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习作难的重要原因在于习作没有成为儿童学习和生活的真实需要。“交际语境”写作理念认为写作是为了达成特定的交际目的,针对某个话题、面向明确或潜在读者进行的意义建构和书面交流。通过还原话题、角色、对象、目的和方式等语境要素,儿童可以明了“为什么写”和“如何写”,进入真实写作的状态,解决动机激活、意识形成、知识学习、习惯养成等问题。小学阶段,“交际语境”理念引领下的习作课堂应该努力做到:灵活选择,确定习作内容;遵循规律,运用交际语境;善于发现,引导知识学习;因势利导,组织交流评价。
关键词:交际语境;儿童;语境要素;真实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7B-0004-06
【人物速写】
语文教师不但要做专家,还要做杂家。对此,倪潜梅“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和许多语文教师一样,倪潜梅喜爱读书。她读的书很杂。儿童文学充满着天真纯洁之气,可以触摸儿童生命的灵性;古典文学是她的最爱,曾有过3天内背30多篇古文的“壮举”;也常沉醉于小说散文,在别人的故事中体味着自己的人生;教育教学专著、期刊置于案头枕边,可以助力专业的成长;捧起哲学、美学方面的书,仿佛穿越时空而悟见世界的真相……
除了喜爱读书,她喜爱一切美好、自然的事物。爱过画画,练过书法,背着画夹去写生,临过《张迁碑》摹过《颜勤礼》;喜爱语文的感性,也喜爱数学的理性,师范学的是数学,工作后却教了语文;小时候吹过口琴,上师范练过笛子,工作后拉过小提琴;不太会养花,周围的植物却认识很多……
杂,让倪潜梅成了孩子们眼中的半本“百科全书”。好奇的、天真的孩子们会有很多问题,从天上到地下,从过去到现在,从动物到植物……她总能解答一二,并引着他们向更深的地方去探寻。春天,她带着孩子们读《昆虫记》,到公园里认植物、找昆虫,到郊外植树;冬天,她和孩子们读《森林报》,一起养水仙,静候花开的日子;科技节,她和孩子们一起搭高塔、做叶脉书签;艺术节,她和孩子们排小合唱,演课本剧。然后,和孩子们一起用文字记录下这些时光,让生活的美好成为永恒。
杂,让倪潜梅的课堂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精彩。她能用简笔画帮助孩子们理解词语,创设简明深远的情境,也能选择合适的音乐渲染气氛,激发情感。因为知道得多,所以她的心灵就拥有了许多柔软的触角,在意很多的细节,对教材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她选择了“儿童阅读形象构建和发展的思考与尝试”的课题进行研究,因为在她眼中,语文有形有色、有声有韵,语文教师要努力展现语言的美,以自己丰富的心灵,唤起学生细腻美好的情感,培养儿童构建阅读形象的能力,真正去感受语言进而爱上语言。她还进行了“交际语境下儿童写作生活构建的研究”,因为在她的眼中,语文中有花鸟鱼虫,有天文地理,有悲欢离合,有真善美丑,藏着世间万象,语文教师要带着儿童去写作,用心灵的低吟浅唱映照世界的点点波光。在与儿童的交往中,在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中,倪潜梅活泼、沉静而温和。
杂,让倪潜梅成了老师们心中的“能人”。其他学科的教师,研课时喜欢请她帮着“看一眼”,写了文章愿意和她交流,教学中的难题愿意和她探讨,心中的烦恼也喜欢向她倾诉。她办过学校的报纸,组织过读书的沙龙,改进过研课的机制,提出过学校文化建设的意见……凡是为了孩子的成长、为了教师的发展、为了学校的提升的事情,她都愿意尽心尽力去做。与老师们共同行进在教育研究的路上,倪潜梅热情、从容而宽厚。
人生有尽,学习不止。杂是生命的缤纷,专是生命的执着。因专而杂,因杂而专,倪潜梅愿意怀着对教育的热爱,去拥抱整个世界的美好……
“作文难写,习作难教”,是语文教师共同的感受。张志公先生在谈到写作教学为什么这么难时曾说:我想这也许跟对待作文这件事有些不对头的看法有关系。任何难题,破解的关键在于找到事情的本源。同理,解决“作文难”的问题,我们不妨顺着难的现象去探寻难的根源。
一、源起:习作难的症结是什么
“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现实中,儿童對习作的兴趣如何?前一阵子我们对儿童习作现状作了一个调查,发放了1300多份学生问卷,涉及城镇和乡村十多所小学。在写作兴趣一栏中,回答“喜欢写作”的学生占34%,“一般”和“不喜欢”的占66%。在作业的先后次序上,回答“最先写作文的”占19%,回答“无所谓”的占22%,选择“最后写作文”的占59%。可见,心里“喜欢写作”的学生本不算多,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即使“喜欢写作”的学生,也不无畏难、退缩的情绪。不喜欢写、不愿写就不可能经常写,作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言语活动,不经常写就不会写,不会写,则越不愿写。习作教学就在这个怪圈中不停地打转,儿童言语生命的成长缓慢而艰难。
那么,儿童习作兴趣缺失的原因在哪儿?通过观察、学习和思考,我们认为关键在于他们没有真正明白为什么要写作文。习作教学中,我们向来只思考“如何解决作文”的问题,很少追问“作文可以解决什么”的问题;向来只让学生“要好好写作文”,很少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写好作文”。因为不知道“为什么而写”,所以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因为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所以“胡编乱造”“虚情假意”风行。作文,没有将儿童当下和未来生活的需要结合起来,没有将言语发展和儿童的精神成长同构共生,致使写作成为身体之外的累赘,精神之上的附加,因而饱受诟病。
