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明确了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即: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随着这一战略的实施,天津滨海新区将成为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和建设
早在1986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视察天津时就指出:“你们在港口和市区之间有这么多的荒地,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我看你们潜力很大。可以胆子大点,发展快点”。
1999年江泽民同志指出,滨海新区的战略布局思路正确,把工业集中在这样一个新区,以战略和长远的构思发展新区,肯定大有希望。
《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明确了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即: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第一,中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对外开放门户。京津冀都市圈是我国北方经济密集度和投资强度最高、交通网络最发达的地区,未来发展潜力很大,将形成一个强大的北京—天津—滨海新区发展轴,成为京津冀的经济核心区。北京作为我国首都,人口已逾千万,环境容量已经不大。今后发展的方向主要是打造成为一个国际城市、文化城市和宜居城市,很大一部分经济功能要向外转移。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滨海新区将凭借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良好的经济基础,成为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发挥窗口和辐射作用。滨海新区经过十几年发展,具有了相当的产业基础,已经成为京津冀都市圈重要的工业集聚地,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撑条件也相对成熟,且具有港口吞吐量大、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等发展经济的先天优势,能够起到促进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发展的突出作用。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京津冀都市圈乃至我国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将更加协调,相互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滨海新区的区位和产业优势也会得到充分发挥,逐步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对外开放门户。
第二,中国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天津滨海新区在多年的发展中,利用自身优势,承接了国内外大量的产业和技术转移,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较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在未来发展中,京津作为环渤海乃至全国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科技研发能力将会迅速提高,研发成果也会不断增多,但是,受土地、环境容量等条件限制,本地产业化受到许多制约。天津滨海新区凭借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大量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这一独特的优势,有条件发展成为我国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研发转化基地。同时,滨海新区也要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加大人才引进和创新能力建设,逐步形成特色突出、与优势产业相适应的自主研发体系。
第三,中国北方的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滨海新区依托优良的港口条件,已成为中国北方地区集港口、加工、贸易于一体的综合区域,并客观上成为我国北方地区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与贸易往来的前沿地带。随着综合运输网的不断完善,其服务范围可进一步延伸至华北和西北地区。天津港是我国沿海综合性港口之一,也是集装箱的干线港,是京津两市的共同出海口。围绕海洋运输业,滨海新区的物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随着我国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以及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将为航运业、港口物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天津港利用现有的发展基础,通过港口改造、功能完善等,不断提高港口综合竞争力,可以逐步建设成为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第四,宜居生态型城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滨海新区的发展必须坚决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彻底摈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不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努力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生态,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努力建成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城区,为投资创业者提供理想的工作生活环境。
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滨海新区的发展必须把立足区域实际与拓展辐射范围结合起来。所谓“依托京津冀”,就是要协调好与天津、北京、河北的关系,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促进区域内产业转移,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局面。所谓“服务环渤海”,就是要利用滨海新区的服务带动作用,加强环渤海地区区域联系与协作,提升环渤海地区区域合作的层次和水平,解决目前环渤海地区区域合作相对滞后的问题。所谓“辐射三北”,就是要放宽视野,把辐射范围拓得更广更大,不仅要为华北,还要为东北、西北地区的发展和开放提供服务,以有效解决我国经济“东高西低、南快北慢”的问题。所谓“面向东北亚”,就是要面向世界,从已有的经济联系出发,积极参与和推进东北亚地区国际区域合作,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点是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国务院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中央政府赋予天津滨海新区最大的优惠政策。所谓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就是要求天津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并从天津滨海新区的实际出发,先行试验一些重大的改革开放措施。这一方面赋予了天津滨海新区在财税管理、金融创新、土地管理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另一方面也对天津滨海新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加快天津滨海新区整体上的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对于贯彻中央有关加快天津滨海新区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带动环渤海地区乃至全国的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不仅要解决自身面临的问题,而且要为全国的改革提供示范作用。
就综合配套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而言,天津滨海新区全局性的改革还刚刚开始,尚缺乏实践经验的积累,同时,因为经济发展还处于制造业扩张的产业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困难和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还是围绕制造业的发展和提升而出现的。与上海浦东新区相比,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还处在消除基本制度障碍的基础性改革阶段。
当前,滨海新区综合试验要与“高水平的现代化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的生态城区”的功能定位有机结合,按照率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先行先试、锐意创新,与国际接轨的要求,着力推进五个方面的改革。
一是着力推进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健全富有新区特点的管理体制。天津滨海新区面积达2270平方公里,涵盖了三个行政区和两个行政区的部分乡镇,内有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新技术园区等功能区,还有港口、机场、铁路等重要的基础设施。如何健全新区的管理体制至关重要。创新管理体制,关键是建立能充分发挥新区整体优势、实现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兼顾好各方面的利益要求。加强新区管委会在制定发展规划、统筹产业布局、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协调重大问题等方面的职能,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益和服务水平。
二是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的改革,建设现代化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把构筑高层次产业结构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提高其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更多的拥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牌产品。
三是着力推进各类要素市场发展和金融创新,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商品市场对外开放,运用现代交易形式,发展和完善石油、煤炭等远期现货市场,积极稳妥开发股指期货等期货交易新品种。积极发展资本市场,进行产业基金试点。进行土地管理制度和土地市场改革。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构筑现代化交通物流体系。
