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y8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相对欧美发达国家或日本、韩国而言起步较迟,正式在高等教育中涉及艺术设计课程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虽然它的发展历史并不长,但发展速度与规模都很惊人,目前,发展形势可谓“遍地开花”。在这种“繁荣”的背后,由于种种原因在教学质量上出现了不少漏洞,尤其基础课教学这一环节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问题。
  
  一 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
  
  1 应试教育错误地引导了学生对基础课程的理解
  应试高考美术教育,使大部分学生对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的理解仅仅局限于对写实性素描、色彩的理解,艺术创造思维相对被禁锢,因此打破学生心目中陈旧的艺术观念,激发学生艺术理念和设计研究的热情,也应当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造型课程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有了臻于完美的艺术设计基础造型训练模式加上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才能形成更好的、有针对性的艺术设计基础造型课堂教学,方能为学生将来的艺术设计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中国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弱,这与传统教学模式有关
  基础课程学习的目的更多的是要提供给学生一些观念和思维的方法,能够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造性思维以及创新型设计理念的艺术人才。但当前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现状是部分基础课与专业课脱节。基础课的教学目标也只是完成课程的设计任务,掌握设计基础方法和技巧,拓宽学生的艺术思维没有放在重点上,往往以设计作业的画面效果作为评定标准,这就无形中形成了学生文化素质偏低、模仿能力强而创造性不足的弊端。这种教学格局无疑是狭隘的、低层次的,是不能适应专业课需要的。
  
  3 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提高学生对基础课程认识上的力度不够
  对于课程的理解,学生除了有自己的认识,其主要来自于教师的基础课程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教师在创新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上不够。可以说,现在的基础课的教学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基础课的教学要比其他课程用更大的激情,下更大的力度,用更多的心思,才能把课堂搞活。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却存在如下的一些问题:首先是许多教师对教师这份职业认识不足,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以教师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对于工作采取应付的态度、对待学生也缺乏应有的耐心和责任感。其次是急功近利的思想,分散了自己备课和科研的精力与时间,失去这些保证,其授课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再次,教师的一生实际上是不断学习的一生,职业需求要求教师对知识的掌握要走在时代的前沿,但是很多人在选择教师这一职业的时候往往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往往错误地认为选择了做教师就选择了一份一劳永逸的职业,但是实际上恰恰相反,因此也就出现以上的一些问题。
  
  二 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现状分析
  
  1 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
  独立院校的艺术设计基础课程还是沿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工艺美术的课程设置,开设结构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等课程。有些独立院校虽然开设了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等课程,但其内容却是“新瓶装旧酒”,没能通过素描、色彩的训练达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的目的。还有一些院校“重技能、轻理论”,对设计史论课程、人文课程等比较忽略,造成学生在艺术设计观念上的薄弱,限制了学生对艺术思维的本质认识和发展创造所需的拓展空间。
  
  2 课程内容缺乏创新性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新技术、新材料不断出现,视觉艺术表现的传媒和形式出现新的内容,文化与审美观念也一直在更新。现代课程的设置既要能体现人类知识的精华,又要能反映科学技术的发展。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两学年的教学计划中,每门课程之间的比重关系,课与课之间是否具有逻辑性和连续性,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能否合理地衔接等问题,都制约了艺术设计课程内容与现代科技发展的有机结合,而我们独立院校并没有正视这些问题。
  
  3 课程结构缺乏综合实践性
  当前的艺术设计专业基础造型课程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纳入教学的范畴。综合艺术能力主要包括:艺术的感知能力、艺术的评价能力、艺术的创造能力,以及相应的交流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培养综合艺术能力的最大价值在于为消除学科原有知识体系中各类知识之间的界限。提高综合艺术能力,它不再局限于某门类细化的知识技能,而是立足于“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使学生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性认识和全局观念,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提高综合解决现实问题的相关能力。
  
  三 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
  
  1 打破课程单一结构,突出基础课程教学的特点,增强多样性与趣味性
  独立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和创新能力。因此,打破课程单一结构、增加多样性课程类型是全面实现课程价值的一种重要方式,多种课程类型的有机结合将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艺术设计基础课程设置中素描、色彩课程占主导地位,这不利于高素质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是亟待改进的。我们应该在学生接受全面、完整的艺术设计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开设其他相关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喜好选择不同的课程,进行专业知识的补充和延伸,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素质,弥补必修课程的单一与不足。
  就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当前的教学现状来看,规范基础课教学内容,是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因此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在保留原有课程内容中有价值的知识的同时,应强调从当代艺术设计的最新成果中汲取新知识,应结合自身特色优化课程体系。
  
