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弘扬传统文化就是要把中华民族精神道德的精髓植入每个人的心里。然而越来越多的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却很少主动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正面临断链的危险。站在时代的讲台,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让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
【关键词】传统文化;常规教学;弘扬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对于如何弘扬传统文化,最大的体会就是在常规教学中、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在传统文学阅读中渗透传统教育,让学生吸收经典素养,培养人文品格。
一、在常规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教育
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力求语文课多一点文化气息,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应有的魅力。
(一)创设文化课堂教学情景
(1)导语情景: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2)音乐情景: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播放音乐,或激昂慷慨或沉缓婉转的音乐语言有利于把汉语言文字之美烘托出来。
(二)挖掘语文教材文化内涵
语文教材中选录的课文中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韵,须对教材内在的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比如:在文言课文中出现“万乘之国”时,为学生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战车文化;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可以讲讲传统服饰文化和传统建筑文化;在讲到《鸿门宴》中的座位安排时,可以讲讲传统礼仪文化。还可以在课堂上专门介绍某些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内容,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时,对古诗和文言文的运用。古诗可以在导入中运用,也可以在任何需要引用古诗词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用,还可以在课堂小结或总结时引用。当然,最主要是为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文言文当中蕴涵并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文言文负载着传统文化信息,教师在讲授优秀文言文篇章过程中要着重它的艺术造诣的讲解,鼓励学生从古代文学和古代文人思想中吸取优秀的艺术创造力,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学艺术素养,达到古为今用的艺术教育目标,真正实现文言文教学的最直接的现实意义,使之大放异彩。
二、在日常生活中有效渗透传统教育
传统习俗教育是传统文化教育有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让学生真正的了解,才能期望他们去延续这些传统。传统节日活动本身就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最佳机会,在此期间开展的传统教育活动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比如,在中秋节、重阳节可以组织学生朗读李白的《月下独酌》、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怀》等诗篇,在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和怀念亲人是引导学生诵读程颢的《郊行即事》、王禹俏的《清明》等诗篇。在端午节,可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如端午节的来历及与哪些著名的人物有关?你知道屈原、伍子胥的生平事迹吗?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还有春节、元宵节等。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这既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性情,感悟人生哲理,提升传统文化素养,也将激发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幸福生活,建設美好明天的激情。
三、在经典阅读中增加传统文化的积淀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在阅读中积累传统文化的精华。教材来源极为广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古代作品
我们不仅充分利用了现用教材上的古代作品,还在日常教学中针对学生的文言水平,推荐适合他们的课外古代作品,基本上在高一,推荐他们读篇幅短小的文言作品,到高二推荐学生读语言较浅易的较长作品,到高三则结合高考复习,充分利用古文复习题目的文段,这样一方面进行了文言文的高考训练,一方面又不放松古代文化的渗透,同时又为高考作文准备了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素材。一举三得,效果良好。
(二)蕴涵丰富传统文化的现当代作品
我们可以依托教材,在教材选编的名著片段及名著导读基础上,利用学生的节假日时间,开列一些现当代名著书目,由学生自主选择他们喜欢的作品,可以独立研读,也可以组成小组进行研读。并写读书报告,要求明确总结出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内容。作业检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确实能够很好地认识传统、感受传统,但很多东西他们独立理解还比较困难,一定要有老师的指导,毕竟时过境迁,很多传统与习俗令他们难以理解也是情有可原的。再加上他们对这种较深层次的文化表述接触也较少,于是在写作读书报告时很难对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概括清楚,以至没有很有价值的相关材料,这是本次课题研究中的一个遗憾。
(三)作为文化对照,还引导学生关注一些经典外国名著
通过对比阅读,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各种异同,明白了当今文化的源头,甚至于自主去了解一些文化思想的流变。我们承认,这样做也许学生们并没有形成什么很有学术价值的成果,但这一探究过程还是可以给学生很多收获,他们的目光不再停留在事情的表面,而开始懂得从文化层面、历史渊源的角度去寻求答案,思考问题的思路与角度进而变得宽广和深远,心胸也变得宽广很多。我们认为这对于学生的一生都是极有好处的。
