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etor的实与名:从正名开始的罗马公法研究

来源 :求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iele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罗马的Praetor的名实问题,从翻译的角度说存在八种汉译,对Praetor官职从古罗马共和时期开始直到帝政时期的实际职掌,其最初是一种兼具行政、司法和军事职能的官职,只是到了帝政时期,Praetor才慢慢地转变为专业的司法官。因此,对Praetor一词的准确把握,应依据其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职能进行,不能通译为裁判官,最好的释义是副执政官。 全文查看链接    关于Praetor的词源,西塞罗在其《论法律》第3卷中作了很好的说明: 全文查看链接   进入元首制时期后,奥古斯都对行省制度进行改革,将之分为皇帝行省和元老院行省,前者为需要军事防卫的行省,其最高长官称Propraetor;后者是不需要军事防卫的行省,其最高长官称Proconsul[20]。由于是需要军事防卫的行省的最高长官,Praetor的统帅性格此时表现出来。尽管如此,皇帝行省的最高领导人还有Procurator(事务经管人)的名称,这是Procurator Augusti(奥古斯都的事务经管人)的简称,事实上,小普林尼(Gaius Plinius Carcilius Secundus,61或62—约113)就担任过112年的俾斯尼亚行省的Procurator[21](P677)。Procurator这个词很好地揭示了此等领导人与罗马皇帝的关系,把praetor的“名”与行省总督的“实”的距离拉开了一些。直到戴克里先(284—305年在位)在296年进行四头制改革,把仍称为Provincia(行省)的行政区划降格为“县”,把整个帝国分为101个这样的县;在县上设“州”(diocesi);在州上设大区(Prefectus)。不再分元老院行省和皇帝行省②,“县”长改称praeses。该词由“前”(prae)和“坐”(ses)两个词素组成,意思是“主持会议的人”或“主席”,其复数形式是“Praesides”,一看便知是现代的“会议主席”、“总统”一词的先祖。praeses与praetor兼有一个prae的词素,但一个是“坐在前面”,一个是“走在前面”或“冲在前面”,在这一对比中,名称变更者的偃武修文之心纤毫毕现。 全文查看链接   尽管如此,专业刑事法庭庭长的角色承担开启了Praetor含义向专业官吏方向的进一步摆动,接下来的动作是奥古斯都(公元前27—公元14年在位)于公元前23年设立了国库(aerarium)Praetor[30],他是从卸任的Praetor中通过抽签挑选人担任此任的。但中签者有可能不适任,所以这个办法不能行之久远。果然,克劳丢斯皇帝(41—54年在位)后来就废除了此制,还有关权力于本来就管理国库的财务官。事实上,在公元前23年前,奥古斯都的国库也是由财务官管理的,元首改制是因为当时的财务官为报私仇过分无情地拍卖穷人的财产[6](P425);内尔瓦皇帝(96—98年在位)步奥古斯都后尘,设立了皇库(fiscus)praetor[30]。这两者的职掌恐怕不是司法,而是发挥praetor一词包含的民政管理功能,各司其职,管理两种形式的公库[31](P127)。不过,法律事务还是有的,I.2,6,14提到了皇库与私人之间的诉讼[28](P155),I.3,1,5和I.3,11,1提到了皇库的继承权,在这些情形[28](P279,337),皇库praetor应作为法定代表人料理这些法律事务,但他已不是法官而是一方当事人了。 全文查看链接   时至今日,文武互通的官僚制度未见恢复的痕迹,但过细分工、一官一责、以责名官的制度则在大部制改革的名目下有所松动,过去的铁道部和民航总局乃至于邮电部都可以合到运输部的大名目下,“合”的理由与罗马人的理由一致:精兵简政。由此,我们在感到Praetor一词的难译之余,也感到造成这种难译的罗马公法的对于现代人的积极价值。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摘要:青年鲍德里亚在《生产之镜》一书中,指责马克思的自然观仍然是启蒙观念中的奴役性关系概念,因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基础是征服自然的物质生产。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大写的规律和自然必然性都是这种支配性思维的产物。文章依据对马克思经典文献的科学理解直接回应了鲍德里亚的上述批评,并指认了其误读马克思的根本原因在于将生态伦理中的反人类中心主义畸变为一种本体论话语,他开始走上彻底否定人类对自然的一切
