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作为教育国家栋梁的重要战略机构,在教育教学方面,应当紧跟教育改革步伐,针对性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本文首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简单概述,其次对工作中现存的问题进行了分析[1],最后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具体改善措施进行了研究,并列举了几条参考性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7-0-02
第二课堂实践理论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模式,如果能够合理的应用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学中,将会很大程度上减轻教师压力。随着教育制度革新,对学生除了知识教育外,高职院校还要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的培养。并且在创新创业教学中应用第二课堂实践理论,可以有效将抽象晦涩的创新创业理念转变为具象生动的实践活动,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创新创业概念理解的难度,实现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效能最大化[2]。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概述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综合教育模式的体现,也是一种提倡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式的全新教育理念。而第二课堂不仅是实际教学内容的补充以及有效延伸,同样是促进大学生创新思维以及创业思维发展的关键所在。并且在第二课堂中,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技能水平以及综合素质,充分激发其潜能。由此可以看出,第二课堂以自身灵活、新颖的特点,对大学生起到关键教育作用,起到与第一课堂完全不同的育人作用,甚至成为开展素质教育以及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主要场地。而有效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这一制度,还能够最大程度优化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稳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校與企业之间的合作力度,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3]。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现存问题
一是“双创”教育学生培养模式单一问题。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际开展过程中,在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方面始终存在一些严重问题,并且所用的教育方式也大多为传统模式,这种单一的培养模式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职院校大学生“双创”教育学生培养模式是一个多目标、多层次、多形式的培养过程[4],而目前模式较为单一,受到传统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思想带来的影响较为严重,在具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大部分也都是讲座模式或是实训模式。尽管高职院校大学生“双创”教育学生培养模式的内容不断优化,但碍于形式老旧单一,很难在根本上有效体现出“双创”教育学生培养模式的基本作用。二是“双创”教育学生培养模式针对性问题。在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改持续深入的背景下,部分高职院校采用的传统人才培养方案,很难有效满足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基本需求。高职院校大学生“双创”教育学生培养模式实施的过程中,存在针对性差的问题。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专业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导致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很难开展针对性指导工作。并且高职院校学生对于自身职业生涯也大多处在一种迷茫的状态,就出现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双创”教育学生培养模式对于院校学生就业生涯规划工作的针对性不足的问题。并且这一问题还会为学生毕业后的结业工作埋下隐患。三是“双创”教育学生培养模式教师素质问题。高职院校大学生“双创”教育学生培养模式实施的路径当中,存在着指导教师专业素质不足的问题。仅仅依靠学校的科任教师很难完成及完善“双创”教育学生培养模式。而引发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高职院校科任教师还具备相应的教学职能,很难保证其全身心进入创新创业教育当中。“双创”教育学生培养模式专业教师相关专业素质的不足,导致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开展十分缓慢,对后续学生的学习成长也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3]。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改善措施
(一)第二课堂实践体验
在第二课堂中开展的实践体验,属于学生对各类知识以及学习体验的一种总结,同时也是认知主体的情感积累。此种体验的深刻程度决定了大学生的认知能力与认知效率。首先,在创新创业教学环境中,通过引入既有的创新创业概念来激发学生的长时间记忆,通过既有知识与当下体验的连接来对学生的认知体验进行调节与深化。其次,还可以通过静态的认知体验来激发学生既有的动态体验。例如,通过实际参与相关创新创业大赛,进行创新创业理论实践。通过第二课堂实践体验的应用,能够有效深化、巩固学生对创新创业概念的理解吸收。并且由于认知体验也可以反作用于个体的潜意识,故长期的认知体验调节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
(二)第二课堂学习控制
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学环境中,可以将“第二课堂”深度学习策略理解为学生以既有知识为基础、通过设立学习目标来达成预期学习效果的一系列行为,在此过程中还伴随策略调整。基于差异知识理论基础,不同的学生个体具有不同的学习偏好、思维习惯,即使不同学生个体达成同样的学习目标,但其过程势必存在差异。同时深度学习策略所指向的认知目标以及认知环境也并非一成不变,故此不同学生个体的深度学习策略势必存在差异。而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学工作中,统一教学进度、促进学生同步学习理解是相当有必要的,通过应用“第二课堂”策略可以实现这一目的。通过相辅相成的计划、监控与调节三个步骤,可以实现在“第二课堂”中对学生创新创业学习进程的准确分析与稳定保障。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计划即规划时间制订教学计划,监控即在深度学习控制策略进行的过程中获得反馈,而调节则是通过反馈来进行控制策略的动态调整,以最大化学生个体的吸收理解效率。
(三)加强高校创新创业生涯规划的针对性