儿童习作应该面向儿童的世界,成为儿童生活的真实需要。荣维东先生在《交际语境写作》一书中指出:真实的写作应该是基于生活、工作、学习以及精神、心灵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真实语境下的表达和交流,它总是针对特定的读者、环境,为着实现特定意图的言语表达行为,是有机的结构体和意义表现场。[1]所以,重视“交际语境”的作用——在真实的场景中,教会学生自由地表达与交流,发展学生的书面交流能力,才是解决习作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交际语境”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交际语境”
语境原指文章或言谈中一句话的上句或下句,一段话的上段或下段,后指与语言相关的一切社会环境。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不仅是思想的信号,更是行为的方式,语言与语境紧密联结在一起,在交际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交际语境”意味着一切的语言都是从交际中产生的,一切的语境对交际有着重要的影响。以此来观照写作,写作可以看作是为了达成特定交际目的,针对某个话题、面向明确或潜在读者进行的意义建构和书面交流。[2]
2.“交际语境”写作的构成要素
写作源于生活,交流是主要目标,所以,完成一次有意义的写作活动,要在语境中展开,要明了我是谁,要说给谁听,在什么情境下说,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说。不是所有的情境都可以称为语境的,语境应该由话题、角色、对象、目的、方式等要素构成。[3]
(1)话题。话题一般指“谈论什么”或“写什么”,它规定了写作的方向和范围。围绕话题,大家可以表达不同看法。习作教学中,话题是一个抓手,是指导学生展开交流和讨论的引发点。[4]
(2)角色。很多专家把这一要素称之为“作者”。无论什么样的文字,都要解决“谁来说”的问题,作者是话语的表达者、言说的主体,写作就是作者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过程。但在写作的过程中,作者以什么样的身份来言说是经常变换的,要有充分的角色意识,因此,我们以“角色”来强调言说者的不同身份。
(3)对象。也就是这篇文章是写给谁看的,有的专家将其表述为“读者”。为了强调每一次的写作都有施予方和受予方,所以我们把这一要素定义为“对象”。
(4)目的。就是通过言说要实现怎样的愿望。话题只是限制了说的内容和范围,目的确定写作的意图。明确的目的,才能让人产生写作的动机,生成写作的内容。如果话题处于整个语境的基础位置,那么目的应当位于高处,它引领整个写作活动的展开。
(5)方式。李吉林老师曾经强调:“因为这样的内容,所以必须采用这样的方式。”内容和形式是一体的。基于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文体;面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语言。“交际语境”理念下的写作活动,语言的表现形式体现着鲜明的功能性。
我们以具体的例子来对“交际语境”写作进行说明。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习作5》中有这样一个教学内容:植物王国里有无穷的奥妙。请选择一两种植物,仔细观察,认真研究,然后把你的发现、你的研究成果写下来。不知道的可以向别人请教,还可以查资料。可以为自己的作文配上插图,有条件的还可以附照片。
按照本次习作的要求,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了综合探究活动,通过观察、询问、查资料等方式,全面了解一种植物。可是在写作过程中遇到了问题:不少学生掌握了很多材料,特别是通过网络收集的资料多而杂。习作中,他们往往把资料堆积起来,没有主题没有重点,甚至把网络下载的内容原封不动地搬上作文本,不知道如何转化、加工和组织语言,偏离了习作学习的目标。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可以在“交际语境”理念的引领下,通过对象、角色等的设置与还原,让学生发现语言运用的價值,明白写什么、如何写。
三、“交际语境”运用的价值分析
“交际语境”写作强调还原角色、对象、目的等语境要素,营建沟通和交流的场景,让学生处于自然的交流状态之中。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儿童的言语表达真实地发生,解决习作教学中的诸多问题。
1.激活写作动机
儿童写作的主要瓶颈在于写作兴趣的缺失,在交际的语境中,他们能进一步明确“为什么写”“写给谁看”,引发写作的欲望。斯皮维曾这样说过:“读者对作者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能成为作者发明创造的有力工具。正如许多老师所意识到的,一旦作者能预想出读者已知的、想要知道的和将对他们的思维方式产生影响的东西,反过来会有助于创作。”[5] 交际语境,让儿童作为主人去使用语言,并期望达成自己的目的,他们自然会对习作充满着期待。
2.培养写作意识
当儿童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我们往往认为他们是缺少生活。其实,在很多时候,他们并不缺少生活,缺少的是写作的意识,不能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写作的内容。“为了习作”的教学理念往往把生活和作文割裂开来,认为生活仅仅是作文的素材库,儿童要到生活中去寻找作文的内容。而“交际语境”理念则认为,应该“通过作文”,让儿童更好地生活和学习。生活和作文是一体的,就如“人是语言的存在”一样,我们可以在一切的生活中运用语言,用语言去思考和表达一切的生活。在这样一种理念下,我们会发现许多写作内容、许多运用文字的契机,也会拥有更多的写作意愿和热情。
3.内化写作知识
