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6年对于中国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那一年巨星陨落,三位伟人相继去世(周恩来总理一月八日逝世,朱德委员长七月六日逝世,毛泽东主席九月九日逝世);那一年灾害频频,仅七级以上大地震就有三次(五月二十九日云南龙陵发生7.3、7.4级地震,七月二十八日河北唐山发生7.8级地震,八月十六日四川松平发生两次7.2级地震);那一年改变了中国命运,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革”十年浩劫。
松平大地震发生时我工作、生活在震中地区——松潘县小河区小河乡,亲身经历了这场灾难。
虽然地震已经过去四十年了,但从震中地区走过来的人,有责任也有义务,把当时极震区发生了什么,灾区军民抢险救灾又做了什么,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出来,让更多的人感同身受地了解地震,并总结经验教训。
震?前?征?兆
我1968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数学系,1970年从部队农场学生连分配到阿坝州松潘县小河区学校。
松潘县位于四川地震带龙门山断裂层上,根据四川省地震局和松潘县地震办公室的部署,早在1975年我们就建立了地震群测点,学习宣传地震知识,并用简易土仪器预报地震。1976年春四川省地震局发布了龙门山地区可能发生六级地震的中长期预报,县地震办也加强了对各群测点的指导,我们坚持每日观测仪器,关注动物异常,记录相关数据。
八月十六日晚九点多钟,我和地震测报组的两位同学(其中有一位是温小玲)一起观测了土地电和土磁场,发现异常,经用磁偏角二倍法测算八月十九日有一次四点八级左右地震,晚上九点半我打电话给松潘县地震办公室,预报地震,遗憾,电话故障未打通。小河到松潘一百八十里,途中有原始森林、雪山,电话线跨越地域太长,因线断而无法与县上取得联系是常有的事。当时我们分析,地震也许还有几日,且级别不够大,明天再联系。两位同学从我住的楼上下来,经过球场,见有百余只蟾蜍,头都朝着一个方向,两人准备返回楼上告知我这一动物异常现象,但又考虑老师可能要休息了,明天再告诉吧。这是他们地震发生后回忆的,当时蟾蜍所指的方向恰是震源——元宝山,小河老百姓称为白岩。
突?发?地?震
同学走后我正在准备第二天的工作,我除行政校长工作还兼初三和高一数学。晚十点六分突然大地剧烈颤抖,房屋猛烈摇晃,灯熄了,书柜顷刻倒下,我意识到强震发生了,此时头脑里闪过一个念头:也许马上死于地震,只要继续摇晃,墙体一倾,沉重的人字屋顶砸下来……得赶快找到孩子,他才十个月大啊!大地、房屋都在摇晃,既站不稳又一片漆黑,好不容易摸到床上熟睡中的小孩。看来只好听天由命了。突然,剧烈震荡停了,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我欣喜望外抱起小孩同爱人匆匆下楼。
来到操场,哭声震天,我迅速把小孩交给爱人来到学生中。原来今天是开学第一天,初一许多新生第一次离家住校,他们来自全区各乡,最远有九十里黄龙乡的。当晚他们住在层高二米多的二层楼上,
楼梯被强震甩塌,可以想象当时同学们鱼跃而下的惊恐状。由於有的地方有裸睡习俗,还有同学来不及穿衣裤就仓皇来到操场,哭爹喊娘,他(她)们尚缺地震知识,又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突如其来的灾难。
