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超(化名)今年42岁,是一个外卖小哥,因为受到疫情影响经营多年的餐馆倒闭,无奈之下只好临时送起外卖。“送外卖门槛低,而且相对自由,多劳多得还能照顾到家,算是缓冲了一下。”阿超对《小康》记者说,平常他在外工作时也总能遇到一些失业的中年人送外卖或是开滴滴来维持生计。
从老板到外卖小哥,道不尽的是中年人再就业的辛酸。
此前,一位48岁男子写给上海市政府的失业求助信引发热议。写信者王先生(化名)自称高学历,曾任职外企高管,但失业三年求职无门。他和妻子育有两子,“一直在申领政府发放的微薄的失业金,加上偶尔挣到的咨询费及家里有限的储蓄勉强度日”。对此,上海市松江区就业促进中心为王先生推荐了四家公司,王先生面试了三家,最终选择了其一。但工作了一个月左右,王先生离职了。
6月13日起,王先生致信市长求职的消息在网上受到热议,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并受到人社部就业司的关注。
受多方面原因影响,与阿超、王先生一样的中高龄求职者面临着不小的再就业压力。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找不到工作日子难过。一系列职业危机、家庭危机、年龄危机、身体危机等也突如其来一拥而上,击中了不少中年人的痛处和软肋,引发社会关注。
据智联招聘《中高龄求职者就业问题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2-9月,在智联平台投递简历的35岁及以上求职者同比增长14.9%,增速为35岁以下求职者(7.3%)的兩倍以上,50岁及以上中高龄求职者同比增长32.4%,增速为35岁以下求职者的4倍以上。疫情期间因单位倒闭、停产或歇业导致中高龄劳动者再就业的比重为25.3%。
80.1%的中高龄求职者认为找工作的最大困难是年龄限制。20.6%的51-55岁中高龄求职者被正常经营的公司因年龄因素裁员,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在2020年3月已离职的35岁及以上求职群体中,到9月份仍有62.9%继续在智联平台投递简历,失业时间已超半年。其中35-49岁和50岁及以上群体的比例分别为63.6%和54.7%。
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谈到,我国就业市场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保持平稳,但不同年龄的劳动力群体间出现结构性分化。根据问卷调查,疫情期间因单位倒闭、停产或歇业导致中高龄劳动者再就业的比重为25.3%,新冠肺炎疫情是前三季度中高龄求职者规模高于往年的最主要外生变量。
中高龄求职者就业压力增大的原因,在李强看来主要有年龄价值减损导致被裁概率更高、专业技能和企业岗位要求错配、知识更新能力弱化提高了就业壁垒、家庭流动性低阻碍了异地再就业等。
在再就业上有着难言之隐的刘祥(化名)颇为感慨。因为疫情等原因,他所在的公司倒闭了。“我是从事旅游业的,工作好多年没有想到会突然丢掉饭碗。再去找工作,学历体力精力等方面都拼不过年轻人,现在还待业在家找不到合适工作。身边失业朋友有的干起保险有的在打零工,大家都很不容易。”
造成中年人失业有多方面原因,广州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提到:年轻一代进入人力资源市场带来的冲击;伴随着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些领域特别是第一、第二产业的传统部门,淘汰分流部分劳动力;部分中年人员职业技能单一、水平不高,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加上择业观念陈旧,不能依靠自身的努力开辟就业门路,加大了实现再就业的难度;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对部分传统岗位带来较大的影响,导致相关岗位消失,造成中年人失业。
“其实相对于缺乏工作经验的青年人,中年人并不是劳动力市场上的脆弱群体,因此中年失业率通常较低。但是,在某些特定的历史阶段,如政策或技术进步导致的经济结构快速调整,以及经济不景气等情况,会在一定时期内导致某些地区、行业或职业的中年群体失业率升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师李洪坚博士对《小康》记者说,上个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我国国有企业实施减员增效、下岗分流,曾产生一批4050就业困难群体。近年,技术进步和新技术应用导致职业的产生和消亡加快,供给侧结构改革和部分行业实施去产能政策,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机构等,也导致相关行业的中年人失业增加。
“失业了不敢和家人说,怕他们担心。我每天都‘按时上下班’,不是去单位而是去图书馆、咖啡厅,与其说是去充电不如说是消磨时光,静不下心、无比彷徨,不停在投简历。”这是中年人肖波(化名)的近况。他看到常去的图书馆也有好几个人几乎天天来,40岁左右样子。“他们可能是自由职业,也可能和我一样,没有工作。”肖波坦言自己以往在消费方面几乎不看数目,失业以来日子过得紧巴巴,能节俭的尽量节俭,中午啃面包都是常事儿。好在肖波现在通过朋友推荐找到了一个“勉强填饱肚子”的活儿。
