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这片广阔的生活时空里自由翱翔。教师就要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喜欢表现自我的特点,有意创设一些教学情景,沟通语文教学和学生个体生活之间的联系,将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巧妙地结合起来,自然而然地置身于真实的情境中,使学生乐于交流表达,有话可说,并能说得自然,说得流畅。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自由地、充分地动起来,让学生在玩中做,在做中学,这样,学生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那么,怎样让低年级学生真正地动起来,让他们由心动到行动,直到让全班同学互动,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习,在互动中发展呢?
一、始终“引诱”每个学生心动地寻找生活中的语文实践
“引诱”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上课开始,极大部分教师都已经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兴趣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甚至延伸到课堂之外。因为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求知的兴趣一旦被调动,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乐此不疲。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教学中创造地开发教材,为他们营造生活中的语文空间,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心动,真正让语文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体现语文的教学观。
1.创设情景,点燃表演的欲望。
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大部分内容都适合学生表演,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让学生说一说、唱一唱、演一演。在学习《影子》一课时,我让每位学生在阳光下动手扮演,学生兴致盎然,在自然的游戏中充满了想象,让他们的思维任意遨游,在属于自己的世界中尽情地勾画涂抹。课中还可以开设许多有趣的活动。只有让学生一次又一次的互动,内心才会掀起一次又一次的情感波澜,使他们富于幻想和充满好奇心的天性在学习中不会被消磨殆尽。
2.巧设练习,促进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材只是教会学生学习的一个道具,《小学语文教学法》就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材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凭借。”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仅靠课堂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够。老师教,学生做,充其量只是学生模仿的过程。只有让他们勇于实践,主动探索,还要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让他们在生活这个大课堂中学习语文。因此,我们要精心设计课后练习,丰富语文课的外延。在学完《坐井观天》之后,我对学生们说:“青蛙听了小鸟的劝告,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请你想一想,也可以和父母一起动脑筋。”第二天,学生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看法。有的说,青蛙跳出了井口,大吃一惊,原来天真的无边无际,大的很。有的说,青蛙骂小鸟是骗子,它才不会相信,一辈子都呆在井底。在学完《菜园里》后,我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去菜园,说说各种菜的样子、颜色,并能记住菜的名字。
二、感受生活中的语文,把内容化难为易。
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对生活充满想象。有些文章大都基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所以给学生增添了一定的难度,学生会产生畏难心理,降低学习的兴趣,语文课堂教学如果能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想象,鼓励学生根据课文的描写大胆地想象。不仅增强学生对教材的感悟,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对生活的憧憬。如《阳光》一文中有这样一句:“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苏霍姆林斯基说:“我认为课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是在于点燃学生渴望知识的火花。”在这样的课堂中,千万不要忽视那些稍微差的弱势群体。让他们动起来,要对他们特别关心,创设特定的情境,让他们解决一些基本问题和一些显而易见容易解决的问题,及时表扬和鼓励他们的进步,让他们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提高班级整体。
三、互动交流,推进合作与探究。
俗话说:“会读的不是你的,会用的才是你的。”我的经验体会是:“语言的掌握需要教师给学生搭一个台阶。”“搭台阶”,就是指新课程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思考、合作、交流,发展思维,活跃心智。怎样让低年级学生也能学会在自主、合作中探究呢?
根据教材特点,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让学生个性化地学习。如《四季》一文,以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恰逢是秋季,我索性带学生观察校园里的花草树木,一改过去只能在教室里学习的习惯,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学生顿时释然:在校园里同学们感受到秋天的来到,秋天的美丽,桂花飘香,小草变黄,落叶飞舞,菊花怒放……同学们展开想象,纷纷发言,深刻地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使语文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对语文学习产生亲切感,提高语文的积极性,展示了语文较深层次特有的魅力和生命力。正是这种别具特色的合作,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语文的综合素养,活跃了课堂,发展了自我。
总之,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思想理念,让我们带着激情走进新课堂,把生活融入课堂,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化难为易,创设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课堂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自主、合作、探究发展的空间,和学生一起自主、合作、探究,就一定能让我们低年级的语文课堂真正动起来!
一、始终“引诱”每个学生心动地寻找生活中的语文实践
“引诱”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上课开始,极大部分教师都已经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兴趣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甚至延伸到课堂之外。因为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也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求知的兴趣一旦被调动,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乐此不疲。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教学中创造地开发教材,为他们营造生活中的语文空间,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心动,真正让语文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体现语文的教学观。
1.创设情景,点燃表演的欲望。
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大部分内容都适合学生表演,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让学生说一说、唱一唱、演一演。在学习《影子》一课时,我让每位学生在阳光下动手扮演,学生兴致盎然,在自然的游戏中充满了想象,让他们的思维任意遨游,在属于自己的世界中尽情地勾画涂抹。课中还可以开设许多有趣的活动。只有让学生一次又一次的互动,内心才会掀起一次又一次的情感波澜,使他们富于幻想和充满好奇心的天性在学习中不会被消磨殆尽。
2.巧设练习,促进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材只是教会学生学习的一个道具,《小学语文教学法》就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材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凭借。”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仅靠课堂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够。老师教,学生做,充其量只是学生模仿的过程。只有让他们勇于实践,主动探索,还要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让他们在生活这个大课堂中学习语文。因此,我们要精心设计课后练习,丰富语文课的外延。在学完《坐井观天》之后,我对学生们说:“青蛙听了小鸟的劝告,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请你想一想,也可以和父母一起动脑筋。”第二天,学生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看法。有的说,青蛙跳出了井口,大吃一惊,原来天真的无边无际,大的很。有的说,青蛙骂小鸟是骗子,它才不会相信,一辈子都呆在井底。在学完《菜园里》后,我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去菜园,说说各种菜的样子、颜色,并能记住菜的名字。
二、感受生活中的语文,把内容化难为易。
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对生活充满想象。有些文章大都基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所以给学生增添了一定的难度,学生会产生畏难心理,降低学习的兴趣,语文课堂教学如果能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想象,鼓励学生根据课文的描写大胆地想象。不仅增强学生对教材的感悟,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对生活的憧憬。如《阳光》一文中有这样一句:“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苏霍姆林斯基说:“我认为课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是在于点燃学生渴望知识的火花。”在这样的课堂中,千万不要忽视那些稍微差的弱势群体。让他们动起来,要对他们特别关心,创设特定的情境,让他们解决一些基本问题和一些显而易见容易解决的问题,及时表扬和鼓励他们的进步,让他们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提高班级整体。
三、互动交流,推进合作与探究。
俗话说:“会读的不是你的,会用的才是你的。”我的经验体会是:“语言的掌握需要教师给学生搭一个台阶。”“搭台阶”,就是指新课程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思考、合作、交流,发展思维,活跃心智。怎样让低年级学生也能学会在自主、合作中探究呢?
根据教材特点,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让学生个性化地学习。如《四季》一文,以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恰逢是秋季,我索性带学生观察校园里的花草树木,一改过去只能在教室里学习的习惯,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学生顿时释然:在校园里同学们感受到秋天的来到,秋天的美丽,桂花飘香,小草变黄,落叶飞舞,菊花怒放……同学们展开想象,纷纷发言,深刻地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使语文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对语文学习产生亲切感,提高语文的积极性,展示了语文较深层次特有的魅力和生命力。正是这种别具特色的合作,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语文的综合素养,活跃了课堂,发展了自我。
总之,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思想理念,让我们带着激情走进新课堂,把生活融入课堂,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化难为易,创设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课堂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自主、合作、探究发展的空间,和学生一起自主、合作、探究,就一定能让我们低年级的语文课堂真正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