有了敏锐的写作意识,基本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但如果不能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写作的兴趣是不可能长久维持的。在习作教学中,要重视“习作知识”的学习,“素养不是知识,知识的积累不一定带来素养的发展。但素养离不开知识,没有知识,素养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6]学生个体已有的言语知识和经验不仅是确定写作学习内容的点,而且会对写作学习内容的学习过程产生影响。[7]在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发现通过“交际语境”,知识学习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真实的语境激发儿童的交流愿望,现有言语经验与交流需要之间的差距成为他们产生“知识学习”的动力源泉,帮助他们较为顺利地完成交际任务,获得现实生活中的成功,而这种成功又给予其言语表达和运用的自信,形成持久的写作动力。这种动力基于写作本身,比之于偶尔的“活动激发”更为深刻。
4.养成写作习惯
只有兴趣自然不行,写作过程中需要写作者付出艰辛的劳动,别人无法替代。王国维先生曾经说过做学问的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用在写作上同样如此。写作者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要经历百转千回的心路,在不断的言语实践过程中熟练地运用文字,并形成文字运用的习惯。 从“愿意写”到“会写”,到“习惯写”,需要“意志”的支撑,这种意志的形成,对于儿童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然,儿童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状况,面对作文这项劳动,其耐心、恒心、毅力的欠缺都是正常的。教师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关注儿童写作的题材、能力的获得,还需要鼓励和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让写作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在不断的坚持中体会到写作生活的幸福美好。教师应该基于“交际语境”的理念,搭建丰富的言语交际平台,鼓励儿童在共同的言语关注和频繁的言语交往中持续写作,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四、“交际语境”理念下习作课堂的建构
1.灵活选择,确定习作内容
选择什么样的内容组织儿童学习写作、进行言语实践活动,这是习作教学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在“为了作文”的文章“制作”过程中,不少教师固有的“写人、叙事、写景、说理、实用”等类型观,让习作内容的选择受到很大的限制。而在“交際语境”理念的引领下,习作的天地更为广阔,习作学习的内容选择也更为自由。因为儿童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从“呱呱坠地”开始,儿童就开始了“牙牙学语”,他们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愿望。后来,认了字,读了书,除了语文,儿童还要学习数学、科学、音乐、美术……无论哪一门学科的学习都要借助语言文字来进行。家庭里,他们要在语言的交际中和父母相处;学校里,要在语言的交际中与同伴玩耍,与老师交流。比起“写成一篇好文章”来,儿童在不同的情境中获得特定的语言能力,更好地学习与生活,则显得尤为重要。在“交际语境”的理念下,不但话题可以更为广阔,目的可以更为多元,形式也可以更为丰富,故事、诗歌、剧本、速写、笔记、资料活页、标签、摘要、小册子、广告、评论、解说词、通讯报道等等,都可以作为教学的内容。
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能力等特点,选择适合的习作内容。如“我的节日我作主”这一话题,儿童可以建议者的角色向老师、家长、同学等倡议设立某个校园节日或城市节日;也可以组织策划者的角色告知参与者节日怎么过;还可以将自己想象成一个有奇遇的人,介绍自己奇妙的经历。与之对应,便可以写成建议书、活动方案和想象作文。当然,这三方面的内容,不可随意甚至盲目安排,如果是四年级的学生,想象作文可能比较合适,而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写建议书和活动方案也许更为合适。
2. 遵循规律,运用“交际语境”
小学生的“语境”运用,应该注意几个方面。
第一要真。“语境”的目的是让儿童进入真实的语言交流情境,从而让写作真实地发生,所以真实是“语境”的生命。这种真实,有着丰富的内涵。首先,“语境”可以发现和利用现实生活中“现成的写作课程序资源”,使写作回归其运用的实际情境之中,完成真实复杂的写作任务。同时,“真实”不仅是真人、真事、真内容,还包括一种拟真状态,也就是语境的真实或叫做交际语境要素上的具体。[8]也就是说,课堂上的写作教学要尽可能与现实生活、学习中的写作样式和形态接轨。但在课堂有限的空间中,我们并不能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切引入课堂,需要进行选择。同时,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可能并不纯粹和典型,有很多并不属于写作的因素,需要在教学中加以优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创设”一种逼真的写作环境和氛围,让课堂进一步逼近真实的生活世界,这是课堂学习向真实生活世界转化的主要途径。