中年人再就业面临着不少经济社会问题,他们面临较高的长期失业风险。在再就业期间,不少中年人的家庭收入降低,家庭财务脆弱性增强。在招聘平台持续投简历的时长,反映了一个人再就业的难易程度。据智联招聘,在2020年3月已离职的35岁及以上求职群体中,到9月份仍有62.9%继续在智联平台投递简历,失业时间已超半年。其中35-49岁和50岁及以上群体的比例分别为63.6%和54.7%。随着时间流逝,技能贬值、社交疏离、自信心下降等因素,将进一步降低处于长期失业状态的中高龄求职者的再就业概率。 虽然面临“困局”,中年人再就业还是有很多优势,比如工作经验丰富,拥有一定的人际关系和财富积累,如果能用到合适的就业或创业场景,就会产生价值。但是也因他们身上存在的一些劣势,如前文提到的体力精力、适应能力、工作效率、家庭琐事等方面从而受到歧视。
不只是年龄,在就业市场,就业歧视一直存在,性别、地域、民族宗教等。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鄢圣文接受《小康》记者采访说,“女性就业歧视一直有,尤其是对中年人女性。现在三胎放开了,她们更加难找工作。年龄歧视造成的危害性挺大,会造成劳动力市场分割、人才利用及人力资本投资的低效率,增加了筛选成本和组织的内耗,群体歧视严重的话还会造成社会的阶层对立。”
年龄歧视却难以消除。“在现今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工作节奏加快导致不少行业人才的更替速度加快员工也更为年轻化,地产、金融、IT行业就很突出,也在逐渐影响渗透到其他行业并带快了行业节奏。我们有的客户就指定跟我们说要哪个年龄段的, 比如中层高层就往往以35周岁、40周岁作为一个年龄红线。以前相对来说在年龄方面没有那么普遍和死板。”多年从事猎头工作的李阳(化名)对《小康》记者说。
在人口老龄化、延长退休年龄的大背景下,几代人共存的职场是全球就业市场的趋势之一。领英《2020人才趋势报告》发现,推迟退休和Z世代(Z世代,是指1995年至2012年出生的一代人)的到来,意味着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员工年龄多元化格局。领英人才网相关负责人向《小康》记者介绍,“优秀人才的价值与年龄无关,具有包容性的企业将从中受益。全球89%的人才专业人士表示,拥有各个年龄层的员工队伍,能让一家公司更加成功,拥有宝贵商业技能和经验的年长员工也是一个值得挖掘的人才库。”
回到最开始社会关注度比较广泛的写信给市长的王先生案例。《小康》记者采访了上海市人社局和王先生所在的松江区相关部门。
据了解,4月9日,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收到12333热线转来的市民王先生“失落大龄职场男的求助信”,并立即转至王先生户籍所在地松江区就业促进中心提供服务。松江区就业促进中心第一时间安排就业援助员与王先生取得联系,协助其办理求职登记,并于4月12日由首席职业指导师陆春兰为其提供就业服务。
针对王先生的情况和需求,上海市、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从建立互信沟通渠道、实施个性职业指导、开展岗位匹配推薦等方面对其开展了多角度的就业服务。根据王先生的求职意向,职业指导师陆春兰告诉《小康》记者,她多方收集招聘岗位,并向多个企业进行了重点推荐,突出其在销售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能力优势,同时建议企业放宽年龄限制。在半个月内,职业指导师先后为其提供了4个岗位的应聘机会。通过面试,王先生应聘成功到一家公司担任市场部副总,但是入职三周后王先生主动离职,主要原因是自身较难融入企业文化,且觉得工作时长不固定,虽是自己期望的高薪管理岗位,仍决定辞职。
针对王先生当前情况,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介绍,他们将进一步整合本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资源,从三方面着重做好跟踪服务:进一步摸排相应岗位资源,指导企业对招聘年龄增加包容性,加大对王先生的推荐力度,为其争取更多面试机会;遴选具有资深行业经验的就业服务专家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进一步帮助其梳理自身优势,扩大岗位选择范围,增强重返职场的适应性;根据其创业意愿和需求,由市、区创业服务机构和创业专家志愿团为其提供创业能力测评、创业辅导、政策解读、业务申办等服务。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及行业转型等市场环境的变化,具有较高学历、技能和管理经验的40岁以上面临重新择业的专业人士(简称“双高人群”)已成为4050求职人群中新的组成部分。对于此类人群的求职问题,政府人社部门高度关注并实施了一系列针对性服务。
上海市人社部门正通过加大适配岗位的推送力度、便捷职业指导获取途径、发挥首席职业指导师专业作用、精准描绘“职业画像”开展诊断服务等方法促进就业。结合数据分析和服务经验,对王先生这类“双高人群”的主要特征进行了“职业画像”,具体表现为对行业发展认知存在偏差、求职期望过高、求职行为偏于被动、家庭责任重、择业顾虑多。通过重塑行业认知、开展心理疏导、尝试职业转型、强化职业适应等方面实施精细化求职诊断和服务指引。