我和几位老师大声告诉他们:“同学们,不要哭,别害怕,我们这儿发生了地震,老师会保护好你们的”。我们又迅速去区粮站找了几床晒粮食的大席,让他们围坐下来,我和老师们又冒着余震上楼抢了一些被盖下来。学生渐渐安静入睡。
此时小河北面的元宝山(白岩)仍在山崩地裂,响声如雷,滚动的巨石相互撞击迸发出耀眼的火花,老师们未能入眠。当晚收音机收听到四川松潘、平武发生了7.2级地震。
第二天,飞机空投传单,是中央给地震灾区的慰问信。上午奉命从江油昼夜兼程赶来救灾的第一支部队来到小河,他们中有无线通讯兵,极震区和外界取得了联系。
余震不断,学校就在山脚,为安全计区委决定学校师生全部迁到离山较远,比较开阔平坦的区委菜地,住简易棚屋。
震后第五天,八月二十一日,小河乡余兴全书记要到各大队了解灾情以便汇总向上汇报,我作为学校代表,杨医生作为医院代表一同前往。
大震使涪江两岸大塌方,公路被毁,我们三人只好绕道,过铁索桥到刘家坝,再从大滑坡的上方奋力攀登过去,行至西岸山顶,透过烟雨仍可清晰看见对岸丰岩大队火烧桥附近农舍,地震当晚巨大山石翻滚而下砸垮了这处农舍,一家三口当场死亡,可怜他们当中还有一位身怀有孕的农妇。可以想象灾难现场清理时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多么惨不忍睹的景象,大震第二天就有丰岩大队的人来区委报告这一不幸的消息。
震区每过几十分钟会有一次余震,由于大震已把土层震松,余震一来裹着泥土的石块使蜂涌而下,我们只好等余震过去,再抓紧赶路。过了丰岩,来到一处宽阔的斜坡地带,这里道路、树丛全被沙石掩埋人无法直立行走只得弓腰爬行,还得紧张地注视上方有无飞石袭来,够揪心的!我们经丰岩、榨房到了山顶上的李泉大队,杨医生想着一路的惊险、艰辛,他不想走了,眼泪夺眶而出,毕竟毕业于上海医学院在大城市长大的他哪吃过这样的苦啊!
在返回途中,我们正急走在水冲坝一条几十米长的滑坡地带中央,突然余震来了,此时向前或向后跑已来不及,因人跑的速度不及风驰电掣直泻而来的沙石雨,还好我们所在上方有一块嵌入土中的大石,我们便蹲下来躲在它下面。我在那儿注视着飞来的石雨,左闪右闪,保住了头部,手上仍被一小块飞石击中,鲜血直流,刚一站起来,一大块飞石从耳边呼啸而过,好险哪!事后想起还心有余悸。
紧?急?转?移
八月二十二日凌晨五时四十九分,我还在睡梦中,突然一股巨大的力量把我们从防震棚的床上弹起,抛了一尺高,原来是又发生了一次6.7级地震。这次地震震级虽不如上次,但离小河近,震源浅,加之连续几天的大雨,其破坏烈度更大。 起床后我独自走出住地,四处张望,昏天黑地,飞沙走石。小河是一座古城,有完整的城墙、城门,出上城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恐怖景象:油房坝那清澈的大水沟不见了,眼前奔流而来的是一片泥浆、石块混杂翻滚着的泥石流,势不可挡,所到之处,大树被连根拔起,
汹湧咆哮汇入涪江。(见图2)
到下城门一看,从小河城背面山顶上淌流下来的黄泥沙,已封堵了城门洞。再抬头向上看,山顶上隆起了巨大的黄土包,对山下的小河城虎视眈眈,小河面临灭顶之灾的危险!(见图3)
学生队伍走后我匆匆返回住地,爱人抱上小孩,我将小孩、大人衣物装在一只箱子里扛着过江上山。行至半山腰,一位初三高个子学生韩天荣已从山上折返下来,冲到我们面前喊了一声“幺孃”,就把我手上的箱子夺了过去,我爱人是双河乡四旺大队人,在小河读书的亲戚就有好几位。这时我想学生和家人已上山都安全了,不知小河城中是否还需救助,于是我只身返回小河街上。
经过县委书记和部队首长门前听到他们说要把滞留小河城里的人动员上山,民兵要挨家挨户搜,我们撤在最后,如果来不及撤就与城共存亡!听到这,我泪水涌了出来,多么铿锵有力的声音,这就是我们的领导和部队首长!
