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学者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政治课的最大特点是:理论与现实生活的结合,而且必须联系变动着的具体的实际。因此,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显得更加重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认知水平和判断能力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的中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思想活跃,探究意识强,多思、好问、敢于尝试是他们这一阶段比较明显的心理特征。随着社会信息量的剧增,生活空间的不断扩大,知识阅历的不断丰富,他们越来越不满足于沉闷、呆板的书本知识学习和封闭、单一的学校生活,极其向往大自然、向往成人的社会生活,并具有强烈的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思想政治课要想走出困境,就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自觉地在参与思考、辨析和议论的过程中,主动认识社会现象,领悟正确观点,解决思想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完全放开手脚,尤其是进行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改革,在实践中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途径和方法是为效果服务的,要起到良好的效果,必然要有好的途径和方法。我根据思想品德课的特性,采用调查访问、模拟法庭、课堂讨论、演讲等方法,让学生自主发表见解,活用知识。
1.进行调查访问,拓宽学生视野
随着中考制度的改革,“课堂”的外延不断扩大,学生获取知识的空间也得以不断拓展。只有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生活即教育”和“教育即生活”的融合,才能够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探索研究,将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中显露出来的各种问题,有机地引入课堂学习中来。如在《综合国力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教学时,要求学生主动调查本班同学的家庭年收入情况、家庭年支出情况等,并进行交流。调查的数据、照片等信息资料来自学生生活,体现了真实性,增强了教材的可信度,学生感受到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的繁荣昌盛,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建设祖国的历史责任感,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同时采取了以学生手中的资料为“本”的教学方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途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利于形式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2.开设模拟法庭,进行角色体验
现实生活是具体实在的,而书本知识是抽象的,并非所有的现实问题都能在书中找到现成的答案,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这是民主教学的体现。设立“模拟法庭”让学生学做“小法官”来断案,既使学生活用了书本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法律创新能力。如在教学“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出示了“法律与道德”中报道的一则案例:某女青年到超市去购买物品,但在走出时,大门的警报器响了,而超市工作人员怀疑她有偷窃的行为,随后女青年被一名保安人员截留并进行检查,当保安检查完毕后,没有发现可疑物品时,要求女青年脱下衣服进行检查,受到女青年的拒绝,但在保安人员的坚持下,还是进行了检查。事后女青年觉得自己冤屈,所以向法庭提起了上诉。
根据这个案例,学生分工负责,律师、法官、检察官、原告、被告等远离校园的各种形象在学生的模拟法庭中得到了充分的体验和展示。小法官们经过一番思索和讨论,有人认为:超市有超市的规章制度,检查是为了防止货物被盗。有人认为:超市的行为已经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最后公正的判决认为:超市应对女青年赔偿一定的精神损失费。通过模拟训练,学生理解了为什么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侵权后求助哪些司法机构?以及具体解决的途径等。这一节内容学生难以理解,但通过具体案例,学生轻轻松松地理解了许多难点。学生把自己融入到了具体的案例之中,充分运用了自己的丰富现象力和创造力,体验了当时的情景,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主体意识。
3.开展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素质
开展课堂讨论,目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启发学生立足书本知识去洞察现实问题,分析原因,探究性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在学习了“争做合格人才”后,学生已初步了解什么是人才,人才必须具备的条件,认识到国家建设需要不同层次的高素质人才。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疑虑,我是否能成才呢?为了分析现状、辨明是非,笔者开展了“是否人人都能成才”的讨论会,首先是小组讨论,然后小组派代表发言,讨论气氛非常活跃,很多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后学生们达成了一致:每个人都能成才。成才,关键就在于是否努力和是否有机遇。这两者不仅是共存的,更应该是有机结合的。如爱因斯坦、爱迪生、张海迪等人物,他们都是通过自己努力成才的。
4.组织演讲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结合自身实际和社会热点开展演讲活动。一是课前演讲。要求学生平时关心国际国内重大时事,做好报摘、文摘,观看电视新闻等,把摘录内容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在课前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交流。二是结合社会热点组织专题演讲。在学习《改革开放谱新篇》时,开展“腾飞吧!中国”演讲活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果。三是结合校、市“做一个社会主义好公民”演讲活动进行演讲。演讲者要写好演讲稿,演讲时声音宏亮,吐字清晰,富有激情。倾听演讲的学生要做到认真听讲,尊重他人。演讲完毕,师声共同点评,允许发表不同的见解。虽然学生的演讲水平参差不齐,但都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这样的活动深受学生的欢迎。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自主学习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并学有所获。让学生学到比得到金子更重要的“点金术”,使学生学会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方法,对教师而言,就必须从转变观念这一最为基础的事情做起,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正确思维,进而实现学科的德育功能,提高教育效果。
