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幸福学校摘要: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采用提问的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进而提高学生参与问题的积极性。因此,提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科学的提问模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提问
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方式,一直都是小学阶段教师最好把握,也最容易操作的教学方式之一。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提问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视,课堂提问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局限性。此外,课堂提问也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可以有效激发教师与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提升教师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
一、明确提问的目的,精化问题的设计
在小学阶段,学生普遍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差、自我约束能力不足等问题,在上课时,学生容易走神,或者逻辑思维混乱,造成对知识理解不充分,或是没有听到教师的讲解,这都是现阶段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而提问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改善这一现象,当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时,首先,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会集中到教师这里,这方便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其次,对于思路不清晰的学生,一个明确的问题可以有效打开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关键点,进而能让学生在自我探索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最后一个有效的提问可以为教师节省很多课堂时间,让学生利用剩余的时间多做练习,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时,除法算式12÷3,问学生“为什么要把12放在前面,12是什么数?”在这个问题中学生根据之前学过的乘法,很容易就会说出第二个数是被除数,第一个数是除数,然后教师就可以再进一步地引导学生“那么谁能告诉老师12÷3等于多少?”根据之前的算式学生就可以直接算出,当除数为12,被除数为3时,那么结果等于4。这时教师可以再次询问3与4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呢?3个4相加等于12,4个3相加等于12,所以3乘以4也等于12。这就让学生可以一举多得,在进行了加法、乘法复习的同时,也进行了除法的学习。所以,当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学生的思维就会产生一定的逻辑性,这样学生的思路就容易打开,甚至做到举一反三。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采用阶梯式提问
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教师也会发现有时候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而无法通过自己的思维进行思索。很多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这个问题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或者是否将问题考虑得很全面进行了二次思考,致使有时候学生通过表面的思考给出的答案就是错误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采用递进式的询问方法,也就是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先不要让学生着急回答,而是在第一个问题后面接二连三地追问几个问题,激发学生接收信息的刺激点,进而扩展问题,让学生重新组建问题的理解,引导学生的思路朝教师预期内的方向走。
例如,当教师讲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这样提问学生:同学们,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曾经学过什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式呢?是不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呢?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他们是不是都具有四条边?但是,我们看一看,如果把长方形斜过来,把正方形也斜过来,那么它们是不是就会变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呢?我们再来看看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是不是对边相等?那它很像什么?是不是就很像我们学习过的长方形呢?那么,我们可以这样思考,长方形的长会是平行四边形的哪条边呢?那长方形的宽会是平行四边形的哪条边呢?如果它们都相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会不会是一样的呢?或者应该如何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将这些问题逐步地引导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问题下培养出自己的逻辑思维性,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探索,自己解答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样递进式的提问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开阔,还可以有效地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针对低年级学生提问要有趣味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属于儿童时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儿童,他们对一些新颖又富有吸引力的问题会产生极大的好奇心,进而引起学习的兴趣。教师就可以从这方面入手,选择一些比较有趣味性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与学生打成一片,融入学生的内部,了解到学生的喜好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喜好和需求,教师再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问题的设计。这些问题的设计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趣味性,还能够引发学生深刻思考,因此,教师要牢牢把握好这个环节的尺度,进行科学合理的问题设计安排。同时,教师也可以在问题中穿插一些有意思的小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游戏问题相互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让同学每人准备5颗糖果,然后由PK的方式决定胜负,输的那一方要给赢的那一方一颗糖果,然后每组学生要进行4轮比赛,直至自己所有的糖果全部输光即退出游戏,但是教师也要规定,赢的一方糖果的总数上限不得达到10,达到10的同学也要停止比赛,这样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如何在10以内的范围内合理输赢,才能保证自己既能参加4轮比赛,还能保证糖果的得失,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敏感度和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结语
小学生的智力水平有限,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一定要符合小学生的心智和认知水平,这样才能让学生无所畏惧地回答教师的问题,不会因为问题过难而产生挫败心理,致使学生再也不想学习数学,也不会因为问题过于简单而轻视数学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白玮博.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J].中国校外教育,2019(36).
