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物理教学实验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理解一些概念和掌握一些物理现象的规律。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通过物理教学实验可以把学生的眼球吸引到枯燥乏味的物理教学课堂,使得学生对物理实验情景充满期待,促进学生对现象产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物理教学实验产生的一些情景,是其它教育方法不能代替的。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笔者针对传统物理教学实验中存在的一些弊端,结合笔者的一些教学实践,提出一些改进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新课改 实验教学 高中物理 改进 创新
【基金项目】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中生物探究实验教学的改进》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4]GHB0758。
【中圖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163-01
众所周知,高中物理教学在高中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在高考中占有一席之位。但是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概念性很强,有些内容比较抽象,很难理解,所以久而久之,学生感觉到物理课比较枯燥乏味,没有学习的积极性。物理实验既是物理教学的“催化剂”,也是物理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尤其在培养学生科学的素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又针对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对改进,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很多教师把教育理念落脚在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上,于是学生常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前人做成功的实验或把已有结论的实验再验证一遍,这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观察、思维等能力”的教育目标相去甚远。物理实验常在教学中存在以下现状:
1.高中物理教学实验的内容比较单调乏味
笔者调查发现,现在的好多高中,尤其是一些比较落后的农村高中,教师实验课不是以“颖、趣、新”来诱导学生的,更多的时候都是教师在讲台上演示,学生在下面观看。但是这样的实验方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学生只是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根本无法替代学生的自身活动,观察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养形同一个幌子。在实验安排上,章节独立的实验多,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少,实验内容范围窄,与生活及生产实际结合得不够紧密。
2.教师的应试教育思想没有完全转变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但是现有不少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还一直沿袭着过去僵化的实验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单一呆板,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都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样做实验,不能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实际效果,这样的模式导致了只有少数学生在动手,甚至还有些学生只看连手也不动,也不观察实验现象,不记录有关数据,更谈不上思考。这就不能培养与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
1.高中物理实验改进应该遵循科学性的原则
在我们平时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实验的改进要注重科学性原则。不能偏离原有的教学目的。比如说自感现象是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为了使所演示的实验现象明显,对自感线圈、灯泡、电源电压均有一定的要求。其中,自感线圈是一个带有铁芯的镇流器。由于本实验比较难操作,导致实验现象不够明显,结果有一部分教师将带有铁芯的镇流器换成电子镇流器。这样改进效果是出来了,也很明显,但是改进后的实验产生的现象无法用电子镇流器来解释,不能充分说明自感现象,违反了实验的科学性原则。
2.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教学思想,提高教辅意识
新课程认为物理实验功能的体现,不仅仅在于实验的成功,更重要的使学生经历和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索过程。只有亲身经历过程,才能深刻的理解,才能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科学的态度。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改变教学观念,从原来的指导、传授者转变成引导、参与者,要重视实验探究,要和学生一块进行实验探究,要大力提倡实验的设计与改进,增强实验效果,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3.精心创设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精心创设实验教学环节,首先需要教师进行创新设计,包括教具设计,实验层次的安排,问题的设置及解决的办法等。这种创新设计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同时,这种创新设计对学生也是一种很好的示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邢晓晖.物理实验中培养创新精神[J].教师,2011(11)
【关键词】新课改 实验教学 高中物理 改进 创新
【基金项目】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中生物探究实验教学的改进》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4]GHB0758。
【中圖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163-01
众所周知,高中物理教学在高中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在高考中占有一席之位。但是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概念性很强,有些内容比较抽象,很难理解,所以久而久之,学生感觉到物理课比较枯燥乏味,没有学习的积极性。物理实验既是物理教学的“催化剂”,也是物理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尤其在培养学生科学的素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又针对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对改进,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很多教师把教育理念落脚在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上,于是学生常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前人做成功的实验或把已有结论的实验再验证一遍,这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观察、思维等能力”的教育目标相去甚远。物理实验常在教学中存在以下现状:
1.高中物理教学实验的内容比较单调乏味
笔者调查发现,现在的好多高中,尤其是一些比较落后的农村高中,教师实验课不是以“颖、趣、新”来诱导学生的,更多的时候都是教师在讲台上演示,学生在下面观看。但是这样的实验方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学生只是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根本无法替代学生的自身活动,观察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培养形同一个幌子。在实验安排上,章节独立的实验多,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少,实验内容范围窄,与生活及生产实际结合得不够紧密。
2.教师的应试教育思想没有完全转变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但是现有不少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还一直沿袭着过去僵化的实验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单一呆板,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都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样做实验,不能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实际效果,这样的模式导致了只有少数学生在动手,甚至还有些学生只看连手也不动,也不观察实验现象,不记录有关数据,更谈不上思考。这就不能培养与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
1.高中物理实验改进应该遵循科学性的原则
在我们平时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实验的改进要注重科学性原则。不能偏离原有的教学目的。比如说自感现象是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为了使所演示的实验现象明显,对自感线圈、灯泡、电源电压均有一定的要求。其中,自感线圈是一个带有铁芯的镇流器。由于本实验比较难操作,导致实验现象不够明显,结果有一部分教师将带有铁芯的镇流器换成电子镇流器。这样改进效果是出来了,也很明显,但是改进后的实验产生的现象无法用电子镇流器来解释,不能充分说明自感现象,违反了实验的科学性原则。
2.教师要转变传统教育教学思想,提高教辅意识
新课程认为物理实验功能的体现,不仅仅在于实验的成功,更重要的使学生经历和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索过程。只有亲身经历过程,才能深刻的理解,才能在这样的过程中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科学的态度。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改变教学观念,从原来的指导、传授者转变成引导、参与者,要重视实验探究,要和学生一块进行实验探究,要大力提倡实验的设计与改进,增强实验效果,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3.精心创设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精心创设实验教学环节,首先需要教师进行创新设计,包括教具设计,实验层次的安排,问题的设置及解决的办法等。这种创新设计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同时,这种创新设计对学生也是一种很好的示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邢晓晖.物理实验中培养创新精神[J].教师,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