初中阶段是学生认知水平和判断能力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的中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思想活跃,探究意识强,多思、好问、敢于尝试是他们这一阶段比较明显的心理特征。随着社会信息量的剧增,生活空间的不断扩大,知识阅历的不断丰富,他们越来越不满足于沉闷、呆板的书本知识学习和封闭、单一的学校生活,极其向往大自然、向往成人的社会生活,并具有强烈的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思想政治课要想走出困境,就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自觉地在参与思考、辨析和议论的过程中,主动认识社会现象,领悟正确观点,解决思想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完全放开手脚,尤其是进行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改革,在实践中探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途径和方法是为效果服务的,要起到良好的效果,必然要有好的途径和方法。我根据思想品德课的特性,采用调查访问、模拟法庭、课堂讨论、演讲等方法,让学生自主发表见解,活用知识。
1.进行调查访问,拓宽学生视野
随着中考制度的改革,“课堂”的外延不断扩大,学生获取知识的空间也得以不断拓展。只有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生活即教育”和“教育即生活”的融合,才能够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探索研究,将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中显露出来的各种问题,有机地引入课堂学习中来。如在《综合国力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教学时,要求学生主动调查本班同学的家庭年收入情况、家庭年支出情况等,并进行交流。调查的数据、照片等信息资料来自学生生活,体现了真实性,增强了教材的可信度,学生感受到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的繁荣昌盛,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建设祖国的历史责任感,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同时采取了以学生手中的资料为“本”的教学方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途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利于形式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2.开设模拟法庭,进行角色体验
现实生活是具体实在的,而书本知识是抽象的,并非所有的现实问题都能在书中找到现成的答案,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这是民主教学的体现。设立“模拟法庭”让学生学做“小法官”来断案,既使学生活用了书本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法律创新能力。如在教学“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出示了“法律与道德”中报道的一则案例:某女青年到超市去购买物品,但在走出时,大门的警报器响了,而超市工作人员怀疑她有偷窃的行为,随后女青年被一名保安人员截留并进行检查,当保安检查完毕后,没有发现可疑物品时,要求女青年脱下衣服进行检查,受到女青年的拒绝,但在保安人员的坚持下,还是进行了检查。事后女青年觉得自己冤屈,所以向法庭提起了上诉。
根据这个案例,学生分工负责,律师、法官、检察官、原告、被告等远离校园的各种形象在学生的模拟法庭中得到了充分的体验和展示。小法官们经过一番思索和讨论,有人认为:超市有超市的规章制度,检查是为了防止货物被盗。有人认为:超市的行为已经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最后公正的判决认为:超市应对女青年赔偿一定的精神损失费。通过模拟训练,学生理解了为什么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侵权后求助哪些司法机构?以及具体解决的途径等。这一节内容学生难以理解,但通过具体案例,学生轻轻松松地理解了许多难点。学生把自己融入到了具体的案例之中,充分运用了自己的丰富现象力和创造力,体验了当时的情景,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主体意识。
3.开展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素质
开展课堂讨论,目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启发学生立足书本知识去洞察现实问题,分析原因,探究性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在学习了“争做合格人才”后,学生已初步了解什么是人才,人才必须具备的条件,认识到国家建设需要不同层次的高素质人才。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疑虑,我是否能成才呢?为了分析现状、辨明是非,笔者开展了“是否人人都能成才”的讨论会,首先是小组讨论,然后小组派代表发言,讨论气氛非常活跃,很多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后学生们达成了一致:每个人都能成才。成才,关键就在于是否努力和是否有机遇。这两者不仅是共存的,更应该是有机结合的。如爱因斯坦、爱迪生、张海迪等人物,他们都是通过自己努力成才的。
4.组织演讲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结合自身实际和社会热点开展演讲活动。一是课前演讲。要求学生平时关心国际国内重大时事,做好报摘、文摘,观看电视新闻等,把摘录内容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在课前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交流。二是结合社会热点组织专题演讲。在学习《改革开放谱新篇》时,开展“腾飞吧!中国”演讲活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果。三是结合校、市“做一个社会主义好公民”演讲活动进行演讲。演讲者要写好演讲稿,演讲时声音宏亮,吐字清晰,富有激情。倾听演讲的学生要做到认真听讲,尊重他人。演讲完毕,师声共同点评,允许发表不同的见解。虽然学生的演讲水平参差不齐,但都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这样的活动深受学生的欢迎。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自主学习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并学有所获。让学生学到比得到金子更重要的“点金术”,使学生学会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方法,对教师而言,就必须从转变观念这一最为基础的事情做起,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正确思维,进而实现学科的德育功能,提高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