第二要趣。朱自强教授说:“如果我们要对童年负责的话,就要建立以童年为本位的童年生态学,倡导整体论的生态人生观。”[9]习作教学中,语境的创设也应该适合儿童,尊重童年。在儿童的世界里,一切东西都是活的,是有思想、会说话的,他们的心灵单纯而美好,喜爱童话,关心动物,向往自然。因此,在创设语境的时候,我们应该以一颗童心去观照童年,选取儿童理解的、喜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语境,让儿童的言语生命在“真、善、美”的语境中不断生长。
第三要广。“交际语境写作”也容易引起一些误解,以为仅仅限于日常意义上人与人的交往写作,其实所有的写作都离不开语境的参与。在习作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找到文章是与哪种对象进行的一种什么样的倾诉或交流,从而让写作走向“真实”。如写景,可以为景点写介绍、做导游、与友人交流;写一件事,是给伙伴看还是给父母或其他的人看。即便是很私密的日记,也有“自己”这一读者对象。所以,像通知、启事、新闻报道这样的实用文教学需要创设语境,其他类型的习作教学也要善于运用语境。这样,学生的习作将会更自然流畅,便由此产生更多的乐趣。
3. 善于发现,引导知识学习
当下,习作教学中对于“精准知识”的教学关注度越来越高。王荣生老师认为:从语文课程的观点来看,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首先是个知识的问题,合意的能力要有合意的知识来构建。我们在教学中发现,通过“交际语境”,知识学习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习作的知识从哪儿来?首先是从习作目的中来。内容和形式永远是一体的,每次的习作到底要对谁说、说什么、怎么说,师生可以观察生活,通过讨论发现完成言语交际任务所需的知识密码。其次,师生可以共同寻找、选择典型的例文,在阅读中去发现并提炼出此次写作、此类文章所需要的知识,搭建习作的有效支架。“每一个文本都有其核心价值,我们可以通过教学将其变成学生的文化积淀。”[10]在习作教学中,我们要选好典型的阅读材料,发挥这些文本的核心价值,指导学生获得更多的写作知识。
如《老虎写启事》的习作教学。课前,我让学生收集并阅读各种各样的启事。课堂上,我优选了森林中的《寻物启事》《停水启事》《征文启事》,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朗读。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三个问题:“你还知道哪些启事?”“启事可以分哪几个部分?”“写启事时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通过学习与交流,学生知晓了启事的基本格式,知道了“要交待清楚哪些”“怎样写”的重要性,提炼并总结出“要点明确、格式规范、语言简洁、礼貌用语”等知识,同时针对具体的启事内容探讨不同的写作要点。事实证明,只要把握要点,付诸实践,不断练习,反思总结,便能逐步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越用越熟,越用越好。 4. 因势利导,组织交流评价
在“交际语境”写作中,我们不必刻意地另外搭建习作交流和评价的平台,因为习作的出发点是为了完成某种言语交际的任务,能否很好地完成习作任务就成为评价的重要标准。我们只需顺势而为,引领学生在语境中产生写作动机,在语境中写作,在语境中完成交流和评价的任务。
仍以《介绍一种植物》为例。我们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习作介绍给弟弟妹妹,也可以让作者扮演农民向大家介绍植物的用途,还可以给植物做标签,把学生的作品用于校园与班级的环境布置中。在交流中,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向弟弟妹妹介绍植物,描写要细致些,语言要生动些,多一些形象的比喻、拟人等等;向别人推销东西,语言要客气,讲究诚信,不能夸大其词;给植物做标签,因为篇幅有限,一定要拣最重要的内容写。交往中,他们共同感受着习作的优点与不足,参与习作的评价与修改,进一步提升了习作的能力。
再以《老虎写启事》为例。儿童在真實的交际语境中会感受到: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在写启事时一定得注意言语的文明礼貌;要让读者一目了然,启事的语言得更加简洁,内容多时可以列出小标题;如果希望大家顺利地完成任务,一定要把关键信息、行动要点交待清楚。在“语境”中完成习作的交流和评价,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语言是为交流服务的,心中时时有读者。可以想象,如果能把这样的思想渗透于每一次的习作教学之中,让儿童从中明确“真实交际”的目的,他们的眼睛、心灵、思维、情感将从狭窄的空间朝向更广阔的生活、更深邃的世界,其习作必然会呈现出不同的风度和气象。
于漪老师说:语言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语言和思想、情感同时发生,它本身就是意识、思维、情感 、人格的组成部分。因此,语文学习不仅是外在的“形式学习”,更重要的还有其内在的“心灵成长”,包括思维、情感、性格、能力等的成长。[11]可以说,“交际语境”写作,便是这种成长的合适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2][8]荣维东.交际语境写作[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6:52.59.51.
[3]倪潜梅.生活是最美的文字[J].语文教学通讯, 2017(5).
[4]李冲锋.交际语境写作:理论基础与情境创设[J].语文教学通讯, 2016(11).
[5][美]莱斯利·P.斯特弗等.教育中的建构主义——《21世纪人类学习的革命》译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44.