我随民兵来到区委菜地,见一位老妇人衣不蔽体躺在地上,泪流满面,痛苦呻吟,她是小河区特派员陈同志的母亲,因患癌症瘫痪未及时转移,几个年轻民兵用担架把她抬起,我扛了捆在一旁的一套棉被同他们一起迅速撤离。当我们经过通往江对岸的铁索桥时,桥在不停摇晃,汹涌浑浊的江水已涌上桥板拍打双脚,小河乡秘书李德生同志与我手牵手相互扶持过桥。
我们正在江边小道上攀登,一声巨响让我们戛然止步,大家向江中望去,铁索在迅猛的洪水肆虐下瞬间断裂,索桥像一条巨龙在江中翻滚,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天哪!我们过桥仅十多分钟,就上演这惊天一幕,在惊愕大自然鬼斧神工残酷无情的同时我们也在暗自庆幸:又躲过一劫! 如果晚一点踏上桥板,也许就随泥流而去,葬身鱼腹。
不?眠?之?夜
由于走时匆忙,大多数人都只带了一点衣物、食物、被褥,上山后哪来帐篷?只好一切从简,把被面、床单之类的在树林中张开以避雨,因我上山较晚,就同苗培生、罗明福老师挤在一起。雨不停地下,到晚上更是雷电交加、暴雨倾盆,我们背靠背坐着,膝盖以下都淋在雨中。
夜,伸手不见五指, 突然山下江对岸传来清脆枪声,并有手电筒光柱投射到青桠子山上,原来是松潘县赶来救灾的十几位同志,他们中有军人,在穿过一处泥石流区时,被新涌出的泥石流包围,只好退到一处稍高的“小岛上”,在漆黑的夜中,他们过一段时间鸣枪一声,以这种方式向山上报平安。
这一夜,雷电声,风雨声,地震声,泥石流吼声,以及时时传来的枪声,汇成一曲震撼大地的交响乐。虽夜已深,巨大的声响和对救灾人员的安危的耽忧使大家不能入眠。
抗?震?救?灾
千余群众被困青桠子山上,为解决灾民的食粮,成都空军奉命空投,据说在成都准备了20吨有馅类似月饼的食品,飞机飞到青桠子上空,投下带伞食物,结果因风大,大多飘到江中或江两岸深山老林中,青桠子山上仅收到一吨多食品(我有一位学生王XX,其家长在深山放牛,偶见降落伞下来,把伞同食品据为己有,后被检举获刑)。
八月二十三日,也就是我们上山的第二天我们在山上得知,离小河仅3里路的万家大队因22日6.7级地震山崩垮岩,堵塞涪江,形成堰塞湖,全村房屋被水淹没。(见图5)
中午十一点三十分感觉山在摇动,已在安全地带的灾民没有以前的恐慌,因为没有飞来横祸,没有山崩地裂,随山飘逸真有一种享受高空娱乐的惬意。这是一次震中向平武方向移动,且深源的7.2级地震。 为鼓舞大家斗志,救灾指挥部成立了抗震救灾战报编委会,由小河乡副书记王连惠任组长,丁培恭、罗庆杰(乡秘书)负责采访、编撰,苗培生老师负责刻印,及时报导救灾信息,颂扬好人好事。(见图7)
连绵暴雨过后天气转阴,一天我看到山下轰鸣的直升机徐徐降落在江对岸,是五十军军长来了!他在战士护送下从铁索上滑过了江,带着党和人民的深情厚意,亲切慰问了极震区灾民。
九月九日从收音机里传来噩耗: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这晴天霹雳,很快在山上炸响,我们都有天塌下来的感受,抑制不住的悲恸、哭泣……灾民人民深切怀念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已在弥留之际还心系灾区,派出了以人大副委员长为团长的中央慰问团。
走?出?困?境
九月十五日,天气晴朗,灾区人民震后第一次见到蓝天、白云。武汉空军部队进行低空不带伞空投。通讯兵在山上用石灰画了一个很大的圆,清除了圆中杂草、树木,设为空投区。中午时分,多架军机飞临青桠子上空,我们在空投区外向空中遥望,看见机下出现许多小黑点,很快黑点由小变大,最后轰地一声重重砸在空地上,原来是军用帐篷和多层麻袋包裹的袋装大米。好精准哪!
