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基本内涵、关键要点与过程机制

来源 :福建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gys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冠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成为保障我国“停课不停学”学习发展成效的重要力量。为推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其他文献
中小学生评价改革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点,是克服长期以来“唯分数”“唯升学”的教育评价顽瘴痼疾、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着力点。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和2021年3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以下简称《评价指南》),为我们深入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推动我国教育评价改革走向专业化、科学化和协同化指明了方向。本文结合对上述两个文件的解读,尝试对新时代中小学生评价改革的价值遵循、基本内容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建议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要高度重视复杂、开放性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以推断学生核心素养水平。教育部考试中心也要求,学业水平考试要通过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的关注点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地理过程类问题是高中地理学科的常考点与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