堂,分析不同模态的协同作用,同时也要分辨不同的文化学习结果。教师还要具备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选择或构建不同的文化学习内容,使学生真正在多模态教学中进行文化体验。
参考文献:
[1]Moran,P.R.Teaching Culture:Perspectives in Practice[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2]张德禄,李玉香.多模态课堂话语的模态配合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1
[3]王振亚.以跨文化交往为目的的外语教学.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本文系2014年长春工程学院教研课题“多模态话语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阶段性成果;2015年度长春市哲学社科规划项目“模因论视角下长春市高校应用型外语人才语言输出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