松平大震已经过去四十年了,然而流逝的光阴冲淡不了那惊心动魄的斗争岁月:突发地震时惊慌失措的初一女生;惨死于岩崩下的年轻孕妇;从耳边呼啸而过的余震飞石;解放军战士端过来的热腾腾的面条;擎着火把不畏牺牲顽强攀上山崖的救灾勇士那刚毅面庞,时时浮现眼前,它告诉我们:灾害无情,但党、政府和亲人解放军似海深情!有党和领袖的亲切关怀,有听党指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人民解放军,有灾区广大干部群众不屈不挠同心协力团结奋斗,什么样的灾害也不可能压垮我们,只能被我们所战胜。
附注:
1、松平大地震百度数据:松平大地震死亡41人,重伤150多人,轻伤600余人,另还有房屋土地等损失。
我认为之所以七级以上地震没有造成巨大人员伤亡主要原因是:
(1)地震发生在人烟相对稀少的松潘、平武大山区,如发生在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伤亡必定大得多;
(2)震中地区房屋大多为穿斗木结构,抗震性能相对强。正因为此,地震死亡41人中地震直接遇难人数少于救灾牺牲人数;
(3)国家、省、县地震部门作出了中长期地震预报,有的地区人员已撤离至比较安全地带;
(4)灾区干部群众团结一心与灾害作斗争,领导果断决策转移群众,人民解放军及时空中、陆上救助大大减轻了因粮食匮乏和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
2、震中照片大多是余震期间阴雨天拍摄,不清晰,谅解。
3、龙门山构造带每隔三、四十年会发生七级以上强震。1933年茂县7.5级,1976年松平7.2级,2008年汶川8级地震。
松平大地震发生时我工作、生活在震中地区——松潘县小河区小河乡,亲身经历了这场灾难。
虽然地震已经过去四十年了,但从震中地区走过来的人,有责任也有义务,把当时极震区发生了什么,灾区军民抢险救灾又做了什么,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出来,让更多的人感同身受地了解地震,并总结经验教训。
震?前?征?兆
我1968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数学系,1970年从部队农场学生连分配到阿坝州松潘县小河区学校。
松潘县位于四川地震带龙门山断裂层上,根据四川省地震局和松潘县地震办公室的部署,早在1975年我们就建立了地震群测点,学习宣传地震知识,并用简易土仪器预报地震。1976年春四川省地震局发布了龙门山地区可能发生六级地震的中长期预报,县地震办也加强了对各群测点的指导,我们坚持每日观测仪器,关注动物异常,记录相关数据。
八月十六日晚九点多钟,我和地震测报组的两位同学(其中有一位是温小玲)一起观测了土地电和土磁场,发现异常,经用磁偏角二倍法测算八月十九日有一次四点八级左右地震,晚上九点半我打电话给松潘县地震办公室,预报地震,遗憾,电话故障未打通。小河到松潘一百八十里,途中有原始森林、雪山,电话线跨越地域太长,因线断而无法与县上取得联系是常有的事。当时我们分析,地震也许还有几日,且级别不够大,明天再联系。两位同学从我住的楼上下来,经过球场,见有百余只蟾蜍,头都朝着一个方向,两人准备返回楼上告知我这一动物异常现象,但又考虑老师可能要休息了,明天再告诉吧。这是他们地震发生后回忆的,当时蟾蜍所指的方向恰是震源——元宝山,小河老百姓称为白岩。
