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丹尼斯·狄德罗是18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有一天,朋友送给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酒红色睡袍。他非常喜欢,穿着华贵的睡袍在家里找开了感觉。他发现家具的风格有些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他把旧的东西先后更新,家具终于都跟上了睡袍的档次。然而,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指挥了,甚至是胁迫了”。后来,狄德罗把这种感觉写成一篇文章,题目是“与旧睡袍离别的痛苦”。
二百多年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写了《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书中把狄德罗的那个经历概括为“狄德罗效应”,或“配套效应”,就是指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平衡的现象。
实际上,经济学上还有一个与“狄德罗效应”类似的理论,那就是“鸟笼定律”。
有一位经济学家比喻说:“如果给你一个鸟笼,并挂在你的房中,你大概就会买一只鸟。”因为别人走进来时很可能问:“笼子里怎么没有鸟?什么时候死的?”如果主人回答:“我从未有过一只鸟。”对方很可能马上会问:“那你要一只空鸟笼子做什么啊?”主人会因此被弄得有些不安,似乎不买一只鸟就是有些不稳妥。为了让自己安心,也为了防止别人不停地询问,干脆买了一只鸟装进鸟笼里。
经济学家解释说,这是因为买一只鸟比解释为什么有一只空鸟笼要简便得多。即使没有人来问,或者不需要加以解释,“狄德罗效应”也会造成人的一种心理上的压力,使其主动去买来一只鸟与笼子相配套。
无论是“狄德罗效应”还是“鸟笼定律”,都给人们一种启示:对于那些不是必需的东西尽量不要。因为如果你接受了一件,那么外界的和心理的压力会使你不断地接受更多不是必需的东西。
如何才能摆脱“狄德罗效应”和“鸟笼定律”呢?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不失为一个智者。
有一天,几位学生怂恿苏格拉底去热闹的集市逛一逛。他们七嘴八舌地说:“集市里的东西可多了!有很多好听的、好看的和好玩的,有数不清的新鲜玩意儿,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东西应有尽有。您如果去了,一定会满载而归的!”他想了想,同意了学生的建议,决定去看一看。
第二天,苏格拉底一进课堂,学生们立刻围了上来,热情地请他讲一讲集市之行的收获。他看着大家,停顿了一下说:“此行我的确有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
随后,苏格拉底说了这样的话:“当我们为奢侈的生活而疲于奔波的时候,幸福的生活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幸福的生活往往很简单,比如最好的房间,就是必需的物品一个也不少,没用的物品一个也不多。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二百多年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写了《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书中把狄德罗的那个经历概括为“狄德罗效应”,或“配套效应”,就是指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平衡的现象。
实际上,经济学上还有一个与“狄德罗效应”类似的理论,那就是“鸟笼定律”。
有一位经济学家比喻说:“如果给你一个鸟笼,并挂在你的房中,你大概就会买一只鸟。”因为别人走进来时很可能问:“笼子里怎么没有鸟?什么时候死的?”如果主人回答:“我从未有过一只鸟。”对方很可能马上会问:“那你要一只空鸟笼子做什么啊?”主人会因此被弄得有些不安,似乎不买一只鸟就是有些不稳妥。为了让自己安心,也为了防止别人不停地询问,干脆买了一只鸟装进鸟笼里。
经济学家解释说,这是因为买一只鸟比解释为什么有一只空鸟笼要简便得多。即使没有人来问,或者不需要加以解释,“狄德罗效应”也会造成人的一种心理上的压力,使其主动去买来一只鸟与笼子相配套。
无论是“狄德罗效应”还是“鸟笼定律”,都给人们一种启示:对于那些不是必需的东西尽量不要。因为如果你接受了一件,那么外界的和心理的压力会使你不断地接受更多不是必需的东西。
如何才能摆脱“狄德罗效应”和“鸟笼定律”呢?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不失为一个智者。
有一天,几位学生怂恿苏格拉底去热闹的集市逛一逛。他们七嘴八舌地说:“集市里的东西可多了!有很多好听的、好看的和好玩的,有数不清的新鲜玩意儿,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东西应有尽有。您如果去了,一定会满载而归的!”他想了想,同意了学生的建议,决定去看一看。
第二天,苏格拉底一进课堂,学生们立刻围了上来,热情地请他讲一讲集市之行的收获。他看着大家,停顿了一下说:“此行我的确有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有那么多我并不需要的东西。”
随后,苏格拉底说了这样的话:“当我们为奢侈的生活而疲于奔波的时候,幸福的生活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幸福的生活往往很简单,比如最好的房间,就是必需的物品一个也不少,没用的物品一个也不多。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