“王先生如今在求职过程中也有创业的意愿,对此我们也根据他的需求安排了创业指导专家对他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该专家也是创业成功的企业家。此外,如果他的创业符合相关政策帮扶,我们也会在这方面给与支持。”松江区就业促进中心主任殷华对《小康》记者说。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那么对非“双高人群”、学历技术偏低的中年失业人群,如何促进他们更好地就业?从上到下各级政府也纷纷出台了相关措施。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会议提出,要继续把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宏观政策优先位置。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 以内——这是“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按照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最新部署,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将强化财政、货币等政策支持就业的导向,促进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发展,推动服务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多渠道促进灵活就业。
以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广东为例。7月27日,广东举行《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张广立介绍,针对社会救助对象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需求的无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该省建立了以失业登记为基础的就业援助制度,通过开展实名服务、实施分类帮扶、强化政策扶持等方式,积极促进他们就业创业。2021年省政府出台3.0版“促进就业九条”,在落实失业保险待遇、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供给、加强兜底安置等方面进一步提出了明确要求。从政策实施效果看,今年以来广东省就业局势呈现持续恢复、持续向好态势,1-6月全省失业人员再就业27.4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5.23万人,发放失业保险金35.13亿元、失业补助金30.57亿元。 《小康》记者从广州市人社局获悉,截至2021年8月16日, 35-55岁登记失业人员为12.10万人。从学历来看,高中及以下学历占比最多为73.56%,其次是大专学历占比为16.03%。从行业来看,登记失业人员占比居前五的行业依次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今年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5.35万,帮扶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9.7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01万人,广州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根据市就业培训系统数据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在广州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求职的35-44岁、45岁以上人群分别占比为26.33%、44.61%。中年人群为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供给的主力军。
广州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主要是通过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搭建供需平台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做好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管理工作、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帮扶、强就业监测和预警研判机制等措施稳定和扩大就业。
珠海在广东属于人口较少的中小城市,近年也出台了几份就业扶持政策,实施26项就业创业补贴,促进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创业。如对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给予岗位补贴(每人每月300元)和社会保险补贴;对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灵活就业的,给予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对失业人员参加技能培训的,给予职业培训和鉴定补贴;对失业人员成功创业的,给予一次性创业资助(10000元)、创业租金补贴(每年最高3600元,补贴期限最长3年)、创业带动就业(最高3万元)等创业补贴。对失业登记满3个月的就业困难人员,提供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补贴、送服务的“五送”标准化援助等。
中年求职者就业的最大压力不在于找不到工作,而在于找不到相对体面的合意工作,陷入“高不成來低不就”的困境。针对中年人求职者,需要多措并举以拓宽该群体的再就业之路。