[6]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 , 2016(4).
[7]周子房.功能性写作学习——写作教学教什么[N].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81.
[9]朱自强.中国儿童文化第一辑 /方卫平主编[M].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4:4.
[10][11]于漪.语文教学现状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 2016(10).
责任编辑:宣丽华
关键词:交际语境;儿童;语境要素;真实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7B-0004-06
【人物速写】
语文教师不但要做专家,还要做杂家。对此,倪潜梅“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和许多语文教师一样,倪潜梅喜爱读书。她读的书很杂。儿童文学充满着天真纯洁之气,可以触摸儿童生命的灵性;古典文学是她的最爱,曾有过3天内背30多篇古文的“壮举”;也常沉醉于小说散文,在别人的故事中体味着自己的人生;教育教学专著、期刊置于案头枕边,可以助力专业的成长;捧起哲学、美学方面的书,仿佛穿越时空而悟见世界的真相……
除了喜爱读书,她喜爱一切美好、自然的事物。爱过画画,练过书法,背着画夹去写生,临过《张迁碑》摹过《颜勤礼》;喜爱语文的感性,也喜爱数学的理性,师范学的是数学,工作后却教了语文;小时候吹过口琴,上师范练过笛子,工作后拉过小提琴;不太会养花,周围的植物却认识很多……
杂,让倪潜梅成了孩子们眼中的半本“百科全书”。好奇的、天真的孩子们会有很多问题,从天上到地下,从过去到现在,从动物到植物……她总能解答一二,并引着他们向更深的地方去探寻。春天,她带着孩子们读《昆虫记》,到公园里认植物、找昆虫,到郊外植树;冬天,她和孩子们读《森林报》,一起养水仙,静候花开的日子;科技节,她和孩子们一起搭高塔、做叶脉书签;艺术节,她和孩子们排小合唱,演课本剧。然后,和孩子们一起用文字记录下这些时光,让生活的美好成为永恒。
杂,让倪潜梅的课堂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精彩。她能用简笔画帮助孩子们理解词语,创设简明深远的情境,也能选择合适的音乐渲染气氛,激发情感。因为知道得多,所以她的心灵就拥有了许多柔软的触角,在意很多的细节,对教材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她选择了“儿童阅读形象构建和发展的思考与尝试”的课题进行研究,因为在她眼中,语文有形有色、有声有韵,语文教师要努力展现语言的美,以自己丰富的心灵,唤起学生细腻美好的情感,培养儿童构建阅读形象的能力,真正去感受语言进而爱上语言。她还进行了“交际语境下儿童写作生活构建的研究”,因为在她的眼中,语文中有花鸟鱼虫,有天文地理,有悲欢离合,有真善美丑,藏着世间万象,语文教师要带着儿童去写作,用心灵的低吟浅唱映照世界的点点波光。在与儿童的交往中,在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中,倪潜梅活泼、沉静而温和。
杂,让倪潜梅成了老师们心中的“能人”。其他学科的教师,研课时喜欢请她帮着“看一眼”,写了文章愿意和她交流,教学中的难题愿意和她探讨,心中的烦恼也喜欢向她倾诉。她办过学校的报纸,组织过读书的沙龙,改进过研课的机制,提出过学校文化建设的意见……凡是为了孩子的成长、为了教师的发展、为了学校的提升的事情,她都愿意尽心尽力去做。与老师们共同行进在教育研究的路上,倪潜梅热情、从容而宽厚。
人生有尽,学习不止。杂是生命的缤纷,专是生命的执着。因专而杂,因杂而专,倪潜梅愿意怀着对教育的热爱,去拥抱整个世界的美好……
“作文难写,习作难教”,是语文教师共同的感受。张志公先生在谈到写作教学为什么这么难时曾说:我想这也许跟对待作文这件事有些不对头的看法有关系。任何难题,破解的关键在于找到事情的本源。同理,解决“作文难”的问题,我们不妨顺着难的现象去探寻难的根源。
一、源起:习作难的症结是什么
“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现实中,儿童對习作的兴趣如何?前一阵子我们对儿童习作现状作了一个调查,发放了1300多份学生问卷,涉及城镇和乡村十多所小学。在写作兴趣一栏中,回答“喜欢写作”的学生占34%,“一般”和“不喜欢”的占66%。在作业的先后次序上,回答“最先写作文的”占19%,回答“无所谓”的占22%,选择“最后写作文”的占59%。可见,心里“喜欢写作”的学生本不算多,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即使“喜欢写作”的学生,也不无畏难、退缩的情绪。不喜欢写、不愿写就不可能经常写,作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言语活动,不经常写就不会写,不会写,则越不愿写。习作教学就在这个怪圈中不停地打转,儿童言语生命的成长缓慢而艰难。
那么,儿童习作兴趣缺失的原因在哪儿?通过观察、学习和思考,我们认为关键在于他们没有真正明白为什么要写作文。习作教学中,我们向来只思考“如何解决作文”的问题,很少追问“作文可以解决什么”的问题;向来只让学生“要好好写作文”,很少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写好作文”。因为不知道“为什么而写”,所以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因为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所以“胡编乱造”“虚情假意”风行。作文,没有将儿童当下和未来生活的需要结合起来,没有将言语发展和儿童的精神成长同构共生,致使写作成为身体之外的累赘,精神之上的附加,因而饱受诟病。
