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探究性学习 提升初中数学教学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bolz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普及,探究性学习正逐渐成为我国中学课程改革中的一大亮点和热点. 探究性学习是现代社会迅速发展变化在教育教学上的体现,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它体现了现代教育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结合学生的个性与特长,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个性的解放.
  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必要的指导下,学生开展独立自主的探究活动,从而学到知识、发展能力.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多元化、信息资源无限丰富的今天,学生开展独立自主的科学探究已具备了较好的充分条件,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公民要求我们不仅要将教育延伸到学校之外,而且更要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探究性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有效途径. 同时,探究性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较全面的自学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意志品质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还强调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它提倡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意识等目标的教育层次. 数学问题来自实际,而学生需要用探究的手段来学习、验证和发展数学,需要数学探究的土壤来加强数学思维训练,提高解题及开拓创新的能力,毋庸置疑,数学探究性教学既是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之一,又是实施新课改的一种教学方式. 对于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新课改呼唤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学习中是认识的主体,是实践的主体,又是发展的主体. 学生的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发展的基础,无论是学生思维、智慧的发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必须经过学生主体自觉参与、全身心投入的活动来实现.
  我们在教学中总是怕学生答得不好或答得不全,以至于有时候不敢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殊不知这正是忽视了学生作为主体的思维探索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怀疑固定学说,敢于冲破陈旧观念,大胆地说出自己与他人不同的想法和意见. 教师在教学中还应积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求知欲是思维的良好动力,一个求知欲旺盛的人对于新鲜事物总是主动追求,提出问题,寻求答案,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 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进行知识的积累,开导和保护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遇事多问为什么,千万不要对学生的疑问和好奇进行打击和嘲讽.
  三、 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形成自主参与意识
  首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 良好的新课导入能够引起学生注意,促使学生尽快全身心的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 而导入要明确重点、难点,展示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重、难点以及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明确目标,主动参与,也使学生产生“越是难学越能学好”的好胜心,强化心理素质健康发展. 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导入方法:
  案例 一家电信公司给顾客提供两种上网收费方式;方式A以每分0.1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方式B除每月基费20元外再以每分0.05元的价格按上网时间计费. 如何选择收费方式使上网者更合算?
  (一)创设情景
  “上网按时间收费”是一个与学生生活密不可分的具有实际背景的社会化问题,教材力求让学生明白“函数来源于现实生活,而又服务于现实生活”这样一个道理. 而一次函数是研究实际问题的一种重要模型,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由这个简单的实例体会从现实生活中抽象数学模型,建立数学关系的方法.
  (二)探讨解答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分析得到收费方式的选择与每月上网时间X(分)有关,然后深入小组参与讨论,帮助学生建立函数模型,得到不同的解决方法,并展开规范解答
  ①若按方式A收则y= 0.1x 元;若按方式B收则y = 0.05x + 20元,然后画出图像,计算出两直线的交点坐标,结合图像求解;
  ②设方式B与方式A两种计费的差额为y元,则y随x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为y = (0.05x + 20) - 0.1x = -0.05x + 20.然后画出图像,计算出直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结合图像求解.
  (三)在此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1) 学生是否能建立方程和函数模型.
  (2) 学生能否利用作差方法去比较两个函数值的大小.
  (3) 学生是否能得到所画的函数图像是射线.
  (4) 学生是否能利用图像从函数的角度去分析,从而选择合适的收费方式.
  通过让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和互相补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面问题的解决,不仅使得同学们在合作中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和方法,还使得他们在探讨中学到了一些生活常识.
  四、重视过程,评价方式多元化
  评价应采用多元性. 一切的学习活动都可以作为评价的依据;评价的手段可以更灵活. 而教学评价的主渠道还是在平时的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对于探究性学习来说,特别要“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例如:设计一些学生有一定经验,但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相联系或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抽象其概念、探究其规律. 让问题更具有开放性,答案更具有多元性,评价更具有灵活性. 如“你说得很有道理,你讲得真好!”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肯定和激励,是对学生付出努力后的最好的评价和回报,是关注他们情感和态度的评价. 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的数学素质.
  总之,探究性学习是数学教学中的生命线,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我们的教学中如能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策略,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那么,我们的教学就能不断取得成功,就能更好地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其他文献
在教学中发现,学困生中的绝大多数智力并不差,可见决定他们的因素往往是非智力因素. 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的因素,例如动机、兴趣、情感、性格、意志、习惯等. 因此在教学中,在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于教学之中,把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作为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 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一些做法.   一、用典型
目前,沿海开放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问题,已经成为人们讨论的一个热点。发展外向型经济,关键在于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一般认为,沼海地区应采取以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启动
【摘要】 以生为本,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新课程的本质要求,然而在当前的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模式的尝试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文章从数学教学自主学习展开的环节和教师所起的作用两个方面进行叙述,探讨了初中数学自主学习中的方法.   【关键词】 初中数学;自主学习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面貌一新.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
一年一度的省少儿艺术体操比赛,不仅是对我省艺术体操运动的推进,也是对我省艺术体操后备力量状况的检测与评估,2004年江苏省少儿艺术体操比赛于7月15-16日在扬州市举行,本次
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资源型城市中产业结构具有城市布局分散的产业结构单一化,资源结构超重性,经济结构稳态性,产业结构趋同性。资源型
运用文献法、现场观摩和录像资料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中的难度动作有关问题进行探讨,着重对难度动作的完成质量、难度的发展趋势、所选难度的类别来评价成套
【摘要】阐述了数学模型方法的教育功能.更新数学教育观念,有利于学生数学模式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学生数学观的形成.给出了培养学生构建数学模型能力的途径与作用.  【关键词】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方法;数学教育;数学化    随着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蓬勃发展和有序进行,新的课程标准理念正在逐渐走进广大一线教师的心里,落实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
摘要:创新思维是指对事物间的联系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從而创造出新事物的思维方法,是一切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总和,一切需要创新的活动都离不开思考。离不开创新思维,可以说,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活动的开始,而教师所要做的是为创新品质的培育与生长提供价值引导和有利的环境支持,引导和激发、培植、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而经常进行数学探究活动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诗”与“志”的关系是中国诗学研究的重要命题,先秦诸子对“诗”、“志”关系多有论述,但从传世文献的记载来看,曾整理、研究过《诗》,对《诗》多有论述的孔子,除“志之所至,诗亦
文学体裁对语体风格的形成关系甚大。组诗的系统性、包容性文体特征决定了其语言形式的独特性,使其能融抒情、叙述与对话语体为一体,形成了多元语体格局,满足不同语境下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