四是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积极营造符合国际惯例的运营环境,成为面向国际的制度创新区。完善生产要素跨境流动和优化配置的体制政策,发展东疆保税港,扩大保税物流区,完善航运中心。
五是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改革,建立保障城乡统筹发展的制度体系,建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示范区。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体制,统筹安排人口布局、产业布局、城镇布局及重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资源;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和户籍制度、义务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卫生管理制度;研究制定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相关配套政策,开展农民宅基地换房试点;加强社会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创新。
五、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有利于促进环渤海区域经济实现新的飞跃。滨海新区处于环渤海地区中心位置,与周边地区经济互补性强,资源、市场联系紧密。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可以有力地促进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形成以京津冀为经济核心区、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两翼的环渤海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大格局,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
第二,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有利于发挥东部地区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已走在了前面。在新的历史阶段,迫切需要推进环渤海地区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以形成在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又一个大的经济增长极。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将加速这一发展进程,使东部地区更有能力支持、推动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形成东、中、西互动和全国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第三,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有利于促进我国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近年来,我国与东北亚地区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滨海新区面向东北亚,是欧亚大陆桥最近的起点,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经贸关系密切,还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邻近内陆国家的出海口。推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可以推动天津乃至环渤海地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开创北方地区扩大开放的新局面。
第四,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有利于探索新时期区域发展的新模式。在入世后过渡期的即将结束,以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坚持高起点和国际视野,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特点,用新的思路和发展模式,加快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有利于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为新时期我国区域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随着开发开放进程的深入推进,在不久将来,天津滨海新区将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为推动沿海地区优化开发、带动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陈宣庆个人简历:陈宣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司副司长,吉林省长春市人。1982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1968年到1978年先后到农村插队,当过兵,当过工人。大学毕业后留校任分团委书记、教师。1985~1990年先后任国务院东北经济区规划办公室副处长、大连市计划委员会副处长。1991年后历任国家计委国土地区司、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司副处长、处长、助理巡视员、副司长。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随着这一战略的实施,天津滨海新区将成为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和建设
早在1986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视察天津时就指出:“你们在港口和市区之间有这么多的荒地,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我看你们潜力很大。可以胆子大点,发展快点”。
1999年江泽民同志指出,滨海新区的战略布局思路正确,把工业集中在这样一个新区,以战略和长远的构思发展新区,肯定大有希望。
《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明确了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即: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第一,中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对外开放门户。京津冀都市圈是我国北方经济密集度和投资强度最高、交通网络最发达的地区,未来发展潜力很大,将形成一个强大的北京—天津—滨海新区发展轴,成为京津冀的经济核心区。北京作为我国首都,人口已逾千万,环境容量已经不大。今后发展的方向主要是打造成为一个国际城市、文化城市和宜居城市,很大一部分经济功能要向外转移。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滨海新区将凭借其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良好的经济基础,成为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发挥窗口和辐射作用。滨海新区经过十几年发展,具有了相当的产业基础,已经成为京津冀都市圈重要的工业集聚地,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撑条件也相对成熟,且具有港口吞吐量大、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等发展经济的先天优势,能够起到促进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发展的突出作用。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京津冀都市圈乃至我国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将更加协调,相互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滨海新区的区位和产业优势也会得到充分发挥,逐步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对外开放门户。
第二,中国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天津滨海新区在多年的发展中,利用自身优势,承接了国内外大量的产业和技术转移,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较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在未来发展中,京津作为环渤海乃至全国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科技研发能力将会迅速提高,研发成果也会不断增多,但是,受土地、环境容量等条件限制,本地产业化受到许多制约。天津滨海新区凭借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大量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这一独特的优势,有条件发展成为我国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研发转化基地。同时,滨海新区也要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加大人才引进和创新能力建设,逐步形成特色突出、与优势产业相适应的自主研发体系。
第三,中国北方的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滨海新区依托优良的港口条件,已成为中国北方地区集港口、加工、贸易于一体的综合区域,并客观上成为我国北方地区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与贸易往来的前沿地带。随着综合运输网的不断完善,其服务范围可进一步延伸至华北和西北地区。天津港是我国沿海综合性港口之一,也是集装箱的干线港,是京津两市的共同出海口。围绕海洋运输业,滨海新区的物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随着我国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以及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将为航运业、港口物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天津港利用现有的发展基础,通过港口改造、功能完善等,不断提高港口综合竞争力,可以逐步建设成为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第四,宜居生态型城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滨海新区的发展必须坚决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彻底摈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在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不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努力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生态,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努力建成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城区,为投资创业者提供理想的工作生活环境。