儿童习作应该面向儿童的世界,成为儿童生活的真实需要。荣维东先生在《交际语境写作》一书中指出:真实的写作应该是基于生活、工作、学习以及精神、心灵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真实语境下的表达和交流,它总是针对特定的读者、环境,为着实现特定意图的言语表达行为,是有机的结构体和意义表现场。[1]所以,重视“交际语境”的作用——在真实的场景中,教会学生自由地表达与交流,发展学生的书面交流能力,才是解决习作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交际语境”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交际语境”
语境原指文章或言谈中一句话的上句或下句,一段话的上段或下段,后指与语言相关的一切社会环境。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不仅是思想的信号,更是行为的方式,语言与语境紧密联结在一起,在交际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交际语境”意味着一切的语言都是从交际中产生的,一切的语境对交际有着重要的影响。以此来观照写作,写作可以看作是为了达成特定交际目的,针对某个话题、面向明确或潜在读者进行的意义建构和书面交流。[2]
2.“交际语境”写作的构成要素
写作源于生活,交流是主要目标,所以,完成一次有意义的写作活动,要在语境中展开,要明了我是谁,要说给谁听,在什么情境下说,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说。不是所有的情境都可以称为语境的,语境应该由话题、角色、对象、目的、方式等要素构成。[3]
(1)话题。话题一般指“谈论什么”或“写什么”,它规定了写作的方向和范围。围绕话题,大家可以表达不同看法。习作教学中,话题是一个抓手,是指导学生展开交流和讨论的引发点。[4]
(2)角色。很多专家把这一要素称之为“作者”。无论什么样的文字,都要解决“谁来说”的问题,作者是话语的表达者、言说的主体,写作就是作者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过程。但在写作的过程中,作者以什么样的身份来言说是经常变换的,要有充分的角色意识,因此,我们以“角色”来强调言说者的不同身份。
(3)对象。也就是这篇文章是写给谁看的,有的专家将其表述为“读者”。为了强调每一次的写作都有施予方和受予方,所以我们把这一要素定义为“对象”。
(4)目的。就是通过言说要实现怎样的愿望。话题只是限制了说的内容和范围,目的确定写作的意图。明确的目的,才能让人产生写作的动机,生成写作的内容。如果话题处于整个语境的基础位置,那么目的应当位于高处,它引领整个写作活动的展开。
(5)方式。李吉林老师曾经强调:“因为这样的内容,所以必须采用这样的方式。”内容和形式是一体的。基于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文体;面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语言。“交际语境”理念下的写作活动,语言的表现形式体现着鲜明的功能性。
我们以具体的例子来对“交际语境”写作进行说明。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习作5》中有这样一个教学内容:植物王国里有无穷的奥妙。请选择一两种植物,仔细观察,认真研究,然后把你的发现、你的研究成果写下来。不知道的可以向别人请教,还可以查资料。可以为自己的作文配上插图,有条件的还可以附照片。
按照本次习作的要求,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了综合探究活动,通过观察、询问、查资料等方式,全面了解一种植物。可是在写作过程中遇到了问题:不少学生掌握了很多材料,特别是通过网络收集的资料多而杂。习作中,他们往往把资料堆积起来,没有主题没有重点,甚至把网络下载的内容原封不动地搬上作文本,不知道如何转化、加工和组织语言,偏离了习作学习的目标。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可以在“交际语境”理念的引领下,通过对象、角色等的设置与还原,让学生发现语言运用的價值,明白写什么、如何写。
三、“交际语境”运用的价值分析
“交际语境”写作强调还原角色、对象、目的等语境要素,营建沟通和交流的场景,让学生处于自然的交流状态之中。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儿童的言语表达真实地发生,解决习作教学中的诸多问题。
1.激活写作动机
儿童写作的主要瓶颈在于写作兴趣的缺失,在交际的语境中,他们能进一步明确“为什么写”“写给谁看”,引发写作的欲望。斯皮维曾这样说过:“读者对作者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能成为作者发明创造的有力工具。正如许多老师所意识到的,一旦作者能预想出读者已知的、想要知道的和将对他们的思维方式产生影响的东西,反过来会有助于创作。”[5] 交际语境,让儿童作为主人去使用语言,并期望达成自己的目的,他们自然会对习作充满着期待。
2.培养写作意识
当儿童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我们往往认为他们是缺少生活。其实,在很多时候,他们并不缺少生活,缺少的是写作的意识,不能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写作的内容。“为了习作”的教学理念往往把生活和作文割裂开来,认为生活仅仅是作文的素材库,儿童要到生活中去寻找作文的内容。而“交际语境”理念则认为,应该“通过作文”,让儿童更好地生活和学习。生活和作文是一体的,就如“人是语言的存在”一样,我们可以在一切的生活中运用语言,用语言去思考和表达一切的生活。在这样一种理念下,我们会发现许多写作内容、许多运用文字的契机,也会拥有更多的写作意愿和热情。
3.内化写作知识