突?发?地?震
同学走后我正在准备第二天的工作,我除行政校长工作还兼初三和高一数学。晚十点六分突然大地剧烈颤抖,房屋猛烈摇晃,灯熄了,书柜顷刻倒下,我意识到强震发生了,此时头脑里闪过一个念头:也许马上死于地震,只要继续摇晃,墙体一倾,沉重的人字屋顶砸下来……得赶快找到孩子,他才十个月大啊!大地、房屋都在摇晃,既站不稳又一片漆黑,好不容易摸到床上熟睡中的小孩。看来只好听天由命了。突然,剧烈震荡停了,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我欣喜望外抱起小孩同爱人匆匆下楼。
来到操场,哭声震天,我迅速把小孩交给爱人来到学生中。原来今天是开学第一天,初一许多新生第一次离家住校,他们来自全区各乡,最远有九十里黄龙乡的。当晚他们住在层高二米多的二层楼上,
楼梯被强震甩塌,可以想象当时同学们鱼跃而下的惊恐状。由於有的地方有裸睡习俗,还有同学来不及穿衣裤就仓皇来到操场,哭爹喊娘,他(她)们尚缺地震知识,又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突如其来的灾难。
我和几位老师大声告诉他们:“同学们,不要哭,别害怕,我们这儿发生了地震,老师会保护好你们的”。我们又迅速去区粮站找了几床晒粮食的大席,让他们围坐下来,我和老师们又冒着余震上楼抢了一些被盖下来。学生渐渐安静入睡。
此时小河北面的元宝山(白岩)仍在山崩地裂,响声如雷,滚动的巨石相互撞击迸发出耀眼的火花,老师们未能入眠。当晚收音机收听到四川松潘、平武发生了7.2级地震。
第二天,飞机空投传单,是中央给地震灾区的慰问信。上午奉命从江油昼夜兼程赶来救灾的第一支部队来到小河,他们中有无线通讯兵,极震区和外界取得了联系。
余震不断,学校就在山脚,为安全计区委决定学校师生全部迁到离山较远,比较开阔平坦的区委菜地,住简易棚屋。
震后第五天,八月二十一日,小河乡余兴全书记要到各大队了解灾情以便汇总向上汇报,我作为学校代表,杨医生作为医院代表一同前往。
大震使涪江两岸大塌方,公路被毁,我们三人只好绕道,过铁索桥到刘家坝,再从大滑坡的上方奋力攀登过去,行至西岸山顶,透过烟雨仍可清晰看见对岸丰岩大队火烧桥附近农舍,地震当晚巨大山石翻滚而下砸垮了这处农舍,一家三口当场死亡,可怜他们当中还有一位身怀有孕的农妇。可以想象灾难现场清理时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多么惨不忍睹的景象,大震第二天就有丰岩大队的人来区委报告这一不幸的消息。
震区每过几十分钟会有一次余震,由于大震已把土层震松,余震一来裹着泥土的石块使蜂涌而下,我们只好等余震过去,再抓紧赶路。过了丰岩,来到一处宽阔的斜坡地带,这里道路、树丛全被沙石掩埋人无法直立行走只得弓腰爬行,还得紧张地注视上方有无飞石袭来,够揪心的!我们经丰岩、榨房到了山顶上的李泉大队,杨医生想着一路的惊险、艰辛,他不想走了,眼泪夺眶而出,毕竟毕业于上海医学院在大城市长大的他哪吃过这样的苦啊!
