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要让学生学好数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小学生的主要思维形式是直观形象思维,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对学生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这样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像是被捆住了手脚,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会逐渐产生厌学情绪。而快乐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可以变学生厌学为乐学,达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下面谈一谈我在多年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总结的快乐教学法:
一、在生活情境中体验我要学
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运用数学的乐趣。《数学課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
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轻松学习。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我先用学生已经认识的三角形创设情境:早晨上学的时候,粗心的“小马虎”——三角形把一条边忘在了家里(我在计算机上将三角形的一条边移走),(我)“你们看,这还是一个三角形吗?”(学生)“不是”。(我)“对,它就是今天我们要来认识的新朋友——角”。在这里我以学生早晨上学出门的情景导入要学的课题《角的初步认识》。而在探究新知部分,我继续利用以下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角。①找一找。让学生尝试找一找校园情景图中的角。②说一说。说一说生活中在哪里见过角。③指一指,让学生指一指实物中的哪个部分才是角。学生在“找一找”、“说一说”、“指一指”的活动中完成了对生活中、情境中角的感知。这样,课虽停,意未尽,学生的思考还在继续。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宽松、融洽的环境,让数学从学生的课本中走出来,使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
二、在游戏情境中体验玩中学
数学游戏要求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使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的最佳情景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
课堂教学时创设游戏情境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例如在教学100以内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复习整理课时,我采用了小组竞赛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竞赛分为三部分:口算、我当小考官和抢答思考题。每一项均为全班参与,并从各组选出不同人次进行评判记入该组成绩。由于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以比赛的形式上复习课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学自己出题考自己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我经常创设形式活泼又有竞争性的“数学扑克”:“争上游”、“拍大数”;富于思考启发性的“摘苹果”、“帮白兔收萝卜”、“小鸟回家”等游戏,学生们都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直观形象的数学游戏可以引导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形象地表演“数的组成”、“数的分解”、“数字歌”、“找邻居”、“找朋友”、“送信”、“争当优秀售货员”等游戏都是借助学生的表演动作和生活常识来理解数学知识。
三、在实践情境中体验做中学
由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而学具、实物模型的情境操作是最好的显性活动.教师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创造“最近发展区”。注意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在延伸课《在实践中体验对称图形》一课中,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我让学生们从我事先剪好的各种图形中找出他们认为的对称图形,这使得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当然,他们找出的图形有对也有错,而我便利用此时机向学生们解释什么是对称图形,并借此提出对称图形的概念,让他们在头脑中对对称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然后我趁热打铁,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亲自动手剪一些对称图形,并许诺他们将剪得好的图形在课后可以贴在教室的墙上,把我们的教室装扮得更加漂亮。
总之,课堂情境的创设,能为学生打开一个学习数学的窗口。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自己的参与实践中会产生诸多复杂的心理体验,从而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学生在有趣、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对数学有了更加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创新的乐趣;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聆听、互助、接纳、赞赏;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树立了自信;在发现问题,应用问题的过程中,深刻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体现了数学中的快乐教学法。
一、在生活情境中体验我要学
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运用数学的乐趣。《数学課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
在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轻松学习。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我先用学生已经认识的三角形创设情境:早晨上学的时候,粗心的“小马虎”——三角形把一条边忘在了家里(我在计算机上将三角形的一条边移走),(我)“你们看,这还是一个三角形吗?”(学生)“不是”。(我)“对,它就是今天我们要来认识的新朋友——角”。在这里我以学生早晨上学出门的情景导入要学的课题《角的初步认识》。而在探究新知部分,我继续利用以下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角。①找一找。让学生尝试找一找校园情景图中的角。②说一说。说一说生活中在哪里见过角。③指一指,让学生指一指实物中的哪个部分才是角。学生在“找一找”、“说一说”、“指一指”的活动中完成了对生活中、情境中角的感知。这样,课虽停,意未尽,学生的思考还在继续。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宽松、融洽的环境,让数学从学生的课本中走出来,使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
二、在游戏情境中体验玩中学
数学游戏要求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使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的最佳情景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
课堂教学时创设游戏情境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例如在教学100以内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复习整理课时,我采用了小组竞赛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竞赛分为三部分:口算、我当小考官和抢答思考题。每一项均为全班参与,并从各组选出不同人次进行评判记入该组成绩。由于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以比赛的形式上复习课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学自己出题考自己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我经常创设形式活泼又有竞争性的“数学扑克”:“争上游”、“拍大数”;富于思考启发性的“摘苹果”、“帮白兔收萝卜”、“小鸟回家”等游戏,学生们都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直观形象的数学游戏可以引导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形象地表演“数的组成”、“数的分解”、“数字歌”、“找邻居”、“找朋友”、“送信”、“争当优秀售货员”等游戏都是借助学生的表演动作和生活常识来理解数学知识。
三、在实践情境中体验做中学
由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而学具、实物模型的情境操作是最好的显性活动.教师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创造“最近发展区”。注意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在延伸课《在实践中体验对称图形》一课中,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我让学生们从我事先剪好的各种图形中找出他们认为的对称图形,这使得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当然,他们找出的图形有对也有错,而我便利用此时机向学生们解释什么是对称图形,并借此提出对称图形的概念,让他们在头脑中对对称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然后我趁热打铁,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亲自动手剪一些对称图形,并许诺他们将剪得好的图形在课后可以贴在教室的墙上,把我们的教室装扮得更加漂亮。
总之,课堂情境的创设,能为学生打开一个学习数学的窗口。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自己的参与实践中会产生诸多复杂的心理体验,从而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学生在有趣、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对数学有了更加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创新的乐趣;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聆听、互助、接纳、赞赏;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树立了自信;在发现问题,应用问题的过程中,深刻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体现了数学中的快乐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