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滨海新区的发展必须把立足区域实际与拓展辐射范围结合起来。所谓“依托京津冀”,就是要协调好与天津、北京、河北的关系,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促进区域内产业转移,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局面。所谓“服务环渤海”,就是要利用滨海新区的服务带动作用,加强环渤海地区区域联系与协作,提升环渤海地区区域合作的层次和水平,解决目前环渤海地区区域合作相对滞后的问题。所谓“辐射三北”,就是要放宽视野,把辐射范围拓得更广更大,不仅要为华北,还要为东北、西北地区的发展和开放提供服务,以有效解决我国经济“东高西低、南快北慢”的问题。所谓“面向东北亚”,就是要面向世界,从已有的经济联系出发,积极参与和推进东北亚地区国际区域合作,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点是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国务院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中央政府赋予天津滨海新区最大的优惠政策。所谓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就是要求天津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并从天津滨海新区的实际出发,先行试验一些重大的改革开放措施。这一方面赋予了天津滨海新区在财税管理、金融创新、土地管理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另一方面也对天津滨海新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加快天津滨海新区整体上的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对于贯彻中央有关加快天津滨海新区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带动环渤海地区乃至全国的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不仅要解决自身面临的问题,而且要为全国的改革提供示范作用。
就综合配套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而言,天津滨海新区全局性的改革还刚刚开始,尚缺乏实践经验的积累,同时,因为经济发展还处于制造业扩张的产业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困难和要解决的问题主要还是围绕制造业的发展和提升而出现的。与上海浦东新区相比,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还处在消除基本制度障碍的基础性改革阶段。
当前,滨海新区综合试验要与“高水平的现代化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的生态城区”的功能定位有机结合,按照率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先行先试、锐意创新,与国际接轨的要求,着力推进五个方面的改革。
一是着力推进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健全富有新区特点的管理体制。天津滨海新区面积达2270平方公里,涵盖了三个行政区和两个行政区的部分乡镇,内有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新技术园区等功能区,还有港口、机场、铁路等重要的基础设施。如何健全新区的管理体制至关重要。创新管理体制,关键是建立能充分发挥新区整体优势、实现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兼顾好各方面的利益要求。加强新区管委会在制定发展规划、统筹产业布局、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协调重大问题等方面的职能,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益和服务水平。
二是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的改革,建设现代化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把构筑高层次产业结构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提高其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更多的拥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牌产品。
三是着力推进各类要素市场发展和金融创新,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商品市场对外开放,运用现代交易形式,发展和完善石油、煤炭等远期现货市场,积极稳妥开发股指期货等期货交易新品种。积极发展资本市场,进行产业基金试点。进行土地管理制度和土地市场改革。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构筑现代化交通物流体系。
四是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积极营造符合国际惯例的运营环境,成为面向国际的制度创新区。完善生产要素跨境流动和优化配置的体制政策,发展东疆保税港,扩大保税物流区,完善航运中心。
五是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改革,建立保障城乡统筹发展的制度体系,建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示范区。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体制,统筹安排人口布局、产业布局、城镇布局及重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资源;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和户籍制度、义务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卫生管理制度;研究制定加快小城镇建设的相关配套政策,开展农民宅基地换房试点;加强社会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创新。
五、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有利于促进环渤海区域经济实现新的飞跃。滨海新区处于环渤海地区中心位置,与周边地区经济互补性强,资源、市场联系紧密。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可以有力地促进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形成以京津冀为经济核心区、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两翼的环渤海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大格局,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
第二,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有利于发挥东部地区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已走在了前面。在新的历史阶段,迫切需要推进环渤海地区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以形成在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又一个大的经济增长极。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将加速这一发展进程,使东部地区更有能力支持、推动西部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形成东、中、西互动和全国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第三,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有利于促进我国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近年来,我国与东北亚地区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滨海新区面向东北亚,是欧亚大陆桥最近的起点,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经贸关系密切,还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邻近内陆国家的出海口。推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可以推动天津乃至环渤海地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开创北方地区扩大开放的新局面。
第四,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有利于探索新时期区域发展的新模式。在入世后过渡期的即将结束,以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坚持高起点和国际视野,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特点,用新的思路和发展模式,加快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有利于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有利于为新时期我国区域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随着开发开放进程的深入推进,在不久将来,天津滨海新区将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为推动沿海地区优化开发、带动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陈宣庆个人简历:陈宣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司副司长,吉林省长春市人。1982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1968年到1978年先后到农村插队,当过兵,当过工人。大学毕业后留校任分团委书记、教师。1985~1990年先后任国务院东北经济区规划办公室副处长、大连市计划委员会副处长。1991年后历任国家计委国土地区司、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司副处长、处长、助理巡视员、副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