在返回途中,我们正急走在水冲坝一条几十米长的滑坡地带中央,突然余震来了,此时向前或向后跑已来不及,因人跑的速度不及风驰电掣直泻而来的沙石雨,还好我们所在上方有一块嵌入土中的大石,我们便蹲下来躲在它下面。我在那儿注视着飞来的石雨,左闪右闪,保住了头部,手上仍被一小块飞石击中,鲜血直流,刚一站起来,一大块飞石从耳边呼啸而过,好险哪!事后想起还心有余悸。
紧?急?转?移
八月二十二日凌晨五时四十九分,我还在睡梦中,突然一股巨大的力量把我们从防震棚的床上弹起,抛了一尺高,原来是又发生了一次6.7级地震。这次地震震级虽不如上次,但离小河近,震源浅,加之连续几天的大雨,其破坏烈度更大。 起床后我独自走出住地,四处张望,昏天黑地,飞沙走石。小河是一座古城,有完整的城墙、城门,出上城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恐怖景象:油房坝那清澈的大水沟不见了,眼前奔流而来的是一片泥浆、石块混杂翻滚着的泥石流,势不可挡,所到之处,大树被连根拔起,
汹湧咆哮汇入涪江。(见图2)
到下城门一看,从小河城背面山顶上淌流下来的黄泥沙,已封堵了城门洞。再抬头向上看,山顶上隆起了巨大的黄土包,对山下的小河城虎视眈眈,小河面临灭顶之灾的危险!(见图3)
学生队伍走后我匆匆返回住地,爱人抱上小孩,我将小孩、大人衣物装在一只箱子里扛着过江上山。行至半山腰,一位初三高个子学生韩天荣已从山上折返下来,冲到我们面前喊了一声“幺孃”,就把我手上的箱子夺了过去,我爱人是双河乡四旺大队人,在小河读书的亲戚就有好几位。这时我想学生和家人已上山都安全了,不知小河城中是否还需救助,于是我只身返回小河街上。
经过县委书记和部队首长门前听到他们说要把滞留小河城里的人动员上山,民兵要挨家挨户搜,我们撤在最后,如果来不及撤就与城共存亡!听到这,我泪水涌了出来,多么铿锵有力的声音,这就是我们的领导和部队首长!
我随民兵来到区委菜地,见一位老妇人衣不蔽体躺在地上,泪流满面,痛苦呻吟,她是小河区特派员陈同志的母亲,因患癌症瘫痪未及时转移,几个年轻民兵用担架把她抬起,我扛了捆在一旁的一套棉被同他们一起迅速撤离。当我们经过通往江对岸的铁索桥时,桥在不停摇晃,汹涌浑浊的江水已涌上桥板拍打双脚,小河乡秘书李德生同志与我手牵手相互扶持过桥。
我们正在江边小道上攀登,一声巨响让我们戛然止步,大家向江中望去,铁索在迅猛的洪水肆虐下瞬间断裂,索桥像一条巨龙在江中翻滚,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天哪!我们过桥仅十多分钟,就上演这惊天一幕,在惊愕大自然鬼斧神工残酷无情的同时我们也在暗自庆幸:又躲过一劫! 如果晚一点踏上桥板,也许就随泥流而去,葬身鱼腹。
不?眠?之?夜
由于走时匆忙,大多数人都只带了一点衣物、食物、被褥,上山后哪来帐篷?只好一切从简,把被面、床单之类的在树林中张开以避雨,因我上山较晚,就同苗培生、罗明福老师挤在一起。雨不停地下,到晚上更是雷电交加、暴雨倾盆,我们背靠背坐着,膝盖以下都淋在雨中。
夜,伸手不见五指, 突然山下江对岸传来清脆枪声,并有手电筒光柱投射到青桠子山上,原来是松潘县赶来救灾的十几位同志,他们中有军人,在穿过一处泥石流区时,被新涌出的泥石流包围,只好退到一处稍高的“小岛上”,在漆黑的夜中,他们过一段时间鸣枪一声,以这种方式向山上报平安。
这一夜,雷电声,风雨声,地震声,泥石流吼声,以及时时传来的枪声,汇成一曲震撼大地的交响乐。虽夜已深,巨大的声响和对救灾人员的安危的耽忧使大家不能入眠。
抗?震?救?灾