据智联招聘问卷调查显示,中高龄求职者对相关就业保障政策了解得不够充分,不太了解(33.6%)或完全不了解(28.7%)的比重超过60%。学历越低对政策越不了解,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中高龄求职者不太了解或完全不了解的比重为73.2%。在被动离职的中高龄求职者中,有52.7%的人没有获得企业的失业赔偿金,这增加了中高龄求职者再就业期间的财务负担。
“赋予中高龄求职者‘心理势能’‘数字化技能’‘创业动能’。”李强对此建议,比如对于拥有较高人力资本基础的一二线城市政府,应鼓励地方政府以创业园区为载体构建区域性创业生态系统,通过购买服务、税收优惠、低息贷款等政策工具,分领域对中高龄求职者开展创业指导培训,并通过贴息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对拥有专利的中高龄求职者投放知识产权抵押贷款。
鄢圣文建议,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要兼顾民生,不只是追求经济效益,还要解决就业问题,注重岗位创造能力的提升;发展就业效率高的产业,提升人才需求承载力;创业扶持,包括对小微企业的创业辅导、税收和产业政策的引导;加大灵活就业建设,充分挖掘一些渠道、提供信息,政府还要建立跟踪反馈机制,了解反馈效果。
“针对中年人失业的现状,需要增强就业意愿、提升就业能力及转移就业、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不就业就是劳动力市场的损失,就业就能创造价值。同时也需加强他们在职学习、转岗培训。此外,除了学习能力的培训,需要对中年人进行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活跃人力资源市场、加强人力资源生产的法制建设等等。”鄢圣文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层出不穷,国家对脱贫增收一个重要的保障就是医疗保险要做到全覆盖。相关政府部门针对困难就业群体提供交通协管员、垃圾处理员等公益性岗位。
对于中年人自身,李洪坚建议他们再就业需要了解劳动力市场信息,客观认识自己的优劣势,扬长避短,合理确定求职期望,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调整好心态,避免在职场中“倚老卖老”,妥善处理好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关系,避免因个人或家庭原因影响正常工作;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持续学习,以保证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编辑/麦婉华
从老板到外卖小哥,道不尽的是中年人再就业的辛酸。
此前,一位48岁男子写给上海市政府的失业求助信引发热议。写信者王先生(化名)自称高学历,曾任职外企高管,但失业三年求职无门。他和妻子育有两子,“一直在申领政府发放的微薄的失业金,加上偶尔挣到的咨询费及家里有限的储蓄勉强度日”。对此,上海市松江区就业促进中心为王先生推荐了四家公司,王先生面试了三家,最终选择了其一。但工作了一个月左右,王先生离职了。
6月13日起,王先生致信市长求职的消息在网上受到热议,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并受到人社部就业司的关注。
受多方面原因影响,与阿超、王先生一样的中高龄求职者面临着不小的再就业压力。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找不到工作日子难过。一系列职业危机、家庭危机、年龄危机、身体危机等也突如其来一拥而上,击中了不少中年人的痛处和软肋,引发社会关注。
多重原因导致中年人失业增加
据智联招聘《中高龄求职者就业问题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2-9月,在智联平台投递简历的35岁及以上求职者同比增长14.9%,增速为35岁以下求职者(7.3%)的兩倍以上,50岁及以上中高龄求职者同比增长32.4%,增速为35岁以下求职者的4倍以上。疫情期间因单位倒闭、停产或歇业导致中高龄劳动者再就业的比重为25.3%。
80.1%的中高龄求职者认为找工作的最大困难是年龄限制。20.6%的51-55岁中高龄求职者被正常经营的公司因年龄因素裁员,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在2020年3月已离职的35岁及以上求职群体中,到9月份仍有62.9%继续在智联平台投递简历,失业时间已超半年。其中35-49岁和50岁及以上群体的比例分别为63.6%和54.7%。
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谈到,我国就业市场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保持平稳,但不同年龄的劳动力群体间出现结构性分化。根据问卷调查,疫情期间因单位倒闭、停产或歇业导致中高龄劳动者再就业的比重为25.3%,新冠肺炎疫情是前三季度中高龄求职者规模高于往年的最主要外生变量。
中高龄求职者就业压力增大的原因,在李强看来主要有年龄价值减损导致被裁概率更高、专业技能和企业岗位要求错配、知识更新能力弱化提高了就业壁垒、家庭流动性低阻碍了异地再就业等。