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培养模式中,对其针对性工作一直呈现短缺状态。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培养负责单位,应当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培养工作的针对性[4]。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生的文化艺术、劳动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指标进行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制定,以提高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针对性,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效率。并且高职院校培养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理念,学生在就业或者自主创业之后也能够持续对自身的生涯进行针对性规划[4]。 (四)强化教师专业素养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工作涉及各项学生指导事务,包括课程规划等多方面内容,进一步突出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以及繁琐性。因此,高职院校应在现有培养教师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内部培训以及内部指导,强化专业教师相关知识,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4]。再结合教育学、职业生涯规划学等学科知识,孵化出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培养模式工作当中合格的专业教师。如此才能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使教师带动学生,培养其创新意识,锻炼创业能力,保证学生能够利用自身所学到的知识[3],进一步解决实际生活中所产生的各类问题,在根本上体现出教师的基本职能。这也是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培养的重要保障。
(五)创新创业第二课堂形式
“第二课堂”教育教学不仅要传授创新创业知识,还要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逻辑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效[5]。站在高职院校学生的角度上,只有相应的实践课程才能够充分培养自身的创新创业意识。而在实际情况中,随着各种现代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产生了极大冲击。因此,在这种现代化时代背景当中,就必须要将互联网技术合理引入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结合创新教育教学思维,在增長高职院校大学生见闻的同时,也实现了教育工作者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第二课堂”理念的根本目的。并且通过“第二课堂”理念教学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进行了熏陶,最大程度上提高了教育的趣味性与实效性。通过“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方式锻炼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通过综合素质教育培养为学生未来的创新创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相较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现今更注重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理论的更新。结合“第二课堂”教育理念在开展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也极大促进了高校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相关理念的理解吸收。通过“第二课堂”教育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深化、优化提供原动力。
参考文献:
[1]李霞.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下河北省大学生创业平台构建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9(7):212.
[2]彭干三,任源梅.个性化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知识窗:教师版,2018(2):34-35.
[3]李婷.基于第二课堂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以艺术类院校学生为例[J].戏剧之家,2020(36):171-172.
[4]棘彦焱.高校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分析[J].青年与社会,2020(30):106-107.
[5]钱娜.大学生创新创业实例与职业指导课堂教学关系研究[J].智富时代,2017(11):227.
(责任编辑:张咏梅)
关键词: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创新创业能力;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7-0-02
第二课堂实践理论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模式,如果能够合理的应用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学中,将会很大程度上减轻教师压力。随着教育制度革新,对学生除了知识教育外,高职院校还要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和思维的培养。并且在创新创业教学中应用第二课堂实践理论,可以有效将抽象晦涩的创新创业理念转变为具象生动的实践活动,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创新创业概念理解的难度,实现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效能最大化[2]。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概述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综合教育模式的体现,也是一种提倡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式的全新教育理念。而第二课堂不仅是实际教学内容的补充以及有效延伸,同样是促进大学生创新思维以及创业思维发展的关键所在。并且在第二课堂中,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技能水平以及综合素质,充分激发其潜能。由此可以看出,第二课堂以自身灵活、新颖的特点,对大学生起到关键教育作用,起到与第一课堂完全不同的育人作用,甚至成为开展素质教育以及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主要场地。而有效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这一制度,还能够最大程度优化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稳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校與企业之间的合作力度,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3]。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现存问题
一是“双创”教育学生培养模式单一问题。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际开展过程中,在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方面始终存在一些严重问题,并且所用的教育方式也大多为传统模式,这种单一的培养模式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职院校大学生“双创”教育学生培养模式是一个多目标、多层次、多形式的培养过程[4],而目前模式较为单一,受到传统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思想带来的影响较为严重,在具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大部分也都是讲座模式或是实训模式。尽管高职院校大学生“双创”教育学生培养模式的内容不断优化,但碍于形式老旧单一,很难在根本上有效体现出“双创”教育学生培养模式的基本作用。二是“双创”教育学生培养模式针对性问题。在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改持续深入的背景下,部分高职院校采用的传统人才培养方案,很难有效满足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基本需求。高职院校大学生“双创”教育学生培养模式实施的过程中,存在针对性差的问题。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专业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导致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很难开展针对性指导工作。并且高职院校学生对于自身职业生涯也大多处在一种迷茫的状态,就出现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双创”教育学生培养模式对于院校学生就业生涯规划工作的针对性不足的问题。并且这一问题还会为学生毕业后的结业工作埋下隐患。三是“双创”教育学生培养模式教师素质问题。高职院校大学生“双创”教育学生培养模式实施的路径当中,存在着指导教师专业素质不足的问题。仅仅依靠学校的科任教师很难完成及完善“双创”教育学生培养模式。而引发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高职院校科任教师还具备相应的教学职能,很难保证其全身心进入创新创业教育当中。“双创”教育学生培养模式专业教师相关专业素质的不足,导致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开展十分缓慢,对后续学生的学习成长也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3]。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改善措施