有了敏锐的写作意识,基本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但如果不能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写作的兴趣是不可能长久维持的。在习作教学中,要重视“习作知识”的学习,“素养不是知识,知识的积累不一定带来素养的发展。但素养离不开知识,没有知识,素养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6]学生个体已有的言语知识和经验不仅是确定写作学习内容的点,而且会对写作学习内容的学习过程产生影响。[7]在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发现通过“交际语境”,知识学习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真实的语境激发儿童的交流愿望,现有言语经验与交流需要之间的差距成为他们产生“知识学习”的动力源泉,帮助他们较为顺利地完成交际任务,获得现实生活中的成功,而这种成功又给予其言语表达和运用的自信,形成持久的写作动力。这种动力基于写作本身,比之于偶尔的“活动激发”更为深刻。
4.养成写作习惯
只有兴趣自然不行,写作过程中需要写作者付出艰辛的劳动,别人无法替代。王国维先生曾经说过做学问的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用在写作上同样如此。写作者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要经历百转千回的心路,在不断的言语实践过程中熟练地运用文字,并形成文字运用的习惯。 从“愿意写”到“会写”,到“习惯写”,需要“意志”的支撑,这种意志的形成,对于儿童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然,儿童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状况,面对作文这项劳动,其耐心、恒心、毅力的欠缺都是正常的。教师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关注儿童写作的题材、能力的获得,还需要鼓励和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让写作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在不断的坚持中体会到写作生活的幸福美好。教师应该基于“交际语境”的理念,搭建丰富的言语交际平台,鼓励儿童在共同的言语关注和频繁的言语交往中持续写作,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四、“交际语境”理念下习作课堂的建构
1.灵活选择,确定习作内容
选择什么样的内容组织儿童学习写作、进行言语实践活动,这是习作教学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在“为了作文”的文章“制作”过程中,不少教师固有的“写人、叙事、写景、说理、实用”等类型观,让习作内容的选择受到很大的限制。而在“交際语境”理念的引领下,习作的天地更为广阔,习作学习的内容选择也更为自由。因为儿童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从“呱呱坠地”开始,儿童就开始了“牙牙学语”,他们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愿望。后来,认了字,读了书,除了语文,儿童还要学习数学、科学、音乐、美术……无论哪一门学科的学习都要借助语言文字来进行。家庭里,他们要在语言的交际中和父母相处;学校里,要在语言的交际中与同伴玩耍,与老师交流。比起“写成一篇好文章”来,儿童在不同的情境中获得特定的语言能力,更好地学习与生活,则显得尤为重要。在“交际语境”的理念下,不但话题可以更为广阔,目的可以更为多元,形式也可以更为丰富,故事、诗歌、剧本、速写、笔记、资料活页、标签、摘要、小册子、广告、评论、解说词、通讯报道等等,都可以作为教学的内容。
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能力等特点,选择适合的习作内容。如“我的节日我作主”这一话题,儿童可以建议者的角色向老师、家长、同学等倡议设立某个校园节日或城市节日;也可以组织策划者的角色告知参与者节日怎么过;还可以将自己想象成一个有奇遇的人,介绍自己奇妙的经历。与之对应,便可以写成建议书、活动方案和想象作文。当然,这三方面的内容,不可随意甚至盲目安排,如果是四年级的学生,想象作文可能比较合适,而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写建议书和活动方案也许更为合适。
2. 遵循规律,运用“交际语境”
小学生的“语境”运用,应该注意几个方面。
第一要真。“语境”的目的是让儿童进入真实的语言交流情境,从而让写作真实地发生,所以真实是“语境”的生命。这种真实,有着丰富的内涵。首先,“语境”可以发现和利用现实生活中“现成的写作课程序资源”,使写作回归其运用的实际情境之中,完成真实复杂的写作任务。同时,“真实”不仅是真人、真事、真内容,还包括一种拟真状态,也就是语境的真实或叫做交际语境要素上的具体。[8]也就是说,课堂上的写作教学要尽可能与现实生活、学习中的写作样式和形态接轨。但在课堂有限的空间中,我们并不能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切引入课堂,需要进行选择。同时,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可能并不纯粹和典型,有很多并不属于写作的因素,需要在教学中加以优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创设”一种逼真的写作环境和氛围,让课堂进一步逼近真实的生活世界,这是课堂学习向真实生活世界转化的主要途径。
第二要趣。朱自强教授说:“如果我们要对童年负责的话,就要建立以童年为本位的童年生态学,倡导整体论的生态人生观。”[9]习作教学中,语境的创设也应该适合儿童,尊重童年。在儿童的世界里,一切东西都是活的,是有思想、会说话的,他们的心灵单纯而美好,喜爱童话,关心动物,向往自然。因此,在创设语境的时候,我们应该以一颗童心去观照童年,选取儿童理解的、喜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语境,让儿童的言语生命在“真、善、美”的语境中不断生长。