  2 优化课程内容,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目前基础课程的教学占较大的学时比例,我们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视觉反映力,增强其接受视觉信息的能力,即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锻炼其对事物的把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纠正过去基础课与专业课脱节现象,使学生理解基础课程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重要联系。从事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以适应艺术设计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的需要。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不是靠教师讲课就能培养出来的,教师传授知识要讲究方法,特别是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给艺术设计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以“图形”为主的艺术设计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形象、直观地传达给学生,可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艺术类教学不同于工科教学,它的形式可以灵活多变,有时在嬉戏中能激发设计灵感。但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不能过分依赖电脑,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艺术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确立以创新型设计理念为中心的观念,而不是以单纯的摹仿和拷贝为中心的思想,启发学生从多角度 多方位考虑问题,充分开拓他们的视野,发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使他们结合自身的审美体验、审美感受、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探索一种最能表现其创作理念的表达方式,从而达到在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激发学生创作灵感的最终目的。
  艺术设计学科的特色就是实践性、实用性强,而现有基础课程过于强调课堂讲授,忽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我们应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打破传统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走进工作室,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对基础课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调研和实践,让学生有针对性地研究设计个案,为专业课程学习打好基础。在此基础上,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要立足于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形式,学生和教师要通过教学、科研和实践的综合信息进行沟通,建立一种不断更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教育信息网络,使学生能够具有足够的信息量。
  
  3 结合独立院校办学特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作为独立院校,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我们的办学宗旨,在这个环境里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改革的质量。当今是一个信息发达的时代,多媒体技术、通信、网络等信息交流技术的迅速发展,渗透到艺术设计教学的各个方面,它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学习和传播方式。在这样一个新型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知识权威性面临着挑战。在现阶段,我国艺术设计教师缺乏优秀人才,因此,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的任务十分紧迫。要加强教师的业务能力培养和培训力度,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学习,定时定期进行师资培训。同时,开展讲座与论坛,把继续教育作为新型专业教学的重要方面来考虑,促使教师更新观念,贯彻可持续教育思想,不断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提高课题设计和组织能力,完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方式向现代的启发、引导型的个性化教学方式的转变,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需要。
  综上所述,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应当把重点放在课程结构上。社会需要有创新思维、素质全面的人才,只有掌控好教与学的关系,启发学生多自我创新,掌握新知识,学好每门课程,以适应经济时代的需要。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先导和基础的艺术设计基础课程,其结构改革必须尊重教育的自身规律。因此,建设具有独立院校特色的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体系,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这个体系应该是开放的、动态的,以适应形势的发展,并能逐步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 何锦传,对当今构成教学体系的几点看法,美术大观,2009(7)
  2 张旗,论构成教学体系的发展和创新,艺术百家,2007(2)
  3 周至禹,设计基础教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高校的学风,直接影响其人才培养的质量,无论是对学生个人的成长,还是学校的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风涵盖教师的治学作风和学生的学习风气。狭义的学风即指学生的学习风气。本文所指的是狭义的学风,它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等。    一 新建本科院校学风存在的问题    因生源质量等多方面的因素,新建本科院校在学生的学风建设中,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教师队伍已经是一个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队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高等教育的质量。因此,如何使他们成熟成长和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职业素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学校的教风密切相关。良好的教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青年教师的自身成长,促使他们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对自己的人生目标自觉追问。青年教师要想成长为“教书育人”的“人师”,就不能
目的:通过对BRVO在不同时期进行光凝及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射TA治疗,进行比较研究,探求一种治疗BRVO合并黄斑水肿更为有效的方法。   方法:75例BRVO患者纳入研究,均为单眼,
一 前言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学习者自主能力的培养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而“以学习者为中心”(learner-centered)的教学观点的确定,使培养学习者自主性(learner autonomy)成为外语教学界的共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学习者的自主性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信息的能力,并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成为独立的学习者和使用者。然而,自主学
新形势下社会对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经济法课程作为经管类本科专业的重要学科基础课,其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随着21世纪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实践中亟需大批拥有广博知识基础,既精通经济管理又懂法律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背景下,经济法课程承载着两个方面的功能,一是专业教育功能,对于专业人才培养而言,经济法律知识是其知识体系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法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载体,是把教育思想、观念、宗旨等转变为具体教育现实的中介,是教学改革成果的结晶,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工具。它对于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深化课程内容体系改革,推动高职教育的发展,办出高职院校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一 “高职大学语文教材”和“高职校本教材”的涵义    “高职大学语文教材”就是根据高职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教学实际需要
冯爱东,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现任南京市夫子庙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曾获全国优秀辅导员、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南京市劳动模范等称号。主持研究教育部重点课题《传承孔子教育思想:深化小学素质教育的校本研究》,主编出版《星星论语》、《追寻孔子》等丛书。    真正的教育是什么?学校教育要培养怎样的人?我又是谁?要带着我的学校向哪里去?作为校长,我常常这样拷问自己,它们让我在根本性的追问中,进入一种哲学
作为民办高校教师,针对民办高校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学习主动性相对较弱等多方面的问题,如何在课堂上将教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加速学生的认知过程就显得极为重要。现就民办高校课堂教学作以下探讨:    一 作为民办高校授课教师一定要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和知识水平结构,选择好对应的讲课方法,进而设计教案。尽量做到旧知识点的回忆和再现,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启发,利用学生已学过的熟悉的知
随着中国正在成为“崛起中的大国”,国际法(包括国际经济法、国际公法和国际私法)也从一个边缘性学科越来越成为一个热门学科.作为一名酷爱自己专业的大学教师,仅仅重视自己
伴随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为标志的新一轮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体育课程评价”这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已引起众多学者、体育教师的关注。《标准》中对课程评价的建议作出了与以往相比较大程度的改进,其中明确指出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的重点从“仅评价最终成绩”转向“既评价最终成绩,又评价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从“仅由教师进行外部评价”转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教师评价、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学生从过去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