[2]杨天虎.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
(责编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提问
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方式,一直都是小学阶段教师最好把握,也最容易操作的教学方式之一。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提问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视,课堂提问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度,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局限性。此外,课堂提问也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可以有效激发教师与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提升教师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
一、明确提问的目的,精化问题的设计
在小学阶段,学生普遍具有逻辑思维能力差、自我约束能力不足等问题,在上课时,学生容易走神,或者逻辑思维混乱,造成对知识理解不充分,或是没有听到教师的讲解,这都是现阶段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而提问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改善这一现象,当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时,首先,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会集中到教师这里,这方便教师对知识进行讲解。其次,对于思路不清晰的学生,一个明确的问题可以有效打开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关键点,进而能让学生在自我探索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最后一个有效的提问可以为教师节省很多课堂时间,让学生利用剩余的时间多做练习,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时,除法算式12÷3,问学生“为什么要把12放在前面,12是什么数?”在这个问题中学生根据之前学过的乘法,很容易就会说出第二个数是被除数,第一个数是除数,然后教师就可以再进一步地引导学生“那么谁能告诉老师12÷3等于多少?”根据之前的算式学生就可以直接算出,当除数为12,被除数为3时,那么结果等于4。这时教师可以再次询问3与4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呢?3个4相加等于12,4个3相加等于12,所以3乘以4也等于12。这就让学生可以一举多得,在进行了加法、乘法复习的同时,也进行了除法的学习。所以,当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学生的思维就会产生一定的逻辑性,这样学生的思路就容易打开,甚至做到举一反三。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采用阶梯式提问
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教师也会发现有时候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而无法通过自己的思维进行思索。很多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这个问题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或者是否将问题考虑得很全面进行了二次思考,致使有时候学生通过表面的思考给出的答案就是错误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采用递进式的询问方法,也就是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先不要让学生着急回答,而是在第一个问题后面接二连三地追问几个问题,激发学生接收信息的刺激点,进而扩展问题,让学生重新组建问题的理解,引导学生的思路朝教师预期内的方向走。
例如,当教师讲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这样提问学生:同学们,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曾经学过什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式呢?是不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呢?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他们是不是都具有四条边?但是,我们看一看,如果把长方形斜过来,把正方形也斜过来,那么它们是不是就会变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呢?我们再来看看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是不是对边相等?那它很像什么?是不是就很像我们学习过的长方形呢?那么,我们可以这样思考,长方形的长会是平行四边形的哪条边呢?那长方形的宽会是平行四边形的哪条边呢?如果它们都相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会不会是一样的呢?或者应该如何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将这些问题逐步地引导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问题下培养出自己的逻辑思维性,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探索,自己解答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这样递进式的提问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开阔,还可以有效地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针对低年级学生提问要有趣味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属于儿童时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儿童,他们对一些新颖又富有吸引力的问题会产生极大的好奇心,进而引起学习的兴趣。教师就可以从这方面入手,选择一些比较有趣味性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与学生打成一片,融入学生的内部,了解到学生的喜好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喜好和需求,教师再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问题的设计。这些问题的设计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趣味性,还能够引发学生深刻思考,因此,教师要牢牢把握好这个环节的尺度,进行科学合理的问题设计安排。同时,教师也可以在问题中穿插一些有意思的小游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例如,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游戏问题相互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让同学每人准备5颗糖果,然后由PK的方式决定胜负,输的那一方要给赢的那一方一颗糖果,然后每组学生要进行4轮比赛,直至自己所有的糖果全部输光即退出游戏,但是教师也要规定,赢的一方糖果的总数上限不得达到10,达到10的同学也要停止比赛,这样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如何在10以内的范围内合理输赢,才能保证自己既能参加4轮比赛,还能保证糖果的得失,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敏感度和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结语
小学生的智力水平有限,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一定要符合小学生的心智和认知水平,这样才能让学生无所畏惧地回答教师的问题,不会因为问题过难而产生挫败心理,致使学生再也不想学习数学,也不会因为问题过于简单而轻视数学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白玮博.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J].中国校外教育,2019(36).
[2]杨天虎.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