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强调数学探究的过程是新版《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重要理念之一,而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探究的过程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相关技能,而且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如何丰盈学生的数学探究过程,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丰盈 数学 探究 过程 思维 发展
丰盈数学探究过程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江苏省金坛市水北小学 李 华
一、体验性探究
所谓体验性探究,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指导思想,以《数学课标》理念为依据,以丰富、积累学生的心理体验过程为主要目的的探究活动。在“图形与几何”领域中,此类探究最为普遍。
如:《认识周长》教学过程中的用手在图中指一指、在图中找一找、用手摸一摸、动手描一描,用线圈一圈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都属于体验性探究。只有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充满丰富、生动的探究活动,从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中获得体验,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验证性探究
所谓验证性探究,是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知识进行估计、猜想、推测,然后通过实物和图片的观察、折纸和画图等探究进行验证,从而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在“图形与几何”领域中,此类探究最为常用的。
如计算正方形的内角和是360°。先让学生沿正方形纸的对角线折一折、沿对角线剪开后,得到了2个三角形,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再计算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也可用量角器对3个角进行了测量,再分别把3个角的度数相加,得出了内角和为360°;还能将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剪下来,然后拼在一起组成了一个直角,再把另一个直角拿来拼在一起,这样组成了平角,证实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学生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既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又能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得到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探索性探究
所谓探索性探究是对于学习某个抽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借用有关工具,进行折、剪、拼、测、画等探究活动,探索和发现规律性数学知识的一种探究形式。在“图形与几何”领域中,此类探究最为常用的。
如在教学《表面积的变化》时,我安排了3次动手探究探究规律的活动:活动一:两个、三个、四个、五个相同的正方体排成一排拼成长方体,表面积的变化情况,学生通过拼一拼、算一算得出每拼一个正方体,表面积的和就减少两个正方形的面。活动二:用两个相同的长方体拼成大长方体,表面积的变化情况,学生通过探究得出拼掉的面越大,拼成长方体的表面积越小。活动三:用6个相同的小正方体任意拼成长方体,表面积的变化情况?这样层层递进的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拼接处的规律。培养了学生优化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能力,促进课堂效益的提高,也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四、应用性探究
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性探究是学生在很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和探究技能的基础上,独立并富有创造性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图形与几何”领域中,此类探究为高层次的。
如在《表面积变化》中,有一问题是研究10盒火柴包装的方法。先让学生在小组里拼一拼,看看有哪些不同的包装方法?学生小组探究后交流展示摆法。然后通过计算得出哪种最节省包装纸?学生在小组里拼一拼,比一比,说一说,最后得出最节省的包装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促进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在这研究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
总之,数学教学更重要的是关注过程的教学,要给出充分的时间与空间,结合具体内容,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去“经历过程”,在探究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动手探究来学习新知,可以大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尊重和利用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展开教学,组织探究,既可以丰富学生基本活动经验,又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丰盈 数学 探究 过程 思维 发展
丰盈数学探究过程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江苏省金坛市水北小学 李 华
一、体验性探究
所谓体验性探究,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指导思想,以《数学课标》理念为依据,以丰富、积累学生的心理体验过程为主要目的的探究活动。在“图形与几何”领域中,此类探究最为普遍。
如:《认识周长》教学过程中的用手在图中指一指、在图中找一找、用手摸一摸、动手描一描,用线圈一圈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都属于体验性探究。只有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充满丰富、生动的探究活动,从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中获得体验,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验证性探究
所谓验证性探究,是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知识进行估计、猜想、推测,然后通过实物和图片的观察、折纸和画图等探究进行验证,从而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在“图形与几何”领域中,此类探究最为常用的。
如计算正方形的内角和是360°。先让学生沿正方形纸的对角线折一折、沿对角线剪开后,得到了2个三角形,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再计算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也可用量角器对3个角进行了测量,再分别把3个角的度数相加,得出了内角和为360°;还能将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剪下来,然后拼在一起组成了一个直角,再把另一个直角拿来拼在一起,这样组成了平角,证实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学生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既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又能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得到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三、探索性探究
所谓探索性探究是对于学习某个抽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借用有关工具,进行折、剪、拼、测、画等探究活动,探索和发现规律性数学知识的一种探究形式。在“图形与几何”领域中,此类探究最为常用的。
如在教学《表面积的变化》时,我安排了3次动手探究探究规律的活动:活动一:两个、三个、四个、五个相同的正方体排成一排拼成长方体,表面积的变化情况,学生通过拼一拼、算一算得出每拼一个正方体,表面积的和就减少两个正方形的面。活动二:用两个相同的长方体拼成大长方体,表面积的变化情况,学生通过探究得出拼掉的面越大,拼成长方体的表面积越小。活动三:用6个相同的小正方体任意拼成长方体,表面积的变化情况?这样层层递进的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充分地认识拼接处的规律。培养了学生优化思维和求异思维的能力,促进课堂效益的提高,也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四、应用性探究
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性探究是学生在很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和探究技能的基础上,独立并富有创造性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图形与几何”领域中,此类探究为高层次的。
如在《表面积变化》中,有一问题是研究10盒火柴包装的方法。先让学生在小组里拼一拼,看看有哪些不同的包装方法?学生小组探究后交流展示摆法。然后通过计算得出哪种最节省包装纸?学生在小组里拼一拼,比一比,说一说,最后得出最节省的包装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促进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在这研究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的思维。
总之,数学教学更重要的是关注过程的教学,要给出充分的时间与空间,结合具体内容,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去“经历过程”,在探究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动手探究来学习新知,可以大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尊重和利用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展开教学,组织探究,既可以丰富学生基本活动经验,又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