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ms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对中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提高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教学改革
  
  一、中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工业分析与检验是“产品质量的眼睛”,是企业对生产原料、半成品和生产成品能否达到其性能,有关职能部门用来分析试样和检验其安全性能的必备环节。调查显示,各学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基本与本专业对口,就业率均为98%以上,形成该专业人才就业形势非常好的局面。虽然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好,但从毕业生对专业的认知、学习状况、课程设置、培养方法和质量、企业对所接受的中职毕业生的认可度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中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教学状况。
  笔者对五所开设有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学校的学生进行了学习情况的调研,共发出调查问卷819份,收回772份,回收率为88.2%。调查统计结果见下表:
  调查结果显示:(1)大部分学生喜欢其所报读的专业并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是感兴趣的,这有利于他们的进一步学习。(2)凡是开展了理论和技能训练一体化教学的学校,都普遍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并且对技能训练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希望加大技能训练的强度,增加技能训练的时间。(3)中职生学习质量的好与差,企业对学校所培养毕业生的认可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职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课程设置的内容是否与实际工作相一致,因此,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内容应来自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岗位的实际知识与技能。(4)学生专业课程学不好的原因之一是教材的理论内容多,实践内容少,理论与实践相脱节,这与学生所要求的理论少,多动手,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的需求相违背。
  2.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近几年,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各学校对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教学都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并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一些调整或改革,但这些学校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改革深度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改革力度也不够,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专业课程体系与企业需要的知识技能不相称;二是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三是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的比例失衡,某些学校还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科的体系性,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现象等弊端。
  3.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教学方法。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职业教育教学来说,已不能完全适用。传统教学法强调以教师为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师而进行。由于教学计划及大纲的要求,使得教师主要是教会学生一定限度的书本知识,以完成教学任务,最终的考核也主要是以记忆类的知识为主,而不是考查企业迫切需要的实践动手能力。虽然目前某些学校对此专业进行了教学改革,如采用项目教学法,但由于仪器设备的局限和进行一体化教学经验的不足,收效并不明显,教学改革仍任重道远。
  
  4.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教材使用情况。
  在教材使用上,大部分学校使用的是传统教材。这类教材,内容自成体系且结构庞大,理论性较强,难度也较大。教师普遍反映学时不够,学生则反映太难听不懂,同时,还存在教学内容滞后的现象,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在教材中体现不够,不能贴近生物技术行业的实际需要。近年来有些学校编写了部分“校本教材”,以分析检测项目为模块,充分体现工作环境下的情境学习,训练项目真实,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5.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实训条件情况。
  各校都有一定实验实训室,但各校之间的分析设备、型号、数量、项目的差异很大。多数学校具备了常规分析检测实训室,有的学校建设了与产品生产线配套的质量分析检验室,学生可以按照产品的要求,了解生产过程、分析检测方法和质量监控内容,从而提高自身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职业技能。而对于一体化实训室,则还有部分学校没有建立起来。
  6.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师资队伍。
  目前担任此专业教学的教师以分析类相关专业毕业的教师为主,具备了相关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教学能力。随着以就业为导向教育理念的深入,学校加大引进有实践经验工作者力度,并加强原有教师的培训工作,使大部分教师都具备了“双师型”教师的基本素养,基本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但调研发现,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的观念仍在部分教师头脑中根深蒂固,教学理念及方法与时代脱节;二是随着学校专业招生数的增加,部分专业教师疲于应付日常教学,难以有时间进行专业教学技能的提升和参与企业生产实践;三是部分教师的责任心有待加强。
  二、中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教学改革的对策
  鉴于所出现的问题,下文就如何提高中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教学质量作一番探讨,以适应新形势下企业的需求。
  1.专业培养目标设置要与行业需求相适应。
  学校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确立培养目标。学校可组建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为主的专业顾问委员会,及时把握企业需求及变化,并以此为出发点确立和调整培养目标。调研结果表明,企业普遍认为对中职生的合理定位,有助于提高学生就业的稳定性。因此,学校应把中职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智能型的一线操作者”,并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重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专业课程设置要与行业岗位需求相适应。
  笔者认为,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打破传统的老三段式课程设置模式,学生的专业课程设置要从岗位需求出发,将本专业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整合理论与实践课程,确定课程结构。同时也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考证的要求,围绕所需掌握的职业能力,细化课程内容,设计针对性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设置的课程既能支撑专业教学,又能支撑职业资格证书考证,将学历教育与培训考证紧密结合。
  3.构建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课程和教材体系。
  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开发校本教材,建立具有明显职教特色的课程和教材体系。学校要打破传统的按照技术学科进行教材编写的模式,开发和推广与现代分析检测技术发展、应用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和案例性课程和教材。在综合性和案例性课程和教材的开发中,既可将原有若干科目教学内容按照职业活动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整合,也可完全打破学科体系,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形成围绕工作需求的新型教学项目,使其具备实践性、趣味性和前瞻性。
  4.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由于中职生基础文化素质普遍薄弱,在教学方面,采用多模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与应用工具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与职业素质。教师要创设工作情境,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加强实操训练,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开展企业项目实训,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开展项目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要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可采用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学校要为专职教师的企业实践创造必要的条件,定期安排教师到各类企业参加实践学习,还要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校担任兼职教师。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举办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培训班、接收教师实践锻炼、提供技术资料等途径,不断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作者单位:广东省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校)
  责任编辑:何丽华
其他文献
【正】 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信件的发表,昭雪了文艺理论领域内关于“形象思维”的一大冤狱,也为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正确地、科学地阐述这一理论问题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
互通式立体交叉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很多其设计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高速公路的造价与运营本文重点分析了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时应特别重视的问题.并
本文从普通学校现有资源出发,从知识的内涵和外延、知识的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六个方面来探讨高中数学拓展性资源开发方向.
当前教育教学的观念正在逐步改变,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过渡到素质教育已成为必然.这就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适应这一转变呢?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尝试,我认为应该做到
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重视美术教学结果,忽略了学习过程.探究式教学是以研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内容,本文作者通过尝试在学前
本文以电气控制线路教学需求为导向,利用Flash在界面设计、人机交互等方面的优势,结合Flash动画和AS编程功能,设计开发界面友好、便于操作的《具有过载保护的单向控制线路》
摘要:受地域、经济等条件限制,目前山区幼师英语教学呈现出改革的必然趋势。如何根据本地实际推进这一改革对山区职业教育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从思想意识、学生兴趣、英语基本技能和社会需求出发,结合本地实际进行改革,是山区教师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山区;幼师英语;改革  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山区幼儿教育也日益受到重视,不少年轻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特别是对幼儿英语的早期学习尤为重视
目前,中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于财务会计的教学模式仍然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模式,对学生的主体作用的重视程度不高,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
【正】 有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资料在分析《祝福》一文时说“关于魂灵有无的询问,道出她(祥林嫂)对鬼神的信念发生了动摇”。我们认为,这样评价不切合文章中祥林嫂的思想实际,
介绍以联运提单为核心的集装箱直达快运列车信息管理特点,以及采用电子信箱传递信息的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