千余群众被困青桠子山上,为解决灾民的食粮,成都空军奉命空投,据说在成都准备了20吨有馅类似月饼的食品,飞机飞到青桠子上空,投下带伞食物,结果因风大,大多飘到江中或江两岸深山老林中,青桠子山上仅收到一吨多食品(我有一位学生王XX,其家长在深山放牛,偶见降落伞下来,把伞同食品据为己有,后被检举获刑)。
八月二十三日,也就是我们上山的第二天我们在山上得知,离小河仅3里路的万家大队因22日6.7级地震山崩垮岩,堵塞涪江,形成堰塞湖,全村房屋被水淹没。(见图5)
中午十一点三十分感觉山在摇动,已在安全地带的灾民没有以前的恐慌,因为没有飞来横祸,没有山崩地裂,随山飘逸真有一种享受高空娱乐的惬意。这是一次震中向平武方向移动,且深源的7.2级地震。 为鼓舞大家斗志,救灾指挥部成立了抗震救灾战报编委会,由小河乡副书记王连惠任组长,丁培恭、罗庆杰(乡秘书)负责采访、编撰,苗培生老师负责刻印,及时报导救灾信息,颂扬好人好事。(见图7)
连绵暴雨过后天气转阴,一天我看到山下轰鸣的直升机徐徐降落在江对岸,是五十军军长来了!他在战士护送下从铁索上滑过了江,带着党和人民的深情厚意,亲切慰问了极震区灾民。
九月九日从收音机里传来噩耗: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这晴天霹雳,很快在山上炸响,我们都有天塌下来的感受,抑制不住的悲恸、哭泣……灾民人民深切怀念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已在弥留之际还心系灾区,派出了以人大副委员长为团长的中央慰问团。
走?出?困?境
九月十五日,天气晴朗,灾区人民震后第一次见到蓝天、白云。武汉空军部队进行低空不带伞空投。通讯兵在山上用石灰画了一个很大的圆,清除了圆中杂草、树木,设为空投区。中午时分,多架军机飞临青桠子上空,我们在空投区外向空中遥望,看见机下出现许多小黑点,很快黑点由小变大,最后轰地一声重重砸在空地上,原来是军用帐篷和多层麻袋包裹的袋装大米。好精准哪!
松平大震已经过去四十年了,然而流逝的光阴冲淡不了那惊心动魄的斗争岁月:突发地震时惊慌失措的初一女生;惨死于岩崩下的年轻孕妇;从耳边呼啸而过的余震飞石;解放军战士端过来的热腾腾的面条;擎着火把不畏牺牲顽强攀上山崖的救灾勇士那刚毅面庞,时时浮现眼前,它告诉我们:灾害无情,但党、政府和亲人解放军似海深情!有党和领袖的亲切关怀,有听党指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人民解放军,有灾区广大干部群众不屈不挠同心协力团结奋斗,什么样的灾害也不可能压垮我们,只能被我们所战胜。
附注:
1、松平大地震百度数据:松平大地震死亡41人,重伤150多人,轻伤600余人,另还有房屋土地等损失。
我认为之所以七级以上地震没有造成巨大人员伤亡主要原因是:
(1)地震发生在人烟相对稀少的松潘、平武大山区,如发生在人口密度大的地区伤亡必定大得多;
(2)震中地区房屋大多为穿斗木结构,抗震性能相对强。正因为此,地震死亡41人中地震直接遇难人数少于救灾牺牲人数;
(3)国家、省、县地震部门作出了中长期地震预报,有的地区人员已撤离至比较安全地带;
(4)灾区干部群众团结一心与灾害作斗争,领导果断决策转移群众,人民解放军及时空中、陆上救助大大减轻了因粮食匮乏和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
2、震中照片大多是余震期间阴雨天拍摄,不清晰,谅解。
3、龙门山构造带每隔三、四十年会发生七级以上强震。1933年茂县7.5级,1976年松平7.2级,2008年汶川8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