摘 要:互动,即相互推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内在关系的应有体现。实现效率与公平的互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追求。现实中影响效率与公平互动实现的因素既表现在初次分配的起点和结果两个不同层面,又表现在再分配的税收和社会保障两个不同层面。为实现效率与公平的互动,必须针对诸多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效率;公平;互动;初次分配;再分配  中图分类号:F046
编者按:当代法国哲学为世界贡献了太多的哲学家和哲学理论,对法国哲学的引介和解读是中国哲学界创新发展的契机。本期“关注我们这个时代的哲学”专栏刊发了杨大春教授组织的一组探讨当代法国哲学的论文。其中,《文化与生命》一文剖析了米歇尔·亨利的文化观,对现代性造成的科学主义泛滥进行了深刻的揭示;《表象的毁灭》一文阐发了德勒兹对近代知识论哲学内在机理进行的抽丝剥茧式的剖析以及由此在差异的基础上重建哲学的努力;
石 鹏/译    摘要: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判主要从普世论、个体论和社群价值三个方面展开,并显示出从抽象的哲学向具体的政治学的兴趣转向,即争论的焦点不再是自由主义的哲学基础问题,而是现实的政治设计问题。社群主义在东亚国家得到了更多的回应,这既有政治原因也有文化原因。  关键词:社群主义;自由主义;社群  作者简介:丹尼尔·贝尔(Daniel A.Bell),贝淡宁系笔名, 牛津大学政治学博士,清
摘 要:不当得利旨在调整无法律上原因而发生的财产变动,与合同、侵权鼎足而立,是民法的基本制度。文章以比较法为视角,对德国与法国的不当得利制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以此为基础,评述了我国法律关于不当得利的规定,并提出具体的立法建议。  关键词:不当得利;返还诉权;立法建议  中图分类号:D922.2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06)02—0083—06
蒋丽梅 译    摘 要:莫卡德是他所谓的“阅读”行为的倡导者,追求一种对特定文本中特定段落的直接、可持续的阅读方式。在我们的“哲学文本”和几种“哲学翻译”实践中,为了证明这种实践的正当性,我们不但不会排除对这些经典复杂的从文学、历史、语文学,尤其是最近兴起的考古学角度进行的阐释,我们甚至还要充分利用以上的诸种方法。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希望尽可能地领会这些文本最为广博的涵义,以此消弭因我们自身
张 爽/译    摘要:全球化具有不同的层面,这些层面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甚至是相互冲突的,例如经济的全球化与社会正义的全球化。因此,对全球化进行单纯的批评和支持是没有意义的,只有理性的分析才能阐释多元全球化。在此意义上,知识分子应担负起我们时代自我理解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多元全球化;知识分子;世界公民  作者简介:车仁实(In-suk Cha),弗莱堡大学哲学博士,韩国首尔大学名誉教授
摘要:欲望在西方传统思想中一直被理解为匮乏或缺失,是一种不完善的表现,尤其在精神分析中,欲望受到强烈的压抑和否定。德勒兹极力批判这种具有唯心主义性质的传统欲望观,提倡一种积极的欲望观。他认为,欲望不是消极的力量,而是一种积极的力量,具有生产性和建设性。在这个意义上,欲望不但不应受到压抑,而且应得到自由和充分的表达。德勒兹的欲望观是一种后现代的唯物主义欲望观。  关键词:欲望;匮乏;欲望的生产性;精
摘要:受柏格森的影响,德勒兹认为,做哲学必须从差异开始。但是,在一个巨大的柏拉图主义传统哲学面前,我们如何才能真正从差异开始?德勒兹指出,我们必须毁灭表象,必须抛弃顽固的同一性思维模式,这样才能回到真正的差异本身,才能真正回归“哲思”本身。  关键词:同一;差异;表象的毁灭;反转柏拉图主义  作者简介: 王礼平(1975—),男,四川荣县人,哲学博士,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副教授,从事法国哲学研究
摘要:受柏格森的影响,德勒兹认为,做哲学必须从差异开始。但是,在一个巨大的柏拉图主义传统哲学面前,我们如何才能真正从差异开始?德勒兹指出,我们必须毁灭表象,必须抛弃顽固的同一性思维模式,这样才能回到真正的差异本身,才能真正回归“哲思”本身。  关键词:同一;差异;表象的毁灭;反转柏拉图主义  作者简介: 王礼平(1975—),男,四川荣县人,哲学博士,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副教授,从事法国哲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