在再就业上有着难言之隐的刘祥(化名)颇为感慨。因为疫情等原因,他所在的公司倒闭了。“我是从事旅游业的,工作好多年没有想到会突然丢掉饭碗。再去找工作,学历体力精力等方面都拼不过年轻人,现在还待业在家找不到合适工作。身边失业朋友有的干起保险有的在打零工,大家都很不容易。”
造成中年人失业有多方面原因,广州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提到:年轻一代进入人力资源市场带来的冲击;伴随着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些领域特别是第一、第二产业的传统部门,淘汰分流部分劳动力;部分中年人员职业技能单一、水平不高,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加上择业观念陈旧,不能依靠自身的努力开辟就业门路,加大了实现再就业的难度;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对部分传统岗位带来较大的影响,导致相关岗位消失,造成中年人失业。
“其实相对于缺乏工作经验的青年人,中年人并不是劳动力市场上的脆弱群体,因此中年失业率通常较低。但是,在某些特定的历史阶段,如政策或技术进步导致的经济结构快速调整,以及经济不景气等情况,会在一定时期内导致某些地区、行业或职业的中年群体失业率升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师李洪坚博士对《小康》记者说,上个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我国国有企业实施减员增效、下岗分流,曾产生一批4050就业困难群体。近年,技术进步和新技术应用导致职业的产生和消亡加快,供给侧结构改革和部分行业实施去产能政策,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机构等,也导致相关行业的中年人失业增加。
中年人再就业的“困局”与“挑战”
“失业了不敢和家人说,怕他们担心。我每天都‘按时上下班’,不是去单位而是去图书馆、咖啡厅,与其说是去充电不如说是消磨时光,静不下心、无比彷徨,不停在投简历。”这是中年人肖波(化名)的近况。他看到常去的图书馆也有好几个人几乎天天来,40岁左右样子。“他们可能是自由职业,也可能和我一样,没有工作。”肖波坦言自己以往在消费方面几乎不看数目,失业以来日子过得紧巴巴,能节俭的尽量节俭,中午啃面包都是常事儿。好在肖波现在通过朋友推荐找到了一个“勉强填饱肚子”的活儿。
中年人再就业面临着不少经济社会问题,他们面临较高的长期失业风险。在再就业期间,不少中年人的家庭收入降低,家庭财务脆弱性增强。在招聘平台持续投简历的时长,反映了一个人再就业的难易程度。据智联招聘,在2020年3月已离职的35岁及以上求职群体中,到9月份仍有62.9%继续在智联平台投递简历,失业时间已超半年。其中35-49岁和50岁及以上群体的比例分别为63.6%和54.7%。随着时间流逝,技能贬值、社交疏离、自信心下降等因素,将进一步降低处于长期失业状态的中高龄求职者的再就业概率。 虽然面临“困局”,中年人再就业还是有很多优势,比如工作经验丰富,拥有一定的人际关系和财富积累,如果能用到合适的就业或创业场景,就会产生价值。但是也因他们身上存在的一些劣势,如前文提到的体力精力、适应能力、工作效率、家庭琐事等方面从而受到歧视。
不只是年龄,在就业市场,就业歧视一直存在,性别、地域、民族宗教等。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鄢圣文接受《小康》记者采访说,“女性就业歧视一直有,尤其是对中年人女性。现在三胎放开了,她们更加难找工作。年龄歧视造成的危害性挺大,会造成劳动力市场分割、人才利用及人力资本投资的低效率,增加了筛选成本和组织的内耗,群体歧视严重的话还会造成社会的阶层对立。”
年龄歧视却难以消除。“在现今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工作节奏加快导致不少行业人才的更替速度加快员工也更为年轻化,地产、金融、IT行业就很突出,也在逐渐影响渗透到其他行业并带快了行业节奏。我们有的客户就指定跟我们说要哪个年龄段的, 比如中层高层就往往以35周岁、40周岁作为一个年龄红线。以前相对来说在年龄方面没有那么普遍和死板。”多年从事猎头工作的李阳(化名)对《小康》记者说。
在人口老龄化、延长退休年龄的大背景下,几代人共存的职场是全球就业市场的趋势之一。领英《2020人才趋势报告》发现,推迟退休和Z世代(Z世代,是指1995年至2012年出生的一代人)的到来,意味着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员工年龄多元化格局。领英人才网相关负责人向《小康》记者介绍,“优秀人才的价值与年龄无关,具有包容性的企业将从中受益。全球89%的人才专业人士表示,拥有各个年龄层的员工队伍,能让一家公司更加成功,拥有宝贵商业技能和经验的年长员工也是一个值得挖掘的人才库。”
“职业画像”+诊断服务的上海经验
回到最开始社会关注度比较广泛的写信给市长的王先生案例。《小康》记者采访了上海市人社局和王先生所在的松江区相关部门。
据了解,4月9日,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收到12333热线转来的市民王先生“失落大龄职场男的求助信”,并立即转至王先生户籍所在地松江区就业促进中心提供服务。松江区就业促进中心第一时间安排就业援助员与王先生取得联系,协助其办理求职登记,并于4月12日由首席职业指导师陆春兰为其提供就业服务。
