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最基本的数学能力。但由于计算工具的逐步普及,社会生活对计算技能的要求正在逐步降低,小学教材对计算能力要求也有所调低了。但计算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计算能力的提高,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那么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注意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的基础。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从而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就数学本身,特别是数学计算教学而言,好像只是枯燥乏味的数字“开会”,只是在玩一系列的数字游戏。对于小学生,比起好玩的游戏,卡通漫画和好看的电视来说,数学真可以算得上是乏味到家。因此,我在教学中渗入游戏。如:在“比较小数大小”的教学中,我以游戏《机灵的小数点》出示,让学生玩乐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知道小数点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平时教学中,积极准备数学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接力比赛,抢答,评智慧小星等。
另外,在数学计算教学中,我还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学生从乐中得益,从乐中长智,不知不觉就迷上了数学。
二、加强学生对算法和算理的理解
新课标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在教学时,应结合实际问题理解算理,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是实践的一个难点。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思维多样化,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决问题,追求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是以学生的发展和提高为基本目标的。只有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探索算法,逐步优化算法。如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电影院》时让学生分析题目列出式子26×21。两位数的乘法已经学过,本题只是多了进位,为此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并在小组中交流计算方法。学生汇报情况:
①26×21=26×7×3=182×3=546
②26×20=52026×1=26520+26=546
③20×21=4606×21=126420+126=546
④竖式计算
<D:\书\排版\速读·上旬201601\1上打包11.19\Image\QQ截图20151116093326.png>
接着对比算法、优化算法,这些算法之间有什么联系?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让学生独立思考这些问题后进行小组交流,最后归纳总结。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经历比较、分析和选择的过程,让学生在与同伴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优化的主体是学生,优化的结果不是一种答案。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1.培养学生在计算时养成打草稿的良好习惯
计算时,不喜欢打草稿,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布置了计算题,有的同学直接口算,有的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大多数的计算题,除了少数学生确实能够直接口算出结果以外,大多数学生恐怕没有这个能力。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草稿本,认认真真地打草稿,严格督促学生落实,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地会养成这一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检查、验算的习惯
现在的学生做作业就像完成任务,不管三七二十一,写完了就行,这就导致了计算错误率高。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随时提醒学生检查,如,数字看错了没有,运算顺序错了没有,数字写错了没有等,无法口算的还应该验算,看结果是否正确。每次作业都提醒、强调,同时教师亲自走到学生中间督促、落实,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慢慢养成了自主检查、验算的习惯了。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作业和练习的书写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
四、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小学数学教学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教师可运用以下方式加强思维训练。
1.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
过去计算教学以“算”为主,学生没有“说”的机会。现在重视“说”的训练,但缺乏说的指导。因此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如在教第六册混合运算74+100÷5×3时,可引导学生复习混合运算顺序,然后叫学生结合例题思考,并用符号勾画出运算顺序,让学生说出:这道题里有几种运算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使学生沿着图示指引的思路,按顺序、有条理的思考和回答问题。可引导学生这样说:这道题有加法、除法和乘法,先算100除以5的商,再乘以3的积,最后求74与积的和。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2.加强直观,重视操作演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配合直观操作,突出计算规律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凑十”过程,边动手,边思考,用操作帮助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尽快找到计算捷径,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如:根据0和1在计算中的特征,在掌握简便算法的基础上可进行口算。如240×300,110×60。又如102与78相乘积是多少?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究,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总之,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长期进行培养和训练。作为教师,我们在教给学生正确的计算方法的同时,还应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并持之以恒地培养。
一、注意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的基础。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从而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就数学本身,特别是数学计算教学而言,好像只是枯燥乏味的数字“开会”,只是在玩一系列的数字游戏。对于小学生,比起好玩的游戏,卡通漫画和好看的电视来说,数学真可以算得上是乏味到家。因此,我在教学中渗入游戏。如:在“比较小数大小”的教学中,我以游戏《机灵的小数点》出示,让学生玩乐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知道小数点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平时教学中,积极准备数学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接力比赛,抢答,评智慧小星等。
另外,在数学计算教学中,我还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学生从乐中得益,从乐中长智,不知不觉就迷上了数学。
二、加强学生对算法和算理的理解
新课标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在教学时,应结合实际问题理解算理,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是实践的一个难点。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思维多样化,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决问题,追求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是以学生的发展和提高为基本目标的。只有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探索算法,逐步优化算法。如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电影院》时让学生分析题目列出式子26×21。两位数的乘法已经学过,本题只是多了进位,为此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并在小组中交流计算方法。学生汇报情况:
①26×21=26×7×3=182×3=546
②26×20=52026×1=26520+26=546
③20×21=4606×21=126420+126=546
④竖式计算
<D:\书\排版\速读·上旬201601\1上打包11.19\Image\QQ截图20151116093326.png>
接着对比算法、优化算法,这些算法之间有什么联系?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让学生独立思考这些问题后进行小组交流,最后归纳总结。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经历比较、分析和选择的过程,让学生在与同伴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优化的主体是学生,优化的结果不是一种答案。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1.培养学生在计算时养成打草稿的良好习惯
计算时,不喜欢打草稿,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布置了计算题,有的同学直接口算,有的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大多数的计算题,除了少数学生确实能够直接口算出结果以外,大多数学生恐怕没有这个能力。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草稿本,认认真真地打草稿,严格督促学生落实,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地会养成这一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检查、验算的习惯
现在的学生做作业就像完成任务,不管三七二十一,写完了就行,这就导致了计算错误率高。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随时提醒学生检查,如,数字看错了没有,运算顺序错了没有,数字写错了没有等,无法口算的还应该验算,看结果是否正确。每次作业都提醒、强调,同时教师亲自走到学生中间督促、落实,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慢慢养成了自主检查、验算的习惯了。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作业和练习的书写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
四、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小学数学教学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教师可运用以下方式加强思维训练。
1.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
过去计算教学以“算”为主,学生没有“说”的机会。现在重视“说”的训练,但缺乏说的指导。因此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如在教第六册混合运算74+100÷5×3时,可引导学生复习混合运算顺序,然后叫学生结合例题思考,并用符号勾画出运算顺序,让学生说出:这道题里有几种运算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使学生沿着图示指引的思路,按顺序、有条理的思考和回答问题。可引导学生这样说:这道题有加法、除法和乘法,先算100除以5的商,再乘以3的积,最后求74与积的和。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2.加强直观,重视操作演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配合直观操作,突出计算规律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凑十”过程,边动手,边思考,用操作帮助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尽快找到计算捷径,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如:根据0和1在计算中的特征,在掌握简便算法的基础上可进行口算。如240×300,110×60。又如102与78相乘积是多少?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究,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总之,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长期进行培养和训练。作为教师,我们在教给学生正确的计算方法的同时,还应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并持之以恒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