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年龄大多在12-19岁之间,从思想道德教育上看,他们是未成年人中一个特别重要的群体。近年来,媒体报道的中学生杀父弑母案,花季少年酿造血案,骇人听闻。这些事例不断地警示我们:如果对这个时期的中学生放松了思想道德教育,他们就容易误入歧途,人生的航船就会迷失方向。所以在中学生初涉人生的关键时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尤其重要。纵观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笔者认为以下问题应值得我们深思。
一、德育首位有待加强。学校教育中将“以教学为中心”与“德育为首”对立起来。表现在学校管理上,认为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政教工作是为教学服务的。抓教学的不管德育,抓德育的不管教学。教学工作是学校“业务”,抓德育不是抓“业务”,一方面中学生问题多发,教育管理困难增大,许多教师不愿当班主任;另一方面教育管理上忽视德育,认为思想道德教育是空的、虚的,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在学校工作中思想道德教育的首要地位得不到保证。
二、重智轻德影响德育内容落实。重智轻德,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应试教育观念在中学阶段并未彻底改变,中学教育成了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许多学校仍然没有挣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在一些人心目中教学质量就是升学率。“只有分数好,才是真的好!”对学校教师的评估就是看分数。如此分数挂帅,智育第一,中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德育内容落实当然也就无从谈起。
三、社会生活对中学生的不良影响。社会多元的精神文化、思想观念的开放、市场经济金钱意识,以及封建腐朽思想的死灰复燃,在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学生的心灵。例如:①志趣低下、不负责任的“爱”。如学生传唱的歌谣流行歌曲“上学苦,上学累,上学还得交学费,不如加入黑社会”、“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等,反映了一些中学生游戏人生、玩世不恭的态度。②精神空虚、心理脆弱、不满现实。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无能为力,近年来中学生吃安眠药,离家出走的现象时有发生。③追求金钱,贪图享受,以物质富有为荣。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的上学目的是为了将来挣大钱,一些家长甚至个别老师也在这样“教育”我们的中学生。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建议重点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学校管理要坚持德育为首,落实育人为本。在新形势下,要认识到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正确认识和处理德育与教学的关系。教学是学校教育中“老师传授和学生学习的共同活动,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也发展他们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思想品德”。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主要形式,故有以教学为中心之说,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也正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和学校各项工作中,一定要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因此德育工作和教学都是学校的“业务”。学校教育中要克服重智轻德、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等倾向。要切实做到学校教职工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二、强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目前正在进行的新的课程改革,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教材,面对素质教育的新剧本,他们表演的欣赏的仍是应试教育。中学应试教育现状整体看远未根本改变。所以我们的教育评价制度必须尽快相应改革,使我们的学校教育尽快摆脱应试束缚,真正将我们的中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使每一个学生全面地发展,主动地发展,健康茁壮地成长。
三、思想道德教育要结合中学生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许多中学教师发出感慨:“现在的学生难教!”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了解不理解现在的学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征,我们必须认真了解研究当代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只有贴近他们,才能了解他们,只有了解他们抓住特点,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实际上,教师和家长总在用成人的心态看待中学生,居高临下去教育他们。所以德育工作者要放下架子,走进学生之中,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探讨一些热点问题。
四、德育的方法和形式要行之有效、不断创新。对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体方法很多,仅谈以下四点:
1.榜样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学生喜欢模仿,而当今宣传报道的中学生的好榜样太少了,我们不仅要为他们树立过去的、遥远的、牺牲的英雄人物,我们更应为他们多标榜一些现在的、身边的、活着的优秀榜样。“模仿”的榜样多了,就会产生一种“从众”效应,从而提升中学生群体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模范英雄人物优秀榜样的向往。
2.社会实践教育。我们在中学生中组织青年志愿者到社区、到敬老院、到农村、到企业参加劳动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开展调查考查活动等,让他们懂得如何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培养中学生的爱心和社会交往能力。
3.重视自我教育。一味的说教灌输,往往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结果事与愿违。我们在教育中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多鼓励赏识学生。重点启发引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自立”能力和自尊自强意识。以主人翁意识去学习,去生活,去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将道德的要求变为主动的自我教育,积极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4.惩罚教育。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合理惩罚犯错误的学生,不仅使他们认识规范的正确性,而且也给其他学生树立明确的是非观念,起警示作用。惩罚的目的不是“治”学生,而是通过让学生为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从而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培养责任感和健康的心理。所以惩罚应是德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方法,缺少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总之,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是主阵地,还要从全社会做起,从我们成人做起,从我们自身做起,形成合力,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优良和谐的社会环境。
