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生活化理念要求教师以生活化的视野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而对所学的化学知识有一个升华。文章立足于高中化学与生活的关系,结合高中化学教学经验,探讨了高中化学生活化理念的构建与实施途径。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回归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3-0096-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生活化”的回归始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这一理念越来越成为现代课程发展的重要理念。学生从初中开始正式接触化学,在接触的过程中会发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有很多化学现象,利用化学也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我们对于化学的学习完全可以生活化,即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从生活中了解化学,同时又用化学知识去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化学回归生活,才能达到化学教学的根本目的。
  一、 理论层面阐述为何倡导高中化学生活化的回归
  1.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
  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杜威提出教育的本质有三种: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改造。关于教育即生活,杜威强调,“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所以我们可以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活”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校的教育要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二是学校的教育要体现生活,关注生活,建构美好的生活。这种“教育即生活”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不仅给当时的美国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也给我们现在的教学很大的启示。
  2.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的中心思想。他强调:“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看似只是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字序颠倒,然而意思也是不一样的。二者相结合,相渗透,便为教学生活化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持。
  二、 如何实现高中化学生活化的回归
  1. 从生活中来——将生活现象引入课堂
  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包含了化学知识,比如铁锅生锈就可以把生活实际和金属的吸氧腐蚀联系起来;苹果汁变色现象和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联系起来;还有水果能解酒是因为水果里所含有机酸和酒里面所含乙醇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形成酯类物质的这一问题与酯化反应的教学联系起来等等。把学生生活中常见而又无法解释的现象引入化学课堂,与所学知识相结合,相补充,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求知兴趣,同时能够深刻地感受化学魅力。
  2. 到生活中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因此教师务必按照化学课程标准,引导学生学好化学,以化学的视角,运用化学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做出判断和解决,引导学生理解生活中的物质、环境与化学的关系,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来应用于生活,形成化学观和科学观。例如,生活中经常会有人不小心打破体温计,体温计里面的水银一旦外漏,则会散落到地面、桌面上,甚至会散布在空气中,从而引起汞污染,危害到了人们的健康。那么打破体温计以后应该怎么做呢?学了化学以后我们可以告诉学生,应该先开窗通风,然后戴手套将颗粒大的水银妥善收集,放在封口的小瓶中,对细小的无法收集的水银,可用硫磺粉末洒在水银洒落的地方。水银和硫磺反应生成不易挥发的硫化汞,能防止水银挥发到空气中,这样就会降低水银外漏对人体形成的伤害,减少汞污染。这样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觉化学是实用的,引导他们运用化学原理积极展开思维,不仅可以使他们树立环保意识,而且可逐步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高于生活——完善学生生活学科化的过程
  知识按照获取途径可以分为直接经验所得和间接经验所得。学生通过学习化学教材获取到的知识便是间接经验所得,虽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容易被学生理解,然而依旧是间接经验,无法真正地融入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之中,也就是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化学内涵。毕竟,化学生活化并不是高中化学的全部,教师在贯彻化学生活化理念的同时,也要切记推进与完善学生生活学科化的过程,也就是在学生真正地理解的基础上,重新构建和存储以生活经验形态存在的学科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地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真正使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真正理解化学的内涵和真谛。如在进行高一化学《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到城市各个区域测定雨水的pH值,然后引导学生开展调查分析,并进行有关“本市酸雨的形成原因及对策”的研究性学习,利用所学的二氧化硫的性质来研究酸雨的危害,提出一系列可行的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措施。
  三、结语
  《学会生存》是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供职的法国教育思想家埃德加·富尔于1972年向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长递交的一份研究报告,在这份报告中富尔指出:“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化学是一门枯燥的课程,同时又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学科,因此化学教学一定要结合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才能生成有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杜威. 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154
  [2] 陶行知.我们的信条. 陶行知全集第1卷:88
  [3] 王祖浩编.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
  [4] 巩五中.高中化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实践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 2012,(09)
  [5] 毛善云.让生活走进化学课堂——浅析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活知识的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8)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目前校本教研活动时间短、被动听的人多、研讨人员积极性不高、活动前准备不充分、效果不好的实际情况,设计校际联动教研活动从而达到促进校本教研活动实效性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校际教研;校本教研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3-016-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03.006  一、问题提
摘要:以“氧化还原反应”主题复习为课例,从“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入手,注重化学大概念统领,渗透分类观念和学科应用价值,完成“实验—理论—建模—应用”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发展化学学科素养。  关键词:主题式复习;“宏微符”三重表征;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8)11-0063-05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
摘要:初中生学习化学的过程像新生儿认识世界一样,需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者以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来指导初中化学教学,在物质的分类教学中运用了直观感知——形成图式、样例归纳——丰富图式、图式标识——运用图式、整体构建——发展图式等四种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初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图式  文章编号:1008-0546(2018)12-0037-03 中图分类
摘要:本文以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为例,研究化学实验在促进学生认识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文章主要从学生认识角度的增加,认识方式的优化两个方面,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展开研究。  关键词:化学认识;认识角度;认识方式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8-0083-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8.032  一、化
摘要:以盐类水解复习课为例,分析了基于真实情境下实际问题解决的化学课堂就是依托于真实的情境,在情境的引发下围绕问题解决开展系列的学生探究活动,实现了以问题驱动引导学生的深度学习,使学生在深度参与中获得了深刻的体验。  关键词:真实情境;学生活动;问题解决;深度学习  文章编号:1008-0546(2020)09-0044-04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
Learners make mistakes and reinforce1 them because they produce sentences too carelessly or too early. You will avoid mistakes if you follow a couple of rules:  学习者犯错并错得根深蒂固是因为他们造句时太粗心或太草率。如果你遵循以下几条规则
摘要:以“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一课时为例,通过对化学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强化学生的责任担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化学的学科思想,从而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社会责任;创新意识;宏观;微观  文章编号:1008-0546(2021)01-0025-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 .issn.1008-0546.202
摘要:以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二部分——“元素周期律”的教学为例,介绍化学理论课的课型研究和“问题导学法”在中学化学常态课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元素周期律;问题导学法;课型;化学理论课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9-0052-06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9.017  
摘要:文章结合实验教学课堂案例,提出利用化学实验帮助高中学生建立“微粒观”,促进其认识角度的拓展和认识方式的优化。以实验为手段,搭建桥梁,探讨实验教学在促进学生认识发展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化学实验;认识角度;认识方式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1-0000-00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
摘要:以“爱护水资源”为例,在一系列真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中:以跨学科情境为导向、以实验探究为载体、以角色扮演为点缀、以问卷调查为依据、以社会责任为己任,逐步探索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情境教学,爱护水资源  文章编号:1008-0546(2020)05-0019-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