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应该成为每个语文教师的职责,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传统文化;常规教学;弘扬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对于如何弘扬传统文化,最大的体会就是在常规教学中、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在传统文学阅读中渗透传统教育,让学生吸收经典素养,培养人文品格。
一、在常规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教育
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力求语文课多一点文化气息,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应有的魅力。
(一)创设文化课堂教学情景
(1)导语情景: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2)音乐情景: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播放音乐,或激昂慷慨或沉缓婉转的音乐语言有利于把汉语言文字之美烘托出来。
(二)挖掘语文教材文化内涵
语文教材中选录的课文中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韵,须对教材内在的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比如:在文言课文中出现“万乘之国”时,为学生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战车文化;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可以讲讲传统服饰文化和传统建筑文化;在讲到《鸿门宴》中的座位安排时,可以讲讲传统礼仪文化。还可以在课堂上专门介绍某些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内容,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时,对古诗和文言文的运用。古诗可以在导入中运用,也可以在任何需要引用古诗词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用,还可以在课堂小结或总结时引用。当然,最主要是为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文言文当中蕴涵并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文言文负载着传统文化信息,教师在讲授优秀文言文篇章过程中要着重它的艺术造诣的讲解,鼓励学生从古代文学和古代文人思想中吸取优秀的艺术创造力,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学艺术素养,达到古为今用的艺术教育目标,真正实现文言文教学的最直接的现实意义,使之大放异彩。
二、在日常生活中有效渗透传统教育
传统习俗教育是传统文化教育有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让学生真正的了解,才能期望他们去延续这些传统。传统节日活动本身就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最佳机会,在此期间开展的传统教育活动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比如,在中秋节、重阳节可以组织学生朗读李白的《月下独酌》、孟浩然的《秋宵月下有怀》等诗篇,在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和怀念亲人是引导学生诵读程颢的《郊行即事》、王禹俏的《清明》等诗篇。在端午节,可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如端午节的来历及与哪些著名的人物有关?你知道屈原、伍子胥的生平事迹吗?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还有春节、元宵节等。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这既可以帮助学生陶冶性情,感悟人生哲理,提升传统文化素养,也将激发孩子们热爱祖国、热爱幸福生活,建設美好明天的激情。
三、在经典阅读中增加传统文化的积淀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在阅读中积累传统文化的精华。教材来源极为广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古代作品
我们不仅充分利用了现用教材上的古代作品,还在日常教学中针对学生的文言水平,推荐适合他们的课外古代作品,基本上在高一,推荐他们读篇幅短小的文言作品,到高二推荐学生读语言较浅易的较长作品,到高三则结合高考复习,充分利用古文复习题目的文段,这样一方面进行了文言文的高考训练,一方面又不放松古代文化的渗透,同时又为高考作文准备了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素材。一举三得,效果良好。
(二)蕴涵丰富传统文化的现当代作品
我们可以依托教材,在教材选编的名著片段及名著导读基础上,利用学生的节假日时间,开列一些现当代名著书目,由学生自主选择他们喜欢的作品,可以独立研读,也可以组成小组进行研读。并写读书报告,要求明确总结出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内容。作业检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确实能够很好地认识传统、感受传统,但很多东西他们独立理解还比较困难,一定要有老师的指导,毕竟时过境迁,很多传统与习俗令他们难以理解也是情有可原的。再加上他们对这种较深层次的文化表述接触也较少,于是在写作读书报告时很难对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概括清楚,以至没有很有价值的相关材料,这是本次课题研究中的一个遗憾。
(三)作为文化对照,还引导学生关注一些经典外国名著
通过对比阅读,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各种异同,明白了当今文化的源头,甚至于自主去了解一些文化思想的流变。我们承认,这样做也许学生们并没有形成什么很有学术价值的成果,但这一探究过程还是可以给学生很多收获,他们的目光不再停留在事情的表面,而开始懂得从文化层面、历史渊源的角度去寻求答案,思考问题的思路与角度进而变得宽广和深远,心胸也变得宽广很多。我们认为这对于学生的一生都是极有好处的。
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应该成为每个语文教师的职责,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