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来源 :快乐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家都知道,要想学好一门课程,学习兴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作为一门主要课程,当然也不例外。兴趣就是人们对外界事物的喜好,对一定客体的内在的倾向性和内在性的选择。中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有浓厚的兴趣,那么如何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呢?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老师的正确诱导和改进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将成为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及和学生的接触中要抓住一切可抓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正确诱导,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具体的思路与做法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营造气氛,激发兴趣
  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掌握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产生疲倦,没有欢心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所以,我认为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创造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愉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来培养学习兴趣。在教学巴金先生写的《鸟的天堂》一课时,新课一开始我是这样设计的:一向一身西服着装的我,今天穿了一身运动装,脚蹬一双旅游鞋,头戴一顶太阳帽,手拿一幅中国地图,一进教室,就引起学生的骚动,还传来窃窃私语:“老师今天怎么了?”“是呀,怎么这身打扮”这一身打扮首先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我接着说:“今天我不当老师了,我当一次导游”“导游?”此言一出,立即有学生发问。“游《鸟的天堂》呀”.我说,“鸟的天堂就是一棵大榕树,它是全国的旅游胜地……”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就更浓了。课文讲完后,我还让学生当导游来解说。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知识。
  二、开展活动、拓宽空间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过:“学生的潜能就想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你给他多大的空间,他就有多大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热情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去开拓、去创新,让学生去做感兴趣的事,从兴趣中发展兴趣。不要老让学生顺着教师的思维去考虑问题、解决问题。开展活动的目的是语文课活起来,不要局限于上、下课的形式,形式多变一些,寓教于乐,让学生学会在玩中获得知识,这也是培养学习语文兴趣的最终目的。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我以辩论会的形式来学习的。在略讲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提出一个问题:文中的诸葛亮、周瑜、鲁肃,你最喜欢哪一个?立刻全班学生分成三派,当然也有哪派都不是的,但为了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随时做好准备,接受“小记者”的采访,说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辩论会一开始提到诸葛亮,立刻就有学生滔滔不绝地说“诸葛亮顾全大局,不和周瑜斤斤计较。”一听涉及到周瑜,“周瑜”一方的学生立刻反驳:“据我所查资料得知,诸葛亮曾多次在周瑜面前卖弄自己的学问,惹得周瑜很不高兴,所以才设计为难他。”“我认为鲁肃是个老实忠厚的人。”“不对,我认为鲁肃在这里犯了一个大罪,欺君瞒上,不该隐瞒真实情况。”此节辩论会开的非常成功。为了这节辩论会,学生课下不惜牺牲玩的时间搜集资料。辩论会结束后,我有组织班内的"小记者"对那些旁听者进行采访,他们竟也说的头头是道。学生有时也会成为老师的老师。他们以自己独到的眼光观察生活、透视生活、研究生活。我建议每位教师不妨多做几次学生,你会受益匪浅。
  三、抓住课文中的典型环境诱发学生去深切体会
  文学作品中有不少艺术环境是作者精心描绘和有意安排的。这些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的是作者身临其境活动过的,凝聚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遇到这种情境,教师应把学生引入意境中去,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此境此地作者的情感。 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关于课间看电影的情景就很值得体验。我是这样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情景中的。我先抓住“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这句话中的“自然”一词激问学生:为什么日本战胜俄国是自然的?大概是作者承认日本战胜俄国吧。学生很有兴趣的看书揣摩,然后纷纷说不是,是日本人自以为是强国,狂妄自大的口气,是作者对日本人的讽刺。我接着问围观枪毙中国人的镜头出现时喊“万岁”,拍掌欢呼的“他们”是指谁,“他们”拍掌欢呼表明什么?学生根据前文的情景很快明白,这个“他们”是前面认为“我”考及格分便不是中国人能力的所谓日本“爱国青年”,他们拍掌欢呼是嘲笑中国人。我顺势利用学生的生活情理引发学生说,假如你们也在那里看电影,听到这种拍掌欢呼声将会怎样?有什么感受?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有的说我要痛骂他们,有的说我站起来走掉,但也有的说不一定,说不定也会随大溜拍掌欢呼,因为那时我们也不一定有觉悟,东京那些“清国留学生”不是还留着辫子吗?不是还有中国人围观枪毙中国人并且喝彩了吗?那时的中国有不少人精神还麻木啊。我又说作者当时什么感觉,表明什么,学生说“感到刺耳”“从此意见变化了”,表明作者觉悟早,是个爱国者。
  综上不难看出,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其实起到了透镜的作用,把人的精力与能力如光线一样集中到一个焦点上,从而引起燃烧。智慧的光芒也只有在兴趣的基础上,才能升华为成才的力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海县中等专业学校)
  编辑/张俊英
其他文献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教学失去了开放和活力,走向了单调乏味,走向了枯燥无趣,以至于学生们讨厌语文,害怕语文,甚至于渐
铝合金作为一种传统的金属材料具有密度小、导热性好和比强度高等性能优势,因而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孕育处理作为一种高效强化手段可显著提高铝合金的性能,一直是
LaB_6热阴极陶瓷材料以其优异性能成为近年来国内外众多材料学者研究的热点。它既具有金属的性能,有很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同时又具有陶瓷的性能,如高熔点、高硬度和高的化学稳定性。这些优异性能使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LaB_6材料较差的烧结性能为材料制备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其常温脆性也阻碍了此类材料的实际应用。而对于纳米LaB_6陶瓷,由于纳米材料的奇异或反常特性:如硬度、强度增强,高的韧性等,就有
Mg-Li合金作为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具有众多优点,在航空航天、汽车、3C产品、军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Mg-Li二元合金存在着绝对强度低、耐蚀性差、力学性能不稳定等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科学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若引课能引起学习强烈的求知欲和极大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取得教学成功,若教师总是扳着面孔,用单调乏味的语言“今天我们讲……”引入新课不能唤起学生学习情绪,教学效果一般不会很好,因此很有必要探讨新课引入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方法,本人在教学中新课引入的几点看法供同仁参考。  一、新课引入法  1.
【摘要】学习英语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如创设教学情景,因材施教,利用小测验,善于归纳,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教学目的,激发课堂兴趣等多种方法。  【关键词】英语 教学 激发 兴趣  英语与其他学科相比,学起来比较枯燥,要想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呢?一般可采取以下几 种方法。  一、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为了
本文选用聚乳酸(PLA)为基材,通过熔融共混填充两种表面特性结构不同但颗粒半径R相等且小于PLA分子链旋转半径Rg的二氧化硅粒子(表面均为羟基的A200和表面羟基以50%比率被烷基化的R974),制备了两种界面相互作用不同的复合材料PLA/A200和PLA/R974,考察了所构造不同界面相互作用大小对复合材料流变行为和其中PLA的结晶行为和结晶结构的影响。对PLA/A200和PLA/R974的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