(责任编辑袁 妮)
一、德育首位有待加强。学校教育中将“以教学为中心”与“德育为首”对立起来。表现在学校管理上,认为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政教工作是为教学服务的。抓教学的不管德育,抓德育的不管教学。教学工作是学校“业务”,抓德育不是抓“业务”,一方面中学生问题多发,教育管理困难增大,许多教师不愿当班主任;另一方面教育管理上忽视德育,认为思想道德教育是空的、虚的,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在学校工作中思想道德教育的首要地位得不到保证。
二、重智轻德影响德育内容落实。重智轻德,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应试教育观念在中学阶段并未彻底改变,中学教育成了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许多学校仍然没有挣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在一些人心目中教学质量就是升学率。“只有分数好,才是真的好!”对学校教师的评估就是看分数。如此分数挂帅,智育第一,中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德育内容落实当然也就无从谈起。
三、社会生活对中学生的不良影响。社会多元的精神文化、思想观念的开放、市场经济金钱意识,以及封建腐朽思想的死灰复燃,在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学生的心灵。例如:①志趣低下、不负责任的“爱”。如学生传唱的歌谣流行歌曲“上学苦,上学累,上学还得交学费,不如加入黑社会”、“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等,反映了一些中学生游戏人生、玩世不恭的态度。②精神空虚、心理脆弱、不满现实。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无能为力,近年来中学生吃安眠药,离家出走的现象时有发生。③追求金钱,贪图享受,以物质富有为荣。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的上学目的是为了将来挣大钱,一些家长甚至个别老师也在这样“教育”我们的中学生。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建议重点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学校管理要坚持德育为首,落实育人为本。在新形势下,要认识到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正确认识和处理德育与教学的关系。教学是学校教育中“老师传授和学生学习的共同活动,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也发展他们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思想品德”。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主要形式,故有以教学为中心之说,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也正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和学校各项工作中,一定要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因此德育工作和教学都是学校的“业务”。学校教育中要克服重智轻德、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等倾向。要切实做到学校教职工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二、强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目前正在进行的新的课程改革,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教材,面对素质教育的新剧本,他们表演的欣赏的仍是应试教育。中学应试教育现状整体看远未根本改变。所以我们的教育评价制度必须尽快相应改革,使我们的学校教育尽快摆脱应试束缚,真正将我们的中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使每一个学生全面地发展,主动地发展,健康茁壮地成长。
三、思想道德教育要结合中学生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许多中学教师发出感慨:“现在的学生难教!”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了解不理解现在的学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征,我们必须认真了解研究当代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只有贴近他们,才能了解他们,只有了解他们抓住特点,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实际上,教师和家长总在用成人的心态看待中学生,居高临下去教育他们。所以德育工作者要放下架子,走进学生之中,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探讨一些热点问题。
四、德育的方法和形式要行之有效、不断创新。对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体方法很多,仅谈以下四点:
1.榜样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学生喜欢模仿,而当今宣传报道的中学生的好榜样太少了,我们不仅要为他们树立过去的、遥远的、牺牲的英雄人物,我们更应为他们多标榜一些现在的、身边的、活着的优秀榜样。“模仿”的榜样多了,就会产生一种“从众”效应,从而提升中学生群体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模范英雄人物优秀榜样的向往。
2.社会实践教育。我们在中学生中组织青年志愿者到社区、到敬老院、到农村、到企业参加劳动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开展调查考查活动等,让他们懂得如何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培养中学生的爱心和社会交往能力。
3.重视自我教育。一味的说教灌输,往往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结果事与愿违。我们在教育中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多鼓励赏识学生。重点启发引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自立”能力和自尊自强意识。以主人翁意识去学习,去生活,去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将道德的要求变为主动的自我教育,积极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4.惩罚教育。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合理惩罚犯错误的学生,不仅使他们认识规范的正确性,而且也给其他学生树立明确的是非观念,起警示作用。惩罚的目的不是“治”学生,而是通过让学生为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从而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培养责任感和健康的心理。所以惩罚应是德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方法,缺少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总之,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是主阵地,还要从全社会做起,从我们成人做起,从我们自身做起,形成合力,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优良和谐的社会环境。
(责任编辑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