针对王先生的情况和需求,上海市、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从建立互信沟通渠道、实施个性职业指导、开展岗位匹配推薦等方面对其开展了多角度的就业服务。根据王先生的求职意向,职业指导师陆春兰告诉《小康》记者,她多方收集招聘岗位,并向多个企业进行了重点推荐,突出其在销售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能力优势,同时建议企业放宽年龄限制。在半个月内,职业指导师先后为其提供了4个岗位的应聘机会。通过面试,王先生应聘成功到一家公司担任市场部副总,但是入职三周后王先生主动离职,主要原因是自身较难融入企业文化,且觉得工作时长不固定,虽是自己期望的高薪管理岗位,仍决定辞职。
针对王先生当前情况,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介绍,他们将进一步整合本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资源,从三方面着重做好跟踪服务:进一步摸排相应岗位资源,指导企业对招聘年龄增加包容性,加大对王先生的推荐力度,为其争取更多面试机会;遴选具有资深行业经验的就业服务专家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进一步帮助其梳理自身优势,扩大岗位选择范围,增强重返职场的适应性;根据其创业意愿和需求,由市、区创业服务机构和创业专家志愿团为其提供创业能力测评、创业辅导、政策解读、业务申办等服务。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及行业转型等市场环境的变化,具有较高学历、技能和管理经验的40岁以上面临重新择业的专业人士(简称“双高人群”)已成为4050求职人群中新的组成部分。对于此类人群的求职问题,政府人社部门高度关注并实施了一系列针对性服务。
上海市人社部门正通过加大适配岗位的推送力度、便捷职业指导获取途径、发挥首席职业指导师专业作用、精准描绘“职业画像”开展诊断服务等方法促进就业。结合数据分析和服务经验,对王先生这类“双高人群”的主要特征进行了“职业画像”,具体表现为对行业发展认知存在偏差、求职期望过高、求职行为偏于被动、家庭责任重、择业顾虑多。通过重塑行业认知、开展心理疏导、尝试职业转型、强化职业适应等方面实施精细化求职诊断和服务指引。
“王先生如今在求职过程中也有创业的意愿,对此我们也根据他的需求安排了创业指导专家对他进行一对一的指导,该专家也是创业成功的企业家。此外,如果他的创业符合相关政策帮扶,我们也会在这方面给与支持。”松江区就业促进中心主任殷华对《小康》记者说。
“十四五”: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那么对非“双高人群”、学历技术偏低的中年失业人群,如何促进他们更好地就业?从上到下各级政府也纷纷出台了相关措施。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会议提出,要继续把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宏观政策优先位置。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 以内——这是“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按照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的最新部署,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将强化财政、货币等政策支持就业的导向,促进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发展,推动服务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多渠道促进灵活就业。
以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广东为例。7月27日,广东举行《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二级巡视员张广立介绍,针对社会救助对象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需求的无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该省建立了以失业登记为基础的就业援助制度,通过开展实名服务、实施分类帮扶、强化政策扶持等方式,积极促进他们就业创业。2021年省政府出台3.0版“促进就业九条”,在落实失业保险待遇、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供给、加强兜底安置等方面进一步提出了明确要求。从政策实施效果看,今年以来广东省就业局势呈现持续恢复、持续向好态势,1-6月全省失业人员再就业27.4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5.23万人,发放失业保险金35.13亿元、失业补助金30.57亿元。 《小康》记者从广州市人社局获悉,截至2021年8月16日, 35-55岁登记失业人员为12.10万人。从学历来看,高中及以下学历占比最多为73.56%,其次是大专学历占比为16.03%。从行业来看,登记失业人员占比居前五的行业依次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今年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5.35万,帮扶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9.7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01万人,广州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根据市就业培训系统数据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在广州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求职的35-44岁、45岁以上人群分别占比为26.33%、44.61%。中年人群为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供给的主力军。