第三要广。“交际语境写作”也容易引起一些误解,以为仅仅限于日常意义上人与人的交往写作,其实所有的写作都离不开语境的参与。在习作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找到文章是与哪种对象进行的一种什么样的倾诉或交流,从而让写作走向“真实”。如写景,可以为景点写介绍、做导游、与友人交流;写一件事,是给伙伴看还是给父母或其他的人看。即便是很私密的日记,也有“自己”这一读者对象。所以,像通知、启事、新闻报道这样的实用文教学需要创设语境,其他类型的习作教学也要善于运用语境。这样,学生的习作将会更自然流畅,便由此产生更多的乐趣。
3. 善于发现,引导知识学习
当下,习作教学中对于“精准知识”的教学关注度越来越高。王荣生老师认为:从语文课程的观点来看,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首先是个知识的问题,合意的能力要有合意的知识来构建。我们在教学中发现,通过“交际语境”,知识学习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习作的知识从哪儿来?首先是从习作目的中来。内容和形式永远是一体的,每次的习作到底要对谁说、说什么、怎么说,师生可以观察生活,通过讨论发现完成言语交际任务所需的知识密码。其次,师生可以共同寻找、选择典型的例文,在阅读中去发现并提炼出此次写作、此类文章所需要的知识,搭建习作的有效支架。“每一个文本都有其核心价值,我们可以通过教学将其变成学生的文化积淀。”[10]在习作教学中,我们要选好典型的阅读材料,发挥这些文本的核心价值,指导学生获得更多的写作知识。
如《老虎写启事》的习作教学。课前,我让学生收集并阅读各种各样的启事。课堂上,我优选了森林中的《寻物启事》《停水启事》《征文启事》,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朗读。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三个问题:“你还知道哪些启事?”“启事可以分哪几个部分?”“写启事时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通过学习与交流,学生知晓了启事的基本格式,知道了“要交待清楚哪些”“怎样写”的重要性,提炼并总结出“要点明确、格式规范、语言简洁、礼貌用语”等知识,同时针对具体的启事内容探讨不同的写作要点。事实证明,只要把握要点,付诸实践,不断练习,反思总结,便能逐步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越用越熟,越用越好。 4. 因势利导,组织交流评价
在“交际语境”写作中,我们不必刻意地另外搭建习作交流和评价的平台,因为习作的出发点是为了完成某种言语交际的任务,能否很好地完成习作任务就成为评价的重要标准。我们只需顺势而为,引领学生在语境中产生写作动机,在语境中写作,在语境中完成交流和评价的任务。
仍以《介绍一种植物》为例。我们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习作介绍给弟弟妹妹,也可以让作者扮演农民向大家介绍植物的用途,还可以给植物做标签,把学生的作品用于校园与班级的环境布置中。在交流中,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向弟弟妹妹介绍植物,描写要细致些,语言要生动些,多一些形象的比喻、拟人等等;向别人推销东西,语言要客气,讲究诚信,不能夸大其词;给植物做标签,因为篇幅有限,一定要拣最重要的内容写。交往中,他们共同感受着习作的优点与不足,参与习作的评价与修改,进一步提升了习作的能力。
再以《老虎写启事》为例。儿童在真實的交际语境中会感受到: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在写启事时一定得注意言语的文明礼貌;要让读者一目了然,启事的语言得更加简洁,内容多时可以列出小标题;如果希望大家顺利地完成任务,一定要把关键信息、行动要点交待清楚。在“语境”中完成习作的交流和评价,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语言是为交流服务的,心中时时有读者。可以想象,如果能把这样的思想渗透于每一次的习作教学之中,让儿童从中明确“真实交际”的目的,他们的眼睛、心灵、思维、情感将从狭窄的空间朝向更广阔的生活、更深邃的世界,其习作必然会呈现出不同的风度和气象。
于漪老师说:语言本身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语言和思想、情感同时发生,它本身就是意识、思维、情感 、人格的组成部分。因此,语文学习不仅是外在的“形式学习”,更重要的还有其内在的“心灵成长”,包括思维、情感、性格、能力等的成长。[11]可以说,“交际语境”写作,便是这种成长的合适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2][8]荣维东.交际语境写作[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6:52.59.51.
[3]倪潜梅.生活是最美的文字[J].语文教学通讯, 2017(5).
[4]李冲锋.交际语境写作:理论基础与情境创设[J].语文教学通讯, 2016(11).
[5][美]莱斯利·P.斯特弗等.教育中的建构主义——《21世纪人类学习的革命》译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44.
[6]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 , 2016(4).
[7]周子房.功能性写作学习——写作教学教什么[N].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81.
[9]朱自强.中国儿童文化第一辑 /方卫平主编[M].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4:4.
[10][11]于漪.语文教学现状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 2016(10).
责任编辑:宣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