(一)第二课堂实践体验
在第二课堂中开展的实践体验,属于学生对各类知识以及学习体验的一种总结,同时也是认知主体的情感积累。此种体验的深刻程度决定了大学生的认知能力与认知效率。首先,在创新创业教学环境中,通过引入既有的创新创业概念来激发学生的长时间记忆,通过既有知识与当下体验的连接来对学生的认知体验进行调节与深化。其次,还可以通过静态的认知体验来激发学生既有的动态体验。例如,通过实际参与相关创新创业大赛,进行创新创业理论实践。通过第二课堂实践体验的应用,能够有效深化、巩固学生对创新创业概念的理解吸收。并且由于认知体验也可以反作用于个体的潜意识,故长期的认知体验调节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
(二)第二课堂学习控制
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学环境中,可以将“第二课堂”深度学习策略理解为学生以既有知识为基础、通过设立学习目标来达成预期学习效果的一系列行为,在此过程中还伴随策略调整。基于差异知识理论基础,不同的学生个体具有不同的学习偏好、思维习惯,即使不同学生个体达成同样的学习目标,但其过程势必存在差异。同时深度学习策略所指向的认知目标以及认知环境也并非一成不变,故此不同学生个体的深度学习策略势必存在差异。而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学工作中,统一教学进度、促进学生同步学习理解是相当有必要的,通过应用“第二课堂”策略可以实现这一目的。通过相辅相成的计划、监控与调节三个步骤,可以实现在“第二课堂”中对学生创新创业学习进程的准确分析与稳定保障。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计划即规划时间制订教学计划,监控即在深度学习控制策略进行的过程中获得反馈,而调节则是通过反馈来进行控制策略的动态调整,以最大化学生个体的吸收理解效率。
(三)加强高校创新创业生涯规划的针对性
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培养模式中,对其针对性工作一直呈现短缺状态。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培养负责单位,应当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培养工作的针对性[4]。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生的文化艺术、劳动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指标进行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制定,以提高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针对性,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效率。并且高职院校培养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理念,学生在就业或者自主创业之后也能够持续对自身的生涯进行针对性规划[4]。 (四)强化教师专业素养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工作涉及各项学生指导事务,包括课程规划等多方面内容,进一步突出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以及繁琐性。因此,高职院校应在现有培养教师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内部培训以及内部指导,强化专业教师相关知识,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4]。再结合教育学、职业生涯规划学等学科知识,孵化出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培养模式工作当中合格的专业教师。如此才能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使教师带动学生,培养其创新意识,锻炼创业能力,保证学生能够利用自身所学到的知识[3],进一步解决实际生活中所产生的各类问题,在根本上体现出教师的基本职能。这也是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培养的重要保障。
(五)创新创业第二课堂形式
“第二课堂”教育教学不仅要传授创新创业知识,还要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逻辑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效[5]。站在高职院校学生的角度上,只有相应的实践课程才能够充分培养自身的创新创业意识。而在实际情况中,随着各种现代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产生了极大冲击。因此,在这种现代化时代背景当中,就必须要将互联网技术合理引入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结合创新教育教学思维,在增長高职院校大学生见闻的同时,也实现了教育工作者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第二课堂”理念的根本目的。并且通过“第二课堂”理念教学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进行了熏陶,最大程度上提高了教育的趣味性与实效性。通过“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方式锻炼了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通过综合素质教育培养为学生未来的创新创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相较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现今更注重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理论的更新。结合“第二课堂”教育理念在开展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也极大促进了高校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相关理念的理解吸收。通过“第二课堂”教育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解决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深化、优化提供原动力。
参考文献:
[1]李霞.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下河北省大学生创业平台构建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9(7):212.
[2]彭干三,任源梅.个性化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知识窗:教师版,2018(2):34-35.
[3]李婷.基于第二课堂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以艺术类院校学生为例[J].戏剧之家,2020(36):171-172.
[4]棘彦焱.高校艺术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分析[J].青年与社会,2020(30):106-107.
[5]钱娜.大学生创新创业实例与职业指导课堂教学关系研究[J].智富时代,2017(11):227.
(责任编辑:张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