广州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主要是通过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搭建供需平台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做好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管理工作、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帮扶、强就业监测和预警研判机制等措施稳定和扩大就业。
珠海在广东属于人口较少的中小城市,近年也出台了几份就业扶持政策,实施26项就业创业补贴,促进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创业。如对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给予岗位补贴(每人每月300元)和社会保险补贴;对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灵活就业的,给予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对失业人员参加技能培训的,给予职业培训和鉴定补贴;对失业人员成功创业的,给予一次性创业资助(10000元)、创业租金补贴(每年最高3600元,补贴期限最长3年)、创业带动就业(最高3万元)等创业补贴。对失业登记满3个月的就业困难人员,提供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补贴、送服务的“五送”标准化援助等。
如何拓宽中年人再就业之路?
中年求职者就业的最大压力不在于找不到工作,而在于找不到相对体面的合意工作,陷入“高不成來低不就”的困境。针对中年人求职者,需要多措并举以拓宽该群体的再就业之路。
据智联招聘问卷调查显示,中高龄求职者对相关就业保障政策了解得不够充分,不太了解(33.6%)或完全不了解(28.7%)的比重超过60%。学历越低对政策越不了解,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中高龄求职者不太了解或完全不了解的比重为73.2%。在被动离职的中高龄求职者中,有52.7%的人没有获得企业的失业赔偿金,这增加了中高龄求职者再就业期间的财务负担。
“赋予中高龄求职者‘心理势能’‘数字化技能’‘创业动能’。”李强对此建议,比如对于拥有较高人力资本基础的一二线城市政府,应鼓励地方政府以创业园区为载体构建区域性创业生态系统,通过购买服务、税收优惠、低息贷款等政策工具,分领域对中高龄求职者开展创业指导培训,并通过贴息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对拥有专利的中高龄求职者投放知识产权抵押贷款。
鄢圣文建议,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要兼顾民生,不只是追求经济效益,还要解决就业问题,注重岗位创造能力的提升;发展就业效率高的产业,提升人才需求承载力;创业扶持,包括对小微企业的创业辅导、税收和产业政策的引导;加大灵活就业建设,充分挖掘一些渠道、提供信息,政府还要建立跟踪反馈机制,了解反馈效果。
“针对中年人失业的现状,需要增强就业意愿、提升就业能力及转移就业、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不就业就是劳动力市场的损失,就业就能创造价值。同时也需加强他们在职学习、转岗培训。此外,除了学习能力的培训,需要对中年人进行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活跃人力资源市场、加强人力资源生产的法制建设等等。”鄢圣文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层出不穷,国家对脱贫增收一个重要的保障就是医疗保险要做到全覆盖。相关政府部门针对困难就业群体提供交通协管员、垃圾处理员等公益性岗位。
对于中年人自身,李洪坚建议他们再就业需要了解劳动力市场信息,客观认识自己的优劣势,扬长避短,合理确定求职期望,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调整好心态,避免在职场中“倚老卖老”,妥善处理好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关系,避免因个人或家庭原因影响正常工作;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持续学习,以保证自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编辑/麦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