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现阶段的信息化建设投资过程呈现出一种过渡、无序和盲目的态势,反映出当前企业间信息技术竞争已陷入典型的“囚徒困境”。本文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加强企业间有效的信息沟通,放眼未来从长远利益出发等策略。
【关键词】 囚徒困境 信息化资本 个人理性 集体理性
信息化资本,是为解决“生产率悖论”应运而生的一种广义经济的新思维,是资本在信息化领域的一种表现形态。它是货币资本投入后,以信息技术为媒介,依附于企业各种意识形态,融入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另外一种资本形式。用简单的公式可描述为:信息化资本=货币资本(金融资本)+信息技术+企业形态(组织、文化、业务、流程),其最终目标是依附企业形态,提升能力,创造价值。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曾出現一窝蜂的现象,人家做什么自己就跟着做什么,而不去真正了解该技术是否适合自己的企业,是否能显著提高生产率并改善企业绩效。本人认为,企业热衷引进新信息技术造成的成本效益不平衡,已经呈现过度、盲目和无序态势,反映出当前企业间信息技术竞争已经陷入典型的“囚徒困境”。
本文以成本分析为基础,通过建立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对信息化资本投入策略进行总体分析。
1.囚徒困境的博弈模型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非零和博弈的典型模型,它反映了个人最佳选择并非集体的最佳选择这一问题。它是1950年由社会心理学家梅里尔·M·弗勒德与经济学家梅尔文·德雷希尔提出来的,基本内容是这样的:有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分别关在不同的屋子被审讯,他们被告知:两人都坦白,各判8年;两人都抵赖,各判一年;一人坦白,另一人抵赖,则坦白者被释放,而抵赖者要被判刑10年。博弈双方收益状况表示如下:
按照参与人是理性和智能的假定,嫌疑犯A和B都会选择最大化其个人收益的策略,即坦白,因此,不合作策略是两人的占优策略,其结果(-8,-8)是博弈中唯一的纳什均衡。不幸的是,囚徒困境博弈的唯一均衡结果并非帕累托最优。
囚徒困境表明:个人的理性并非是实现集体理性的充分条件,在某些情况下,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和矛盾,两个理性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个体,往往得不到双方共同的最优结果。这就是“困境”所在。
2.信息化资本的“囚徒困境”
现代企业中信息化的建设者就面临着同囚徒一样的困境,由于企业领导者对信息技术的特征和适用范围知之有限、对信息化应用前景缺乏前瞻性的分析、对企业形态了解不够、信息掌握不多,加上企业间缺乏合作,各个企业实际是通过加大信息化资本投入、减少信息系统建设成本来抵御其他企业的竞争,以获得更高的超额利润。
假设在没有政府约束的完全市场条件下,有甲、乙两个规模类似的企业,它们都是理性的、完全信息的并能够独立选择自己的策略。它们对信息化资本有两种选择:投入和不投入。如果甲乙都选择不投入,则它们的收益分别为U1和U2 ;双方都对信息化资本进行投入时,由于两企业规模类似,因此假定对信息化资本的投入成本均为C,则收益分别为N1-C,N2-C;甲企业对信息化资本进行投入,而乙企业没有投入时,考虑到企业创先投入新兴技术能获得超额利润,此时甲企业的收益为N1+a-C,而乙企业的收益为U2 ;同理,当甲企业投入信息化资本而乙企业没有投入时,收益分别为U1 和N2+a-C。博弈双方的支付矩阵可以简单表示如下:
【关键词】 囚徒困境 信息化资本 个人理性 集体理性
信息化资本,是为解决“生产率悖论”应运而生的一种广义经济的新思维,是资本在信息化领域的一种表现形态。它是货币资本投入后,以信息技术为媒介,依附于企业各种意识形态,融入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另外一种资本形式。用简单的公式可描述为:信息化资本=货币资本(金融资本)+信息技术+企业形态(组织、文化、业务、流程),其最终目标是依附企业形态,提升能力,创造价值。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曾出現一窝蜂的现象,人家做什么自己就跟着做什么,而不去真正了解该技术是否适合自己的企业,是否能显著提高生产率并改善企业绩效。本人认为,企业热衷引进新信息技术造成的成本效益不平衡,已经呈现过度、盲目和无序态势,反映出当前企业间信息技术竞争已经陷入典型的“囚徒困境”。
本文以成本分析为基础,通过建立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对信息化资本投入策略进行总体分析。
1.囚徒困境的博弈模型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非零和博弈的典型模型,它反映了个人最佳选择并非集体的最佳选择这一问题。它是1950年由社会心理学家梅里尔·M·弗勒德与经济学家梅尔文·德雷希尔提出来的,基本内容是这样的:有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分别关在不同的屋子被审讯,他们被告知:两人都坦白,各判8年;两人都抵赖,各判一年;一人坦白,另一人抵赖,则坦白者被释放,而抵赖者要被判刑10年。博弈双方收益状况表示如下:
按照参与人是理性和智能的假定,嫌疑犯A和B都会选择最大化其个人收益的策略,即坦白,因此,不合作策略是两人的占优策略,其结果(-8,-8)是博弈中唯一的纳什均衡。不幸的是,囚徒困境博弈的唯一均衡结果并非帕累托最优。
囚徒困境表明:个人的理性并非是实现集体理性的充分条件,在某些情况下,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和矛盾,两个理性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个体,往往得不到双方共同的最优结果。这就是“困境”所在。
2.信息化资本的“囚徒困境”
现代企业中信息化的建设者就面临着同囚徒一样的困境,由于企业领导者对信息技术的特征和适用范围知之有限、对信息化应用前景缺乏前瞻性的分析、对企业形态了解不够、信息掌握不多,加上企业间缺乏合作,各个企业实际是通过加大信息化资本投入、减少信息系统建设成本来抵御其他企业的竞争,以获得更高的超额利润。
假设在没有政府约束的完全市场条件下,有甲、乙两个规模类似的企业,它们都是理性的、完全信息的并能够独立选择自己的策略。它们对信息化资本有两种选择:投入和不投入。如果甲乙都选择不投入,则它们的收益分别为U1和U2 ;双方都对信息化资本进行投入时,由于两企业规模类似,因此假定对信息化资本的投入成本均为C,则收益分别为N1-C,N2-C;甲企业对信息化资本进行投入,而乙企业没有投入时,考虑到企业创先投入新兴技术能获得超额利润,此时甲企业的收益为N1+a-C,而乙企业的收益为U2 ;同理,当甲企业投入信息化资本而乙企业没有投入时,收益分别为U1 和N2+a-C。博弈双方的支付矩阵可以简单表示如下: